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赵越(1988.12-),女,甘肃武威人,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摘 要: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作为整体的活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社会动力和社会结构的科学。关于规律的行动机制的科学。马克思把抽象的哲学原则变成具体的历史的解释原则,标志着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最终确立。
关键词:活动和发展规律,科学,解释原则
马克思离开黑格走向费尔巴哈,又进一步从费尔巴哈走向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把当时的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向上发展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他们从无产阶级的角度出发,批判了黑格尔、各种空想社会主义者和费尔巴哈对社会现象的诸多唯心主义解释,从而诞生了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核心,马克思“划时代的哲学***”的本质就是创建了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建构,也是哲学研究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唯物主义历史观产生的条件
首先,到十九世纪中期随着第二次工业***的到来,社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开放了人们的眼界,因此具备了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条件。阶级关系开始变得简单、清晰。世界格局逐步确立,历史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在这时被人们发现掌握;其次,无产阶级已经***登上***治舞台,它是最具***性、脱离偏见掌握先进理论的阶级,这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最后,黑格尔的辩证法通过马克思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修改,形成了唯物辩证法。借助它能够透过历史的表面看到历史的本质和规律。这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基础。可见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并不仅仅是马克思、恩格斯个人的贡献,而是人类思想发展史的必然产物。
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地位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在从旧哲学到马克思新哲学的变革中起了重要作用。所以,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才把历史唯物主义说成了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学说),而没有把马克思的一般哲学世界观和认识论说成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这表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实现一般哲学世界观变革的根本,通过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形成,才实现了哲学的变革,即马克思实现的哲学变革的实质性内容是历史唯物主义。
为什么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就意味着实现了哲学世界观的变革呢?这是因为,由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才完成了当时旧哲学发展提出来的历史任务。这个历史任务就是从抽象的人转向具体的人。恩格斯指出:“对抽象人的崇拜,必须由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科学来代替”。然而旧哲学当中所讲的人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费尔巴哈关于“自然人”的概念和黑格尔的理性思维的人都是抽象范围内的人。所以,旧哲学的根本性原则是关于抽象的人的原则。
恩格斯在谈论到历史唯物主义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时,曾经指出:“这样一来,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即历史观中被驱逐出去了,一种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被提出来了,用人们的存在说明他们的意识,而不是像以往那样用人们的意识说明他们的存在这样一条道路已经找到了”。①不用说,在哲学史上,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指明了研究方向。在当代哲学家中,海德格尔就曾肯定关于马克思在人类存在意义上若干问题的的重要影响。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社会观方面的真正***。列宁曾写道:“人们过去对于历史和***治所持的极其混乱和武断的见解,为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这种科学理论说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从一种社会生活结构中会发展出另一种更高级的结构”②唯物史观的产生克服了唯心主义观念的根本不足。唯心主义研究者把自然界和社会之间的差别太过绝对化,否认客观规律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是真正的社会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此后再也没有产生过超越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社会学理论。虽然历史唯物主义在哲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这一部分又是相对***的。虽然社会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但实质上又有明显区别。历史唯物主义有自己的研究对象、规律、范畴、结构。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
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律,叫作一般社会学规律。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社会***治和社会精神过程的体系的规律;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社会***的规律。
人类社会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而各门具体科学也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各门具体科学又有不同。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具体科学着力研究社会的某个方面。例如,***治经济学研究的是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伦理学研究人们的道德来源和进一步完善的规律。历史唯物主义从总体上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与此相近的历史学虽然也着重贯穿历史过程中的规律性,但它是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去反映历史过程的,所以,它仍然是具体科学。和以概念、范畴、理论的方式展现社会历史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仍有明显区别。
四、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性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性批判开启了现代性批判的新的里程碑。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抛弃了大写的人走向了现实的人,抛弃了普遍的理性原则走向实践的辩证法,并且从宏大转向了具体的历史分析。可以说,当代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所指出的一些现代性发展的基本缺陷,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中已经大部分呈现出来。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性批判在对现代性批判的同时,对其优点又有着根本的保留和继承。这既是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批判的特色,又反映了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迫切理论要求。与此同时,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批判还依然保留了大量启蒙以来的基本思想。知识的局限性必然能够被新获取的知识所克服,这种判断对马克思来讲是一种肯定性判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生活日渐进入一种和谐的社会结构。生产力是生产中人对自然界的关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会促进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这就意味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由于科技的不断提高,将来社物质产品会极大丰富。马克思也提到过生产力的倒退问题,比如霍乱、瘟***、大规模的战争会对生产力造成破坏。在马克思那里对生产力反向回溯状况的论述并不多见,而且在他看来,生产力的反向发展只是暂时性的,总体趋势仍然是不断上升的。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思想构成了整个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批判和未来社会构想的理论基础。对现代性发展的保留和肯定是历史唯物主义必然的理论思维,这是历史辩证法的要求和体现。
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简单地从自然唯物主义向历史领域的推广就可以达成的。而是从根本上通过扬弃唯心主义而建立起一种抽象方法的历史准绳,只有这样,才能使历史领域的内容升华扩充到唯物主义领域,成为唯物主义的研究内容,从而使历史唯物主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 《历史唯物主义概论》莫洛佐夫等著,湖北人名出版社,1987年版
[4]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郭振林,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注解: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6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② 《列宁选集》第2卷,第4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