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文化,说起来容易,办起来容易,而坚持下去却相当困难。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化是群众文化的重要部分。家庭文化建设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水平。那么,如果搞好家庭文化建设,使家庭真正成为先进文化的载体,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就这个问题谈点浅陋的看法。
家庭文化是群众文化的组成部分。群众文化实质是大文化,是包括文化、体育、科学、卫生等在内的全方位文化,它要求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以满足人民求知、求乐、求美、求健的需要。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娱乐审美、宣传教育、文化承递等功能。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对参与者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人们的道德、品格、理想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作为群众文化的分支的家庭文化,与群众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在特征、功能方面,它不但具有群众文化所具有的共性,还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个性。因而,它的内涵更为丰富。
家庭文化的深厚内涵决定了家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首先,建设起高质量高品位的家庭文化,可以使家庭成员在参加家庭文化活动中,更加充分地满足求知、求乐、求美、求健的需要,从而提高思想素质、知识水平,强健体魄。家庭文化建设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家庭成员的发展,尤其对儿童及青少年的培养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道德风貌、文化修养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家庭是他们接受文化熏陶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他们思想素质形成的摇篮。其次,家庭文化建设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公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每个家庭的文化生活都是高质量高品位的,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公民素质就会得以升华和提高,就如同每个细胞都是优良的,便为强健的躯体奠基了坚实的基础一样。第三,家庭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调解器,是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因素。家庭文化便是这个调节器的动力。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当人们在社会上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回到家中就会得到家人充满亲情的正当的劝解,从而化解心中块垒,不再去寻机发泄,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与社会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故此,家庭文化建设的力量便来自家庭与社会两个方面,这副担子应由家庭与社会共同承担。
从家庭方面来说,家庭主要成员,尤其作为一家之主的当家人,应是家庭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他们对家庭文化建设的心态左右着家庭文化建设的发展的快慢,他们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审美趣味、业余爱好制约着家庭文化建设。如自觉地开展家庭文化建设,同时他们自己又具有较好的思想素质、健康的审美趣味的话,那么这个家庭的文化建设就会健康迅速地发展。反之,这个家庭的文化建设步子就会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或者出现偏差。有同志提出过“负群众文化”这一概念,认为在群众文化中存在“正群众文化”和“负群众文化”。一切有益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群众文化是“正群众文化”;一切有害的、腐朽的、消极落后的群众文化是“负群众文化”。在家庭文化建设上,亦存在着“负家庭文化”问题。如果家庭主要成员缺乏文化的自觉性、能动性,思想素质不高,不能辩识和抵御各种腐朽、颓废、野蛮、荒诞、低级的文化思潮的诱惑和侵蚀,在家庭文化建设上便会出现负效应,在这种负文化熏陶下,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少年儿童便会身受其害。
从社会方面看,社会文化机构,***府部门的文教、公安、司法、卫生以及乡镇、街道等行***系统,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妇联等群众团体组织,都是家庭文化建设的力量,都有责任、有条件从不同方面关注和促进家庭文化建设的发展。尤其群众文化工作者,在家庭文化建设上,更负有不可推卸的引导指导责任。如现在开展的绿化环境、爱国卫生、计划生育、普及科学知识和法律常识、文明户评选等活动都是促进家庭文化建设的好形式;艺术馆、站开办的文学、音乐、书法、美术、摄影、舞蹈、服装、科普讲座等各类学习班,组织的文艺表演、家庭文艺大赛、独生子女绘画大赛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家庭文化建设的发展。
总之,由于家庭与社会的特定关系,家庭文化建设不能孤立地进行,只有社会各方面自觉地配合与协作,家庭文化建设才能健康迅速地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家庭文化建设的诸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