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把这种教育艺术放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与评价充分相结合,形成评价机制,展现课程的魅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促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科学化,内容合理化,活动完善化,使得这门课程得到发展。对于学生,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的发展,还要评价孩子反思成长、认识自我、激励自我的能力。如何评价?用怎样的方式?追求怎样的效果?合理的评价机制能让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得到更多的发展。
一、观察学生所知所需。重评价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应该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课程体验层次规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的项目负责人郭元祥教授也对综合课程活动进行了参差构建。在问题意识、规划与设计能力、总结与交流能力、调查与访问能力、实验与观察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上,不同年段的孩子能力是不同的。我们还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起点水平参差不齐,学习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和兴趣分化很快。为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整体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要试着创设多样化、分层次的学习机会,让量化和客观化不再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评价要重过程,少一些“好”与“对”。在开展活动中,重在体验。
1.评价活动方式的丰富性。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活动形式”开展的。其评价方式和以往的数学、语文有所不同,不再是课堂上的师生间评价,以自我评价为主。应该要抛开一切单一的活动方式评价,鼓励活动的丰富,这样更能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趣味中欣然成长。在《“书韵”满园,我们一起读书》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校园文化特色,开展以下丰富活动:“写读书名言”和“创读书名言”;“听名人读书故事”和“找身边的读书明星”,“推荐好书”和“写读书体会”,“制作书签”和“创作读书海报”。活动的安排也体现出层次性,中段学生注重一个“做”,高段学生注重一个“创”,在丰富的活动中能力得到提升。没有“好”与“对”,全体参与,共同发展,而评价的“丰富性”在活动中也就显而易见了。
2.关注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应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而应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小学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综合实践课程也不像语文课程,不需要“读”,却强调每个孩子“动”起来。让学生参与活动,参与社会,参与世界。充分发挥实践精神。学生的心“动”了!开放的综合实践活动,瞬间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有了更多的创造。他们的灵感和创造更能令人眼前一亮。同时,确保每个学生都尽可能拥有更多的时间参与活动,收获也是别有洞天。在观察《虎皮鹦鹉习性中》就把两只鹦鹉,放在教室两个月,做观察记录。单从文字资料中你就不能发现:他们敏锐的爪子可以撬开笼子,飞走;两只鹦鹉放在一起会习惯性地打架。所以在“动”中有了发现,才有活动总结可写。在《了解金鱼的秘密》中,学生就在教室里养了8缸金鱼,80条,确保每人1-2条,可以做长期观察研究。详细而仔细的文字记录,为学生活动提供了更多信息。是的,真正有价值的活动一般都需要学生经历比较长时间的深度实践才能真正达到目标。评价也不需要量化,只要注重体验过程,效果便水到渠成了。学生动了,课堂也就活了。
二、展现评价五彩纷呈,尊重多元化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鼓励并尊重小学生富有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等。每个学生都希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赏识。因此,多元化、趣味性、富有特色甚至夸大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鼓励方式更能让学生找到努力点、兴奋点。
1.赏识——实行发卡奖励。我们学校根据每周、每月的综合实践活动,设立了相应的卡。例如,七彩阳光少年卡,根据学生活动体验和收获的不同,分别发放:健康活动卡、勤思好学卡、和谐交往卡、言行文明卡。这样的评价,既克制了孩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产生不必要的行为,又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进行评价,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又根据不同类型评比出“环保小卫士”、“节能小标兵”、“阅读小明星”、“***使者”等,进行表彰,扩大奖励的辐射范围,无形之中让所有学生对活动充满期盼。
2.展示——进行作品展览。开辟校园当中的一块醒目天地,展示学生的活动成果。在《环保节能》综合实践活动中,抓拍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的每一瞬间,捕捉他们宣传时的激情、环保时的辛勤、节能中的仔细,进行橱窗展示。在《我与十》综合实践活动中,制作“我与十,红领巾在行动”剪报、电子报、手抄报,开辟主题墙,分组展示。使得学生获得相应的自我满足,在活动中,对自我有了相当的肯定,也激发他们对下次主题活动的期盼。
3.拥有——属于自己的产物。在《我为自己创刊》综合实践活动中,鼓励孩子们收集、整理自己五年来的成长日记,自己编辑、处理、绘***、设计,成立自己的文集。在《环保护绿》综合实践活动中,有一环节“我为家乡护绿献份绿”,在本地峙山公园内,种下一批树,并产生“责任承包制”,由种下此棵树的孩子负责照顾,其中有一孩子就为自己的树命名“鱼逸树”,甚是自豪。
4.开创——筹划主题活动。所带班级是毕业班学生。一路共同发展下来,已形成一定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能力。那么就把一次主题活动“丢”给学生,让学生来设计安排活动。这不等于完全放任,由活动的指导者变成活动的合作者、参与者。进行尝试后,发现效果非凡。在《十与我们的未来》综合实践活动中,参与学生设计了这样一系列活动:分工安排任务;实地考察***墓、***陵园;访问社区老***员家等地,调查******、老***、老***员的事迹;学校里进行了问卷调查;制作十简报、红领巾心向***手抄报;开展主题队会;分次讨论活动收获;写体验总结;畅想未来。通过提炼后,学生的这一活动设计,充分有了我们的活动线路。并非比老师做得差。这样充分肯定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出色表现,对学生本人和全体学生而言:“这样的奖励,我们看得到!”对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而言:“更生妙趣,吸引更多孩子的热情和参与。”
三、发挥评价指导功能,反思中成长
发挥评价的指导功能,引导小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通过调动小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小学生自觉记录活动过程(特别是重要的细节),投入对问题的讨论、对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主动审视自己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动,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1.合作反思,凸显团队能力。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我对每个小组的孩子进行编号,没有优劣区分,随机组合。六个人就分成1-6号。在参与活动中,为了人人参与活动,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同编号同学交流展示,这样万一有同伴能力薄弱,允许小组其他同学进行帮助,直到被推荐的同学也能大胆从容地进行交流。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有了更好的交流内容。
2.自我感悟,获得启迪成长。每一次的活动,学生需要通过体验自我反思、自我启迪、自我觉醒、自我感悟。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感悟。评价反思的形式当然也可以有多种,而这离不开学生的体验,体验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感悟。学生提出的节能金点子就是“浪费现象严重”调查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他们的访问日记、感受日记就是对参观活动的深刻反思,活动带给自己的成长。
所以,体验感悟,是评价综合活动过程的价值获得的重要基础。五彩纷呈的评价,滋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更多趣味,生成更多的正能量,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 浙江慈溪阳光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