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影视剧的故事情节都来源于各种既定的模式,比如“英雄救美”式、“才子佳人”式、“欢喜冤家”式。其中,“灰姑娘”模式作为一种故事情节模式,普遍地在全世界范围内流传、演绎。本文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灰姑娘”模式的影视剧为研究对象,阐释了“灰姑娘”情结的渊源和内涵,对比了这类模式的影视剧在东西方广泛传播的不同原因,最后分析了“灰姑娘”情结与现代女性的关系。
[关键词]影视剧;“灰姑娘”;边缘地位
一、“灰姑娘”情结的内涵
灰姑娘的故事,最早在1697年,被巴黎出版的佩罗(Charles Perrault)的《鹅妈妈的故事》收录,在19世纪初被格林兄弟收入故事集而成为流传最广、最有名、最受欢迎的故事。它超越了时间、地点和民族的限制,成为一种文学创作的原型,长久以来,灰姑娘式的爱情模式已成为人们潜意识中的一部分,成为纠结在人们内心深处的灰姑娘情结。美国作家柯莉特·陶琳在《灰姑娘情结》一书中提出了“灰姑娘情结”这一概念,它指的是女性对自信的缺乏和对***的畏惧。它展现的是一种一劳永逸式的救赎——社会地位卑微、或身世凄惨、或陷于经济困境的“灰姑娘”邂逅有上层社会的地位、有财富、有权利的男性,借爱情和婚姻摆脱生存的困境和低下的身份,永远地过上幸福的生活。灰姑娘模式的爱情打破了阶层的束缚,跨越了阶级的界限,实现了女性内心对安全感的渴望、对归属和爱的需要,从而成为女性的一个梦想。灰姑娘模式的故事有心理层面的意义,进化心理学指出,对理想对象的偏好和渴望是女性原始的本能。在女性的潜意识中,她们希望寻找能提供经济保证,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甚至在力量和智慧等方面都高于自己并可以依靠的男性共组家庭,过幸福的生活,女性对于自己理想伴侣和美好生活的期待属于一种集体无意识。这种集体无意识决定了“灰姑娘”情结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的普遍性,这就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灰姑娘故事的原因。“灰姑娘模式的故事要么满足了故事讲述者对女性命运同情的心理需要,要么适应整个故事产生的文化环境,更重要的是,故事对于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女性来说,无疑是黑暗人生中一丝希望的亮光。”①影视作品将这种类型的故事搬上荧屏,无疑会使女性在此类故事中获得替代性的满足,使得观众有梦想成真的感觉。
二、各国影视剧“灰姑娘”情结的比较
灰姑娘模式的爱情故事在影视领域和文学领域长期以来被广泛运用,是一种极有吸引力的故事模式,其主要原因是灰姑娘模式的爱情故事符合人类特别是女性的心理需求,这种故事模式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20世纪90年代初好莱坞就率先模仿《灰姑娘》拍摄了电影《风月俏佳人》,影片中的男主角是一个英俊潇洒、身家百万的生意人爱德华,女主角是行为举止粗枝大叶、年轻漂亮的站街女维维安,两人邂逅、相爱,是现代版的灰姑娘故事。2002年的《曼哈顿灰姑娘》、2004年的《麻雀变王妃》《灰姑娘的玻璃手机》、2006年的《丑女大翻身》、2008年的《灰姑娘之舞动奇迹》以及近年来的《暮光之城》系列,都脱离不了灰姑娘故事的原型。灰姑娘模式的影视剧在西方社会的流传,与西方社会的传统文化影响有关。“要求平等、维护尊严的社会人格、真诚基督教信仰的宗教人格、浪漫主义激情的审美人格是西方传统文化的三种宝贵素质。”②灰姑娘模式的影视剧虽然反映了女性期待外界的事物来改变她们的命运、将希望寄托在爱情婚姻上的普遍心理,但也体现出她们虽然境遇可悲、身份卑微,却能坚持自尊、自爱,坚持在相互理解、信任、平等的基础上追求美好的爱情和婚姻的要求。是西方社会传统文化中要求平等、维护尊严的社会人格素质的体现。日本也有灰姑娘模式的电视剧,比如1994年的《东京灰姑娘》、1996年的《恶作剧之吻》,与其近邻韩国相比,日本此类模式的影视剧较少。日本的文化和韩国有一些相似,日本和韩国社会相对比较保守,主张女性留在家中。长期以来,女性即使读完大学或不管有份多么好的工作,只要结了婚就辞职回家,留在家里相夫教子。按说,日韩两国在灰姑娘模式的影视剧的理解制作传播方面应该有相似之处。造成其差别的主要原因是日韩两国对于电视剧的文化传播功能有着不同的理解。在日本,电视剧主要反映畸恋、***等真实的社会问题,就必定会有不美好的反面事物存在。而韩国的电视剧多是以爱情、婚姻为母题的家庭伦理生活剧,韩剧表现的是人伦、友谊、温情、正义、孝悌等道德美感,滤掉了社会的杂质,总有童话般的美好,体现出偏于儒家传统的东方伦理观念。也很容易得到中国观众的认可。
我国56个民族及一些已消亡融合的民族里也有不少类似的传说,被记录保存至今的异文故事就有72篇,数量之多实为惊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唐代段成式所撰笔记小说《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上》中的《叶限》。在现代社会,我国也制作过几部灰姑娘模式的电视剧,但多表现的是高级白领的社会生活环境,跟普通观众的距离遥远,让人觉得有点不切实际,因此以失败告终。韩国的灰姑娘模式剧多表现的是社会上的普通人,很平民化,贴近现实,贴近普通观众的生活;而且对于外来文化,观众因为不熟悉、不了解而持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另一个原因就是中韩两国有文化心理的共通性,韩剧找到了两种不同文化的契合点,实现了社会文化心理的接近。
三、“灰姑娘”情结与现代女性
(一)边缘的地位
在此类模式的故事中,“灰姑娘”们始终处于弱者的地位,身世凄惨,地位卑微,等待“王子”们的出现,等待婚姻拯救她们脱离苦海而走进幸福的生活。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父权社会的形成使得男性控制着有等级的社会,女性处于次要、从属的劣势地位,男性和女性处于不平等的关系,女性依附男性而生存,寄希望于男性来实现自我价值。从男性的角度看,多年来男性处于统治地位、所形成的男权思想使他们认为在灰姑娘的故事里他们找到了尊严。他们有金钱,有地位,用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换取了一个女人的芳心,这更强化了女性所处的边缘地位。灰姑娘模式的故事反映了“在男权社会中,在女性地位沦失的大文化背景下,女性希望改变自己的地位而不得不按照男性的价值观和审美理想去塑造自己的文化属性,并以此取悦于男权文化”③。即便是西方的女权运动的开展,我国的男女平等意识的普及,只要社会上还没有完全实现经济平等,只要社会习俗还在认可女性以妻子或主妇身份从男性的特权里获益,那么在世界范围内,女性也仍处于边缘的地位。女性文学就诞生于女性对人和人事实上的不平等的地位的认知,对自己社会角色的认知,我们在灰姑娘模式的影视剧中看到了很多这样的边缘女性。
(二)为自己的命运抗争
早期的灰姑娘模式的故事,女主角是彻底的弱者形象,不仅身世凄惨,生活不幸,性格上也基本上是逆来顺受型,如韩剧《星梦奇缘》中的李涟漪。现代版的灰姑娘故事中,灰姑娘的角色在性格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再被动、消极等待,而是积极主动,勇敢坚强,充满斗志,***意识很强,想尽一切办法自我拯救,我们看到的是抗争,是通过“灰姑娘”们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在社会上获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这恰恰反映了灰姑娘故事随时代背景和社会的变迁产生的变化。在《巴黎恋人》中,姜泰英面对文允儿的无礼纠缠理直气壮地问她对韩基洙了解多少,让文允儿无言以对。《我叫金三顺》中的女主人公是个30岁还没嫁出去的胖女孩,多次相亲都以失败告终,但最终因为她的善良、热情和勇敢的性格获得了“王子”的爱。美国电影《麻雀变王妃》中的女主角是一位立志要成为医生有抱负的美国女孩,她利用上学的空当做兼职,同时还要抽出时间帮助家里料理位于威斯康星州的***牛场。这种种***自主,自我奋斗给了女性观众积极的鼓励和巨大的精神力量,让她们对自己的爱情充满希望,对自己的生活充满希望。
现代女性也不再把男性、不把婚姻当作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惟一途径,在近年的影视剧中出现了一些更加现实的女性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女性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宁可选择独身。因为她们看清了真实婚姻中女性处于两难的境地;看到了男性的自私——婚前男性对女性关心爱护,婚后把女性当作保姆,婚后的男性固守着传统观念中的男权思想,不会为了女性事业的发展而牺牲自己的一些东西,于是出现了渴望爱情又拒绝婚姻的新女性。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韩剧《独身天下》中南贞婉,她清楚地知道,女性一旦走进婚姻,就必然要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她就不得不放弃自己喜欢的写作事业,因此她坚持独身主义的信条。她先后交了两个男友,但最后都是以分手为结局。女性在现代社会中要想真正地***自主,自尊自爱,只能无奈地选择独身,这是一种悲哀。
(三)“男女不一样”
现在,我们都知道强调男女绝对的平等是忽视了女性的心理和生理特殊性,造成了实际的不平等。如果考虑到女性的特殊性,全面地衡量女性,而不完全以工作的成绩来衡量,真正做到“男女不一样”是非常必要的。灰姑娘模式的影视剧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生产力还没有达到家庭工作社会化,在原有的社会的分工还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女性责无旁贷地成为承担家庭责任的主角,顺应传统观念中“男主外,女主内”的身份。当然,如果女性在事业上的发展强于男性,也可以女主外,男主内,这也不是不可以的,这种类型的家庭也存在,只不过不普遍而已。其实,不论谁主外,谁主内,主外的一方必然会建立起以事业为中心的生活目标,主内的一方必然会放弃自己的一部分东西而以家庭为中心,承担起建设家庭的重任。主外的男性要转变大男子主义的态度,尊重主内的女性为家庭付出的劳动、奉献;对主内的男性来说,他们要放弃自己的一些特权,相应地作出牺牲,才能达到家庭、社会和谐的状态。
四、结语
大多数中国女性在现实生活中肩负着事业和家庭的双重重担,竭力在寻求一种平衡,追求着长期以来的梦想,久而久之心力交瘁、身心俱疲,心中充满了无形的压力。灰姑娘影视剧的存在,让她们更好地了解到女性的无奈是世界性的,解决女性问题任务艰巨。灰姑娘模式的影视剧也是带来希望的故事,让女性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注释:
① 刘晓春:《多民族文化的结晶——中国灰姑娘故事研究》,《民族文学研究》,1995年第3期。
② 王宏刚:《简·爱的人格结构与西方传统文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③ 孙云凤、韦小明:《论“灰姑娘”故事类型的性别秩序》,《电影文学》,2007年第8期。
[参考文献]
[1] 王玉新.“灰姑娘”母题型韩国电视剧研究[J].中国电视,2006(08).
[2] 张晓芳,曹志宏.西方社会的“灰姑娘”情结[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6).
[3] 林美如.从性别角色理论分析女性的“灰姑娘情结”[J].青年探索,2009(02).
[作者简介] 齐瑾(1970—),女,辽宁锦州人,文学硕士,渤海大学大学外语教研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公共英语教学科研。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论影视剧中的“灰姑娘”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