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褶裙,又称百折裙、百裥裙或百叠千褶裙,这里的“百褶”是一个泛数,概指褶皱之多,不一定非以百数计。现代的百褶裙通常指裙身由许多细密、垂直的皱褶构成的裙式。在中国古代,已出现和现代百褶裙相类似的裙式,也有式样、工艺、做工等比现代更为精致的百褶裙。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百褶裙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
相传百褶裙最早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汉代伶玄在《飞燕外传》中记:(汉)成帝于太液池作千人舟,号合宫之舟。广榭上,后(赵飞燕)歌舞归风送远之曲,帝以文犀簪击玉瓯,令后所爱侍郎冯无方吹笙,以倚后歌中流。歌酣,风大起,后顺风扬音,无方长吸细袅,与相属后裙髀曰:“顾我,顾我!”后扬袖曰:“仙乎,仙乎!去故而就新,宁忘怀乎?”帝日:“无方为我持后!”无方舍吹持后履。久之,风霁,后泣日:“帝恩我,使我仙去不待。”……他日,宫姝幸者,或襞裙为绉,号日留仙裙。由于赵飞燕的裙子被拉出许多皱纹,显得比原来没有皱纹时更美,于是宫女们都喜欢将裙子折叠出许多皱纹折痕,并把这种裙子称为“留仙裙”。
在浙江绍兴出土的汉代铜镜上,绘有穿着长袖衣、细褶裙的。衣裙一体,裙子作重叠襞折,用大带在腰间束缚,以便在起舞时急骤旋转中展开。其式样或可能与留仙裙相似。留仙裙是被人为地折叠出许多褶皱,虽然不是靠剪裁制作而成,却可视为后代百褶裙的雏形。
据出土文物佐证,最晚应在隋唐时期已有百褶裙裙式。唐代社会经济繁荣、***治开明、文化发达,妇女的服饰也非常华贵艳丽、宽松飘逸。唐时有一种褶裙以数幅布帛拼接缝制,周身施裥,每道折裥的宽窄相等,少则数十,多则过百,制作时被固定于裙腰,穿着时多束至胸部。初唐之时妇女的裙子大多以六幅布帛拼裁而成,并常用两色绫罗拼合,形成间道裥褶的效果,唐代诗人李群玉在其《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一诗中所说“裙拖六幅湘江水”是指此种裙式。陕西出土的一件唐三彩坐墩女俑,一位衣着华丽的唐代贵妇即着翠绿色的褶裙。湖南省博物馆一件唐代陶侍女俑藏品,所穿着裙式为束腰长摆百褶裙。此外,在***出土的一件唐代印花百褶裙,大方秀美,和现代的百褶裙式样已经非常接近。因唐代妇女的裙装以长为美,以宽博为尚,中唐以后,裙装渐趋宽大的特色愈加明显,随着裙幅的增加,褶裥也更多了。隋唐时期这种裙式多流行于舞伎乐女,五代以后逐渐成为普通妇女的常服。
百褶裙真正开始流行起来是在宋代,这一时期的褶裙裙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式样流行于宋初,仍然继承了唐、五代以来的特点,褶裙比较肥宽;另一种则是在新朝代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后出现的瘦长而多褶的式样,流行于北宋中期至南宋,直到元明时依然为多数妇女所喜爱。宋代瘦长而多褶的裙式,其裙幅通常在六幅以上,褶皱既细且“多如眉皱”,称“白迭”、“千褶”,裙长拖地。宋代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所记“百叠漪漪水皱,六铢挑赴云轻”,百叠,即百褶。宋代词人张先在《南乡子》词中也提到了百褶裙:“相并细腰身。时样宫妆一样新。曲项胡琴鱼尾拨,离人。入塞弦声水上闻。天碧染衣巾。血色轻罗碎摺裙。百卉已随霜女妒,东君。暗折双花借小春。”
现代的考古发掘中多有两宋时期百褶裙出土,2003年在南京市一座宋代砖室墓中出土了三件女性裙装,均为褶裙式,同类款式的百褶裙在福州市南宋黄异墓和江西德安县南宋周氏墓中也均有出土,证明百褶裙为当时流行的裙子款式。
明清时期出现了百褶裙的名称,这一时期由于褶裙的盛行,百褶裙的式样、种类及制作堪称历代之首。明初裙宽为六幅,明末时发展为八幅、十幅,既有大褶纹,也有细密的褶纹,褶纹上的装饰也十分讲究,有的还将整块缎料用手工做成细褶纹。清代林苏门在其诗集《邢江三百吟》卷六中有对百褶裙的描述:“裙用好绸,绉捏成百褶,颜色不拘,利其软而下垂,此新式也。”清李斗的《扬州画舫录》卷九中也记有:“近则以整缎褶以细裥道,谓之百褶。其二十四褶者为玉裙,恒服也。”所谓“恒服”,即是平日经常穿着的服饰,两侧打24个褶的称为玉裙,是百褶裙中的一个类型。
清代百褶裙样式与其他时期相比最为精致烦琐,制作也更加精细讲究:裙身前后各有20厘米左右宽的平幅裙门,在裙门上多绣各种华丽的纹饰,以花鸟虫蝶最多,也有加以缝制流苏等作为点缀。在裙身两侧各打细褶,有的各打50褶,合为百褶,也有各打80褶,合为160褶的。每个细褶上都绣有精致的花纹,上加褶腰和系带。裙门四周、裙褶底摆一般加镶边。除上文中玉裙外,清代百褶裙的类型中还有马面裙和匣干裙。马面裙也称马面褶裙,前后有裙门、裙背,两侧打褶;匣干裙又叫侧褶裙,两侧打大褶,每褶间镶匣干边。
在晚清同治年间,出现了一种“鱼鳞百裥裙”。由于百褶裙的细褶日久容易散乱,为了使这些细褶不走形,便以细线衍缝固定褶裥,穿着者行走转侧时,其裙褶处能张展紧缩,展开近似鱼鳞,故名。时有诗云:“凤尾如何久不闻,皮绵单袷费纷纭。而今无论何时节,都着鱼鳞百裥裙。”
到了现代,百褶裙已经成为女性常见的裙式,只是样式及制作上同历代相比,多已去繁就简。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彝、苗、侗等族中,妇女常穿一种百褶裙,裙有长短,或长可曳地,或短不及膝,裙褶多而密,颇具本民族特点。对于这种民族裙式已多有学者研究,本文不再赘述。
中国古代妇女的裙子款式类型丰富,各有千秋。其中的百褶裙最晚在隋唐时期已经出现,到宋代广为流行,明清更是发展到高峰。随着朝代更迭、风俗变化,百褶裙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既有隋唐的宽大飘逸,也有宋元的清秀淡雅,更有明清的烦琐精致。中国古代妇女的许多裙式今日早已不见,百褶裙却以千年来不变的美丽流传至今。历代以手工缝制而成的百褶裙,其高超的技艺与精致的做工,在今天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作者单位:烟台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