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合肥西乡岗峦起伏、草木葱茏的大潜山脚下,有一座规模宏阔的圩堡。遥望深巷,粉墙矗矗、鸳瓦鳞鳞;置身其中,庭院深深、鳞次栉比,透着森严的气概。院内,那百年古柏、400年的榆树、100年的香椿树,至今枝繁叶茂,好像守护着这座圩堡,见证着它的兴衰。这座建筑虽然斑驳破落,透着历史的沧桑,但是它却留下了刘铭传弥足珍贵的印迹。这座建筑成为了海峡两岸人们悼念刘铭传的圣地,寄托着同样的情感、同样的怀念。
在台湾,有一所大学,风景秀丽,前望基隆河、背倚圆山,闻名遐迩,却以铭传为名。由此足见,台湾人们对刘铭传的感情已经融进了生活。这样的怀念,说明这个农家出身的人,功可过盖天。这算是刘铭传苦心经营宝岛7年的一种现实回馈,也算是刘铭传忧思郁结、高呼“苍天啊,还我的台湾!”的一种历史映照。
刘铭传,出身贫苦农家,自幼与母相依为命,靠贩卖私盐营生,排行老六,脸上有麻点,被人们称为“刘六麻子”。这个孤苦汉子,面对土豪劣绅毫无惧色,大胆出手;面对法国坚船利炮镇定自若,斗智斗勇。在乡间,将作威作福、欺辱乡民的土豪头颅砍掉;在海上,将法国入侵者击退;在台湾,对当地的海防、行***、财***、生产、交通、教育,进行了广泛而大胆的改革,使台湾的面貌焕然一新。
1885年,清***府决定台湾正式建省,任命抗法有功的原福建巡抚刘铭传为首任台湾巡抚。自此,刘铭传开始了长达7年之久、全面推进台湾的近代化进程。他巩固海防、建设交通、兴办新式企业、发展商务及垦荒、整理财***、提倡新式教育、增设府县。这一系列的自强新***,是清朝统治台湾200年中最重要,也是最后的一次改革。有人说刘铭传“倡淮旅,练洋操,议铁路,建台省,实创中国未有之奇”,而他最伟大的成就,最值得后人景仰的功绩则是“建台省”――建设一个近代化的台湾。难怪,有台湾学者称他为“理台***治家第一人,其功业足与台湾永垂不朽矣!”他还被誉为台湾洋务运动之父和台湾近代化之父,也就不足为怪了。
一座古建筑、一所著名学府,本来风马牛不相及,可是因为一个人,它们连了起来。那道浅浅的海湾,难以阻挡。只因两个地方的沃土里面,都曾经浸染着那个人的心血。那所学校、那座建筑,同样留下了人们共同的记忆、思念。台北《大稻埕》与香港《救火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