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进入21世纪后,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在不断地提高,但是生活环境却在不断地恶化,土壤沙漠化、水土流失、淡水资源不足、雾霾成为“家常便饭”问题十分严重,地球正在向我们一遍一遍地敲着警钟,因此,为了将“疲病”的地球“医治”如初,我们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应当积极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灌输环境保护意识,以期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好。
关键词:“医治”地球;初中地理教学;环境保护意识
初中地理教W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中包括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和自然景观,并且还较为详细,而这些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特点,也正因如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向学生引导养成环保意识才更为有效,以下我将结合初中地理环保教育的重要性,浅谈如何将环保意识巧妙渗透于地理教学中,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一、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21世纪是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但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却逐渐演变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曾经为了快速发展经济,大力破坏自然环境,以至如今黄沙漫天、淡水缺乏,我们生活的地球正在陷入一种“疲病”状态,而能将其“医治”痊愈的只有我们,依靠我们共同的努力方能实现。地理学科是一门地域性和人文性较强的综合学科,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它能够帮助中学生认识全球各地人们生活水平的差异和自然环境的差异,给予中学生充分的视觉刺激,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使其自觉地加入到保护地球环境的队伍中,从而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伟大战略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十分重要。
二、在初中地理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策略
1.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展示生动画面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实践,较之普通的教学方法来看更能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能让中学生直观地看到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的人文景观,教师可以搜索一些如今保存依然相当完整的优美景观,并且搜索一些已经被人为破坏的恶劣景象,将两者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给予中学生最大限度的视觉刺激,当学生看到由一片优美的绿洲转变为漫漫黄沙之后,并从的皑皑白骨中体会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进而起到环保教育意义。
2.立足地理教材,利用学科优势
地理是一门研究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综合性学科,并且我在教学中发现,初中阶段的地理教材中包括很多人与环境关系的复杂因素,对于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来说,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当深入挖掘地理教材,利用本学科中的环境教育优势,使学生逐渐养成保护环境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必须要在课前仔细研读教材,找到可以在课堂上巧妙穿插环保教育的相关内容。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中的“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时,其中本课有一个地理概念叫做“大气污染指数”,大气污染指数是反映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大气污染指数越大,那么空气质量也就越差。教师可以在教学本节课内容时,巧妙地将环境保护意识贯穿到地理教学中,通过为学生展示全国各地的空气污染状况表,让学生对我国各地的空气质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了让空气污染的状况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在课前寻找丰富的空气污染照片,例如,汽车尾气的排放、工业厂房浓烟滚滚、森林大火熊熊燃烧等,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环保热情,达到教学目的。
3.开展校园环保活动,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俗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培养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绝对不能仅仅停留在宣传和理论上,还要教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用学生的行动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了强化中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应当积极组织开展校园环保活动,如,节约用水,将学生在宿舍洗衣服、洗头用的水用来冲厕所,在校园周边派发环保宣传画册,动员社会大众一同参与到保护地球环境的实践中,又或者教导学生在来学校的途中,尽量乘坐公交车和骑自行车等方法,通过这些实际行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概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向学生巧妙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对于有效“医治”地球来说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为了净化我们的地球,改善生活环境,教师应当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直观展示环境恶化的画面,触动学生心灵;立足地理教材,充分利用学科上的优势以及通过开展校园环保活动,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进而有效优化环保意识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建华.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与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04.
[2]汪继东.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3(32).
[3]袁会林.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