摘 要: 赠答是日本社会生活中的习俗和礼仪,含送礼和还礼。通过赠答向亲人朋友和给予自己关照的人,传递一种温暖和感情,是一种使社会生活更加顺畅的社交手段。文章从日本生活中的赠答场合、赠答礼品、赠答时机、赠答禁忌探析日本的赠答行为及其赠答由来。
关键词: 日本 赠答 礼品 忌讳
送礼乃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但日本的赠答,其名目之多、赠答范围之广、赠答礼品之丰富、礼品包装之精美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赠答包含送礼方主动积极与收礼方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美好愿望。
一、社会生活中的赠答
日本社会生活中,赠答名目繁多,有每年例行的节庆赠答、针对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各个阶段的人生礼仪赠答、个人之间人情世故交往的赠答等。
节庆赠答中最具特色的当数“夏季中元”和“冬季岁末”,是日本的两大送礼高峰。通常“中元”从7月上旬至8月15日,“岁末”从12月上旬至12月25日。它们与祝贺送礼不同,皆是对平日给予自己关照的上司、客户、老师、父母和长辈表示感谢。过了12月31日,就作为贺年而赠答了。新年送贺年礼是为了向对方表达“在新的一年里请多关照”。送压岁钱也属于新年送礼。除此之外,12月底寄出、1月初新年伊始到达的贺年卡,7月20日至8月8日立秋前后给亲戚朋友发“暑期问候”明信片,皆为了互相确认对方平安无事。另外,情人节(2月14日和3月14日)、母亲节(5月的第二个周日)、父亲节(6月的第3个周日)、圣诞节的赠答增添了节庆气氛,增进了与亲人、长辈、朋友间的感情。
人生礼仪赠答是指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冠婚丧祭”赠答。其中表达祝福的赠答有孩子出生、七五三节①、生日、入学、毕业、成人式、就业、婚礼、盖新房、升职、六十岁寿诞、金婚银婚等,这些场合会收受贺礼[1]。表达吊唁的赠答有葬礼。
此外,个人之间交往的赠答场合也不胜枚举。访亲问友或是出席宴会,特别是初次见面时都要准备礼物。出门旅游要买土特产带回送礼,似乎是铁定的规矩,即便是小孩子也不例外[2]。搬家时要和旧居、新居两方的邻居打招呼。尤其是到了新居,要带上小礼品,在搬家的当天或第二天,尽早去新邻居家拜访。还有祝贺开店也需要送礼。总之,赠答在日本的日常生活中也极为普遍。
二、赠答礼品
赠答时,选择礼品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赠送礼物基本上是要迎合对方的喜好,因此要求赠送方在与收礼方日常交谈中要有心弄清收礼方的爱好和兴趣,或向其友人侧面打听收礼方的喜好[3]。当然,礼物的轻重与礼金的多少还要参考年龄、地位、收入及亲疏关系等因素。首先要选对方喜爱的物品,其次要考虑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再次,为了避免给对方增加不必要的负担,无论关系多好都不要送太重的礼物[4]。同时还要注重礼物的实用性。
中元和岁末两大赠答高峰的赠答以实用品等消耗品为主。诸如啤酒、咖啡、生鲜食品、火腿、香肠、调味料、食用油、洗衣液、蔬菜清洗净、碗碟清洗净等[5]。情人节2月14日女性送男性巧克力,而3月14日男性回赠女性饼干、甜点、糖果等礼物。母亲节子女送母亲红色康乃馨等,父亲节子女送父亲领带、钱包、腰带、公文包等礼物以示谢恩。圣诞节向配偶、恋人、孩子送礼物。例如:送恋人花卉、首饰等,送孩子玩具、书等。庆祝结婚送酒具、拖鞋、围巾、实用***书(如:家庭百科、料理、育儿)或成对的日用品等,鲜花兑换券亦可。不过,为了避免与其他人重复,如果关系比较亲密,那么通常事先问问在对方需要什么。庆祝婴儿出生,以送孩子用品为主,比如衣服和玩具,现在直接送礼金的也很多。60岁祝寿送红色马甲、高尔夫球帽、绣有“寿”字的坐垫、电按摩器、旅行券等。庆祝金婚、银婚一般送大小成套的饭碗、银制品或金杯,也可送葡萄酒系列或餐券等平日生活实用的东西。探望病人送鲜花(但赠答忌讳中的花不可)或现金等。乔迁后赠送新居邻舍的礼物为价位在500-1000日元的厨房用品、洗浴用品等家中生活必需品或是奉上“乔迁喜面”请左邻右舍品尝[6]。日本人在外出旅行之前,亲戚朋友会来送饯行意义的金钱或物品。新住宅落成或店铺开张一般要送酒、园艺工具、商品券等。开业送花篮也是不错的礼物。
当然加深感情时赠送的小礼品不必拘泥于形式,有时赠送手工制作的蛋糕、果酱、自家院子里的花等都会使人高兴[7]。
尽管赠答品的种类在增加,但便宜且实用的物品会成为首选。赠答礼品选择食品的比例最高,生活用品次之。选择奢侈品、非实用的装饰品的几乎没有[8]。
赠答送现金的情况还是很多的,例如:庆祝入学、成人、毕业、结婚、或探望病人。灾情慰问不送物品,而送现金,压岁钱和丧事几乎都是送现金[1]18。
礼物的包装纸也是有讲究的,黑白色代表丧事,绿色为不祥,红色也不宜。包装纸通常使用不过分花哨的花纸[9]。送礼金要用不同的专用信封装好,用手直接递钱是非常失礼的行为。还要写明数额、送钱人的名字和住址等。
三、赠答时机
送礼是讲究时机的,不管是哪种送礼,时机掌握不好,美意就无法传递。过早或过晚都不妥当。
四、赠答忌讳
日本人送礼也有忌讳。一是数字方面,忌讳“2万日元和2的倍数”、“9”、“4”。日本人喜欢奇数,这可能与中国的道教有关。因为在道教中,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道教在奈良时代传入日本,崇尚奇数的习惯延续至今。日语里9的读音“(く ku)”与“苦(く ku)”相同,而4的发音“(し shi)”与“死(し shi)”相同[4]95,所以送礼时都避免上述数字,甚至与“苦(く ku)”、“4(し shi)”谐音的“梳(くし)”梳子也不宜送人[5]536。二是祝贺婴儿出生,不能在出生前送礼祝贺。因为过去婴儿的生存率低,如果出生前祝贺,万一夭折就会引起其家人悲伤的回忆,所以在孩子出生后祝贺比较妥当。另外,还要考虑产妇产后的身心恢复状况,选择适当的时间[1]16。三是探望病人,要在医院规定的探视时间前往,携带的礼物一般不带食品和水果,而是现金或鲜花。鲜花忌送盆花、、仙客来等。盆花(\植え)[4]94是带根的花,容易使病人联想到自己病不能治愈、除根。另外,日语的“根”(根)、根付く(根牢固)”与“寝付く(netuku)”的“寝”同音,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卧病在床”“一病不起”等字句[11]。仙客来(shikuramen)的读音中含有“死”字音。不仅是皇室的象征,而且是佛堂等灵前的供奉品,所以不宜使用。四是颜色方面,紫色是日本人不喜欢的颜色,他们认为这是悲伤的色调[4]97。此外,还有许多日常送礼忌讳,例如,送年长者内衣、袜子等贴身衣物是失礼之举。刀、剪刀等器具皆被认为“缘断”,所以祝贺结婚时会避开使用。陶瓷、玻璃等易碎物品,会使人联想到“碎”、“坏”、“破损”等不吉利的事情。香水并不是大家所希望的礼物,因为个人对于香水的味道喜好不同[3]75。日本茶原本作为佛教法事的赠答品使用,所以不适合喜庆赠送。不宜赠送印有荷花、***案的礼物,因为日本人认为那是丧花。乔迁贺礼要避免打火机等与火有关的物品。
五、还礼
赠答还包含还礼。在日本的赠答习惯中,“还礼”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以“还礼”的形式表达对送礼方的感谢之情。例如婚丧仪式后,每一位出席者都会得到礼物。结婚仪式的答谢礼物是红米饭、红纳豆、红白馒头、红白年糕、鱼糕等。吊唁的还礼有茶、白床单、毛巾等。婴儿出生或其他家庭喜事,还礼送红米饭和红白砂糖等,表示与送礼者分享喜悦。对外出旅行饯行的还礼,一般是从旅行地带回的土特产[12]。
对于入学升学、毕业、生日的庆祝和灾害、疾病的慰问通常不回礼,但作为礼仪要发感谢信。
还礼的金额,大致相当于所收礼品的三分之一到2分之一之间。但回赠年长者时,不能多于所收礼品。相反,回赠年幼者时,却通常要略多于所收礼品[10]146。
还礼也是有时机的。通常情况下,庆祝婴儿出生的回赠是在参拜神社前后。其他喜事的回赠在收到礼物2周之内,丧事的回赠是在过了佛教仪式“35日忌”或“49日忌”后,或神教仪式“30日祭”或“50日祭”后。探望病人的回赠是在出院后或病愈后[1]23-24。另外,也有不当时还礼的做法,而是记录好对方赠送的时间和礼物内容,待以后遇有相同机会时再回赠对方[1]22。
六、赠送礼物的由来
日本人赠送礼物起源于古代,他们的祖先主要依靠稻作维持生活,除了自然灾害以外,粮食歉收是最大的危害。所以要向神灵奉上供品,祈求神灵保佑农民稻作风调雨顺,粮食丰收。给神的赠物是当年的新米、山里的果物和用果物酿造的酒等。一心一意祈求能够无病无灾健康生活的美好心愿即是赠送礼物的初衷。举行仪式时,向神奉上供品,祈求完毕,然后共同分享神用所剩食物。通过一起喝神酒,一起享用供物,祈求地缘、血缘关系的牢固。如此,就形成了互助耕作的人们在分享了供品后互赠各自所收获的农作物的习惯。所以,在日本人的赠物中多见山珍、海味、田地里的农作物、酒等,皆源于这种供奉神灵和人神共享供品的仪式。这种供奉神灵的仪式逐渐演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赠送礼品,被赠送方还需还礼。回敬礼品是礼品接受方衷心希望这种关系长久持续的一种礼尚往来的做法。正如“以还礼之心回敬赠送之意”,所表达的那样,祝愿缘分继续才是赠答的本来面目[10]138-139。
七、结语
赠答是复合词,是取送礼(“”)和还礼(””)的第一个汉字而成。在日本文化中,赠答与其说是赠送礼物,倒不如说是赠送心意。赠送礼物的心理活动是双方的,作为使双方“心心相印”的“媒介”,赠答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76。现在,赠答作为一种社会习俗或者说是一种交际习惯被广泛地根深蒂固地应用在了日常生活中。除了惯常的节日送礼外,越来越多的人更注重表达个人感情的赠答。人们在生活中通过赠答行为,维持和增进彼此的联系与感情,从而得到家庭内部、集团、社会的认可,保持自己在家庭、社会中的稳定地位和良好关系。日本人的集体意识很强,换言之,只有明确了自己的归属才会有安全感,才不会受到孤立。显然赠答文化与日本人的独特文化及其文化心里有着密切的关系[13],但可以说赠答是日本现代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社交手段,同时也反映出日本人与万物求和、和谐共存的文化心理。
注释:
①11月15日,3岁儿童、5岁男孩、7岁女孩被父母领着去神社参拜,祈求神灵保佑孩子健康。
参考文献:
[1][日]国际日本语研究所.しきたり[M].|京:国际日本语研究所,1996:14-22.
[2]陈风.李丽桃.闲读日本[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139-140.
[3][日]柴崎直人.礼x・マナ`教育概[M].|京:培风馆,2013:74-76.
[4]祝大鸣.独特的日本人[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9:93-97.
[5]李明华.中日の答行椁碎vする比^研究.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C).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532-538.
[6]吴松芝.日本人的送礼习惯[J].日语知识,2001(11):33.
[7]目黑真实.日本的民俗风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54.
[8]王梦琪.现代日本赠答习俗的特征及其社会作用(D).重庆:四川外语学院,2011.24.
[9]刘清杨.浅析日本的赠答文化[J].知识经济,2012(17):58.
[10][日]前田o美子.日本の礼法[M].|京:玉川大学出版部,2008:138-146.
[11]高文汉.日本民俗的“忌讳“问题[J].外国问题研究,2010(3):65-69.
[12]李光华.日语中礼物的各种表达方式[J].日语知识,2004(7):19-20.
[13]李彦.从日本赠答习惯的历史变迁看赠答的文化心理[J].黑河学院学报,2012(6):115-117.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日本生活中赠答行为及其由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