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潜在产出和潜在经济增速是宏观经济研究的重要方面。运用1978~2011年宏观经济数据,基于生产函数法估计此阶段的潜在产出和潜在经济增速,结果表明:1978~2011年我国潜在经济增速平均为10%,产出缺口呈现正负交替的古典经济波动周期,全要素生产率开始呈现下降趋势。预计我国2012~2030年的潜在经济增速平均为7.1%,因此未来需要加强金融改革,打破行业垄断,提高教育和科技研发的投入,加快实现经济转型,以此促进经济较快增长。
关 键 词:生产函数法;潜在产出;潜在经济增速
中***分类号:F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2)05-0031-05
一、文献综述
潜在产出主要是指在不引起加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利用现有技术、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投入所能够实现的最大产出水平。由潜在产出可以计算出潜在经济增速。潜在产出和潜在经济增速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尤其对于***策制定者来说,正确估算潜在产出、潜在经济增速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宏观调控***策。当实际产出大于潜在产出的时候,需要防止经济过热;而当实际产出小于潜在产出的时候,需要防止经济过冷。
国外对潜在产出和潜在经济增速展开研究较早。1962年奥肯最先开始测算美国的潜在产出, 之后大量学者开始利用不同计量方法测算各国的潜在产出和潜在经济增速。值得注意的是,OECD、IMF等国际经济组织非常重视评估成员国的潜在经济增速, 以便为成员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咨询建议。IMF将成员国划分为发达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家、转型国家,根据不同类别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采用不同方法测算其潜在产出。
我国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进行经济潜在增速的研究,并将经济潜在增速、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等相联系。沈利生(1999)使用生产函数法估算了1978~1998年我国的潜在产出,并进一步预测1999~2010年我国潜在GDP增速为10%。 解三明(2000)利用生产函数法, 在全要素生产力年均增速为3%的假设下, 认为2000~2005年、2006~2015年我国潜在经济增速分别为9%、8.5%。郭庆旺和贾俊雪(2004)使用消除趋势法、增长率推算法、生产函数法三种方法估算了我国1978~2002年的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认为1978~2002年间我国产出缺口出现了波动水平正负交替的古典周期情形,此期间我国潜在GDP增速约为9.6%。 国家***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2008) 利用生产函数法估算了我国1979~2008年的潜在产出和潜在经济增速,并预测“十二五”时期我国潜在经济增速约为8.4%。
目前,在国内外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我国经济面临中长期调整。未来我国既面临城镇化、内需释放等增长机遇,同时也面临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增速放缓的挑战, 我国潜在经济增速正面临下降的考验。本文将使用生产函数法,估算1978~2011年我国经济潜在缺口和潜在经济增速,并进一步预测2012~2030年我国潜在经济增速的发展趋势。
二、潜在产出计算方法分析
(一)潜在产出估算方法概述
潜在经济产出估算方法主要包括趋势分解法、经济结构关系估计法两大类。
趋势分解法主要是利用计量方法将实际产出时间序列分解为趋势因素和波动因素,进而得到潜在产出,计算出潜在经济增速。线性趋势法是估计潜在产出最简单的方法,是早期潜在产出估计使用的方法,但是由于未考虑到参数的非平稳性等特性以及外部影响,其科学性和真实性受到质疑。随着计量方法的不断创新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术界逐步使用增长率推算法、单变量滤波法等更加复杂的计量方法估算潜在产出。单变量滤波法是当前流行的潜在产出计算方法, 主要包括BN分解法、HP滤波法、UC-卡尔曼滤波法等。其中HP滤波法使用较为广泛, 它是1997年Hodrick和Presott提出的, 是一种时间序列在状态空间的分解方法。
经济结构关系估计法建立在一定经济理论和实际经济关系基础之上,意在区分结构因素和周期因素对产出的影响,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建立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而计量潜在产出。经济结构估计法包括奥肯定律法、 产出-资本比率法以及生产函数法、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法等,其中生产函数法目前在各国学术研究中,以及OECD、IMF等国际组织中得到广泛应用。
趋势分解法简单,易于操作,但是忽视了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对于潜在产出的影响,进而缺乏经济理论基础,对于***策制定缺乏指导性。趋势分解法适用于要素投入和产出关系不稳定或者经济数据缺乏的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经济结构关系估计法以经济理论为基础,具有鲜明的经济意义和***策指导意义,但是由于该方法对于数据质量要求较高,有些数据取得较为困难。趋势分解法和经济结构关系估计法各有优势和不足,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近年研究表明有必要逐步将趋势分解法和经济结构关系估计法相融合,利用两种方法的优点,提高潜在产出估计的精确性。本文主要通过生产函数法计量经济潜在产出,以下将重点介绍生产函数法及相关参数选取。
(二)生产函数法模型
生产函数法主要是通过经济增长要素,通常为劳动力、资本、全要素生产率来估计潜在产出和潜在经济增速。生产函数法一般是利用现实产出、资本存量和劳动力估算出生产函数及全要素生产率,通过计量方法分解全要素生产率的趋势项,然后估计潜在就业,并将全要素生产率趋势项和潜在就业带入生产函数,估算潜在产出和潜在经济增速。
1. 生产函数模型及参数
用生产函数法估算潜在产出和潜在经济增速通常选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该函数能够较好地估算出各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其函数形式为:
Y=AK?琢L?茁 (1)
其中,Y为实际产出,K为资本存量,L为劳动力,α、β分别为资本和劳动力对于经济产出的贡献因子。对公式(1)两边同时取对数,得:
Ln(Y)=Ln(A)+?琢Ln(K)+?茁Ln(L) (2)
通常假设α+β=1,即生产函数服从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则公式(2)通过变形可以得到人均生产函数,为:
Ln(Y/L)=Ln(A)+αLn(K/L)+?着 (3)
其中,ε为残差项,即为全要素生产率。
生产函数形式以及参数已经确定了, 接下来就是对参数的估算了。由上述分析可知,Y、L都可由统计年鉴直接获得, 但是资本存量以及潜在就业人数还需要进一步估算。
2. 资本存量的估算
资本存量是生产函数法的重要参数, 本文采用永续盘存法估算资本存量,其公式为:
Kt=Kt-1(1-?啄t)+It /Pt (4)
其中,Kt为第t年资本存量,δt为折旧率,It为第t年名义投资额,Pt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基期年份资本存量估计存在一定差异, 研究学者估算方法也不尽相同。邹至庄(1993)根据全民所有制的固定资产投资净额, 按照一定比例倒推出全社会资本存量, 同时利用统计年鉴公布的累计指数计算出累计平减指数, 对累计额进行平减从而得到各年资本存量。Young(2000)利用折旧-贴现法估计基年资本存量,认为我国1952年资本存量为815亿元。张***、章元(2003)以1952年为基期,利用上海市的资本净值、固定资产价格指数推算全国各年资本存量。
本文依据邹至庄(1993)的方法,以1978年为基期年,根据《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1950-1995) 》中的全民所有制固定资产投资净额数据,估算出当年全国资本存量。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方面,本文沿用郭庆旺和贾俊雪(2004)构造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1978~2002),并根据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构造出完整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时间序列数据。资本折旧方面,王小鲁和樊纲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率为5%;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2011)所假设的折旧率为6%,国家***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2008)样本数据期内各年所使用的折旧率各不相同,而且整体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综合已有研究成果认为,固定资产折旧率有加速的趋势,同时一定时期内又保持相对平稳性,因而本文根据不同时期选取不同的折旧率,其中1978~1990年为5%,1991~2000年为6%,2001~2011年为7%。
(三)潜在就业的估算
潜在就业主要是指非加速通胀失业率(non-accelerating inflation rate of unemployment,NAIRU)条件下的潜在就业,其公式为:
L*=Ls*Trp*(1-NAWRU) (5)
其中L*为潜在就业,Ls为达到工作年龄的人数,Trp为趋势劳动参与率,NAWRU为非工资引致的失业率。由于该公式要求高质量的工资、失业率参数,这在国内尚无法获得相关数据,为此借鉴郭庆旺和贾俊雪(2004)的替代方法,就是用就业人数和经济活动人口数计算劳动参与率, 通过HP滤波得到趋势劳动参与率和趋势经济活动人口数,二者之乘积即为潜在就业人数。
三、实证研究
(一)数据分析和平稳性检验
本文主要研究1978~2011年我国潜在产出以及潜在经济增速, 并基于拟合的生产函数预测2012~2030年我国潜在经济增速趋势。 实证研究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96-2011)》、《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1949-1999)》以及《中国统计摘要2012》,数据以1978年为基期,数据分析及模型计量主要使用EVIEW6.0进行处理。其中,从统计年鉴获得名义GDP后, 通过平减得到实际GDP数据;各年资本存量则根据公式(4)及相关假设计算得到; 劳动力投入则使用各年末就业人口数。
为方便计量,对模型中的各参数取对数,同时为避免伪回归,对模型参数进行稳定性检验。单位根检验(见表1)表明,取对数后各参数存在单位根,一阶差分后不存在单位根,处于平稳状态,由此可见经过对数处理后参数变为一阶单整序列。通过协整检验发现,Ln(Y)、Ln(K)、Ln(L)之间以及Ln(Y/L)、Ln(K/L) 之间至少存在一个确定的协整关系, 进而可以对上述参数进行生产函数回归计量分析。
(二)生产函数回归分析
经过数据分析和平稳性检验后,根据公式(2)和公式(3),对生产函数进行回归拟合。从回归结果(见表2)看,两个方程拟合的效果都非常好,R2均达到0.99以上, 表明模型参数能够较好地解释实际经济产出和人均产出。总生产函数方面,劳动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因子分别为0.2892、0.7156,资本的贡献度要大于劳动力, 同时两者贡献因子之和为1.0048,基本符合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通过生产函数系数约束的Wald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表明无法拒绝原假设,估算的生产函数也符合规模报酬不变,这与郭庆旺和贾俊雪(2004)实证结果相一致, 但是与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2011)的实证结果不一致,其认为我国生产函数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现象。 最终可以通过人均生产函数的拟合获得全要素生产率时间序列。
(三)潜在产出和潜在经济增速分析
通过对总生产函数的回归分析,已估计出生产函数模型,接下来只需要将潜在就业人数、全要素生产率趋势项带入生产函数,进而估算潜在产出和潜在经济增速,结果如***1所示。
从产出缺口率看,我国产出缺口率围绕X轴上下波动,这反映出产出缺口表现出正负交替的古典经济波动周期。产出缺口率波动幅度逐渐降低,这与良好的宏观经济调控密不可分。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经济受到冲击, 产出缺口率变为负值;2001年中国加入WTO, 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提高了实际产出, 产出缺口率变为正值;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产出缺口率逐步变为负值。总体看,产出缺口率的波动与我国经济的整体运行趋势相一致。
经济实际增速和潜在增速相比较而言, 实际GDP增速波动性更大,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刚刚建立市场经济秩序,宏观调控还处于形成和完善过程中,而此后***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有利于熨平宏观经济波动,避免经济走势过冷或者过热。本文实证结果表明,1978~2011年我国潜在经济增速平均为10%。从潜在经济增速走势看,我国经济经历了三次较大的经济波动,而每次经济回落后都能够通过经济***治改革,实现潜在经济增速的回升。1984年,我国开始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1992年, ***南巡讲话后开启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进一步释放了经济增长潜力,开启了新一轮经济繁荣时期;2001年我国加入WTO,加强了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往来和融合,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经过多年的快速增长,内在经济动能逐步释放,而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逐步显现,诸如劳动力供给增速放缓,外需不足,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下降趋势。受此影响2011年我国经济潜在增速已回落至9%附近,并有进一步下降趋势,我国经济发展方向面临新的选择。
(四)2012~2030年我国潜在经济增速预测
实践证明,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经济增长运行态势可能不复存在, 未来经济可能进入中速发展阶段, 经济增长也将逐步进入增长动力切换周期。在这个关键时期,有必要进一步了解潜在经济增速的发展趋势, 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宏观调控***策, 避免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府过高估计经济潜在增速而产生的经济***策失误。
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挑战主要在于人口红利逐步降低、刘易斯拐点显现,劳动力成本日益上升,这使得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中小型外贸加工企业受到较大冲击;水、石油等资源稀缺性逐步上升, 资源市场化改革将推动生产成本提高, 企业粗放型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环境,内涵型经济增长模式需求迫切性上升;投资增速难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状态,未来有下行趋势。而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在于,一方面,我国仍处于城镇化进程中期,未来基建、房地产投资需求依然较大,资本存量增速依然可维持较快水平。另一方面,虽然劳动力供给增速放缓,但是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上升,人口质量红利可期,这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具有积极意义。
与前几次经济增速拐点一样, 我国需要新一轮改革,以进一步打破经济体制的束缚,进一步***和发展生产力。 改革主要涉及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金融改革、打破行业垄断等方面,需要通过改革实现经济增速的稳定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对于2012~2030年的潜在经济增速预测思路为:依据本文拟合的生产函数,通过对于未来资本存量、潜在就业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估算2012~2030年我国的潜在产出,进而估算出同期潜在经济增速。 依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分析, 认为潜在就业、资本存量增速呈现逐步放缓态势,而全要素生产率有望受益于改革、技术进步而得到提升,成为经济增速保持较快水平的重要推动力。估计结果(见***2)显示,未来2012~2030年我国潜在经济增速有逐步下降趋势,潜在经济增速平均为7.1%,其中“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十五五”时期的潜在经济增速分别为8.8%、7.8%、6.7%、5.5%。
四、结论及***策建议
本文基于生产函数法,利用1978~2011年样本数据拟合了我国的生产函数,拟合结果显示我国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劳动力的贡献。通过估算的产出缺口表明,我国产出缺口围绕X轴上下波动,这反映出产出缺口表现出正负交替的古典经济波动周期。潜在经济增速波动趋势显示,自21世纪初不断上升后,潜在经济增速开始呈现回落态势。实证研究表明,1978~2011年我国潜在经济增速平均为10%。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放缓趋势,从中长经济周期看,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动力切换的阶段。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分析, 预计2012~2030年我国潜在经济增速平均为7.1%。
未来我国经济增长既面临挑战,也面临机遇,为了确保我国潜在经济增速稳定,避免大幅下降,我们还需要依靠深化推进改革,实现经济转型,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第一,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抑制对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负面作用不断显现,实业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利润差距不断增大,不利于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未来,需要拓展企业融资渠道,降低对于银行信贷的依赖性,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降低金融行业准入门槛,提高金融市场竞争程度,促进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和产品。总之,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深化,促进金融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第二,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提升民间资本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电信、石油等行业的参与度。现阶段,有必要加快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利用充裕的民间资本推动基础设施、交通等领域的建设,进而拉动内需,稳定经济增长。民营资本具有高效的特点,通过改革方式打破银行、电信、交通等行业的垄断,加大竞争力度,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市场资源配置,进一步释放我国的经济增长潜力。
第三,加强教育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在资本、劳动力投入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需要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潜在经济增速水平。 虽然我国人口数量红利逐步降低,但是可以通过加强教育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实现人口质量红利,进一步提高技术进步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贡献度。
第四,加快经济转型。资源、人口、环境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约束力在不断提高, 未来需要推动经济转型,逐步确立内涵型经济增长模式。这就需要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设备改造,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淘汰高耗能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对资本能源密集型产业进行改造和整合, 实现产业结构向服务化、高附加值化方向靠拢。
参考文献:
[1]郭庆旺,贾俊雪. 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J]. 经济研究,2004(5).
[2]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 基于生产函数法的潜在产出估计、产出缺口及与通货膨胀的关系:1978-2009[J]. 金融研究,2011(3).
[3]国家***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我国“十二五”时期至2030年经济增长潜力和经济增长前景分析研究[J]. 经济学动态,2008(3).
[4]颜双波,张连城. 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界定与测算方法[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1).
[5]张***,章元. 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 经济研究,2003(7).
[6]王小鲁,樊纲等. 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跨世纪的回顾与展望[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7]沈利生. 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变动趋势估计[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12).
[8]解三明. 未来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趋势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00(6).
[9]Young,A. Gold into Base Metals:Productivity Growth in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uring the Reform Period[R]. NBRE working paper,NO.7856,2000.
[10]Chow G.,Capital Form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3(8).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基于生产函数法的我国潜在经济增速分析及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