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6月,经朋友介绍,钟耀群与时年47岁的端木蕻良结识。在读过《科尔沁旗草原》的钟耀群心中,端木应该是一个长着满脸络腮胡子的彪形大汉,不料见面后发现他“白白的,清瘦,背略略有点驼,穿着中山装,一副文人书生相”。端木带她去王府井和平餐厅吃饭。落座后,端木问钟耀群爱吃什么,钟耀群答:“大虾、面包、一杯绿茶。”端木自己点了一盘沙拉,两杯葡萄酒。钟耀群说:“我不会喝酒!”端木微笑着说:“我喝。”
同是东北作家,不同于饥饿的萧红和粗犷的萧***,端木蕻良是懂得生活和讲究品质的人。他出身于东北的地主家庭,家道煊赫时风光无限,极尽奢华。但是这种繁华在端木少年时便已灰飞烟灭,他也由大户少爷沦落为破落户子弟。或许是相似的经历,让他在晚年时写出了传记小说《曹雪芹》。
在范用编撰的《文人饮食谭》一书中,收录了端木蕻良的一篇《东北风味》,他用充满感情的笔触追忆儿时滋味。他爱吃酱肘子,津津乐道其做法:先把猪肘子选好,洗刷干净,煮熟,然后用干净白布紧紧包裹,塞进酱缸内,腌制一段时间,随吃随取。取出时要将布撕去,蒸一蒸,切片摆盘,香气四溢。他又爱吃玻璃叶饼,说故乡有一种树,叶子很大,叶面光滑,能反光,当地人都叫这种树的叶子为玻璃叶,用这种叶子包制的饼叫玻璃叶饼。每次母亲做玻璃叶饼,锅还没揭开,清香就已扑鼻,作为“老儿子”的端木总是能优先得到一块。他在文章里写:“而这饼的清香,至今没有超过它的。”还有一种榆荚羹,暮春时节,端木的母亲会把成熟的榆钱儿集拢来晒干,放在簸箕里搓去干瓣,仅留榆钱心儿,放在锅里炒黄后碾碎,用水调匀,煮成羹,加糖或加盐吃,味道比桂林的芝麻糊有过之而无不及。
端木蕻良对饮食的精通,还曾经几次救过女儿的命。有一次,女儿钟蕻罹患弥漫性肺炎,被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几经抢救才转危为安。出院后,钟蕻嘴馋,钟耀群便给她做红烧肉吃。其时端木正在外地,女儿生病之时,钟耀群没敢告诉他,待痊愈出院后,钟耀群才敢写信给端木,其中提到“女儿特馋,我做红烧肉给她吃”。端木接到信后立即打电报回来:孩子得的是麻疹,病好了绝对不能吃肉,此时吃肉容易得痢疾,麻疹后的痢疾是要死人的。钟耀群大惊,立即停止给钟蕻吃肉,可为时已晚,女儿开始严重腹泻,瘦到皮包骨头。钟耀群抱着女儿去一家中医院看病,大夫开了方子,让吃人参。钟耀群回家便遵医嘱给女儿做人参汤。她写信把这件事告诉了端木,端木又打来电报:孩子得痢疾后绝不能吃人参,也是要死人的!钟耀群后来回忆:“他(端木蕻良)的每次电报都惊得我一身身冷汗。”收到这封电报时,女儿已经把人参渣都吃进去了,钟耀群心急如焚,急忙去请教医生,医生说吃这么一点儿人参不会有事的,钟耀群回家把人参汤给女儿停掉,孩子终于大难不死,恢复了正常,回到了幼儿园。
老年时期的端木蕻良身体状况不佳,得过脑血栓、冠心病、心肌梗死、局限性癫痫。为了让他顺利地写完《曹雪芹》,钟耀群与他约法三章:生活必须有规律,一日四餐。端木常年血压高,钟耀群听昆明的朋友说,日本人发现了一种植物叫灯盏花,用以***心血管疾病效果不错,她便托人买来,给端木用了两个疗程,颇有成效。曾经是端木蕻良以兄长一般的耐心来照顾小他十几岁的钟耀群,待到老年之后,又改成钟耀群照顾罹患病痛的他了,生命的轮回,就是这么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