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大学者黄宗羲在《南雷文案・王征南墓志铭》中记载:“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从此中华武术分内外两家,武当、少林两派。这是谁也否定不了的历史!《中国武术史》偏偏要在此“动土”。
事情发生在三百年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唐豪首先对此发难,写了《少林武当考》,否定少林、武当派,不承认内、外家,说达摩和张三丰都不会武术,是后人附会。唐豪殁于1959年,生时在中国武术界没有多大影响,死后有顾留馨者,以唐豪、顾留馨名义写了《太极拳研究》一书,出版于1964年。书中备极称赞唐豪否定武当张三丰的内容,并加己见,说:“封建统治阶级通过自己的士大夫和御用文人,使这些东西涂上一层幽玄的神秘色彩,假托仙佛、圣贤等所创造,使他神化起来,以达到麻醉人民意志和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见太极拳研究》第九页)这是首次把太极拳研究引入“意识形态”之见。说白了,就是扣***治帽子堵别人的嘴。
由此,唐、顾被学院派誉为“中国武术史奠基人”和“武术史家”。从此形成一种习惯,研究武术史,不再寻求史料根据,只要看唐豪和顾留馨是怎样说的就成了。
《中国武术史》就是以唐顾为史,如第127页写道:“据《魏书・释老志》等古籍记载,中国佛教禅宗的创始人菩提达摩,于梁代普通元年(公元520年)自印度来华,宣扬佛法。后渡江至魏,止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梁大通二年(公元528年)圆寂,葬熊耳山。后世据此传说少林武术为达摩所传,达摩在少林传《易筋经》、《洗髓经》,为少林武功之祖。这纯属子虚乌有。从古代文献典籍中,从未见达摩有任何习武或授武的记载。据近代武术史家唐豪等考证,认为此传说出自明代。”(按原书注为唐豪著《少林武当考》)
中国武术史的大混乱,由此开始。唐、顾及其后继者,把所有此前的中国武术史料统统翻过来否定之。《中国武术史》是这种“权威言论”的续编。
中国武术的发展与中国的两大宗教佛、道密不可分,尤其是他们的修炼方法,大大提升了中国武术的阶级层次。这是中华武术远高于世界其它武术的根本原因。武当、少林两大武术宗派就是这种具体表现。这在无神论的意识形态中非常容易被攻击为“封建迷信”。唐、顾就是这样做的。
中国的武当、少林派武术,因其先有事实,尔后才被文学艺术创作,如小说、影视、传奇、轶事,所夸张渲染而广泛传播。从而家喻户晓,蜚声海内外。而到头来,《武术史》一句话,这些全是“子乌虚有”。这实在让人费解。
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每一项都有各自的崇拜偶像。例如:文圣为孔、孟;武圣为关、岳;神农尝百草;太上老君为药圣;建筑有鲁班;戏曲有唐明皇。旧时学艺不但要拜师,更要拜祖。就连中华民族也有二位崇拜的偶像,曰:炎黄二帝,尊为中华之祖。没有这些崇拜,就没有中华文明之传统!不信,你就设想把这些崇拜统统去掉,看看中华文明传统还是否能存在?中国武术,少林之达摩和武当之张三丰也是一种崇拜。没有这个崇拜,中华武术必然黯然失色!《武术史》不懂这个道理,从意识形态出发,否定中华传统文明,否定宗教家是劳动人民之一员,否定他们对中华民族科技和文化曾经做出过的贡献。对中华先祖的一切,抱着虚无主义的态度,使中国武术界没有凝聚力,搞成一盘散沙,至今一事无成。
我们也不认为历史是任人捏掐的泥塑。从史学和武术的发展看,达摩和张三丰被崇奉为少林、武当之始祖,有什么根据,这是写中国武术史的人要认真研究的,而不是不费力气地否定。而否定达摩和张三丰其人,从一开始就带有意识形态的偏见,而不是科学地、历史地研究态度。
一、达摩在创造少林派武术中的历史地位
《武术史》把少林寺僧人习武称作为少林武术。这是抓了现象,没抓住本质,即什么是“少林武术”?因为中国武术并非少林一家。
少林武术与中国的佛教禅宗密切相关。禅宗主张“悟”,提出“顿悟”即身成佛的思想。禅宗“悟”的方法,常是苦行其身,如“喝斥”、“一顿棍棒”、“拳脚加身”来体验。其作用:“外壮皮肉筋骨,内坚信念”,故有“易筋”和“洗髓”之说。禅宗的思想和禅的修炼方法,成为少林武术的理论和方法。禅的思想方法,不但影响中国武术,也对日本武士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最典型的是日本“剑道”,成为武士的灵魂,连礼仪都是“坐禅”。
少林武术讲究修炼硬气功,源于佛教禅功,这十分明显。清人笔记《清稗类抄》载:“少林拳法,有练工术,运气于筋肉,则脉络突起,筋如紧索,肉如韧革,刀击之不能伤也。”又《郑板桥笔记》载:“湖北魏子兆,……遇少林寺僧,授以炼气运神之诀。魏习之数年,周身坚硬如铁。值运气时,气之所至,虽刀斧无能伤也。”这两则记载,对少林武功特点描述得非常贴切,其练功法与禅功相同。
达摩东渡,止锡嵩山少林寺,传授佛法禅宗,被人尊为禅宗初祖。少林武术,法宗佛教禅宗,尊达摩为始祖、创始人,是有道理的。远比某个人会一点武术重大得多。以达摩不会武术现而攻讦,小人之见也。《易筋》、《洗髓》二经,虽系后人托名之作,然而,它们仍不失为少林武术之经典。《武术史》一古脑否定之,试问:少林武术何在*
二、关于张三丰与武当派
《武术史》第250页写道:“《王征南墓志铭》最早提出了张三丰创内家拳的说法。其文云:内家拳‘盖起于宋之张三丰。三丰为武当丹士,徽宗诏之,道梗不得进,夜梦元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后来《宁波府志》又重叙张三丰创内家拳,说:‘张松溪,鄞人,善搏,师孙十三老。其法言起于宋之张三丰’,‘遂以绝技名于世’。《宁波府志》所据,可能仍是《王征南墓志铭》。《明史・方伎传》等也提过张三丰,但说他是明时辽东人,没有提到他会武术。……张三丰是明代道教重要人物,一些道教典籍提到他‘善剑’,但语焉不详,故张三丰与内家拳之渊源问题,当待进一步的研究考证。”
《武术史》的这段文字,貌似客观,然而从其通篇的连贯性看,它强调的是“张三丰不会武术”,不承认《王征南墓志铭》关于内家拳起始于张三丰的记载。
关于内家拳和内家拳与张三丰的关系,起码有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黄百家《学箕初稿・王征南先生传》、王渔洋笔记、《宁波府志》、《清史稿・王来咸传》五类文字记述同一件事,而且记载十分具体详细,从不同侧面记载。其中,黄宗羲记载了内家拳的源流和传承;黄百家详细记述了内家拳的拳理拳法;《宁波府志》补充了内家拳传承细节和轶事;王渔洋记载了清初内家拳流行地域,他说“今两家(内外两家――笔者注)之传盛于浙东”。
《武术史》承袭唐豪、顾留馨观点,不承认上述史料。《武术史》在对待少林、武当派武术问题上所犯的错误在于:第一,他们没有深入研究少林和武当派武术的本质特征与佛道两大宗教的关系,没有弄清达摩和张三丰的历史地位和相关史料,只作了简单否定处理;第二,他们没有研究对达摩和张三丰崇拜的历史背景,他们看不清这是中国武术发展的历史需要和选择;第三是武术分类的错误。
《武术史》对中国武术分类,采用的是西方分类学体系。西方分类学是建立在生物解剖学的基础上的,把一个复杂的物体或事物分解成许多简单的零件。
西方技击术,把攻击和防守分解成若干简单的攻击和防守动作,反复操练。单独动作又可组合成若干组合动作。
中国武术的根本思想是把人作为一个活动整体来看待的,所谓“整体观”。人的每一个局部动作都是整体活动的一部分。例如击人一拳不如控制其全身;不仅把自我视为整体,把敌我也视为整体,于是才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这样的打法。《武术史》用西方分类学的方法规范中国武术,制定比赛评分标准,把中国拳术规范为“踢、打、摔、拿”动作及其组合。这样,他们当然分不出少林和武当派了;他们的比赛就成了无门无派的“长拳”和“器械”。他们的武术没有历史可言!(全文完)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少武当无少林武术真宗何处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