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用绝句写成的诗更在当时放着异采,而李白的绝旬又是唐朝的佼佼者。现在我们来看他写的在黄鹤楼上送孟浩然往扬州的一首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第一句是说送别的地方,第二句说送别的时间和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第三句是李白目送孟浩然的船顺流东去,直到看不见了。第四句说孟船不见,只是江水滚滚东流,不知何时能再见面。四句全不属对,音节极自然。
这首诗开头便提出“故人”两个字,下得非常稳妥。诗中纯挚深厚的感情全是为故人发出,这首诗也是为故人而作。同时,提出“故人”当然送客的主人李白也在局中了。西字紧照应扬州,因扬州在武昌东面。孟浩然将从黄鹤楼往扬州去,所以说“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是指离别的时候。六朝时丘迟与陈伯之书中的“暮春三月,江南草畏,杂花生树,群乱飞”可以作“烟花三月”的注解。“烟”是“五湖烟景有谁争”①的烟,是“烟波江上使人愁”②的烟,是“绿杨花扑一溪烟”③的烟。这里的“烟”只是一种气体,古人把肉眼看得见的气体叫做“烟”。在黄鹤楼上往四面一看,便见一片花的海洋。因是远望,好像在花的上面薄薄地笼罩上一层雾,这种雾便是烟。这种烟好似薄纱,——“薄薄纱厨望似空”④那种纱——好似鲛绡。总之,“烟花三月”四个字是写眼前一片绝妙的景色。在这样美好的春光里,李白与孟浩然是知心的朋友,如能在一起盘桓,畅谈自己的胸怀,饮酒赋诗,有多么好呵!而不料孟浩然却要往扬州去(想是有不得已的原故),不得不与李白作别,这是多么令人惆帐和依依不舍呵!况且如今扬州也正是“烟花三月”,只身前往,多么寂寞!“下扬州”的“下”字是从上而下的意思,以武昌对扬州来说,武昌在长江的上流,所以说“下扬州”。李本不愿孟去,而孟不能不去,那末李想留也留不住了。于是孟登船顺流而去,而李则在楼上立翘首以送其行。“孤帆”是孟所乘的船上所挂的帆。孤字虽是帆字的形容语,但在这里是说孟只身远行的孤单。“远影”的“影”,是帆影。李白始而在黄鹤楼上饯别孟浩然,继而孟登舟而去,那时李在楼上还能看见他的船,船越走越远,慢慢地看不见船了,只能望见船上的帆了;帆越来越远,越来越小,渐渐地帆已不能辨别,只看见远远的地方有一片帆影。这片帆影走到天与水相连接的极远的地方,忽然看不见了。此时李白心中有难以言说的怅惘之情,怎么帆影就会不见了呢?噢!原来是长江的水把它漂走了。此时不自觉地回转过头去望黄鹤楼的西面,只见滚滚的江水从西边天际流来,往东边天际流去。朋友是不见了,而长江的水却无古今无书夜总是这样地流呀流!黄鹤楼相传是荀环驾鹤仙去⑤的地方,那么孟浩然的别我而去,能何时见面,实在难以知道,他是不是会像“黄鹤一去不复返”⑥呢?楼前的景物三月烟花已无心去赏玩,呈现在眼前的唯有这送走友人的流不尽的长江,而江水是不回头的,那么孟浩然会在什么时候回来呢?我们通过后面句可以想见李白在楼上翘首远望低迥往复的神情,从而李对孟的一片深厚的友情也不言而喻了。
这首诗一气呵成,没有一个字松懈。无论是情感的深挚。语句的自然,音节的和谐 ,境界的深远,都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清代学者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⑦这话说得是很中肯的。
① 崔涂:春夕旅怀。
② 崔灏:黄鹤楼。
③ 张:洞庭阻风。
④ 周邦彦:浣溪纱词 。
⑤述异记:“荀环息江夏黄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云汉,乃驾鹤之宾也。宾主欢对,辞去,跨鹤登空,渺然姻减。”
⑥ 崔 灏:黄鹤楼。
⑦ 沈德潜:说诗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