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林怡,是一位17岁孩子的母亲。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防化指挥工程学院的林怡,从1992年起,就开始为了养育自己的儿子,自修儿童心理学与儿童教育学。2003年,林怡加入了《妈咪宝贝》杂志社,负责早教板块的策划、采编及撰稿。2005年,林怡以《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可以不教》为题,在网络上发帖子,从此,林怡在广大网民中掀起了一股育儿新风。此后,林怡创建的育儿***网站和育儿专题论坛,也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欢迎。林怡的育儿理论,成为中国第一代网民妈妈的育儿指南。
如今,在多家育儿杂志与家教网站担任专家顾问的林怡,已成为儿童教育界的领***人物,不仅著有《林怡说早教》、《林怡教你玩游戏》、《孩子观察力训练》、《孩子思维训练场景篇》等书籍,还创建了林怡育儿会所、林怡育儿工作室,吸引了无数家长前来学习“林式”早教。
今天的林怡,作为早教专家,早已是中国妈妈眼里的超级偶像,她以独特的方式成功地将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了智能“小超人”,然而林怡自己却说:“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位特别成功的母亲,但是我确信我是一个非常轻松的母亲。”
婴幼教育:生活+玩耍
在婴幼儿的教育问题上,目前的中国早教界,有两大对立的阵营,一方主张什么都不要教,就让孩子好好地玩;另一方则主张要早早地教,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林怡在怀孕的时候,就开始研究这两大观点,可她总觉得哪一方说的都不完全正确。林怡虽然也知道,在孩子0~6岁,认知能力、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很差,但是她觉得,早教必不可少,应该对0~6岁的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
林怡从儿子琛琛出生的第一天起,就把他当成个小大人,和他交流。当然,婴儿在出生的头几个月,视觉、听觉和触觉都未发育完全,反应能力、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都很差,然而,林怡还是很认真很开心地和儿子沟通。在林怡看来,孩子再小,也是有思想的。
事实证明,林怡是正确的。在认真观察儿子琛琛的反应后,林怡发现了很多令人惊诧的事实。林怡温柔地跟琛琛说话,琛琛就会转过头来,认真地看着妈妈;林怡轻轻抚摸琛琛的小手和小脚,琛琛就会显出愉快的表情;林怡给琛琛放音乐听,琛琛即便正在哭闹,也会渐渐安静下来,对美妙乐音产生兴趣,东张西望寻找声音的来源……于是,林怡开始了自己独具一格的早教旅程,把生活和玩耍当做婴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
儿子琛琛睡醒的时候,林怡就陪他玩耍,给他讲解生活中所有可能遇到的,琛琛可能感兴趣、可能会好奇的事物;儿子琛琛哭闹的时候,林怡就给他放音乐,给他讲故事,尽管琛琛不可能听明白音乐的内容和故事的深意,但是琛琛却在优美的音乐和故事里安静下来,露出笑脸。
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然而却又是充满惊喜的。琛琛在长到两个多月的时候,就对妈妈所做的各种游戏给出了回应,他手舞足蹈地扭动着小小的身子,兴趣盎然地盯着妈妈,已经非常明显地表示出自己的意愿:“我愿意和妈妈一起玩。”这令林怡欣喜异常。琛琛3个多月的时候,居然已经能够转动小脑袋,找寻妈妈为他悬挂在墙壁上的几种小动物。在琛琛第一次根据妈妈的提问,正确指出那几只小动物分别叫什么名字的那一刻,林怡心潮澎湃,看到这个在腹中就与自己息息相通的小东西,在自己的教育下健康成长,林怡激动万分。
在此后的婴幼儿教育中,林怡坚持了自己的“套路”:对处于婴儿阶段的儿子琛琛,她不放任成长也不盲目教育,她坚持了“生活+玩耍”的原则,在吃喝拉撒中巧妙地融入幼教的内容,并根据儿子琛琛的需求和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式,跟从儿子,协助儿子,以变通和辐射的方式为儿子的发展提供助力。
“犯误”教育:家长不必过多地指导
琛琛在1岁之后,就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欲望”。这个小家伙对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尝试,什么都想探寻。在琛琛眼里,不存在什么是“可以”什么是“不可以”,而作为母亲,林怡也无法给这么小的儿子解释清楚什么事情有什么样的危险,不可能要求儿子牢记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于是,从琛琛1岁起,林怡家就开始常常遭遇“浩劫”:1岁多的琛琛,会把墙壁涂脏,把衣服、被子扯得到处都是,连家具都被小家伙用蜡笔、彩笔画得一塌糊涂。刚开始的时候,林怡也像其他妈妈那样,屁股后头跟着琛琛,阻拦琛琛的破坏,一天到晚对小家伙说“这里不许画”。可最后,林怡却发现,大人的阻拦对小家伙来说根本没什么作用,小家伙对于任何事情都会有一段时间的“热恋期”,等他“探索发现”的差不多了,你就是叫他继续“探索”,他都不会热衷此项“发现”了。
发现了儿子的这个特性,林怡就不那么着急了,一直到儿子长到两岁多,林怡都让他自由地“思考”,“自主”地学习。对于3岁以前的小孩子来说,好奇心强烈,因为什么事情都是初次尝试,所以根本没有“对”或者“错”的概念,大人要是因为小孩子的广泛尝试而大发雷霆,也只能干着急,什么都跟小家伙说不明白。
有一次,琛琛在地板上坐着搭积木,他把小块的积木摞在下面,然后试***将大块的积木摞在上面,他一再地失败,却一再地继续。林怡在一旁干瞪眼看了半天,最后还是忍不住一边唠叨,一边当起了儿子的帮手。“你看,大积木应该放在下面,小积木应该放在上面,这样才不会倒……”在妈妈的帮助下,琛琛果然克服了困难,成功地搭上了几块积木。然而林怡却为自己的“多此一举”感到后悔:在这样自以为是地给予儿子指导与帮助的过程中,究竟剥夺了儿子多少自己体验错误、自己探索真理的权力?
后来,林怡发现,儿子琛琛在犯错时认识到的道理,远比从妈妈这里听到的道理记忆深刻得多,如果自己不动手指导儿子,让琛琛在多次的失败中一再尝试,那么,琛琛从失败中获得的体验就会更深刻更珍贵。虽然琛琛小,却并不是“一根筋”,往往一个错误犯过一两次,“吃了亏”之后,他就不会再犯第三次、第四次的错误。
林怡渐渐坚定了自己的看法:让宝宝在错误中学习,不要急于为宝宝解决问题,这样才是正确的早教之道。不仅可以养就宝宝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还有助于培养宝宝的意志力和抵御挫折的能力。
于是,在儿子琛琛成长的过程中,林怡很放松也很轻松,无论是做游戏还是做别的事情,如果发现儿子遇到了困难,或者出现了很明显的错误,只要不会给儿子的安全带来威胁,只要儿子没有因为自己的错误感到过分烦恼,林怡都不太过问,任由儿子自己去探索事实,自己去发现真理。和别的妈妈不一样,林怡从来不因为儿子的错误对儿子发脾气,她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惩罚儿子的错误,因为孩子就是孩子,如果他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能做对,就不是孩子了。与其跟他发脾气,不如给他犯错误的权力,并且坚定地告诉他“妈妈相信你下次不会这样,相信你会越来越完美”,这样的幼教方式,孩子会更***、更勇敢、更自信,妈妈也会更轻松、更愉快、更开心。
早教三年:教会儿子***生活,轻松送他入园
在林怡的另类早教原则下,林怡的儿子琛琛健康成长了起来,凡事不曾接受过太多指导的琛琛,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广阔,思维活跃,***性强,探索事物的兴趣浓厚,能力极佳。这令林怡格外开心。
在经过了三年的“如此”早教之后,林怡决定送儿子进幼儿园。进幼儿园前的三个月,林怡开始为儿子做充足的入园准备。林怡的准备,不是给儿子找最好的幼儿园,也不是给儿子找最好的班级,更不是给儿子找最好的老师,在林怡看来,所有的“最好”,都不如儿子做到最好。
林怡开始训练琛琛自己吃饭,自己解决大小便,甚至开始有意地“放羊”,以“测试”自己所期盼的“有一天可以不教”的早教策略到底结果如何。
结果没想到,琛琛真的很会安排自己的生活,不用妈妈怎么管,琛琛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玩,自己学,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像小大人一样有自己的安排。这令林怡惊喜万分。
既然琛琛已经具备适应幼儿园新环境的***素质,作为母亲的林怡就放宽心给儿子选择了一家最近的幼儿园。
和别的家长不同,林怡并不担心儿子琛琛在幼儿园里能学到多少东西,知识到处都在,儿子可以在家里、在生活中学到各种知识,林怡要让儿子学会的,是和小朋友交往的能力,是***生活的能力,是和老师沟通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学习能力。
就是在这样的另类教育思路下,林怡的儿子琛琛逐渐成长为一个好学上进、***自信、富于同情心,社会交往能力、组织能力都很强的好孩子。而林怡的另类教育方法,也逐渐成为中国妈妈们推崇的、最简单最实用的教子方法,因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有一天不用教,轻松的教育,才是最健康的教子之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林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不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