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周村有贾某,贸易芜湖,获重资。赁舟将归,见堤上有屠人缚犬,倍价赎之,养豢舟上。舟人固积寇也,窥客装,荡舟入莽,操刀欲杀。贾哀赐以全尸。盗乃以毡裹置江中。犬见之,哀嗥投水,口衔裹具,与共浮沉。流荡不知几里,达浅搁乃止。犬泅出,至有人处,狺狺哀吠。或以为异,从之而往,见毡束水中,引出断其绳。客固未死,始言其情。复哀舟人,载还芜湖,将以伺盗船之归。登舟失犬,心甚悼焉。抵关三四日,估楫①一如旧,而盗船不见。时有同乡估客将携俱归,忽犬自来,望客大嗥,唤之却走。客下舟趁之。犬奔上一舟,啮人胫股,挞之不解。客近呵之,则所啮即前盗也。衣服与舟皆易,固不得而认之矣。缚而搜之,则裹金犹在。呜呼!一犬也,而报恩如是。世无心肝者,其亦愧此犬也夫!
――[清]蒲松龄
[注释]①估楫:商船。
[译文]周村有个生意人,到芜湖做生意,赚了很多钱。他租了一条船将要回家,看见堤岸上有屠户绑了一条狗,这个商人便用加倍的价钱赎回了这条狗,把它养在船上。这个船主本来就是个杀人越货的强盗,窥见商人的行装甚丰,便在途中把船摇入芦苇丛中,拿起刀就要杀这个商人。商人苦苦哀求让他能全尸而死。强盗就用毡子将商人裹起来抛到水中。那只狗看见了,哀号着也跳入水中,用嘴巴衔着裹着的毡子,同包裹一起在水中浮沉。商人顺着水流飘荡了不知多少里,到了一处浅滩才搁浅在岸上停了下来。狗从水中游出来,跑到有人的地方,呜呜地哀叫。岸边舟船上有人觉得很奇怪,就跟着狗走去,看见一捆毡子搁浅在水上,就把它拉上来,砍断上面的绳子。商人居然还没有死,开始说出他的情状。接着又哀求船上的人,请求他们将自己载回芜湖,自己将在那里等候抢劫他的那只船回来。商人上船后发现丢失了狗,心里十分哀念这狗。商人到芜湖码头后三四天,看见那里的商船同以前一样来来往往,但是没发现那条抢劫他的船。这时有一个做生意的同乡将要带商人一起回去,忽然那只狗自己跑来了,看见商人就大声嗥叫,商人呼唤它它却跑开了。商人下船追它。只见那狗跑上一只船,咬住那只船船主的小腿,船主打它都不放开。商人走过去呵斥狗,竟然发现狗所咬的就是先前抢劫他的强盗,只不过所穿的衣服和船只都换过了,所以才找不到并把他认出来。大家一起把那船主捆起来,在他船上搜寻,商人的包裹和钱财都还在。唉!这只不过是一只狗啊,却能够这样知道报恩。社会上那些没有心肝的人,难道在这只狗面前不感到惭愧吗!
【赏析】
一条将要被人杀掉的狗,被一个商人救了下来,居然有感恩思想,在这商人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与共浮沉”,不光救了商人的性命,还帮商人抓住了仇人。这虽然只是《聊斋志异》中的一个故事,但这只义犬的表现,却已经足以使那些不知感恩、反而恩将仇报的人汗颜。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然,这里的“恩”大有认真分辨的必要。但是,为人处世,的确应该讲求感恩,讲求良心。一个倡导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社会,必然要求人们在享受社会一切有益成果的同时,对社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做出贡献。如果不是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有德者默默奉献而少有回报,无德者坐享其成却心安理得;奉献社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报答,有德就会成为有德之人的负累,缺德倒可能成为无德之人的便利。借用经济学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其结果必然导致社会风气败坏,人际关系恶化。
一个人自觉自愿地奉献社会、服务他人时,也许他并不希求对等的回报,但承受奉献的一方却有责任对做出奉献的一方给予回报,这是道德公正和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其实,社会越是积极回报个人的奉献,个人就越乐于奉献社会;个人对社会的奉献越多,社会为个人提供的权利、保障和幸福也就越多。这也正是我们应当学会感恩的道理所在。
从这个角度看,《义犬》真可算是一篇感恩教育的好教材。
(作者地址:贵州贵阳市云岩区蛮坡小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