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论语》看孔子哲学

摘 要:西方哲学界一向认为中国没有哲学。黑-格尔曾经说过,中国找不到思辨的哲学知识,孔孟之学只是一些道德哲学。那么,中国到底有没有哲学,各家各派说法不一。对此,我的理解是,我们不能以西方的哲学思维标准来框架中国哲学。中国本无“哲学”一词,只是翻译并沿用下来了而已。“哲学”原为爱智慧的意思,西方人后解释为求知识的学问,孔子曾言:“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难道不能说明孔子很重视知识吗?所以,按“哲学”的语词意思来讲,中国是有哲学的。本文就试以孔子的一套包括世界观、方***、认识论在内的哲学思想体系来说明中国哲学的存在。

关键词:孔子;哲学;仁

一、世界观

关于宇宙自然(天),孔子的基本观点是自按其“道”运行,即“天道”。在孔子哲学中,“天”与“道”是两个重要的范畴。孔子说:“巍巍乎!唯天为大。”(《论语・泰伯》),“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他认为天是宇宙间最神圣的存在和人类社会的最高主宰,把天说成了第一性的存在,在实质上是天本论。“道”之初义,是指具体道路,其深刻含义,一是指事物之间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类指规律;二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形而上者谓之道”;三是运动变化的过程。孔子在其晚年,将“道”提升到世界观的境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他一生以弘道为自觉的己任,把闻道视为超越一己之生死的大事,指出:“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从宇宙自然到社会人事伦理,在孔子哲学范畴中便是由“道”而“仁”。“仁”是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论语・颜渊》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就其理想人格,首先就要“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孔子所推崇的“仁”,正是人与人友好相处的条件。孔子强调“仁”为人之最内在的本性,那么如何达到“仁”?概括起来有两条途径:一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对待个人精神世界,儒家强调要通过正心、诚意、修身来规范人的行为。孔子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道德,所以儒家注重修己体认、躬行践履,把培养有道德的人作为学问的根本,认为这是社会稳定和谐的根基。另外,孔子认为,一个徒具人的形骸和自然生命的人,只是一个自在的人,而不是理想的人。人生的最高价值或终极意义在于实现人之所以为人的道德理想,即“成仁”。为了仁,有时需要付出重大牺牲,甚至献出生命,“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这些表明孔子的世界观虽然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但他认为世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承认客观存在,顺应客观规律,已具有唯物辩证的成份。

二、方***

中庸是孔子哲学中的重要范畴:“中”,即中正、中和;“庸”,即常,“用中为常道也。”(《札记・中庸》)。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把中庸之道视为实现其仁道的基本原则,以至于把它当成最高的道德。中庸要求“允执其中”(《论语・尧曰》),就是说既不站在矛盾的否定方面促成矛盾转化,也不支持矛盾的肯定方面实行残酷斗争,而是站在中立的角度,使矛盾统一体协调地保持下去。

表现在方***上,强调矛盾的统一、调和与联结,反对过头和不及,“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痛苦,矛盾的两个方面快乐与放荡、悲哀与痛苦把握得恰到好处,和谐统一。表现在治理国家上,要执两用中,“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表现在学习上要学思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子路》)。表现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要“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在伦理道德教育方面,孔子既反对思想过激,也反对狭隘、保守,“不得中行而与之,毕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孔子还认为“申”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提出了“时中”的概念。“时中”指因时权变而求其中。《中庸》载:“仲尼曰: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时,即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客观过程,孔子很重视“时”,《论语・子罕》载:“于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是叹息时间的流逝。事实上,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因时而变的,由此可见,孔子的“时中”理论是合乎辩证法的。

三、认识论

孔于虽然没有建立起系统地认识理论,但他的《论语》中已经讨论到了关于学思观和知行观的内容。他从多年的教学从***的实践中,得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的学思观和言行观。

孔子把人分为“生知”、“学知”、“困学”、“不学”四等,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这段话是他认识论思想最集中最完整的表述,也可以说是他认识论的纲领。他提出:“惟上智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君子学道则爱人,小入学道则易使也。”(《论语・阳货》)。谈到他本人,他并不以“生知”而自封,而认为“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孔子提倡多问、多见、择善而从,“人太庙,每事问。”(《论语・乡***》)。可见在孔丘那里,“生而知之”只是虚悬一格,他更加重视“学而知之”这一知识的实际来源的。

孔子在强调耳闻目睹、亲身见闻的同时,提出思考的重要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主张思考要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否则即为空想。“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在一定意义上已接触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而且相当重视理性认识。他提出:“闻一以知十”(《论语・公治长》)、“下学而上达”(《论语・宪问》)等为学之方。懂得一件事,可以推演而知十件事,学习基础的知识,可由此进而领会高深的道理,此即理性演绎的方法。

孔子主张说话要慎重,但做事要敏捷,而且要求言行一致。他说:“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语言是思想的物质表现,言行关系问题归根到底也就是知行关系问题。在中国哲学史上,孔丘是第一个自觉地探讨了知行问题的思想家。

综上所述,在孔子的言传身教中是处处体现出他的哲学思想的,我们不能以西方语言表达标准作为衡量中国有无哲学的标准。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透过《论语》看孔子哲学

学习

在“走进走出”中生成有效课堂

阅读(31)

【摘要】有效课堂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有生命的意识、生活的态度、敬业的精神,始终立足学生,走进学生心灵与生活,观察了解,体验感悟,沟通交流;走出学生思维与视觉,预设方案、组织课堂、唤醒学生。走进与走出之中,实现师生思

学习

执着追求,终有所成

阅读(39)

机电一体化项目是世界技能大赛传统的竞赛设置项目,一直是参赛队最多、竞争最大的项目。竞赛以团队方式进行,每支参赛队由2名选手组成,要求选手能工作、组织、管理、交流,还要开发机电一体化系统,使用工业控制器进行软件编程、电路设计,以及分

学习

国学经典(三):古人的仁善情怀

阅读(27)

中华民族历来尊崇“仁”、“善”。翻阅各种典籍,关于“仁”、“善”的名言数不胜数,诸如“博爱之谓仁”、“君子抱仁义,不惧天地倾”、“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而在这些名言的背后,更有无数

学习

从我国审计发展看“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本土化转制趋势

阅读(240)

【摘要】本文从我国建国以来审计发展及“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华现状角度分析“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本土化转制的趋势及利弊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本土化是大势所趋,虽然在本土化转制过程中面临巨大挑战,及转制完成后的一

学习

阅读学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阅读学,内容包括阅读app,阅读理解。阅读学理论来自阅读实践,尤其是中小学阅读教学实践;中学阅读教学也需要阅读学理论的指导,吸收其研究成果。阅读能力的基本层次阅读的实质是什么?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

学习

漫步在法兰西风情的卢瓦尔河谷

阅读(30)

如果你去法国旅游只到过巴黎,那你还没体验到完整的法国。卢瓦尔河谷,它展现着法兰西风情的另一面。法兰西文化在这里沉淀,自然的和人文的景观在这里完美地结合,从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到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堡群,历史在一座座石灰岩建筑内留下了不同

学习

感同身受 体验生命

阅读(30)

风不知不觉间换了柔和的面纱,和着湖面摇曳的水纹缓缓轻舞起来。新学期的脚步不期然已在门外,学生青春的笑声打响了上课的铃声。开学第一课:《我与地坛》,不是第一次教学,可是打开备课本,心情却如第一次上讲台那样庄重与忐忑,庄重因为心怀对史铁

学习

沉湎佛光——缅甸惊艳之旅

阅读(36)

蒲甘:多少烟云佛塔中蒲甘是缅甸最早统一的王朝——蒲甘王朝的京都,意为“胜利者的都城”。虔诚的国王以小乘佛教为国教,在富饶的依洛瓦底江边,不断地建造佛塔及寺庙。蒲甘王朝的建塔规模之宏伟,堪称缅甸建塔历史上的顶峰,建塔艺术几乎集缅甸建

学习

第一季度全球纤维及原材料市场分析研究

阅读(30)

摘要针对今年第一季度全球聚酯、尼龙及棉花纤维及其相关原材料市场进行了分析研究与预测关键词纤维及原材料价格预测市场分析本研究论文参考IHSChemical(InformationHandlingServicesInc.)、美国农业部(UnitedStatesDepartmentofAgricultur

学习

新手教师解读教材的“盲人摸象”现象分析

阅读(27)

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发现这么一个情况:才过半个学期,某教学点两个班的数学内容已上了五分之四,只差一个单元就上完了。经了解,该班的数学教师是一位刚人职不久的新手教师。最近一年,借我校举办“尚美之行-精品课堂”活动的机会,笔者近距

学习

哭泣的鸵鸟作文3000字

阅读(24)

我的这个小说就先从我们家庭说起。我们兄弟三人,我大哥张长江是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我二哥张黄河是我们玉米镇派出所的民警,我张高排是北京海淀区一所艺术学院的大学生。我母亲培养出了三个人材,三个人材都有出息,大哥二哥现在都拿了工资,每个月

学习

圣洁狂野的花瑶婚礼

阅读(27)

湘西南雪峰山脉东北部的高寒山区――隆回县虎形山,是一方绮丽的净土,崖壁峻峭,古木参天,奇石遍地,溪泉淙淙。这里居住着一支神秘的民族,他们奉黄瓜为生灵,因为他们的祖先在悲惨壮烈的部落战争中,一对幸存的青年男女机智地钻进茂密的黄瓜棚,得以躲

学习

知识传递、融会贯通、拓展创造

阅读(59)

本文为您介绍知识传递、融会贯通、拓展创造,内容包括传递知识传递智慧,知识融会贯通方案。此次教学改革分“基础讲解、引导分析、节奏创作和旋律创作”四大模块,是符合《视唱练耳》课程发展规律的。文章主要论述了如何进一步细化、完善这

学习

服刑人员人际信任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服刑人员人际信任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内容包括如何对服刑人员进行沟通,服刑人员谈话注意事项。本研究选取与服刑人员人格特征、行为方式紧密相关的人际信任、应对方式两个研究对象,结合监管改造工作实际,应用成熟量表进行测

学习

《论语·述而》“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章笺证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论语·述而》“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章笺证,内容包括论语学而篇十四章原文及翻译,论语中的吾未尝无悔也。内容提要:本文通过综合前人对本章“束?”一词的理解,认为“年十五”、“束带修饰”、“拜师的礼物”可三说并存

学习

孔子的身世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孔子的身世,内容包括孔子的身世简介,孔子的身世和故事。孔子,名丘,字伸尼,中国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他在中国历史上首先创办私学,整理保存了在他之前的古代典籍,开创了儒家学派,在中国及世界历史影响深

学习

透过现金流量看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透过现金流量看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内容包括财务报表自动生成现金流量表,财务风险分析现金流量风险。摘要: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产生现金流的过程.而现金流量的状况能够直接体现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和企业的价值。

学习

《论语》之“信”在现代公共关系中的应用

阅读(30)

作者简介:刘成君:1976.7,河南省开封市杞县人,现焦作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是文秘职业教育。本文从现代公共关系的视角,对《论语》中的传统思想“信”进行解读,总结了中国儒家“信”思想在现代公共关系活动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并通

学习

孔子是如何表扬弟子的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孔子是如何表扬弟子的,内容包括孔子的弟子怎样尊敬孔子的,孔子赞扬弟子的句子。表扬是为了扬长,促进弟子进步。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不仅在其长期的教学生涯中深深地领悟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学习

释孔子关于“郑卫之音”的“矛盾思想”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释孔子关于“郑卫之音”的“矛盾思想”,内容包括关于孔子的春秋论述,阐述孔子对治乱世的对策。“郑卫之音”是指我国周代郑国和卫国一带的民间歌舞音乐,其内容多为表现男女青年互赠香草表示爱情,与“女乐”合称“新声”。“郑

学习

天主人从:前孔子时期的天人观及其原因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天主人从:前孔子时期的天人观及其原因,内容包括孔子的天人观在哪里,关于人和天的孔子思想。[摘要]根据传统天命观的存在,我们可以断定前孔子时期的天人关系是一种天主人从的模式。人是一物,古人之物通常指有生命的物体。生命

学习

试论孔子哲学中的血亲情理精神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试论孔子哲学中的血亲情理精神,内容包括孔子仁学思想的哲学诠释,孔子重视血亲平等还是孝悌。【摘要】孔子哲学的血亲情理精神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儒者。本文从孔子和宰我关于三年之丧的谈话中进行分析,讨论孔子哲学中的血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