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皮皮鲁是中国当代“童话大王”郑渊洁笔下聪明爱玩、胆大逞能、极具“叛逆”精神的顽童;皮皮是瑞典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林格伦女士笔下邋里邋遢、力大如牛、天不怕地不怕,同时又善良真诚、热心助人的顽童。本文以两者为例,比较中西方童话中的顽童形象。
关键词: 皮皮鲁 皮皮 中西方童话 顽童形象
一
皮皮鲁是郑渊洁笔下最有名的顽童――心地善良、正义勇敢、淘气大胆、不爱学习、爱搞恶作剧,总想办法去实践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做很多带有浓厚冒险色彩的事情,比如在云端调皮地拨快地球之钟,使得地球上的一切都失去了正常的秩序;用巧克力糖制作乐器,可在演奏时又忍不住吃掉,等等。皮皮鲁不仅天不怕地不怕、四处探险,随时根据需要发明飞碟、软件等,而且能激发出自身的超能力,看到人所不见,听到人所未闻,随心所欲地穿梭于各种时空之中,一会儿去动物王国做客,一会儿飞到宇宙探秘,一会儿又回到人类王国。
皮皮是瑞典著名儿童文学大师阿斯特丽德・林格伦女士笔下的著名顽童、《长袜子皮皮》的主人公。《长袜子皮皮》一经发表立即引起轰动,受到孩子们的极大欢迎,在欧洲刮起了一阵林格伦旋风。皮皮力大无比、天不怕地不怕――如同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他摔倒过马戏班中的大力士,降伏过小偷和海盗,制伏过公牛和大鳖鱼,也能融洽地与猴子和马生活在一起。皮皮喜欢开玩笑、热爱冒险,小脑袋瓜里时常冒出许多奇妙、怪诞的鬼主意,还有取之不尽的金币可用来买糖果和玩具分送给其他小朋友。皮皮天性善良、乐于助人,热忱地关心每个受委屈的孩子。
二
皮皮鲁和皮皮的共同之处在于两人都是反传统的童话形象。
经典童话中传统的儿童形象都是好孩子,即使开始是“坏孩子”,在经历种种奇遇之后,也会变成好孩子。这种“好孩子”的儿童形象大多聪慧漂亮、衣着光鲜、勇敢正直、克己守礼,比如安徒生笔下的艾丽莎(《野天鹅》中的主人公)、人鱼公主(《海的女儿》中的主人公)等。与之相比,皮皮鲁和皮皮是不折不扣的反传统的童话形象,具体表现在相貌、性格、行为三方面。从相貌上来说,两人都不漂亮。皮皮鲁是个相貌平平的男孩子;皮皮满头红发、大嘴巴、鼻子像个小土豆,上面还爬满了可爱的小雀斑,两条绑得硬邦邦的小辫向两边翘着,身上还穿着自制的奇特衣服――蓝上衣上拼着红布条(因为蓝布不够了),又细又长的腿上穿着两只不同颜色的长袜子,脚上蹬着一双大大的黑皮鞋。从性格上来说,与传统意义上的乖巧听话、循规蹈矩的好孩子不同,皮皮鲁和皮皮身上洋溢着儿童蓬勃旺盛的活力,张扬着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儿童的强烈天性――淘气爱玩、热衷探险。两人集中体现了儿童的幻想和创造力,是对传统的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形象的彻底颠覆。
此外,皮皮鲁的形象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受惠于皮皮,正如王泉根在评论西方儿童文学对中国的影响时所说:“流贯在林格伦作品中的独特的反传统的少儿形象,充分的游戏精神与热闹风格,深刻理解与把握儿童心理的写作姿态,以及大胆的童话问题改革,等等,曾给八十年代中国儿童文坛旋风般的影响。‘童话大王’郑渊洁作品的走红,‘热闹型’童话的迅速崛起,游戏精神美学旗帜的高扬,都与林格伦进入中国有关。”从行为上来说,两人都经常做出让大人看不顺眼或感到头痛的事情。比如,皮皮鲁不服从家长的管束,不参加考试却去拨电话倾听同学考试前的心声,骑二踢脚上天,拨快地球之钟,等等;皮皮经常吹牛撒谎、上房爬树,从哪个角度来看,两人都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形象,但都极受小读者的欢迎。
三
皮皮鲁和皮皮虽然都是反传统的顽童形象,但是郑渊洁是透过成人的眼睛以清醒、审视的态度来创作皮皮鲁这个艺术形象的;而林格伦女士则是透过儿童的眼睛以欣赏、超脱的态度赋予皮皮以文学生命。因此,皮皮鲁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循规蹈矩、听话懂事的好孩子,但郑渊洁在皮皮鲁身上寄寓了自己所追求的理想中的好孩子,比如善良正直,富于正义感、同情心――帮助小同学击败威胁他们的恶霸大同学,千方百计地保护变活的绒熊猫鲍尔,等等;而皮皮只是个奇特的充满着生命力的孩子,格林伦着力表现的是皮皮的与众不同和儿童天性。
具体而言,皮皮鲁的外貌、性格、行为都与现实中的儿童十分相近,因此,虽然皮皮鲁能坐二踢脚上天,还能进行分身,等等,但他是生活在童话世界中的现实儿童,极好地代表了中国儿童面对成人权威的压抑和社会现实的污浊时所感到的愤怒、烦恼和困惑,以及由此生发出的渴望与愿景。比如:《皮皮鲁分身记》展示了应试教育用成绩把学生简单地划分为优等生和差等生,扼杀学生创造力的弊病;《皮皮鲁外传》和《鲍尔历险记》更为深刻地写出了对现实世界扭曲的人性的痛心疾首――标榜着文明的现代人竟为了一己私利***濒危的国宝熊猫,而一直被人们认为是“过街时”人人喊打的小老鼠居然为救熊猫而“英勇献身”――这是何等的讽刺。皮皮鲁仿佛在尽力地呐喊:“看!这就是我们痛苦的童年,我们一直在努力,可为什么要受这么多的委屈?”
皮皮则是林格伦女士放置在现实环境中的童话人物,其所作所为更多的是对儿童固有天性的一种夸张,对儿童最真切愿望的书写与表达;其生活代表了理想化的儿童的生存状态――和谐融洽地生活于成人世界之中,各种合理的要求和愿望可以得到满足,可以自由地表达心声、与成人进行有效的交流。皮皮主客不分、充满幻想、以自我为中心;热爱玩耍,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看做游戏。她是“现实生活中儿童被压抑的狂野想象力的化身,代表着儿童对自主、自由、快乐、力量的梦想”,其无拘无束的生活正是被管制状态下的儿童们梦寐以求的。皮皮仿佛是在大声地宣告:“看吧!一个正常的儿童就应该是这样。”
四
综上所述,皮皮鲁是在成人世界的管制和压抑下天性受到扼杀、极力挣扎的儿童形象,郑渊洁通过这一形象,对传统权威与观念提出了质疑,表达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因而皮皮鲁身上有着某种程度的沉重和忧患,无法摆脱说教的倾向。而林格伦女士笔下的皮皮则是儿童天性的完美体现――远离现实的物质世界的限制与牵连,抛弃成人世界的秩序和规则,真正快乐地用心生活,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和令人欢愉的童真。通过比较,不难看出林格伦女士的童话对儿童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更大程度的宽容,对儿童率真的天性和无所顾忌的游戏精神给予了更为有力的支持与张扬;这也正是中国儿童文学的缺陷所在――没有充分尊重儿童的情感和感受,而是常常通过说教强迫本该享受自由快乐童年的儿童去适应成人社会的种种社会规范。郑渊洁笔下的顽童皮皮鲁虽然有对中国传统童话形象的反叛,但是由于受中国的现实环境和文化大背景的影响,其作品并未能跳出教育童话的窠臼。皮皮鲁和皮皮间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儿童观的差异,这种差异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儿童文学应以儿童为中心和视角,去掉成人世界的污浊和说教,还孩子们一个真正纯洁、美好、舒畅、快乐的童话世界。
参考文献:
[1][瑞典]阿斯特丽德・林格伦著.李之义译.长袜子皮皮[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
[2]郑渊洁.郑渊洁童话选・自序[M].沈阳:辽宁少儿出版社,1987.
[3]马亮静.对传统儿童文学创作观的反叛――浅谈郑渊洁顽童形象的意义[J].龙岩学院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