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藏族的音乐中存在着复合调式,这使得藏族音乐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色彩也由此变得丰富多彩。
关键词:藏族民族音乐;调式;复合调式
序言
藏民族主要生活在我国的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四个省的各个地区。藏族民族音乐的调式中存在着同宫音系统的不同调式与不同宫音系统的不同调式结合的现象。这种特殊的调式一直被理论界认为是“六声调式”或者是“七声调式”,也有称其为“调式交替”。这些观点其实是中国民族调式的分析中存在的误点,在中国民族音乐的调式中存在着一种复合调式。复合调式是由两个明确的不同调式组合在一起的调式种类,这两种不同的调式是胶合在一起的,是不能分开的。而“调式交替”则是由前后两个不同调式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复合调式与“调式交替”是有着根本区别的。
在藏族民族音乐的调式中就存在着典型的复合调式,它具有同宫音系统的不同调式与不同宫音系统的不同调式结合的两种类型。复合调式在藏族的音乐中尤为多见,形成了藏族音乐调式的一个特点。由于复合调式变化多端的色彩,使得藏族音乐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研究藏族音乐的调式不能忽视其中的复合调式,藏族音乐的复合调式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主宫系统与下属宫系统交织的复合调式
“主宫音系统”与“下属宫音系统”交织的复合调式是藏族音乐中常见的一种复合调式,这种复合调式通常有两种形式。
1.用“清角”音,形成与下属宫音系统交织的复合调式
在五声调式中出现“清角”音,从而使得调性转向“下属宫音系统”,形成了“主宫音系统”与“下属宫音系统”交织的复合调式。这类复合调式的交织点是前调的“清角”音,这个音是是前后两个调式的共同音,起着两个调式交接的桥梁作用。
谱例一
天黑了别到八角街去
(儿歌)
“谱例一”为藏族民歌《天黑了别到八角街去》。歌曲前5小节旋律的调性很明确,属于“降B宫调式”。当旋律发展到第6小节时突然出现了降B宫系统的“清角”音(降e1),这个音的出现使得歌曲的调性发生了变化,歌曲的调性转到了“降E宫系统”,从而形成了“降B宫调式”与“降E宫系统的c羽调式”交织而成的复合调式。
2.用“闰”音形成与下属宫音系统结合的复合调式
在一个五声调式的旋律中出现“闰”音,从而使得调性转向下属音系统,形成了主宫音系统与下属宫音系统交织的复合调式。
谱例二
心中的情人
(情歌)
“谱例二”是藏族民歌《心中的情人》片段。歌曲的第1小节至第2小节的调式为“G宫系统的e羽调式”,第3小节出现了G宫系统的“闰”音(f2),歌曲的调性随即转到了“C宫系统的a羽调式”。这首民歌的调式为“G宫系统的e羽调式”与“C宫系统的a羽调式”交织而成的复合调式。
二、主宫系统与属宫系统交织的复合调式
在藏族民间音乐的调式中还存在着在“主宫音系统”的调式与“属宫音系统”调式交织而成的复合调式,这类复合调式的交织点是前调的“变宫”音,这个音是前后两个调式的共同音。
谱例三
白珍多么可怜
(苦歌)
“谱例三”是藏族民歌《白珍多么可怜》。歌曲的第1至第5小节的调性为“C宫系统的d商调式”。第6小节出现了C宫系统的“变宫”音(b1),随即歌曲的调性转到了“G宫调式”,形成了“C宫系统的d商调式”与“G宫调式”交织而成的复合调式。
谱例四
修 完 公 路 再 回 家
(川藏公路民工号子)
“谱例四”是藏族新民歌《修完公路再回家》。歌曲的第1小节至第8小节的调式为“G宫系统的e羽调式”。第11小节出现了G宫系统的“变宫”音(|f1),这个音的出现把歌曲的旋律转到了“D宫系统”,形成了“G宫系统的e羽调式”与“D宫系统的e商调式”交织而成的复合调式。
三、多种调式交织的复合调式
藏族民间音乐的调式中还有由多种不同调式结合的复合调式,这种复合调式有的是由同宫音系统的不同调式交织而成,有时则是由不同宫音系统的不同调式或者是不同宫音系统的相同调式相交织在一起组成的。
谱例五
心中的情人
(情歌)
“谱例五”是藏族民歌《心中的情人》。第1至第2小节的调性为“G宫系统的e羽调式”,第3小节出现了G宫系统的“闰”音(f2),这使调性转为“C宫系统的a羽调式”。第7小节出现了“C宫系统”的“变宫”音(b1),这个音的出现使得调性又转回G宫系统。
但是在一小节后的第8小节又出现了G宫系统的“清角”音(c2),因此调性似乎又转到了“C宫系统”。然而在紧接着的第9小节又出现了C宫系统的“变宫”音“b1”,调性又回到了G宫系统,歌曲最后结束的调式为“G宫系统的e商调式”。这首歌曲是由“G宫系统的e羽调式”与“C宫系统的a羽调式”以及“G宫系统的a商调式”三种调式交织的复合调式。
这首歌曲的篇幅只有十二小节,但是它的调式极其丰富。三种不同的宫音系统的调式交织而成的复合调式,使得歌曲旋律的色彩一次次地变化,犹如奇峰突起,但是旋律线条的进行流畅而自然。
谱例六
姑娘,你往天上听吧
(箭歌)
“谱例六”是藏族民歌《姑娘,你往天上听吧》。歌曲的第1至第16小节的调性为“降A宫系统的f羽调式”。在第17小节出现了“降A宫系统”的“变宫”音(g1),这使得调式转到了“降E宫系统的c羽调式”。在第26小节的时候旋律又通过降E宫系统的“清角”音(降a1),使调性转回了f羽调式。尽管这首歌曲只是由两个调式交织的复合调式,但是歌曲的调性中有着f羽调式c羽调式f羽调式的两次色彩转换。
这种多次转换色彩的复合调式在一些篇幅比较长的歌舞曲的“前奏”与“间奏”中也时常可见,这使得在篇幅较长的音乐作品中加强了不同的调式与调性之间的对比。
谱例七
正月十五那一天
(堆谐)
“谱例七”是藏族堆谐《正月十五那一天》。歌曲的第1小节至第3小节的调性为“D宫系统的e商调式”,第4小节出现了D宫系统的“清角”音(g1),这只得前奏中有着了“D宫系统的e商调式”与“G宫系统的e羽调式”交织而成的复合调式。歌曲的演唱部分的调性为“D宫调式”,在尾奏中(第29小节)又出现了“D宫系统”的“清角”音(g1),音乐的调性转为“G宫系统的e羽调式”,而在第31小节又出现了“G宫系统”的“变宫”音(#f1)音乐的调性又转到“D宫系统”,使人惊叹的是随后的第34小节、第38、第39小节频繁地转化调性,尽管这段音乐只是“D宫系统”与 “G宫系统”两个宫音系统交织而成的复合调式,但是音乐色彩的变化非常丰富。
谱例八
“堆谐”的间奏
“谱例八”是藏族民间音乐“堆谐”的间奏。音乐从“D宫调式“开始,到第10小节时出现了D宫系统的“清角”音(g2),这使得音乐的调性转到了G宫系统。然而到了第12小节出现了G宫系统的“变宫”音(升f2),这使得调性又转回了D宫系统。意想不到的是到了第14小节时又突然出现了D宫系统的“清角”音(g2),立即把调性又一次转到了G宫系统。尽管这段音乐的调性始终围绕着D宫系统与G宫系统,但是可以看出藏族民族音乐复合调式色彩变化多端的特性。
三、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基本可以看出藏族音乐复合调式的几种不同调式交接的方式:(1)在五声调式的旋律中出现“清角”音,形成“主宫音系统”与“下属宫音系统”交织的的复合调式。(2)在五声调式的旋律中出现“润”音,形成“主宫音系统与“下属宫音系统”交织的复合调式。(3)在五声调式的旋律中出现“变宫”音,形成“主宫音系统”与“属宫音系统”交织的复合调式。通常“主宫音系统”与“下属宫音系统”交织的复合调式音乐色彩会变得明亮,而“主宫音系统”与“属宫音系统”交织的复合调式音乐色彩会变得暗淡与忧伤。
民间音乐中复合调式中两个不同调式的结合方式与汉民族音乐中“借字”的转调方法极为相似。“借字”是指在五声调式乐曲的演奏中,有规律的变动旋律中的某些按指(即某些旋律音)而达到改变乐曲调式调性的一种方法。“借字”方法中的“单借”就是将旋律中的角音改为“清角”音,形成了下五度的移宫。“压上”就是将旋律中的“宫”音改为“变宫”音,形成上五度移宫。“双借”就是在“单借”旋律基础上又将旋律中的“羽”音改为“润”音,形成下大二度移宫。形成藏族音乐复合调式的方式与汉民族音乐中“借字”的转调方法相似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个是人类对艺术有着相同的审美观。虽然汉族与藏族生活区域的地理环境不同,但对音乐的调式、调性色彩的转换有着同样的需求,因此不约而同地寻找到同一种转调方法。另一种原因是汉藏两个民族的交往,使得两个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交融、渗透。究竟是何种原因形成,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区域性与交融性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研究藏族音乐的复合调式对了解藏族音乐的特性与发展历史,了解我国各民族音乐的相互交融性和渗透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狄其安: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音乐教学部主任、教授、国家一级作曲、硕士研究生导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论藏族音乐中的复合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