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舜帝封为北岳的恒山,因其险峻的自然山势,以及“西衔雁门关、东跨太行山,南障三晋,北瞰云、代二州”的地理位置,记录了千年的战争烟火:战国时期,燕赵二国依恒山而与秦国对抗,随后匈奴又利用恒山天险与强汉争锋,东晋时期,慕容氏更是踞恒山以威天下……旅行家徐霞客游恒山后,把对“恒山十八景”和天下奇观悬空寺的见闻录入《徐霞客游记》中,流芳千年。
不过这样的景色,现今人们只能在回忆中体会了:恒山上的许多寺庙由于战争等原因遭到破坏,只有少许城关、烽火台保存了下来;而在工业社会频繁侵袭的今天,这些幸存下来的美景不但面临着乱采乱挖的破坏,甚至连名分都遭到质疑:如河北曲阳县多次表示,历代中原王朝心目中“北岳恒山”实际是指河北曲阳的大茂山、神尖山,而非山西浑源的玄武峰……
遍体鳞伤的北岳
消失的“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
北岳恒山曾经的辉煌,在历史书中依旧灿烂夺目。
被舜帝封为北岳的恒山,以景色之美著称于世。据史料记载,早在东汉初年,恒山就开始拥有寺庙群,到唐、宋、元时期,恒山寺庙群的规模已经闻名全国,被人们称之为“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恒山之后,更是把对“恒山十八景”和天下奇观悬空寺的见闻录入《徐霞客游记》中,流芳千年。
不过,这样的景色,人们现今只能在回忆中去体会了――因为它们都已经消失或者正在消失。资料记载,恒山寺庙由于战争等原因,多数都遭到破坏,只有少许城关、烽火台保存了下来。
而在工业社会频繁侵袭的今天,这些幸存下来的美景再次面临灭顶之灾――一篇来自新华社的报道震惊了中国:新闻画面中,恒山所处的山西浑源县,挖掘机、推土机、翻斗车以及大货车每日穿梭往来,一派繁忙的景象。恒山山体上则是遍体鳞伤,到处是触目惊心的被破坏的土石,山顶的树木一片狼藉……
尽管当地不少村民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但私采滥挖现象却愈演愈烈。矿点滥采及小选矿厂丢弃的大量尾矿遍布山头、山坡,不但破坏了原本郁郁葱葱的植被,还经常冲入庄稼地,严重影响收成。采矿爆破留下的深坑无形中形成了一个个巨大的“悬湖”,滑坡现象时有发生,一旦雨季来临,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恒山之所以被破坏,一切源于金钱:因为地处山西东北部的浑源县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的矿产有煤、铁、铜、金、银、花岗岩等20余种,而且不少非金属矿床均适宜露天开采,因而在浑源县,凡是有矿分布的村庄,几乎都有开矿的,其中规模较大、出矿量较高的采矿点,一个月净利润至少在15万元以上。
但是,对于浑源县私采滥挖现象严重、恒山景区遭破坏的情况时,山西省浑源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尤建华却对此深表无奈:“我曾亲自带着炸药去炸黑口子,也只能有一时的成效……漫山这么大一块,1900多平方公里,搞监察的能下乡的没几个……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根本管不了……”
被“四兄弟”遗弃
游客只知有悬空寺,不知有恒山
如果说采石破坏是恒山遭遇的“外患”,那么,恒山和其他四岳竞争的乏力,可谓是恒山面临的“内忧”。
现今的北岳恒山,与其他四岳相比如何?曾有游人形象地比喻道:旅游鼎盛,收入可观的泰山是“华贵而初嫁的”,而起步艰难,发展旅游较晚的恒山像是一个“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少女”。
大同市恒山管委会副书记,曾参加“五岳申遗”的徐辉曾为记者列出一个令恒山人心酸的数据:仅从门票收入看,北岳恒山2008年只有2750万元,而东岳泰山年门票收入约2亿多元;南岳衡山1.4亿元;西岳华山7775万元;中岳嵩山1.2亿元。
同为五岳,门票直接收入落差如此之大,恒山究竟缺少什么?是投资不足?还是宣传缺乏?是拉动发展旅游的机制创新不够?还是旅游景点大环境欠缺?位列中华五岳,按说各方面条件不错,但人们只知道华山之险、泰山之雄、嵩山之峻、衡山之秀,而对北岳恒山知之甚少,甚至到了被人遗忘的地步。
恒山在国内群山中,论雄奇秀险,可称得上是国内名山,很多地方的名山都难与媲美。但是,恒山旅游的开发不完善,宣传力度不够,直接导致了不少外地旅客只知有悬空寺,不知有恒山。一位广州游客就对记者表示,他在山西的一家博物馆里看宣传资料,浑源这一带的风景就只标出了悬空寺,而恒山则被遗忘了。
浑源当地人谈到恒山,许多人都认为自己是“抱着金砖挨饿”,甚至有人遗憾地发问:“五岳名山之一恒山的投资力度,为什么不如附近介休县的绵山?”一位游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早听说恒山很有名,但那里山路十八弯,超载虽然治好了,可时间刚过三点多,酒店服务员却说下班了吃不上饭。还有不少旅游点一些不法分子强拉强卖没人管。”
面对这样的内忧,《山西日报》曾刊发的评论一针见血:“恒山旅游虽然近年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发展速度屈居其他名山之后,与资源优势极不相称。尤其旅游开发与规划的总体水平尚待提高,尚未联网成线、成块,形不成完整的旅游气候与拳头产品。一些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项目尚待开展……”
找不到北的北岳祭祀
“北岳恒山何处是,原非浑源玄武峰?”
最能证明恒山曾经在国人心中地位的,还有一项有着千年历史的祭祀活动――北岳祭祀。不过在今天,甚至连这项文化都开始与恒山渐行渐远。
北岳恒山的祭祀,起源于远古先民对山川的自然崇拜。早在虞舜时期就有了最早的祭祀五岳活动。到了汉代,朝廷更是将北岳祭祀定制为常礼,并开始建祠祭祀。如文献《汉书•郊祀志》记载: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曾诏令祭“五岳四渎”(四渎分别指长江、黄河、淮河、济水),而自汉宣帝之后,有关历代帝王于曲阳祭祀北岳的记载,也屡见于史书。
到了唐宋时期,还形成了北岳祭祀文化的两个高峰。如唐代开元时期定州刺史(相当于省长)张嘉贞,曾专门为祭祀北岳作颂文并立碑,碑文中阐明北岳之神的威力,认为其能主风雨、定吉凶,使国家太平,百姓幸福。张嘉贞这样的论述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北岳的信仰,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一时期北岳祭祀的兴旺程度。
可是,自明代以后,北岳祭祀却从此渐趋衰落,甚至在今天,我们只能从历史书上去回味当年那庄重严肃的情形。
经过研究后,许多专家将本次文化流失的罪魁祸首指向了满清王朝,认为清王朝对北岳祭祀地点的改变,为北岳祭祀的消亡埋下了祸根: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将北岳祭祀的地点放于曲阳(今河北曲阳县)的北岳庙进行,但在清顺治十七年七月(公元1660年),清顺治皇帝却御批“移祀北岳于浑源”――就这样,有着悠久历史的北岳恒山竟然失去了明确的祭祀地点,真的找不到“北”了:曲阳人舍不得丢弃历史,浑源则不服气地用皇帝命令来打压……
于是,这场架一打就打了数百年,直到新世纪的今天,浑源提到曲阳依旧如临大敌:因为河北曲阳县多次表示,历代中原王朝心目中的“北岳恒山”,实际是指河北曲阳的大茂山、神尖山,而非山西浑源的玄武峰。曲阳人则认为完整的“五岳文化”认知和申遗都不可忽略河北曲阳,为此,两地网友甚至在网上激辩、骂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