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奥美拉唑致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以“奥美拉唑”为主题词及“不良反应”为全文字段,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1998年1月~2010年7月的文献进行检索并查阅原文,共计235篇文献,共69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奥美拉唑致不良反应多发生在31~40岁,男性多于女性,但与患者性别无显著关联;口服给药不良反应集中发生在给药后3~7 d,注射给药不良反应集中发生在1~10 min及3~7 d;临床表现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表现复杂,以过敏反应为主(21.74%)。结论:奥美拉唑致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重视。
[关键词] 奥美拉唑;不良反应;分析
[中***分类号] R969.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0(c)-112-03
Analysi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caused by Omeprazole
GU Tiebo, ZHOU Xiaofeng, SONG Xinying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Xiangtan City, Hu'nan Province, Xiangtan 4111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ndition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ccurred in our hospital. Methods: With "Omeprazole" as keywords and "adverse reaction" to the full text field, literatures were retrieved from CNKI from January 1998 to July 2010. 235 Literatures including 69 cases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Omeprazole-induced ADR were mostly seen in males aged from 31 to 40, but which was independent of sex. The ADR induced by oral ***istration usually appeared within 3 days to 7 days, while those induced by injection were more often seen at 1~10 min or 3~7 day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organs and systems involved in ADR. Complex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mainly allergic reaction (21.74%). Conclusion: ADR induced by Omeprazole call for great attention in the clinic.
[Key words] Omeprazol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alysis
奥美拉唑(Omeprazole,OME)由阿斯利康公司原创,于1987年在瑞典首次上市,该药于1991年进入我国使用。奥美拉唑是通过选择性抑制胃壁细胞膜中的H+-K+-ATP酶而强烈抑制胃酸分泌的质子泵抑制剂,也是第一个问世的质子泵抑制剂。主要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预防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反流性食管炎、卓-艾综合征,但在临床应用多年来,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相关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道也逐渐增多。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收集有关其ADR报道,并进行综合分析,探讨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以“奥美拉唑”为主题词及“不良反应”为全文字段,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1998年1月~2010年7月的有关奥美拉唑致ADR文献并查阅原文,筛选出奥美拉唑不良反应的个例病例报道及临床应用研究中不良反应资料较详实的文献,剔除资料不全及重复的报道,对符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订的药物不良反应判断标准,按性别、年龄、原患疾病、给药方法及ADR出现的时间、ADR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检索文献235 篇,与奥美拉唑ADR相关的个例报道文献31篇,综合分析27篇,涉及中文医药期刊42种,共涉及患者69例,其中文献报道最多的杂志为《药物不良反应》13篇、《药物与临床》5篇、《新消化病学》4篇、《药物警戒》4篇、《药物流行病学》4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3篇、《新医学》2篇,等。
2.2 年龄与性别分布
69例ADR病例中,年龄最小10岁,最大87岁。奥美拉唑致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奥美拉唑致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
Tab.1 Distribution of age and gender of patients with ADR induced by Omeprazole
2.3 原患疾病情况
文献报道中原患病以十二指肠溃疡(22例)、反流性食管炎(13例)、胃溃疡(7例)为多见,其次为上消化道出血、外科手术后等。
2.4 ADR出现的时间分布及给药途径
69例ADR中,静脉用药22例,口服用药47例,最小剂量20 mg/d,最大剂量200 mg/d。注射用药都选用规定溶媒作介质。所有病例中都记载了ADR发生的时间,ADR最快在用药开始5 min发生,最迟为连续用药42 d后发生。其中,首次用药后出现ADR者38例,再次或多次使用后连续出现反应者31例。奥美拉唑致ADR出现的时间分布及给药途径见表2。
2.5 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
奥美拉唑所致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很多。ADR累计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分布见表3。
2.6 抢救措施及预后
所有的病例都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对一般的ADR最常用的处理方法是停药,停药后自行消失。对严重的过敏休克以后,多数患者立即停药、吸氧、平卧,并同时给予地塞米松、异丙嗪、葡萄糖酸钙等抗过敏及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升压药物,给予对症***。69 例ADR患者预后良好,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由表1可知,ADR总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1。31~40岁发生ADR例数最多,这可能与该年龄段消化性溃疡高发有关,相应ADR的发生率也高。消化性溃疡发病率存在性别差异,文献报道男女比例为4.6∶1[4],提示奥美拉唑致ADR发生率与性别无显著关联。
由表2可知,口服给药ADR较集中发生在3~7 d,注射给药ADR主要发生在3~7 d及1~10 min。奥美拉唑口服给药致ADR发生率远高于注射给药,可能与奥美拉唑的主要给药方式为口服给药有关。
由表3可知,奥美拉唑致ADR发生的分布范围广,其中以过敏反应为最高(21.74%),其次是内分泌及生殖系统(15.94%)。过敏反应中过敏性休克为最严重的ADR。现分述如下:
3.1 过敏反应
奥美拉唑引起的过敏反应大多为速发型,主要表现为短时间内过敏性休克,静脉给药为主,尤以过敏体质者易发生。其余表现为过敏性紫癜、湿疹、皮疹等,出现时间稍长,一般在1 d后发生。
3.2 生殖系统
奥美拉唑能引起男性***增生、男性发育、女性***流血及男性的异常等,可能与该药或其代谢产物通过体内某种途径干扰性激素水平有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3.3 消化系统
主要表现为咯血、腹泻、胃类瘤、肝功能异常等。腹泻可能为该药抑制胃酸分泌,导致胃肠内pH值升高有关,pH值的改变可能引起胃肠道菌群的失衡,导致了腹泻等症的发生。奥美拉唑系苯并咪唑衍生物,对肝药酶P450有抑制作用,可引起血清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一过性升高,停药后恢复正常,对肝脏的毒性可能是奥美拉唑的特异性反应。
3.4 血液系统
奥美拉唑致血液系统ADR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且注射给药发生率高于口服给药,因而在用药过程中,特别是长疗程使用时应勤查血常规,出现白细胞减少时及时停药,做出对症处理。
3.5 循环系统
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心绞痛、窦性心动过缓。引起心动过速的可能机制为:H+-K+-ATP酶活性被阻断后,胃酸分泌明显减少,血胃泌素的水平明显升高,通过反馈作用,副交感神经的紧张度明显下降,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明显增强,从而导致心律增快,产生心悸[5]。有报道大剂量高浓度奥美拉唑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可能与抑制窦房结功能有关[6]。
3.6 精神及神经系统
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兴奋、共济失调、进行性肌无力等。虽然这些症状在停药后都减退,但既往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史和精神病史的患者应该慎用。
3.7 泌尿系统
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肾炎和急性尿潴留。奥美拉唑主要代谢产物经肾脏排泄,其代谢产物可损害肾脏排泄功能,引起血肌酐升高、尿少、血尿等急性肾炎表现[7]。引起急性尿潴留的作用机制可能为:药物反应引起尿道括约肌痉挛;药物在体内产生类似胆碱能受体阻滞剂的作用,使膀胱逼尿肌松弛,影响尿液的排除[8]。
3.8 口腔
奥美拉唑致口腔溃疡与其抑制胃酸分泌同时影响唾液分泌有关,使唾液分泌减少,也可能是奥美拉唑妨碍一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从而形成溃疡[9],长期用药要注意口腔卫生。
目前国内奥美拉唑应用相当普遍,临床用药长期、大剂量的现象经常发生,因此严密观察用药的不良反应非常必要,美国学者们推荐的“小剂量、短疗程”使用奥美拉唑的疗法值得推广应用。国外有报道长期大剂量使用PPI(质子泵抑制剂)***增加髋部骨折危险,并且剂量越大,骨折危险性越高,这与PPI可能减少钙的吸收有关[10]。
综上所述,药品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医务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ADR的危害,正确、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临床医护人员更应积极探索和总结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加强安全用药意识,减少ADR的重复发生,保障人们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鲁宏.静脉注射奥美拉唑致急性造血功能停滞1例[J].临床荟萃,2007, 22(14):1003.
[2]程俊章,姜鸿.奥美拉唑致过敏性紫癜性肾炎1例[J].中国药师,2007, 10(5):477.
[3]孙彩青.1例口服奥美拉唑药物致剧咳[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07,2(15):104.
[4]徐来凤,张玉平,郭秀兰.1386例消化性溃疡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0,17(3):184.
[5]孙成栋,李真.奥美拉唑致窦性心动过速2例[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7,9(2):133-134.
[6]刘亚林,何清,王菁华,等.静注大剂量奥美拉唑导致心律失常[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5,(5):368.
[7]危晴岚.合理使用奥美拉唑[J].海峡药学,2007,19(9):126.
[8]漆映辉.奥美拉唑致急性尿潴留1例[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39(2):192.
[9]何伟,龙筠.奥美拉唑不良反应综述[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1,10(1):17.
[10]Yang YX, Lewis JD, Epstein S, et al. Long-term proton pump inhibitor therapy and risk of hip fracture[J]. JAMA,2006,296(24):2947-2953.
(收稿日期:2010-08-18)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奥美拉唑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