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同身受 体验生命

风不知不觉间换了柔和的面纱,和着湖面摇曳的水纹缓缓轻舞起来。新学期的脚步不期然已在门外,学生青春的笑声打响了上课的铃声。开学第一课:《我与地坛》,不是第一次教学,可是打开备课本,心情却如第一次上讲台那样庄重与忐忑,庄重因为心怀对史铁生母亲苦难却忍韧、伟大又无言的母爱的敬重,忐忑因为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充分将《我与地坛》的意蕴与情感之美展现在学生面前而担忧,引领他们体验生命的真谛,我怕将这经典的美文阐释得味同嚼蜡。备课时,寻遍所有的网上朗读材料,细细聆听,选取了最富有表现力的课文朗读的音频,为的是将最完美的情感表达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的体验。

课堂上,听着声音动听,情感表达到位,极富感染力的课文朗读录音,曾几次,文到深情处,朗读者几度哽咽。可笔者偷窥学生,有面无表情地嚼口香糖者,也有面露哀伤之色的,却没有预想中的泪盈于眶的人。是学生面对他人的生命太冷漠还是引导有问题?我痛苦地思索着,重新审视教学设计,豁然间发现我是何等的武断与独裁,笔者将自己的情感体验武断地强加在学生的身上,忽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的规律,自以为是地设计学生情感体验的步骤,设计学生情感发展的方向。

仅仅让学生们概括、提炼文章的主要信息, 归纳作者的情感, 知道史铁生在“人生最狂妄的时候”忽然断了双腿, 后来在母爱的鼓舞下战胜自我, 成为一名优秀作家这一事实,从中看到一个伟大的母亲,就想让学生留下感动的泪水,珍爱生命,热爱母亲,是多么的霸道呀!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必须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使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鉴赏文学作品时,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可是笔者的教学设计却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忽略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以自己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鉴赏课文文本,没有引起他们的情感的体验与共鸣,无怪乎学生面无表情。

笔者决定从学生的人生经验和阅读体验出发, 立足于学生这个阅读主体来引导学生解读此文。改进的课堂教学设计如下:

一、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生命历程

其实, 和所有有思想的年轻人一样, 我们的很多学生尤其是青年学生都思考过生命和生死的问题;也和所有人一样, 当生命不是以一种最接近死亡、最残酷惨烈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 我们往往就忽视了生命的残酷性, 也就顺理成章地忽视了生命的宝贵性。我们没有史铁生的在最狂妄的年纪忽然残废了双腿的经历,但《我与地坛》却创设了一种特定的真实情景, 把主人公摆在了必须作出生死抉择的两难境界———活下去的理由是什么?苟且偷生还是干脆就死?对于一个内心丰盈的年轻人来说, 这种选择是如此真实又是如此沉重, 以至给学生也会带来一次严肃的心灵拷问。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同身受,感受作者双腿残疾后的苦闷孤独又悲愤无奈的心情。

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体会作者的情绪,笔者让学生把双腿绑起来,体验:如果此刻地震发生……学生经过这一体验之后,面露惊慌之色。

趁机延伸阅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片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学生感叹残疾的作者多么痛苦。

紧接着品读文本: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 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这样从学生的自身体验入手,学生很快进入文本,对作者的情感感同身受。

二、趁势引导,走进地坛,感悟地坛里的生命之美

痛苦的作者来到地坛:

“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引导学生阅读欣赏:看到怎样的一幅幅地坛的景色?

学生充分调动阅读感受,体验: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譬如秋风忽至, 再有一场早霜, 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 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生如夏花之灿烂, 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生命过程呈现的优雅形态。

感同身受,若你是作者,此景此情,如何体验:

地坛的草木昆虫等生命平凡、卑微且处在荒芜之中,但它们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着、活跃着,向人们展示着缤纷的生命世界,无声地诉说着在此发现了生命的本真状态,从中体验到了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创造过程的美丽和精彩。“一个人,出生了,……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读到这样饱含生命哲理的语句学生情不自禁地吟诵出声来:我们不妨眷恋生命,珍爱人生!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是神圣的,也是脆弱的,热爱生命,是最起码的责任。这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体验,而不是课文分析的结果。

三、珍爱生命,善待亲人

双腿残废的史铁生走出了自杀的阴影成了享誉文坛的作家。但是他并不觉得幸福,因为他的母亲不在了。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她的身上有你的母亲的身影吗?引导学生朗读文本,划下感受深刻的语段,学生交流品读:

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是恳求与嘱咐。

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 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

苦难、忍韧、独自奉献无私的爱的作者的母亲强烈引起了学生的生活情感共鸣:我们的母亲也是无私的爱着我们的,无怨无悔。这时的学生已经走进了作者的情感世界,感同身受。很多感受深刻的作者的话也是提醒自己的,在品读交流的时候学生不禁留下感动自责的泪水:不仅仅自己很重要,家中的父母、周围的每一个人也都是一个重要的,我们更应该善待父母、善待身边每一个人!不要有作者“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苦痛。

播放朗诵录音《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此刻学生有的已经热泪盈眶了。笔者趁机问:同学们你此刻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其实目的已经达到了:让学生学会感恩,从感谢父母开始,感谢一切给予过自己帮助的人感谢社会,才会更加热爱生命,关爱他人。

《我与地坛》的教授过程,让笔者深刻体会到尊重学生主体感受的重要性,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受,让学生感同身受,才能让文本焕发无穷的情感魅力,才能上好语文课。

参考文献:

[1]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出版社,1980.

[6]雷友宏.教师专业素养对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之影响[n].兵学院学报,2007.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感同身受 体验生命

学习

永远有个小姑娘

阅读(22)

去影楼取照片。是一大家人出去旅游时拍的。一张张看下去,发现凡是自己的拍得都不好看。不是脸色暗,就是姿势僵硬,要么就是表情不好。可孩子们拍的,个个都美。刚刚二十出头的外甥女,每一张照片都青春逼人,笑与活力仿佛能透过照片发散出来,每一寸

学习

康熙与“福”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康熙与“福”,内容包括康熙与张五哥对话,康熙与容妃第一次见面。在街头各种各样的“福”字中,康熙御笔的“福”越来越为百姓喜爱。康熙的“福”字好在哪里?大多数人说不出个所以然,只觉得皇上写的字带着“龙”气。康熙的“

学习

揭秘慈禧的文化学养之谜

阅读(17)

世传慈禧皇太后的御笔书法和绘画雄浑大气,造诣精湛,众多史料也曾记载慈禧的文化学养非比寻常。慈禧的手谕真迹曝光,为什么与她的书画作品判若两人?慈禧真的是传说中的才女,还是有人捉刀?BTV青年频道《书香北京》邀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

学习

有所受 有所察 有所兴 有所动

阅读(18)

李卫东老师感悟式语文教学的提出是将“实践、感悟、内化”三者相统一的立体学习观过程,相比较于传统线性即“知识―能力”(后来被丰富为“知识―感知―体悟―练习―能力”)的教学观而言,体现出以学生为本、以生活为源、以内化为宗、以教师引

学习

端木蕻良的东北风味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端木蕻良的东北风味,内容包括端木蕻良的乡土情结,东北沦陷后端木蕻良的去向。1959年6月,经朋友介绍,钟耀群与时年47岁的端木蕻良结识。在读过《科尔沁旗草原》的钟耀群心中,端木应该是一个长着满脸络腮胡子的彪形大汉,不料见面

学习

史铁生:扶轮问路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史铁生:扶轮问路,内容包括史铁生扶轮问路,史铁生扶轮问路原文。坐轮椅竟已经坐到了第22个年头,用过的轮椅也近两位数了,这实在让人没想到。1980年秋天,“肾衰”初发,我问过大夫:“鄙人刑期尚余几何?”她说:“阁下争取再活10年。”1

学习

拒绝压力痘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拒绝压力痘,内容包括拒绝压力,拒绝压力的文案。痤疮是很常见的皮肤病,85%的人在生活中会受到痤疮的影响。正常情况下,皮肤上的皮脂可以防止皮肤干燥。但是在青春期,皮脂腺大量分泌皮脂,皮肤会变得很油腻,使得毛孔被堵塞,再加上细

学习

漫步在法兰西风情的卢瓦尔河谷

阅读(26)

如果你去法国旅游只到过巴黎,那你还没体验到完整的法国。卢瓦尔河谷,它展现着法兰西风情的另一面。法兰西文化在这里沉淀,自然的和人文的景观在这里完美地结合,从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到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堡群,历史在一座座石灰岩建筑内留下了不同

学习

阅读学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阅读学,内容包括阅读app,阅读理解。阅读学理论来自阅读实践,尤其是中小学阅读教学实践;中学阅读教学也需要阅读学理论的指导,吸收其研究成果。阅读能力的基本层次阅读的实质是什么?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

学习

从我国审计发展看“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本土化转制趋势

阅读(237)

【摘要】本文从我国建国以来审计发展及“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华现状角度分析“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本土化转制的趋势及利弊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本土化是大势所趋,虽然在本土化转制过程中面临巨大挑战,及转制完成后的一

学习

国学经典(三):古人的仁善情怀

阅读(21)

中华民族历来尊崇“仁”、“善”。翻阅各种典籍,关于“仁”、“善”的名言数不胜数,诸如“博爱之谓仁”、“君子抱仁义,不惧天地倾”、“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而在这些名言的背后,更有无数

学习

执着追求,终有所成

阅读(33)

机电一体化项目是世界技能大赛传统的竞赛设置项目,一直是参赛队最多、竞争最大的项目。竞赛以团队方式进行,每支参赛队由2名选手组成,要求选手能工作、组织、管理、交流,还要开发机电一体化系统,使用工业控制器进行软件编程、电路设计,以及分

学习

在“走进走出”中生成有效课堂

阅读(27)

【摘要】有效课堂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有生命的意识、生活的态度、敬业的精神,始终立足学生,走进学生心灵与生活,观察了解,体验感悟,沟通交流;走出学生思维与视觉,预设方案、组织课堂、唤醒学生。走进与走出之中,实现师生思

学习

透过《论语》看孔子哲学

阅读(30)

西方哲学界一向认为中国没有哲学。黑-格尔曾经说过,中国找不到思辨的哲学知识,孔孟之学只是一些道德哲学。那么,中国到底有没有哲学,各家各派说法不一。对此,我的理解是,我们不能以西方的哲学思维标准来框架中国哲学。中国本无“哲学”一词,只

学习

滋养你的生命源泉

阅读(14)

主题阐释本期的主题是滋养你的生命源泉,相信每个人在小时候都会做过一些特别的、独一无二的事情,这些事情在成人看起来可能有些幼稚,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生命的财富,并源源不断地为生命提供着养料。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独特的故事或者一些特

学习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女性的诗化意象

阅读(25)

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创造了两位主要的女性形象,并赋予她们以诗化意象:特蕾莎――放在篮子里顺水漂来的孩子,萨宾娜――戴着圆礼帽的背叛者,通过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来探讨诗化意象、灵与肉及身体言说等存在主义思想。关键词:昆德

学习

体验式美术教学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体验式美术教学,内容包括什么是体验式美术教学,美术教学演示法。美术教师是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美术课为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审美能力打开了一扇门。美术课程寓教于乐的愉悦性,是其他课程所不能取代的。杨景芝教学

学习

VR体验行业的实践与思考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VR体验行业的实践与思考,内容包括思政课实践vr体验教学报告,vr时代怎么抓住这次机遇。2016年被称作“VR元年”,这一年VR软硬件技术呈现井喷式的发展,从游戏娱乐到教育医疗,各行各业都在VR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拓展。本文从VR资源的

学习

维生素与矿物质:托起生命之重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维生素与矿物质:托起生命之重,内容包括生活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完整版,谈谈我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认识。一个体重70千克的成年人,如脱水后,只剩25千克,其中蛋白质12千克,脂肪7千克,碳水化合物3千克,其他包括维生素与矿物质3千克。可

学习

浅析星巴克的体验营销及其策略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星巴克的体验营销及其策略,内容包括星巴克的体验营销,星巴克体验营销体现在哪些方面。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从体验营销的定义和特征入手,分析星巴克的体验式营销及其策略,研究星巴克的体验营销同时结合体验营销的特点,指出

学习

联系生活实际 体验几何之美

阅读(68)

1.课前的思考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要获得必要的数学,要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发展所必要的数学知识,还要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

学习

体验加拿大的环境文化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体验加拿大的环境文化,内容包括加拿大环境最好的城市,加拿大文化小知识点。当我踏上加拿大这片陌生而神奇的土地,就有种异常的感觉:空气清洁新鲜,河湖水清波绿,阳光充沛明媚,天空湛蓝透明,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居民点,都很清洁卫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