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本乃古哲学概念。其本意乃阴指暗,阳指明,故日称太阳,月称太阴。《道德经》四十二章日,“万物负阴而抱阳”,认为万物由“道”而生,皆有阴阳对立属生。《庄子・田子方》日:“至阴萧萧,至阳赫赫,萧萧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感成合,而生物焉。”即阴阳交感成合,而生万物。道家吸收了上述观念,并将其发展成为内容丰富的阴阳学说。其解说有多种:1、阴阳为道之本;2、阴阳为化生天地万物的原质之气;3、阴阳乃人体赖以生存的两种气质。4、阴阳为万物禀赋的元气;5、阴阳为善恶仁戾等道德属性。《太平经》云:“天地人乃至君臣,四时都蕴含有阴阳的属性。天下凡事,皆一阴一阳乃能相生,乃能相养。”故“天失阴阳则乱其道,地失阴阳则乱其财,人失阴阳则绝其后,君臣失阴阳则其道不理,五行四时失阴阳为灾”。并认为,阴与阳不能独生,必须有二者的和合作用――“阴阳相得,交而为合”。二合并力同心,才能产生自然与社会人生的万事万物。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日:“阴阳相饮食,交感道自然。乾刚坤柔,配合相抱,阳禀阴受,雌雄相须,须以造化,精气乃适。”东晋葛洪《抱朴子・诘鲍篇》云:“阴阳陶冶,万物群分也。……人复不可部绝阴阳,阴阳不交,则坐至痈疽之病。”教医药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张三丰在《大道论》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修道者,修此阴阳之道义,一阴一阳,一性一命而已矣。”道教的这些阴阳学说与思想,与祖国传统医学理论亦有着深刻关系。例如,《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日:“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密,精神乃固;阴阳离诀,精气乃绝。”
武当道教医药运用阴阳学说,指导着临床诊断***、养生保健等各个方面。在临床上,武当道教医药运用阴阳的对立属性,来说明人体各部位的阴阳,诸如人体腹属阴,背属阳;五脏属阴,六腑属阳;四肢内侧属阴,外侧属阳;人体下部属阴,上部属阳。在诊断上,虚症寒症属阴,实症热症属阳。在药物方面,寒性凉性的药物属阴,热性温性的药物属阳。在针灸上,各种泻法属阴,补法属阳。在推拿、点穴、按摩方面,各种泻的手法属阴,补的手法属阳。在养生保健方面,无论内丹、拳法、导引等各种方法,更是以阴阳为准绳,离不开阴阳的指导。可以说,大凡事物具有相对的两个方面,都可以用阴阳为代表来说明。
阴阳的统一性:阴和阳虽然各具特性,但在相对的基础上又是协调和统一的。举个例子来说,人的肺组织是个有形的器官,可以说它是阴。但肺的呼吸功能是无形的,可以说这种呼吸功能属阳。既然肺的实质性器官属阴,肺的呼呼功能属阳,就形成了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但肺这个实质性器官的阴,如果没有肺呼吸功能的阳之运动,肺就失去了肺的呼吸作用,就不能称作肺。反过来说,没有肺这个实质性器官,肺的呼吸功能就无处附着,也就不成为功能了。可见,肺的实质性器官(阴)与肺的呼吸功能(阳)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推而广之,如此对立与统一的例子,在人体与自然界还有很多很多,有明必有暗,有正必有反。故《道德经》日:“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总之,阴阳是合之为一,分之为二,是个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
阴阳的转化:武当道教医药用阴阳代表着一切事物。但客观事物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因此,阴阳也必须随着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阴阳转化的特点是,在矛盾、对立、统一的基础上相互促进,相互消长转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这就是说,地面上的水分(阴)经过太阳照射(阳的作用),上升为云(阳),天上的云(阳)受到冷气(阴)的刺激,由天上的云(阳)转化成雨,而后再落入地面。这种阳出于阴,阴出于阳的阴阳转化例子,在自然界和人体内有很多。例如,我们所吃的食物是有形之实体,属阴,消化功能属阳,属阴的食物必须依靠属阳的消化功能,才能转化成人体所能吸收的营养物质。相反,属阳的消化功能,又必须要有属阴的食物不断提供能量,才能产生消化能力。以上所举的两个例子,说明阴阳在相对矛盾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消长而转化。这种阴阳互相消长转化的道理,就是武当道教医药所谓的“阴出于阳,阳出于阴的阴阳互抱,阴阳转换”的道理。
阴阳平衡:武当道教医药认为,阴阳平衡而协调是人体健康的根本。当这种平衡与协调遭到破坏,人体就会发生病变,乃至死亡。阴阳两者之间的不断转化发展,建立在相对平衡的基础之上。以人体为例,必须阴阳平衡,才能健康无病。阴阳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可以发生一时性的不平衡,但是不论自身调整,还是医生***,帮助调整,都可以恢复平衡。从中可以得出一条规律,阴阳的“平衡――不平衡――平衡”是不断变化的。如果阴阳在转化过程中,不能恢复到相对平衡的状态,对人体而言,就会产生“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的病理变化,从而产生“阴虚则生内热,阳虚则生外寒”的虚征病变。假若阴阳彼此产生极度的偏胜或偏衰,势必产生“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恶果。最后导致“阴阳离诀,精气乃绝”,人的生命随之消亡。所以,阴阳必须保持在相对平衡的状态,才能保证人体健康无病。
总的来说,阴阳是相对的两个代名词,可以用它来表明一切相对(矛盾的)两个方面。由于阴阳广泛地代表客观事物,那么阴阳便可概括客观事物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因此,产生了阴阳的对立性、统一性、相互转化性、相对平衡性等种种阴阳学说的机理。这种机理一直指导着武当道教医药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