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发现这么一个情况:才过半个学期,某教学点两个班的数学内容已上了五分之四,只差一个单元就上完了。经了解,该班的数学教师是一位刚人职不久的新手教师。最近一年,借我校举办“尚美之行-精品课堂”活动的机会,笔者近距离观察了诸多新手教的课,发现新手教师中对教学进度把握不准、对新教材解读不到位的现象并非个例。新手教师解读教材时经常会出现如下几个方面的“盲人摸象”的现象。
一、以偏概全
由于对教材的编写意***缺乏深入的认识,有些教师对教材的处理简单肤浅,教学中只关心数学结论的得出而忽视了对问题全貌的思考,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如一位新手教师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内容时,让学生课前任意准备一个三角形。学生大都准备了较为熟悉的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的方式发现这些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便把“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的结论板书到黑板上,关于“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探讨在此处戛然而止。在这节课上,该新手教师把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当成了所有三角形内角和的共性,没有意识到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在学生的探索中是缺位的。而人教版四年级教材中明确要求“画几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量一量,算一算,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例题***片见***1)
“画几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三角形的分类”这一知识基础之上提出来的,学生已经明确知道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三类,教材的编写意***也是要求从三类三角形中展开探索,进行完全归纳,如果新手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些,就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二、断章取义
新课程标准中一个显著的变化即是教学内容的“螺旋上升”,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在不同的年段反复出现、逐级加深,体现了对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要求。有些新手教师因为缺乏大循环教学的经验,对小学一至六年级教材也没有认真研读,所以在教学中容易出现断章取义的毛病。如一位新手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用人民币解决问题》中的例7“用13元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我是小学生》5元,《画报》6元,《卡通世界》8元,《连环画》7元)(例题见***2)”时,她将教学重点定位为理解关键词“正好”“两种”,而对教材中呈现的学生思考的几种情形――尝试、罗列、调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教学中的难点“不遗漏不重复”列举的方法也没有组织学生展开探究。该教师在反思中说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就觉得没有探究的必要了”。该新手教师没有意识到,重要的数学思想的教学往往不是“一步到位”,而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分级递进地进行。“排列组合”的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有三次安排,第一次安排是在一年级的“用人民币解决问题例7”,这是较简单的排列组合。第二次安排是在二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搭配(一)”:用1、2和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这是稍复杂的排列组合。第三次安排是在三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用3件上装和两件下装搭配,每次只能穿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一共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这也是稍复杂的排列组合问题。由此可见,如果在一年级中不渗透简单的搭配思想是不合理的。
三、“形”同虚设
数形结合历来是数学中很重要的思想,“形”是“数”探究过程中的脚手架。课改之前小学数学教材就十分强调用线段***分析问题,课改之后也注重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但“形”的呈现方式更丰富,更贴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不仅仅是抽象的线段***了。新教材中有直观的***,如实物***、情境***等,有抽象的***,如色条***、线段***等。新手老师比较注重引导学生去读容易看懂的实物***、情境***,但对色条***、线段***却不够重视,以为可有可无,从而导致这些抽象***“形”同虚设。如一位新手教师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第53页的“混合运算”例4时,设计了如下教学内容(例题见***3):
该教师只是引导学生从情境***的文字中理解“剩下的有多少个面包”及“剩下的每次烤9个,还要烤几次”,而没有利用色条***或其他手段帮助学生分析题意,从而导致学生对混合运算中“先算小括号中的减法,再算小括号外的除法”这一提法疑惑重重。而为了帮助学生解开疑惑,该教师只能再反复讲解。该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体会教材中两次出现色条***的意***:第一次利用色条***提取已知信息(深色条部分)和未知信息(浅色条部分);第二次利用色条***理解题意。借助色条***,学生可以感悟到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先求剩下的面包个数(用减法计算),再求剩下的面包个数每次烤9个,烤几次(用除法计算),进而理解混合运算(90-36)÷9中小括号的大作用。该教师在教学中重结论轻分析的思想导致了“形”的失效。
四、“一锅烩”
一般来说,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有相应的教学时间安排,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班级的学情作适当的微调,但不能一味地为了赶进度而把不同的知识点塞在同一节课中,造成“一锅烩”的现象。这样做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而且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如一位新手教师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时就把例1、例2和例3放在同一节课(35分钟)中。(例题***片分别见***4、5、6)
在上述三个问题中,例1、例2均属于用乘法原理解决的问题,例3则属于用加法原理解决的问题,放在同一节课中教学,知识点多,容易造成学生思维混乱。
新手教师由于从教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再加上没能对教材进行深入阅读和思考,因而对教材的把握容易产生偏差。要解决新手教师解读教材的“盲人摸象”问题,一方面需要新手教师自身加强学习,深入钻研教材,多观摩名师课堂;另一方面需要学校在新手教师培训工作中有所作为,如多开展师徒结对、同伴互助及学校教科研管理人员长时间的跟踪指导等活动,从而帮助新手教师缩短“摸着石头过河”的时间,尽快成为教学的骨干力量。
(责编 黎雪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新手教师解读教材的“盲人摸象”现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