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在想,大陆改革开放30余年来,佛法的弘扬,已达到相当的广度。从经济层面上看,少林寺与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峨嵋山、九华山、普陀山的积蓄,比宝岛台湾的五大佛教道场如佛光山、法鼓山、灵鹫山、禅寺与慈济会的收益少不了多少。可是,从佛文化意义考量,台湾星云、圣严、证严与净空等法师的影响如日中天,大陆汉传佛教的各位名寺方丈不能望其项背。
大陆佛教界与台湾佛教界PK:
大陆地域辽阔广大,台湾弹丸之地;
大陆佛法历史悠久,是台湾各宗各派之渊源。
然而,大陆为何没有像星云这样教化宏广、声震海内外的佛教界领袖级大师呢?
先来看看星云大师。
星云大师在台湾高雄县大树乡的5座形如莲花瓣的山头上创立了佛光山道场,并以此为宣化“人间佛教”的基地。在他出家60余年的岁月里,分别在五洲四海弘扬佛法,践行“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佛教国际化理想。星云在世界各地创立了200多座佛教道场,可谓德风远播,行化各方。他所设立的如西来佛寺、南天佛寺、南华佛寺分别成为北美、澳洲、非洲第一大佛教寺院。他所创办的美国西来大学、台湾佛光大学、澳洲南华大学是当今佛教界顶级的国际教学基地。星云大师重视教育,他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中国大陆与台湾,设立了几十所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高中的各类学校。他在文化建设方面也非同凡响,创办了18所美术馆,26所***书馆,12所书局,4所出版社。而布施行善更是他的本份,他所创立的孤儿院、佛光精舍、慈悲基金会、云水医院、佛光诊所、老人公寓、福慧基金会、养老院和佛光医院,这些都是大师育幼养老、扶弱济贫的善举。
大师示教利喜,树立了“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的宗旨。在星云大师宣扬适宜众生根机的教法中,他的出家弟子已逾千人,全球信众多达百万。这是星云倡导“欢喜与融和,同体与共生,圆满与自在,公是与公非,自觉与行佛”的“地球人”理念获得的善果!
星云的气派有多大,站在五台山、峨嵋山、九华山、普陀山与嵩山之上不能丈量。
星云对当今佛教的功德,一大群汉传佛教的方丈汇聚的影响相加起来,分量也不如他。我说这话并不过份,成就星云大师横空出世的是他海纳百川的胸襟和伟大佛陀般的慈悲智慧。
为了弘扬宣教佛法,大师长年笔耕不辍,多次在佛光中心闭关写作,为探求佛理孜孜以求,大师不眠不休地赶工,拟将2000多万字的著述化作心香一瓣,奉献给万千信众。大师的著述涉及方方面面,他将佛教寺院波澜不惊的修行写得风生水起。而三武一宗毁法、佛教面临灭顶之灾形成暗流汹涌的历史,却在他的笔下处变不惊,风平浪静。他呈现给僧徒信众的佛学著作是全方位的,上有佛教与宇宙的宏观思考,下有佛教与生命的生物性微观体验。他对人的生老病死给予了佛陀一样的智慧关照,特别是对人之将死的临终关怀,既体现了佛家独门的情爱净化功能,又在“同体大悲”中化私爱为大爱,达到至真至善的至高境界。
星云大师的佛教建筑学理念,充分体现在他创立的佛光山道场。星云说:“建筑衍生出绘画、雕刻造型、造景等艺术,因此建筑是艺术之母。”他认为佛教建筑中,留下了许多足以傲视群伦的艺术瑰宝。因此要佛法兴隆,必须建寺安僧。
于是,坐落在台湾高雄大树乡的佛光山佛教寺院建筑群呼之欲出。
佛光山是台湾最大的佛教道场,是由5座形如莲花瓣的山头组成。在星云看来,佛光山具备了佛国净土的条件。星云根据大陆佛教的四大名山进行分类设计,经过长年的修建,形成了大雄宝殿、大悲殿、大智殿和大愿殿等4幢主体建筑的寺院建筑群。这些寺殿错落有致,在整个园区内疏密有序,其中大雄宝殿占地1800坪,是群体建筑中最大的殿宇。在大殿内,3尊大佛崇伟庄严,四周壁龛有14800个金色小佛,在灯光香火的照耀下,小佛衬托着大佛金光闪耀,光彩夺目。
佛光山最为突出的标志性建筑,就是巨型的建筑佛雕。而巨大的金身接引大佛雕像,最能彰显星云大师追求宏大与完美的建筑设计思想。你看,接引大佛左手下垂作迎接状,右手抬举至肩,掌心向前,手指向上,表示“接引上天”。佛像全身贴满金箔,如在早晨上山礼佛,遇阳光相映,瞬间金光万丈,信徒、游客与接引大佛都罩在金色光芒之中,一片辉煌。佛光山接引大佛与无锡大佛和海南大佛的不同之处,还在于接引大佛的脚下台基上排列着一圈小佛,从山下放生池到接引大师的两侧,又分立排列着大于真人的佛像群雕。走在这480座金身佛像中间,仿佛投身佛国,置身于佛色金光之中。
佛光山建筑群气势恢宏,不同凡响。
台湾佛光山佛教道场的气派不仅让全台所有的佛寺殿堂望尘莫及,也使大陆各宗各派的佛教道场相形见绌。佛光山的金碧辉煌,是星云及众僧呕心沥血的期盼。星云大师由此创立了“国际佛光会”,正式成为“联合国非***府组织”。在国际佛光会会长星云大师的带领下,佛光会吸纳了来自全世界五大洲的各类青年信众。佛光山突破了狭隘的地域观念,不分肤色,不分种族,俨然形成了一个小联合国的盛景!
眺望妙法庄严,辉煌灿烂的佛光金顶,星云大师心系故土,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当他回到江苏宜兴大觉寺礼拜祖庭时,眼见被破坏的祖庭已经片瓦无存,大师在遗址上仰天长叹:“当尽复兴祖庭之志。”
原来江苏宜兴大觉寺建于南宋咸淳年间,是南禅临济宗的道场,由志宁禅师首建,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民初,临济宗第四十七代弟子志开和尚就任住持,星云在此剃度。故星云法师是临济宗第四十八代传人。
宜兴大觉寺也未曾预料,几十年前在此出家的一个小沙弥,如今修成正果,使惨遭严重破坏、长眠于地下的寺院死灰复燃,绝处逢生。
经过实地考察,星云大师选择了宜兴市西渚镇的横山水库东侧重建大觉寺。
重新修建的宜兴大觉寺,依山傍水,翠竹环绕。与一般红墙绿瓦或黄墙照壁的寺庙不同,它具有仿古的江南建筑特征。白色的墙体与雕栏衬托出高高在上的青瓦檐顶,显现出大觉寺清新古朴的典雅,独具优美雅致而又静逸脱俗的江南景观形态。鉴于佛光山与国际佛光会在当今佛教世界的影响举足轻重,而国际佛光总会会长星云大师又是在宜兴大觉寺剃度出家,因此,佛光众僧一致同意宜兴大觉寺为“佛光祖庭”。
说到“祖庭”,不能不涉及汉传佛教的各派各宗。从法脉传承的渊源看,星云确系临济宗传人,但从星云大师目前的功德造化来看,说句大不恭敬的话,他在佛学禅理与布施善行方面已经超越了临济宗的创始人义玄禅师。往上溯源,我们来看义玄的修行。义玄传授弟子的方式并未脱离他的师祖马祖道一与师父黄檗希运的禅法,无非是在“当头棒喝”与“嘻笑怒骂”方面表现得更为激烈一些,因而有“临济将***”的称号,可在禅学义理层面却无多大建树。星云大师著作等身,其禅法造诣早已超越了他的前辈。加之星云在著述中娓娓陈述,写作如行云流水,阐释义理慎密周到,与临济宗激烈宗风大相径庭。可见星云对佛学的研修,早已突破了临济宗的局限。他的行文如曹洞宗慎密细致,他主张禅净双修,对净土、天台、华严、律宗有深层次思考。实际上他已经进入佛文化与佛哲学的广阔空间。我认为,凭星云大师在当今佛教世界的影响与造化,他已终成气候。因此,将星云的禅法命名为“佛光宗”应提上议事日程,这样宜兴大觉寺作为“佛光祖庭”才名正言顺。
我在想,星云大师经常在佛光山上登高望远,他看到的不止是宝岛台湾,也不仅仅只是中国大陆,他是用佛教宇宙观的四维见解观照上下,过去,现在和将来。
星云的胸襟何其大,法性境界不可思量。
为何星云、圣严、证严三大佛教领袖产生在狭小的台湾,而不在辽阔的大陆?
与星云大师及佛光山道场相比,坐拥大陆的名山名寺虽然得天独厚,但却在漫天缭绕的香火中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己。可惜大陆有的寺庙竟舍弃了在辽阔境域作广远思考的空间优势,丧失对历史根基与文化底蕴的深层次发掘,在慈悲、智慧、功力的层面放弃了对三觉圆满,万德具足与成就正觉圣者的追求,有的甚至连基本的人格也难以完成。就我个人肤浅的看法,大陆佛教界与台湾PK,不差金钱,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经济方面的差距会逐渐缩小。就目前大陆佛教界一些名山名寺的经济实力,也能局部完成星云大师的善举。但为何比较之后,双方不在一个量级,差距甚大?思索之余,我认为关键是大陆方面在宗风文脉断层之后,佛教精神品质的缺失。台湾的高僧们,持续地追求道德的完善,践行着慷慨的布施,守护着名誉的尊严,研习着佛教文化的精进,执着于远离世俗的淡利。这种超然的品格,追寻正等正觉的智者、圣者精神,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它是代代相传而又不能中断的精神文化与法系宗风,也是文脉长期浸润之下滋生的品性风格。在当下的大陆方面,利益猛虎已经出笼下山,在此大势所趋之际,即使部分方丈住持已经觉悟,然而追求道德理想、品质精神的文化与重商轻文的大陆佛教氛围格格不入。我在这里无意指责佛教寺院的合法经济利益追求,但中断了几十年的大陆佛教,在物质困乏与文脉断层的前提下重新启动,即使有的寺庙现在经济已经复苏,可是落后的寺院组织遴选机制却难以产生星云、圣严一类大师。而法脉的断裂,又使恢复禅儒精神的高贵品质难上加难。从戒定慧方面看,文气德风佛性的修复尚需时日。反观台湾,那是一片盛行儒释道文化的精神沃土,即使在日本占领时期,佛法的播扬也未中断,其唐宋以来的中华禅法宗风绵延至今,因此在宽松的文化氛围下潜心修行的高僧中能够诞生星云一类的大师级佛教领袖。这就是宝岛台湾文化养料丰富与佛性善根厚重的结果使然。
(作者系贵州省知识产权协会会长、贵州省律师协会副会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台湾星云法师与佛光山佛都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