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甘:多少烟云佛塔中
蒲甘是缅甸最早统一的王朝——蒲甘王朝的京都,意为“胜利者的都城”。虔诚的国王以小乘佛教为国教,在富饶的依洛瓦底江边,不断地建造佛塔及寺庙。蒲甘王朝的建塔规模之宏伟,堪称缅甸建塔历史上的顶峰,建塔艺术几乎集缅甸建筑艺术之大成,使蒲甘城成为当时缅甸文化、宗教的中心,迄今依然保持着缅甸宗教圣地的地位。时光在悄悄流逝,如今,当年的王朝早已灰飞烟灭,漫步在约25平方公里面积的古城蒲甘,处处可见大小不一的佛塔。数百年来,虽历经战火兵灾和1975年的大地震,蒲甘仍存有2700多座不同时期建造的,具有不同建筑风格的佛塔。它们的存在使蒲甘成为同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尼的婆罗浮屠齐名的东南亚三大佛教奇迹之一,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朝拜。有人将蒲甘古城说成是缅甸甚至亚洲之旅的终极目的地。
到缅甸的理由,很大部分是因为蒲甘古迹。我曾经看过一张蒲甘的日出照片,那种古典的华丽光泽永远记得。清晨我骑车出发,抵达旅行指南书上推荐的“日出佛塔”,爬上佛塔最高处,天边开始露出曙光。旅行圣经Lonely Planet中写道,在蒲甘可以看到全东南亚最为壮观的日出和日落,一点都不言过其实。我坐在万千佛塔中的一座,看着火红的太阳慢慢升起。对我而言,能看到这样的美景,便不枉蒲甘之行了。
有些地方,就是适合单独前往。我认为游览蒲甘最好的方式除了骑单车外,就是一个人租辆马车,走走停停,随心所欲,独自探索这一片辽阔平原上密密麻麻的佛塔丛林。很多大佛塔还值得进去参观,首先外形各异,里面的佛像也各不相同。还有些佛塔里保留着古老的壁画,值得细细观赏。
曼德勒:沉湎佛光乌本桥
曼德勒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传说在20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曾到此宣扬佛法,并预言多年以后,这里会出现一座繁华的大城。果然在1857年,贡榜王朝的国王敏东王在此修筑曼德勒王城,作为缅甸最后一个王朝贡榜王朝的都城。我此行先后来到蒲甘和曼德勒,犹如走过佛教在缅甸的传承之旅。
所有去过曼德勒的人,大多都愿意用最大的激情去表达和演绎乌本桥。套用一句话,来曼德勒的,不是在乌本桥上,就是在前往乌本桥的路上。乌本桥是世界上现存最长、最古老的柚木桥。这座建于1851年的木桥,式样简单朴实,1200米长的大桥,用了1086根巨大的实心柚木,来回走一趟至少也要花上半小时。一百多年悠悠地过去了,木桥以坚实的质地,经历风雨的侵蚀,依然伫立在湖面上。乌本桥还被称为“爱情桥”,因为由头到尾桥上建了6座亭子作避雨和歇脚之用,因缅甸人民笃信佛教,认为6个亭子正好代表佛教的“六和精神”(即身和同居、口和同语、心和同志、德和同守、利和共享、见和共进),乃相爱相处之道。所以热恋的男女,不论住在那里,总会来到这爱情桥上走一趟,沉湎于长相厮守,爱情永固的美丽憧憬。对我而言,乌本桥还有着极美的落日,黄昏时分,眼前是那么静谧而梦幻的画面,在暗红的色彩中晕染,桥上来来回回或坐着或走着的和尚,是画面里最极致的和音,心顿时化掉了。
如果说蒲甘是缅甸佛教文明的过去式,那么曼德勒就是缅甸佛教文明的现在进行时。据说曼德勒是全缅甸僧人聚居最多的城市,有一半的和尚生活在这里。到了曼德勒,我才真正见识了当下缅甸人的佛教生活。乌本桥附近便是拥有全国最多僧人的马哈刚大勇佛学院,众和尚每天在黎明时集体外出托钵,再将托钵回来的食物集中,10点一到,和尚们排队依序进入食堂,按等级坐位,由服务僧分派食物,集体用餐。僧院内从12岁的小沙弥到65岁的大住持,每日餐食均由信徒供奉。由于众僧中午之后便不再进食,因此对于这一餐,他们充满了虔敬之心,珍惜咀嚼的每一口食物。
在缅甸这个佛教国家,经过长期的宣扬传播,佛教教义和伦理道德已扎根人心,并深深影响着每个缅甸人的人生观。缅甸的男人一生中必须出家一次,次数和时间长短不限,且随时可还俗。一般在9岁~12岁,缅甸男孩就会第一次穿上袈裟,在寺庙里生活一段时间,接受启蒙教育,学习一些基本的佛教知识。因此,在缅甸似乎看到到处都是穿袈裟的僧人,其中还有很多小和尚。倒是女子一旦出家做了尼姑则终生不能还俗,必须一辈子伺候佛祖,这和妇女在缅甸的社会地位比较低有关。由于缅甸人将礼佛作为生命中最重大的事,几乎家家都有亲人出家做过僧人,所以信徒们都乐于奉献布施给和尚,有的寺院因此非常富裕,但僧侣们都认为自己是佛的仆人,在寺院过的依然是一种非常严格、充满戒律的生活。
茵莱湖:一方净土桃花源
初到茵莱湖,我便迫不及待的在码头包了一条带有马达的梭型木舟沿着运河向湖驶去。河面上有成群的白色海鸥在觅食,每当有船只经过,正应了李清照的那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大约20分钟的船程,前面豁然开朗,茵莱湖优美的身姿展现在眼前。整个湖区被苍翠的山峦环抱,湖水湛蓝清澈见底,天空也是明媚的蓝色,团团的白云中还有彩云若隐若现,恍惚间我似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茵莱湖一带有一万多户居民,大部分属于茵达族,散居于湖边的180多个村落中。他们主要以捕鱼为生,勤劳朴实,热情好客。由于常年生活在水上,他们练就了单脚划船的绝技,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是难以相信竟有如此高超技法。船夫单脚站在船尾,用另一只脚勾住船桨把桨叶插入水中,灵巧地将身子一低在水中旋转桨叶,船便顺着这力道往前行驶,然后船夫再用脚把桨带离水面,桨在空中会停滞几秒再被放入水中,周而复始,远远望去就像是在湖上跳芭蕾舞。
茵达族人都住在吊脚楼里,穿过窄窄的水巷就到了他们的家。他们靠在湖心的浮地上种植小西红柿,在湖里捕鱼为生。手工作坊里。比较有趣的是卷烟作坊,年轻的女子把烟丝卷在没有烤过的绿叶内,剪刀一剪就制成当地的土烟,还要贴上“555”的小商标,高级“雪茄”几分钟就做成了。湖边还可以看到长颈族,妇女从小便用闪亮的铜圈绕颈,随着年龄的增长,铜圈也跟着增加,将脖子尽量拉长,突出那种畸形美。
傍晚时分,渔民们在湖上捕鱼。
扁舟上摆着一个圆锥状的大竹笼,就是捕鱼工具——罩鱼笼。他们根据鱼换气时冒出的水泡断定鱼的大小,看准后便将鱼笼插下去,若有震动的手感,再将鱼叉从鱼笼上端的孔中伸进去,把罩内的大鱼叉上来。渐渐西沉的夕阳把湖面染红,湖面上泛着金光,同小舟、渔夫一道组成一幅唯美的画,久久留在我心间。
缅甸是贫穷的,可是有信仰的缅甸人民,精神是富足的。每当我回想起他们,仿佛又在佛塔下看到他们平和温暖的笑容。
特别提示
阿南达庙,1091年建成,被誉为整个蒲甘保护最完整及最优美的寺庙。在院子的中心是美丽的Ananda Phaya,塔座是印度式的正方形大佛窟,四面各有一门,每一个门内是一尊高约十米的金装柚木释迦立佛,佛像庄严,微微低头俯视着下方的芸芸众生。
瑞西光塔,1057年建成,是蒲甘最著名的佛塔之一,塔内珍藏着佛祖的一颗佛牙和一些佛骨,所以是蒲甘最受崇奉的塔,也是全缅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大殿中心四尊面目慈祥的佛像,各自面朝一方背壁而立,保佑着一方平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沉湎佛光——缅甸惊艳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