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位奥运会马术运动员黄祖平,从1995年始,32年缔造的生活,辞掉工作,换上职业骑手这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他的“按内心生活”的个人经历和内心体验,在看透商品社会经济时代的高峰后,呼唤自由而平等的骑士精神。
成为“马语者”,按内心生活
“人与马的身体接触时有着各种微妙的感觉,也许只有‘’能稍微解释一下这种舒服的感觉。就像打高尔夫,正好就打在洞边上,再一杆就推进了,这是比你打很多杆都要好的一种体验”,***绿色马甲、白马裤、黑马靴,在西坞马场出现的黄祖平精瘦、干练,非常坦然和温和地笑说1995年前,当老板的时候足足有86公斤,“很幸运的,在闹市之中,我找到了马。”
正是因为马,黄祖平懂得了享受人生,从而彻底改变了固有的生活方式。马术这项运动有着强大的物质困难和精神考验,但这里面也有着让人无法抗拒的吸引力―― “人本能中的征服欲望。这么大的马只听我的。但是现在有很多人真的很理智,感觉到危险就避开了,但理性选择的过程中有着人类本性的退化。征服感就是每天都在实现着人类本性中的各种欲望。”马术是一种追求人与马之间高度和谐的运动,“马语者”仍然在不断追求不同的骑法,探究两个物种之间的沟通,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一种纯粹而并不形而上的文化生活。
骑士精神是塑造民族精神的重要普世价值
德国8100万人口,30万人以马术为生,每年100亿元的产值。“30万人中有1.5万人是每天在练马、驯马,教人,卖马,剩下的是做专业的杂志、电视,做地面,盖马厩”,黄祖平指着所在的西坞马场,“15年前贺小雷建的,这个马场相对来说非常专业,这样的训练馆北京只有10来座,而在德国一个小镇里,3万人29座训练馆,平均100人一座。”所以如果有人问黄祖平我们国家这个运动处于什么水平时候,他就会觉得问得很不公平,“我们国家的物质基础很差,国家不重视只是一种表面的说法,因病至病。它的本质就是我们民族没有一个强大的民间基础。”
马术对于整个德意志民族素质和民族性格的塑造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根本意义上的马术精神却与国内的浮躁社会格格不入,不是钱,不是关注度,而是社会核心失掉的一个东西,即使现在有很多富豪的经济投入,马术的歪路是仍要走一阵子的。”黄祖平感慨。
练好马术需要多年的坚持、勇敢,而这种骑士精神对于浮躁的商品社会来说会被唾弃,“说你傻帽。”这是中国社会发展转型一时所无法避免的问题,“如果时间持续得长,民族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也许需要知识界不断提出一些想法规避一些错误,但现在的知识界也是处在浮躁投机取巧的状态。”
而马术这个项目从社会学和经济学方面来考虑,非常适合在中国发展,“马粪打回土壤,它都是绿色的;而且是最高的科技所无法取代的,它所直接带动的就是就业率”;另外参加马术运动需要勇敢,碰到困难还要坚持,对青少年来讲,它还有一个所有运动都不能达到的效果――关心另一个不会说话的生命。这正是整整工业社会年轻一代所最缺乏的;体育比赛仅仅是马术功能里的十分之一,“贵族运动是误解,一匹马真正养起来,一个月只几百块钱,中国大多数中产阶级家庭都是可以负担的”,马术运动是一种可以普及的生活方式。
从马的角度理解世界
半路出家的黄祖平很幸运,坚毅、“一根筋”的性格得到了德国“马首”(奥运冠***、世界排名第一)鲁德格的青睐,成为了他第一个中国徒弟,“鲁德格是‘马语者’马术界排名第一的人物,今后5年、10年也很难出现超越他的人,他说他的字典里没有‘difficulty’(困难),只有‘work’(工作)。” 马在某种程度上比人更诚实,天道酬勤,黄祖平感念他最爱的一匹马,“你付出多少它会回报你的,刚得到帕布罗的时候,它并不具备非常优良的条件和能力,鲁德格说它只有15%的机会,在物质局限下我只有靠它,每天在它身上下功夫,这样经过两年的培养,它真的就参加奥运会了。马一旦要为你战斗的时候,顶得上你十年的功力。”
黄祖平所在的德国马场是世界冠***骑手的聚集地,这些全世界骑马人的偶像每天在与马工作、训练、生活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家在一起讨论这些困惑,但是仍无法解决,“即使是这些被全世界公认的‘马语者’对于马的理解和认识都是很肤浅的,不会超过5%。比如有匹马平时很好,总是拿很多好成绩,但最近状态就是不好,德国有最好的兽医,从营养、血液、身体各个方面研究,但无法找到原因――马的思想的变化是无法理解的,所谓的专家、所谓的行业内人士,也只是比普通人强一点而已。” 这也许是这项运动奥妙神秘从而最吸引人的地方。
十几年专业的训练生活,使得黄祖平更深地了解除了比赛之外真正的骑士精神――从马的角度理解世界:平等、自由,勇敢,正直,诚实,关怀另外的生命。“只需要一个眼神,从马的眼睛里可以看见一切”,人与人之间通过眼神可以交流很多东西,人与马也是同理,“在马的眼里,我是一个它可以信赖的朋友,把它置于平等的地位,人格要平等,马格也要平等。
与马沟通不是什么技术的手段,就像武功一样,真正的高手运功于无形,是长年累月潜移默化的。” 在马的眼里,也许这个世界更单纯更美好得多,“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骑士精神的的自由博爱才是大自然这本哲学大书的原初意志和最终精神。
与马结识,就像男女之间恋爱一样,先是年轻人疯狂的热恋,“集中于马的外表,长得好不好看,毛亮不亮,然后就越来越开始体会内心的感受”,成熟的老夫老妻,每天温和细微的关怀。很像聋哑人之间的沟通,那是真正的理解。无法对话,才必须仔细琢磨对方的动作和表情。时间长了,这样的夫妻的默契是惊人的,只需举手投足一个神情,就意会了。“马语者”
荀子曾说“泛爱万物,天地一也”;庄子认为,人死,生命元气消失,人重新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中;黄祖平与马朝夕相处十几年,循序渐进地在马身上学到在这个世界生存的人之为人的哲学。现代都市人匆忙的生活,遮住了远望的目光,压得人疲于奔命,我们守着自己独有的生命轨迹,可真正真实而自由的又活过多少呢?就像电影《马语者》中对于人的自我面对、与其他生物相互面对问题的探讨,心灵的沟通使得生命精神得以升华与成长,孕育生命的大自然教会人类如何生活。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黄祖平 马背上的骑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