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散文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摆脱了六朝以来骈文对文坛的垄断,开启了一代新文风。特别是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革新了文体和语言,注入了实际的社会内容,对后世影响非常大;散文从古奥艰深、沉浸浓郁的特点,发展到了平易自然、文从字顺的特点。见议论透辟,叙事生动,写景自然,抒情真实,这些完全是唐代散文在适应历史的环境下发展起来;更切合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需要。唐文讲求纵横开阖、波澜起伏的气势,在转折连接处,讲求出人意外;注重推敲字句,时杂入险怪新奇句式及字眼。到了晚唐五代,李商隐、温庭筠等人,专事写作追求辞藻和专求华美的四六骈文,六朝风气又盛行起来,一直蔓延到宋初。
附:
送董邵南序
韩愈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童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同强)仁者皆爱惜焉。矧(shen况且)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翻译]
自古就说燕赵(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有很多慷慨激昂的豪侠义士。董生考进士,接连几次未被主考官录取,怀抱杰出的才能,心情抑郁地要到那个地方去(指当时河朔三镇:幽州、成德、魏博)我知道董生此行一定会有所遇合,董生,努力吧!
像你这样不遇于时,如果是仰慕而勉力实行仁义的人,都会同情怜惜你的。何况燕、赵一带的豪侠之士奉行仁义是出于他们的本性呢!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哪能料想现在比起古时候所说的没有什么两样呢?姑且以你此行去证实吧。董生,努力吧!
我因为你的此行而产生了一些感想。请你为我到望诸君乐毅的墓上去凭吊一番,并且到那里的街市上看看,还有过去的屠狗者高渐离一类不得志的豪侠义士吗?替我向他们殷勤致意:“圣明天子在上执***,可以出来任职效忠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国古典文学体裁之唐代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