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消玉殒”只用于女性
2011年5月22日《新京报》B05版有一个通栏标题:“‘挑战者’香消玉殒里根致词悼念――寒冷天气导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73秒时爆炸”。这使我想起2005年2月28日《辽宁日报》上的一段话:“不幸的是,1986年1月28日,就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仅73秒时,麦卡利夫人与其他6名航天员一起香消玉殒。”两篇报道都使用了成语“香消玉殒”。用得对不对,值得探讨。
“香消玉殒”比喻年轻美貌的女子死亡(殒:死亡)。本作“香消玉碎”,语见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回:“香消玉碎佳人绝,粉骨残躯血染衣。”后多作“香消玉殒”。例如晚清王韬《淞滨琐话・谈艳下》:“姬善理财,数年已逾巨万,产后误服人参,竟至香消玉殒,惜哉!”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十九回:“到了次日,凤仙闭户不出,至午后尚是寂然。***母大疑,排闼入室,那知已香消玉殒,物在人亡。”徐迟《牡丹》:“船抵大江中流时,她跃过栏杆,投身昏黑的江水中。尸体已经在下游打捞到了。虽然香消玉殒,依旧面目姣好云云。”
理解这条成语的关键在“香”“玉”二字。古人习惯用“香”“玉”比喻女子。仅仅从成语中就可以找到许多例子:如“怜香惜玉”比喻男子对女子温存爱怜,“瘗玉埋香”比喻埋葬已故的美女,“软玉温香”喻指温柔妩媚的女子,“香娇玉嫩”形容女子肌肤娇嫩温香,“玉减香销”形容女子形貌消瘦。由此可见,“香消玉殒”只能比喻美女死亡,不能用于男子,更不能用于事物。
“挑战者”号共有航天员7人,5男2女。说麦卡利夫人“香消玉殒”则可,说7人“一起香消玉殒”已属张冠李戴,而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香消玉殒”,便不伦不类了。
遗憾的是,类似的误用在媒体中并不罕见。例如:
⑴九年过去了,香港娱乐圈的面貌已大为不同:张国荣香消玉殒了,周星驰大隐于市了,李嘉欣息影了。(人民网,2010年1月26日)
⑵类似的事情(按,指飞机失事),在重庆还发生过一次,而这次,差点让蒋氏父子当场香消玉殒。(人民网,2010年10月13日)
⑶“5・12”特大地震,使……都江堰阔嘴大笑的硕壮乡民、映秀湾采摘红樱桃的明眸川女、北川羌笛横吹的顽童,瞬间香消玉殒。(人民网,2008年6月10日)
⑷要给“嫩官”们足够的宽容和支持……千万不要让“嫩官”们在质疑的口水中“香消玉殒”。(中国***新闻网,2011年4月28日)
⑸救救哭泣的文物,近千件文物香消玉殒。(大河网,2011年1月21日)
⑹双汇不可能不知道那些因为食品安全而瞬间香消玉殒的风光企业,也不可能不知道消费者就是上帝,是企业赖以生存的衣食父母。(齐鲁网,2011年4月8日)
⑺在中国普遍实行的按照收视率末位淘汰的机制下,央视《读书时间》、北京电视台的《东方书苑》、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开卷有益》等10余个电视读书节目相继香消玉殒。(人民网,2009年4月22日)
众所周知,影星张国荣和、***父子都是男性,说他们“香消玉殒”显然用错了对象。在地震中丧生的“都江堰阔嘴大笑的硕壮乡民”和“北川羌笛横吹的顽童”,恐怕都是男性,近年来新提拔的“嫩官”也不可能全是女性,说他们“香消玉殒”,更是张冠李戴。更有甚者,例⑸用于文物,例⑹用于企业,例⑺用于电视节目,已经沿着误用的道路越走越远了。
“偃旗息鼓”的种种误用
“偃旗息鼓”语出《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将***。”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翼(张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指曹操)***疑云有伏兵,引去。”意思是放倒***旗,停敲战鼓(偃:放倒;息:停止)。后用来形容***队行动隐蔽,不暴露目标。例如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公子偃乃以虎皮百余,冒(覆盖)于马上,乘月色朦胧,偃旗息鼓,开雩门而出。”引申为停止战斗。例如《新唐书・裴光庭传》:“突厥受诏,则诸蕃君长必相率而来,我偃旗息鼓,不复事矣。” 比喻停止批评、争论等具有攻击性的行动。例如《红楼梦》第六十二回:“秦显家的听了,轰去了魂魄,垂头丧气,登时偃旗息鼓,卷包而去。”《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回:“于是瞿太太千恩万谢,偃旗息鼓,率领众人,悄悄回省而去。”鲁迅《两地书》七三:“但先前利用过我的人,现在见我偃旗息鼓,遁迹海滨,无从再来利用,就开始攻击了。”
现在通常使用的是这条成语的比喻义。使用时要注意两点:
第一,它比喻的必须是某种行动的停止
所谓停止,就是不再进行。只有已经或正在进行的行动才能停止,没有进行或根本不准备进行就谈不上停止。请看几个例句:
⑴从去年开始的本轮通胀,首先是蔬菜价格暴涨,接着是房租上涨,再接着是日化等日常用品涨价,一段时间似乎猪肉和食用油较为安生、偃旗息鼓。(《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7月13日)
⑵无怪乎一些〔人大〕***会委员自嘲:“调研认真细致,发言踊跃积极,整改却偃旗息鼓。”(《人民之声报》,2011年6月17日)
⑶淡季前期正是各厂商结算***策补贴的关键时期……没有哪个厂家会〔在这个时候〕高调抛头露面……偃旗息鼓静观其变才是最为理智的策略。(人民网,2011年3月15日)
例⑴是说“本轮通胀”初期,猪肉和食油并没有涨价,而不是说这两种商品一直在涨,现在突然不涨了。说“较为安生”则可,说“偃旗息鼓”就不通了。例⑵是说有些***府部门不认真对待人大的审议意见,不进行整改,而不是说整改一阵之后突然停止了。只能说整改拖拖拉拉,而不能说“偃旗息鼓”。例⑶是说厂家在“淡季前期”不会贸然采取行动“高调抛头露面”,而不是突然停止正在采取的行动,当然也不能说“偃旗息鼓”。如果要使用成语,可以用“按兵不动”。“按兵不动”的意思是使***队暂不行动,以待时机,比喻不肯采取行动或故意拖延行动,放在前举三例中比较合适。
第二,停止进行的必须是某种行动
只有能够进行的才能停止,不能进行的当然也谈不上停止。再看几个例句:
⑷人类社会发展复杂产品走证券化的道路这个方向不会改变,但是暂时遭遇了挫折,所以这个方向会暂时偃旗息鼓。(人民网,2011年1月12日)
⑸在刚刚过去的双休日,多个楼盘似乎偃旗息鼓了。(《现代快报》,2010年11月15日)
⑹自1月份以来,次新房的成交量逐步偃旗息鼓。(《青年时报》,2011年3月3日)
无论是“方向”,还是“楼盘”、“成交量”,都不是什么行动,根本不可能进行,当然也不能说“偃旗息鼓”。
至于像下面这样的例子,使用“偃旗息鼓”就纯属滥用了:
⑺有的考生在笔试中很占上风,但是遇到面试就偃旗息鼓。(人民网,2011年2月15日)
⑻影片上映后,所有对她的疑虑都偃旗息鼓。(人民网,2010年4月1日)
例⑺应该说“发挥失常”,例⑻应该说“烟消云散”。
“洋洋大观”是褒义成语
“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美好繁盛,丰富多彩。例如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九回:“登眺海山,洋洋大观,一望千里。”清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河之北,山如屏列,已属山西界。真洋洋大观也。”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第四》:“乐器在中国似乎早就有了……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秦牧《江上灯语》:“航标的款式可真多了……红的、绿的、白的,单闪的、双闪的,五花八门,洋洋大观。”
这条成语同“蔚为大观”(事物丰富多彩,荟萃而成盛大壮观的景象)一样都包含“大观”一词。“大观”就是盛大壮观的景象。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只有美好繁盛的事物,才能形成盛大壮观的景象。所以这两条成语的褒义色彩是非常鲜明的,不能用来形容消极事物,这一点必须准确把握。下面就是褒词贬用的例子:
⑴我们中国的丑陋建筑是可以用洋洋大观来形容的,到处都有……我们有没有勇气各地从上到下也都评它一个“十大最丑”?(《南方日报》,2009年11月25日)
⑵陈冠希艳照门已成往事,如今的宋山木门更是洋洋大观。相信随着时光的推移,其他被宋山木的女员工还会陆续浮出水面。(人民网,2010年5月18日)
⑶这只是出国旅游一件事,还有车子呢,房子呢,吃喝拉撒睡呢,灰色乃至黑色的收入呢,林林总总,洋洋大观。(《现代快报》,2008年12月4日)
⑷名人故里之争,在我们的国土上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境地。倘若谁要来个汇总,必定洋洋大观。(《南方日报》,2010年4月22日)
⑸据报道,在辽宁庄河市***府门前下跪的民众有上千人之多,虽然访民下跪的事情并不鲜见,但这么多人集体下跪却盛况空前、洋洋大观。(中国江西网,2010年5月4日)
无论“中国的丑陋建筑”,“宋山木门”,还是官员的种种腐败现象,都是消极事物,“名人故里之争”既然“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境地”,当然也不是什么好事,都不能说“洋洋大观”。上千访民集体下跪令人震惊,令人扼腕,显然更不能用“盛况空前,洋洋大观”来形容。
顺便说一下,“洋洋大观”强调的是事物美好繁盛,景象壮观,而不是数量众多,不要同“不计其数”、“不可胜数”之类单纯表示数量的成语混为一谈。以下两例中的“洋洋大观”用得都不贴切:
⑹下岗工人有多少,说得清吗?有说三千万的,有说五千万的……如果算上事实已经下岗了,却不予承认的更是洋洋大观。(人民网,2008年9月16日)
⑺11月30日开考的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洋洋大观,首次突破百万。(《经济参考报》,2008年12月26日)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副主编)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香消玉殒\偃旗息鼓\洋洋大观的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