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各种知识在当地居民中的传播,羊皮鼓舞的神圣性在年轻人一代的心中已日益淡薄,但是在当地居民的心中“万物有灵”和对神的信仰仍然保留着。本文研究主要是基于对该祭祀活动的经验观察、对掌握祭祀活动的艺人和村民的访谈,主要是探究羊皮鼓舞在甘肃H县的起源以及这种古老的祭祀活动在当地人生活中的意义。
关键词:羊皮鼓舞;神灵;信仰
一、问题的提出
在2009年,羌族羊皮鼓舞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近些年来都成为一个极热的话题,众多国家都将非遗的保护,尤其是非遗名录的制定作为***府文化工作的核心之一。我国在非遗保护领域迅速有效地开展了工作,随着一系列规则的明细化,非遗受到我国各界***府和学者的高度重视。
从非遗的本义来看,保护的出发点是“承认各社区、尤其是原住民、各群体、有时是个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保护和创造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为丰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性做出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是对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活动和文化现象进行保护和传承、不致使消亡,以促进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繁荣。一个独特的民俗是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技艺形态和生活方式,是一个社会群体的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之表征。在中国社会语境下,一定程度上说,保护乡土民俗就是保护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乡村社会的凝聚。
在乡土文化和非遗的角度,本文试着从羊皮鼓的表现形式和对人们生活的意义方面进行主要的探析。以此来更好地认识这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活动。
二、H县羊皮鼓的简介
羊皮扇鼓舞民间俗称耍司棍子、跳端公、攒神。羊皮鼓状如蒲扇,鼓面为羊皮制作,鼓面直径38―40厘米,蒲扇形,铁框,框上置柄,柄上套九个铁环(代表九曜星神)。鼓鞭用细竹篾捆扎,外面编裹一层羊皮。表演时由司棍子左手握鼓柄,右手执鼓鞭(俗称鼓尺),一手敲之,一手摇之,蒲扇嘭嘭有声,铁环呛呛作响,边敲边唱。扇鼓舞不属于佛教或者道教,它只信奉神,或者说是神教。
羊皮鼓舞在民间主要用于娱神、安神、庆祝丰收、驱鬼消灾和为孩子祈福。
在司棍子的主持下,当地居民怀着赤诚的心向天神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幸福,求山神、地神人畜兴旺,求神驱邪,以保证一年之中没有大灾大难。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各种知识在当地居民中的传播,羊皮鼓舞的神圣性在年轻人一代的心中已日益淡薄。但是在当地居民的心中“万物有灵”和对神的仰仍然保留着,这种舞蹈的神秘性令年轻人难以捉摸,吸引着我们去认识和探究它。
三、H县羊皮鼓舞的由来
为什么要用羊皮来蒙鼓呢?在羌族的传说中,是这样描述的,天神阿巴木纳带了很多在各种祭祀场所所用的经书,但是由于路途劳累睡着了。醒来时发现所有经书都被山羊吃进了肚里,正着急时,树上的金丝猴对他说:“山羊吃掉了你的经书,你快杀掉山羊,用山羊皮制成鼓,做法事的时候,敲起羊皮鼓,经文就会脱口而出。”阿巴木纳如法炮制,果然灵验,因而有了羊皮鼓。
陇南远在秦汉西晋南北朝,为羌、鲜卑、羯各民族往来迁徙,结成强大的***事同盟,抗击封建阶级的苦役、沦奴、压迫和驱使。自西汉建安初,南北方统治驱赶上书各族人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西晋元康六年,令狐氏在陇南割据立地“仇池国”。至隋灭,达四百余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九年,魏拜宕昌羌酋帅梁勤孙弥忽为“宕昌王”。至北周保定四年,周武帝派大将***田宏灭其国,改其地为宕州,历时116年,中间,民族文化的融合、风俗习惯的相互转化。南北《史》与南北朝各《书》均记载“宕昌羌”曰:以“牧养牛、羊、豕以供食”而且也是宕昌陇南地区氏羌生活繁衍过的地区,可以推测陇南羊皮鼓为宕昌所遗造《世本》曰:“夷作鼓”,由此推断,H县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所以羊皮鼓才在民间得以传播和流行。
四、祭祀活动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1、对神灵的崇拜和信仰,对人们的行为起到了约束作用。人们把现实之中无法解决的事情,寄托于神灵,祈求让神帮助他们解决,以次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与诉求。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的无奈之举,也同时表现出了人们对自然神灵的无比崇敬,在日常生活之中,人们的行为总是受到约束的,人们的所作所为一般是不会触及神的利益与地位的。如果不小心得罪了神灵,那么他个人则会认为自己会在某个时候倒霉,做事不顺,因此他会自己请司棍子做一个简单的法事来向神谢罪,以此来为自己消灾减难。
2、人们寄希望给神灵,表现了人们在自然力量的面前生产和生存的理念。在远古时期,人们的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生产力低下。自然灾害多,人们在天灾面前表现地无能为力,所以只好求助于神灵,祈求神灵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此每年举办一次给神的祭祀活动,求山神、地神保佑年年丰收和人畜兴旺,以此来感谢和求助于神灵。这表现了人们在自然生产活动中对神灵的祈求和虔诚。羊皮鼓舞之所以在每年的七月十五举行,原因就是庆祝庄稼的丰收以及祈求神灵保佑下一年的庄稼有一个好收成。同时,在过去,人们的医疗技术水平低下,老人小孩极容易生病,且很容易死亡。所以人们迫于无奈,因此产生了对神灵的崇拜之情,寄希望与神灵,希望通过对神的祭祀和祈求,来让神保佑人们身体健康、无病无灾、一生好运、户户安康。这反映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生存意识。
3、有助于人们之间的感情交流,促进村落人们心灵的凝聚和团结。每年的祭祀活动也还是一个大型的集会活动,在祭祀的这几天,不仅是举行该仪式的村子的村民聚集在一起,而且其他临近的村子的村民也会赶到现场来观看这一重大和庄严的仪式。许多村民除了有事来往之外,基本上很频繁的交往是很少的,因为人们都在忙于家事或者农事。祭祀活动给人们提供了闲暇,让不同村子的人们相互交往,一同娱乐,促进了人们之间的友谊和情感。在这样一个大型的活动下,全村人的到场和对这个活动的支持,体现了村民对本村事务的关心,祭祀活动在本村的举办不仅是荣耀,也促进了村落居民内心的凝聚力和相互之间的团结。
4、“羊皮鼓舞”的祭祀活动具有教育功能。羊皮鼓舞的许多唱词和舞蹈动作都与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一些生产性的歌舞活动,也向年轻人一辈传授了生产知识、劳动技能、日常生活中的处世技巧等知识。因而羊皮鼓舞有着很重要的教化作用和意义。(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刘东鑫.《栖居鼓声之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2]李永康、王凤文《康北羊皮鼓扇舞――深山密林中的古老祭祀活动》.康县新闻网.2012年12月6日
[3]李祥林《羌族羊皮鼓及其传说的文化底蕴透视》.中国文化论坛.2013年第3期
[4]《天水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
[5]魏青.古老羊皮鼓舞的现代价值探析.2010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羊皮鼓舞的起源及对人们生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