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一个国家常年处于内忧外患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出现叱咤风云的铁腕人物的时候。他们被时势推上历史的舞台,或名垂千史,或遗臭万年。今天,我们可以说出他们的名字,并把他们的事迹津津乐道。这些人留给我们的,或是一段故事、一个奇迹,或者,是一个永远无法揭开的谜题。
他就是这样:在阴谋和混乱中度过童年,在战火中确立对一个大国的统治。他一生向往外面的世界,也追求着前所未有的壮丽和奢华,却因一个平凡的事故结束了不平凡的一生。直到他死后多年,他的“遗嘱”才被大白于天下,让世界为之震惊。
18世纪的俄罗斯,时间似乎都被这里的严寒冻结。辽阔的大地,一望无际的冰原,没有绿色,没有食物。农民面对着一年中有多半年无所事事的生活,只得靠喝酒聊天来打发时光。人们不曾想去改变什么,他们只能从那些欧洲来的客商口中星星点点地了解到外边的世界――由于航路的扩展和造船技术的发展,欧洲各国开始崛起。荷兰拥有了庞大的舰队,瑞典也开始筹备装备精良的***队,各国皇室的交流明显增多……
然而,对于当时的俄罗斯人来说,欧洲不过是个遥远的概念。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国家里,无论是经济,还是科技文化,都已经跌落到欧洲最落后的水平。800万农奴的生活在漫长的时间里从未有过实质性的改变,封建教会禁锢着人们的思想,统治俄罗斯的罗曼诺夫王朝自得其乐,自甘沉沦。
然而,历史不会永远沉寂。公元1672年,一个将在未来改变俄罗斯命运的男孩出生了,他就是彼得。
从“羔羊”到沙皇
彼得是沙皇亚历克西斯和他第二任妻子的独生子。彼得还不到4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彼得的异母兄长继位6年后去世,但他尚未生育后代。共同面对空缺下来的里位的,是彼得和他的13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于是幕宫廷内部争夺皇位的殊死争斗开始了。当时,彼得的姐姐索菲亚公主,利用宫廷卫队发动的打击异己活动使不少皇室成员惨遭毒手,而年近10岁的彼得不得不东躲,像只被追打的小动物一样狼狈不堪。
在经过一番血腥的斗争之后,皇室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由彼得的哥哥――16岁的伊凡和彼得共同继位,索菲亚公主摄***掌握实权。对于索菲亚来说,伊凡只不过是个体弱多病且心智不成熟的少年,真正的威胁,来自于那个健康聪明、气宇不凡的小彼得。
一场杀戮似乎随时都会爆发,无论从任何方面来看,处在索菲亚监管之下的彼得迟早难逃死。但是就在这时,彼得的继母勇敢地将年幼的孩子带离克里姆林宫,前往莫斯科的郊区安顿了下来。从此以后,彼得这位流亡民间的皇位继承人,便将乡间树林当作了他的习武场。10岁那年,他已经可以发射大炮。13岁的时候,他就学会了如何使用手***和毛瑟***。单单掌握火器的使用还不能满足彼得的胃口,在他的几位外籍***官老师的帮助下,他召集了600余名少年组成了一支***队,进行严格的训练。
年纪轻轻的彼得对***队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不仅亲自上阵担任***队的鼓手,还制定了一系列和***功直接挂钩的***衔进阶制度。他甚至还在自己的姐姐索菲亚的眼皮底下组织了一场真***实弹的***事演习,将莫斯科郊区弄得硝烟弥漫。这一切无不触动着索菲亚那根敏感的神经。公元1689年,她再也无法坐视彼得的行为,她决定以阴谋叛变的罪名除掉他。
然而时过境迁,彼得已不再是7年前那只待宰的羔羊,而当初为索菲亚效忠的宫廷卫队也无法对身为一国之君的彼得下手,他们背弃了索菲亚。这位“摄***公主”后来被彼得流放到一所修道院里了却残生。而广大的中国读者所知晓的索菲亚,或许仅仅是出现在《鹿鼎记》中的那位俄罗斯公主吧。
最后一道障碍被扫除了,一代沙皇彼得终于如愿以偿地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从沙皇到“学徒工”
彼得并没有像他的父辈一样,固守着这片冰冻的土地享受王室生活。也许是幼年时期的经历,让他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兴趣。他经常邀请来俄罗斯经商的商人、出海归来的船长与自己共进晚餐,开怀痛饮,不醉不归。彼得一面从这些人的口中了解外面的世界,一面借此缓解处理***务的沉重压力。
彼得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倾听者,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实践者。一位荷兰商人对于航海的描述,让彼得不再满足于站立在大地上的感觉,他决心做一件历任沙皇都不曾想过的事情――募集一支海***。不久之后,他乘船成功地护送一艘商船到达目的地,如果不是自己的身份所限,也许彼得会走得更远。
第一次出海的经历让这位年轻沙皇的心再也无法留在克里姆林宫内,在经历了和土耳其人的冲突之后,他终于决定建立支强大的海***,掌握海上霸权,以赢得战争的胜利。在为俄国赢得了第一个入海口之后,这位年仅24岁的沙皇做出了个惊人的决定,他要踏上旅程,亲历欧洲。
在这次微服出巡的旅程里,彼得经过了瑞典、柏林以及他最梦寐以求的城市――阿姆斯特丹。这是座荷兰人以现代工业技术在海平面上建筑起来的城市。无论是错落有致的建筑和水道,还是富庶的荷兰家庭,抑或是那些整齐地停靠在港口的船只,都深深触动了彼得的内心。他感到自己可以在这里解开造船的奥秘,于是就招募了数百名造船工人和领航员前往俄国。但仅仅这些还不够,彼得带上套自己的工具,隐姓埋名做了一名造船厂的木匠,开始参与船只的制造。为了给俄国招募急需的医生,他走访了荷兰的诸多医院,并亲自学习解剖和拔牙的技术。
四个月之后,这位脾气古怪的沙皇离开了荷兰,一位荷兰的将***用一场模拟海战作为欢送彼得大帝的仪式。彼得依然继续着他的梦想,接下来他去了伦敦,经过莱比锡、布拉格,最后到达奥地利的维也纲。这里的富丽堂皇同样吸引了彼得。已经被欧化的沙皇决定学习欧洲上流社会的娱乐方式和宫廷礼仪。
不久之后,在彼得返回莫斯科的时候,面对前来迎接自己的王公大臣们,他迈出了改革俄罗斯的第一步――他神秘地拿出 把剪刀,剪掉了大臣们的胡子,颁布法令强制人们穿着欧洲服饰。
这些还远远不够,彼得期待的是将俄国带入世界流大国的行列,为此他必须战斗。他向瑞典宣战,与之争夺波罗的海的控制权。他不惜将教堂的大钟拆下来融化铸成武器,并让整个国家的工业以保障***事为目标。
在波罗的海边,面对着一片潮湿的沼泽地,彼得下令在这里建造一座城市――一座超越阿姆斯特丹的城市,一座汇集了欧洲之美的城市,一座前人只可存在于想象中的奇迹之城。为此他不惜人命和金钱的耗损。终于,在3万劳工的尸骨上,一座耗费了当时俄国近三分之二国力建造起来的城市终于屹立在了波罗的海岸边,人们用他的名字为之命名――圣彼得堡。
征服欧洲的遗嘱
彼得一生多是在战火中度过。他一边破坏古旧的东西,一边按照自己的理想创造新生的事物,一个大国抛弃了过去直面未来。21年的征战不仅榨干了俄国的国力,也让彼得身心疲惫。更重要的是,俄国的版***在此期间不断扩大。他打败了著名的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如果他可以再多活几年,说不定会挥师南下和当时中国的康熙大帝在战场上交手。
公元1836年,彼得大帝去世一个多世纪之后,一个曾经在俄罗斯宫廷内卧底的法国间谍德奥在回忆录中,披露了他曾经利用和沙皇伊丽莎白的亲密关系,在沙皇夏宫档案中发现一份《彼得大帝统治欧洲的计划》。他一字不漏地抄写了全文,并设法呈交给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在这份文件中,包括了对外参与欧洲事务,与各国王室联姻;沿黑海与波罗的海向南扩张;与英国通商;征服瑞典、波兰、希腊;进入君士坦丁堡和印度;控制奥地利并抑制法国和日耳曼;对内保持俄罗斯的战争状态,大规模罗织人才等14条国家扩张谋略。
这份文件,便是后世争论不休的“彼得大帝遗嘱”。
如此富有野心的文件一经曝光,便引来人们的纷纷捧测。绝大多数人认为,虽然彼得大帝穷尽一生之力想使俄罗斯征服周边各国,但是如此露骨的表述根本不可能存在。而且彼得大帝临终之前,从身体不适到失去意识只不过是几个小时的时间,说出这样详细的条文似乎与当时他的身体和精神状况不符。最重要的一点是,后人在沙皇的档案中,未能寻找出这份“遗嘱”的原件。支持者则认为,以彼得大帝的智慧和策略,在他奠定了俄罗斯可以日益强大的基础之后,是很有可能将自己的雄心壮志编写成文字,留给继承者作为长期国策的。
无论真假,这些充满野心的计划,那些对伟大统帅的猜想,都在1724年11月被一次突发事件改变了。在一次视察波罗的海沿岸碉堡的时候,面对被困在沉船中的士兵,彼得大帝纵身跳入海中解救他们,因此感染了风寒高烧不退,由此引发的旧疾折磨了彼得将近两个月,1725在1月28日,彼得大帝在圣彼得堡的宫殿中陷入了永远的沉睡。
最后的日子里,他在病榻上向上帝忏悔,希望能宽恕他对俄国人民所做的一切。无论做过什么,他始终是为了俄国。
彼得大帝一直都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只要想到便毫不犹豫地进行,从来不给自己回头的余地。他因此而生,也因比而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