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流不息的汽车,高楼林立的水泥都市,我们都已经习惯了现代化的生活环境。可是我们中间有多少人还留意沉寂在城市一角或者耸立山峦之间一座又一座古佛塔?古老的中国以文化著称世界,中国古佛塔建筑更是融合印度、尼泊尔和中国楼阁建筑风格于一身,以独具一格的风采被世界所瞩目。从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初期的覆钵式坟冢佛塔渐渐演变为楼阁式密檐式中国佛塔风格,这其中凝结了无数中国建筑艺人的超人智慧。独特的造型、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让每座古佛塔都成为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保定古佛塔,就是保定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一颗闪耀的明珠。下面,我们就把保定古佛塔、对古佛塔的保护、以及古佛塔背后的故事传说等介绍给大家,以飨读者。
保定古佛塔
佛塔:也被称作宝塔、浮屠,梵文stupa,音译为@堵波,起源于印度。据佛教文献记载,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在他涅磐以后,将火化后的舍利分别安放在他生前具有特殊意义的八个佛教活动地点,建成了灵塔:聚莲塔、菩提塔、吉祥塔、神变塔、天降塔、和平塔、胜利塔、涅磐塔。佛塔建造初期的作用是用来供奉和安放高僧的舍利、佛教经文和各种法器。佛塔初期的建筑风格基本都是覆钵式,由台基(塔座)、覆钵(塔身)、相轮(塔脖子)、伞盖宝刹(塔刹)四部分组成。
中国第一座佛塔有两种说法,都有一些相关考证:一说为洛阳白马寺的齐云塔,建造于公元六九年东汉永平十二年;另一说为河北南宫普彤寺塔,据相关考证,建造于公元六七年,即东汉永平十年。无论哪种说法,可以肯定地是,佛塔在中国东汉时期已经开始建造,并快速发展。进入中国以后,建筑风格与中国的楼阁互相融合,并逐步演变为密檐式。建筑材料,汉代南北朝多以木料为主。由于火灾隐患和抗震性的要求,唐宋辽时代多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外形上唐代以前多以方形,而宋辽及以后多以八角形常见。佛塔的结构演变为四部分组成:地宫、塔基、塔身、塔刹。
保定古佛塔:目前完整的有二十三处,其中三处双塔,共计二十六座。
从建筑年代看,其中记载为唐代及具有唐代建筑风格的有三座:易县白塔、涞水镇江塔、博野兴国寺石塔;宋辽金时代十六座:易县圣塔院塔、易县燕子塔、易县双塔庵双塔、定州开元寺料敌塔、曲阳修德寺塔、涞源兴文塔、定兴广明石塔、涿州双塔、涿州永安寺塔、涞水庆化寺花塔、涞水皇甫寺塔、涞水西岗塔、顺平伍侯塔、唐县孚公禅师灵塔;元代时期有两座:易县镇陵塔、涞水金山寺千佛舍利塔;明代四座:曲阳文昌塔、满城月明寺双塔、安新县山西村明塔;清代一座:易县塔峪村千佛宝塔。从保定古佛塔的建筑年代可以看出,宋辽金时代佛教在北方非常盛行。
从建筑风格看:具有辽代建筑造型的很多,典型的有:易县圣塔院塔、易县双塔庵双塔、涞源兴文塔、涿州永安寺塔等,其共有的建筑特点是:八角外形、楼阁或密檐结构、塔基一般须弥座、首层通常正面辟券门,通塔心室,其他三面设盲窗。二层以上正面设假门,其他面设盲窗。各层通常用五铺斗拱,仿木檩、枋、椽,飞,顶部叠涩砖顶。辽塔具有以上基本特征,各塔虽然各有特点,但基本特征在某个部分都有所体现。
此外保定古塔中很多具有鲜明的特色:
保定定州开元寺料敌塔:塔高83.7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砖塔。整体结构完美,内外层衔接紧密,犹如外塔环抱内塔。廊壁绘有精美彩色壁画,颇有敦煌石窟的艺术特色。
保定曲阳修德寺塔:一座花塔与楼阁式相结合的砖塔。造型奇特,二层塔身有五层小佛塔,每层24个,共120个。二层塔身有双层塔檐,可以推断二层以上为后加的塔级,并非同一时期的建筑。
保定涞水庆化寺花塔:中国不多见的保存完好的砖砌花塔。一方面砖雕精美:束腰各角雕有力士,中间壶门内有弹琴、吹箫、跳舞形态各异的乐伎雕像;另一方面塔身砖砌八层小佛龛,每个小佛龛上部雕有三个寿桃,呈三角形。第一至七层每层16个小佛龛,第八层8个小佛龛,共计120个小佛龛。
保定涞水西岗塔:独特的双层套筒式结构,楼梯设置在回廊和砖柱之间。集楼阁式和密檐式建筑特点于一身,在辽塔中难得一见。
保定顺平伍侯塔:独特地使用了琉璃瓦,这在辽塔中很少见;同时须弥座上三层束腰和平座上均有砖雕***案,涉及人物、鸟兽、花卉、内容丰富,刀法流畅,在雕刻技术上都采用了唐代盛行的剔地突起和圆雕手法。
保定涞源兴文塔是辽塔的典型实物,造型精致。
保定博野兴国寺石塔作为保定唯一一座唐代石塔,对于研究唐代佛教建筑,具有很高的价值。
从保定博野兴国寺石塔看唐代佛塔特点。
保定兴国寺石塔位于博野县程委镇解村小学院内。
从外形来看,该塔为四角十五级密檐式石塔,通高7.51米,全塔分为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塔身第一层由三块整石板拼合,形成塔心室,正面为拱形门,上方饰尖拱额。南面券门两侧各雕有一尊持剑守护神,正面石壁上雕刻一佛二弟子和供养人,并刻有“景龙四年”字样。第二层至十五层都设有叠涩石雕檐。塔刹为一个石雕宝珠。
从材质来看,该塔全部由白玉石雕刻完成。
从年代风格来看,该塔为唐代密檐式石塔。
既然是唐代的建筑风格,那么我们就一起看看唐代古塔的建筑风格是什么样的?
古塔到唐代,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保留下来的唐塔有一百多座,北京、山西较多。唐塔平面多为方形,内部多时空筒式结构,外形多为楼阁式和密檐式。与后期古塔不同的是唐塔多没有底座,塔身不做大片的雕刻和彩绘。
唐代密檐式古塔一般由塔基、佛龛式塔身、密檐式塔檐和宝瓶式塔刹组成。塔基都非常简单,由两层四方形石板相叠组成,高度不高。塔身一般为佛龛式,在塔身正面开有一个四方形龛门,龛门的顶上浮雕有拱券式门楣,在佛龛对面的石板上,一般雕有一佛二菩萨雕像,中间是佛祖释迦牟尼,两旁是文殊和普贤菩萨;也有中间是阿弥陀佛,两边是观音和大势至菩萨的。在龛门内两旁雕刻有供养人雕像,龛门外雕刻有两个手持兵器或振臂挥拳的护法金刚力士像。一般在塔的外侧石壁上镌刻碑文和题记。这是唐代石塔一个很大特点,碑文题记镌刻在塔身石壁上,而不是在另外的石碑上。唐代石塔的密檐部分一般是由石板叠涩而成,结构相比宋辽金密檐要简单。塔刹一般由刹托和刹顶组成。刹托常见为方形,刹顶常见为葫芦式宝瓶或宝珠,简单别致,风格独具。
其次,古塔为我们研究历史建筑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历史在发展,文化在进步,建筑历史更是各种科学文化的结晶。从东汉到明清,历代建筑巧匠们一直都在把最先进的技术、最优质的材料、最科学的造形反映到佛塔的建筑上。就像这座涞水庆化寺花塔一样,如此建筑艺术正是凝结了那个时代很多能工巧匠的心血。
再有,古塔的存在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发展现代旅游业。我们中华儿女靠智慧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我们的道教文化的哲学思想先于西方,我们的建筑硕果让世界为之侧目。佛塔从古印度传入中国,我们的祖先没有盲目膜拜,而是吸收了这个舶来建筑的精髓,用我们的文化改造完善了它。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一个旅游、探险的时代,多少人徒步、骑乘、自驾、组团穿梭在大山之间。佛塔,这个集佛教和古建筑为一体的圣物必将成为人们向往走近的旅游景点。
既然古塔作为古建筑有如此多的存在价值,那么古塔如何保护呢?我们在这里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弘扬古塔文化,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古塔作为古建筑,需要大家的保护。这不只是一个文物部门的事情。社会各种媒体传播平台,都应该收集、播放、宣传关于古建筑的知识,让大家了解古建筑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大家在接触到古建筑时,才不会有意或无意的损坏。
其次,文物部门要依法维护。文物部门要充分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这个有力武器,有效地保护古塔。在每处古塔,建立制度,标示制度,让大家了解对于此类文物应该遵循什么样的保护行为。同时定期巡查,发现鉴定古塔的破损程度并及时采取措施。
第三加强对古塔日常的保养与维护。日常保护对古塔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古塔圈定围栏,不让游客随便接触古塔;驱赶麻雀等鸟类,不让在古塔中安窝筑巢;监管古塔,杜绝任意抽取古塔砖石;杜绝人为凿取佛像雕刻、乱写乱画等,这些都可以有效保护古塔的完整。
第四及时对濒危古塔的修缮。建议文物部门根据古塔的濒危程度,聘请专家研究修缮方案,选定合适的材质,选定合适的粘合材料,精心修复。靠佛教团体或信仰佛教的个人堵砖填补对维持古塔的牢固没有太多好处,有可能还会加快古塔的倾斜和坍塌。
古塔作为一个文化的标志性建筑,我们希望它能永存于世。自然的灾害,如地震、水灾,对它的破坏,我们无能为力,但人为的因素,还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吁请大家共同努力保护好它,让一座座如涞水庆化寺花塔一般的艺术奇葩一直矗立在中华大地。
保定易县黑白塔的传说
在易县,一直都有五塔镇燕山的说法。五塔指燕子塔、荆轲塔、血山塔、黑塔和白塔。黑塔位于易县西南约六华里的高村乡西市村西的卧虎山上。据易县县志记载,黑塔又名通觉寺塔,为四角三层砖塔,高15米,元代建筑。在1996年的一场大雨中倒塌。据说黑塔的塔刹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鬼子大炮打掉。后来黑塔的底部严重破损,逐渐人为掏空,虽然被填充,但是由于没有及时保护,还是被大雨冲塌。白塔位于易县西南高村乡八里庄村西北的山上,被保定市太行和益水泥厂的采石厂包围在山顶。四角三层,高13米的砖塔。鉴于黑塔的倒塌,白塔用三角铁架进行了保护。白塔和黑塔都始建于元代,重修于明正德十二年。
两塔相距五华里,与荆轲塔遥遥相望。这里面,有一段当地人妇孺皆知的传说:
据《战国策》里记载的一个故事,春秋时候燕人左伯桃,听说楚元王刘交招贤纳士,路遇羊角哀,共同入楚。路上雨雪粮少,左伯桃将干粮给了羊角哀,自己饿死在空树中。羊角哀到了楚国,做了上大夫,和楚王讲述了左伯桃的义举,厚葬了左伯桃。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中《羊角哀舍生全交》也记载了这个故事,故事中讲述两人路遇,互相钦佩学识,相见恨晚,结为兄弟。路上遇雨雪,干粮不够,左伯桃假装摔倒,让羊角哀搬石头休息。羊角哀回来时,左伯桃已经脱了衣服倒在雪地上奄奄一息,他让羊角哀拿走他的衣服和干粮一个人去楚国,说完就死去了。羊角哀进入楚国得到上大夫裴仲推荐,献计十策,楚王封为中大夫,赐黄金百两,绸缎百匹。羊角哀辞官不做,回去寻找左伯桃尸体,找到后为他香汤沐浴,择风水好的地方厚葬。羊角哀守墓。楚王追封左伯桃为上大夫。故事的后面还用了大篇幅讲述了羊角哀、左伯桃和荆轲争夺阴宅风水的情节,虽然涉及封建迷信,但根本上还是讲述兄弟义气,体现人们心中重义情节。黑白塔虽然在这个故事后的千余年才建造,但是当地人仍然传诵着这个故事,黑塔是为了纪念左伯桃,白塔是为了纪念羊角哀。易县史志也尊左伯桃为乡贤。
黑塔倒了,但是关于黑白塔的传说还在继续流传。
“荆轲刺秦”与三座易县古塔的传说
燕下都旧址在现在易县城的东南,西边靠近太行山,南面临近易水,东面与河北平原相连接。它的营造年代据《保定郡治》记,“燕昭创之于前,子丹踵之于后”。燕下都作为燕国***事和经济重镇,位置极为险要。历史上的“荆轲刺秦”历史事件就在这里策划。
燕太子丹,据《史记》和《战国策》记载,太子丹和秦王***都曾在赵国为质,当时两人交好,秦王***立为秦王后,太子丹到秦国做质,两人关系交恶,太子丹逃回燕国。太子丹为雪前耻,广结天下义士,以***报秦。期间就接纳了被秦王重金通缉的樊於期。又听从太傅鞠武的意见,礼见了义士田光,田光把荆轲推荐给了太子丹。荆轲提出以督亢地***和樊於期的人头作为诱饵刺杀秦王,太子丹妇人之仁不忍杀害,樊於期自杀,樊於期慷慨自杀为荆轲提供了首级。荆轲等待朋友做助手,太子丹心存疑虑,荆轲只好勉强带上秦武阳入秦,最终刺秦失败。传说人们为了纪念樊於期的壮烈,建造了血山塔纪念他。感怀荆轲的悲壮事迹,为他建造了荆轲塔。
传说当年燕王希望太子丹壮志凌云,建造了凌云书院让他在那里读书,建造燕子城让他居住。太子丹死后,人们建造了佛塔纪念塔,就是现在的燕子塔。
燕子塔:又称观音禅寺塔,位于易县高陌乡燕子村西,燕下都的西南。该塔为八角十三层砖木结构密檐式,高16.5米,始建于辽,明正德五年重修。原建有的观音禅寺已毁。
荆轲塔:又称圣塔院塔,八角十三层砖石结构密檐式,高25.36米,始建于辽乾统三年,在荆轲馆旁建造的衣冠冢(荆轲山)上建造。明万历六年重修。原有圣塔院寺,因为建在荆轲山上,且传为纪念荆轲而建,所以都称做“荆轲塔”。据记载,明清两代,塔的南侧建有钟楼,供文人诗酒凭眺,圣塔院寺内供有田光、荆轲、高渐离的牌位。塔旁现有明御史熊文熙所题的石碑:“古义士荆轲里”。
血山塔:由称镇陵塔,位于易县高村乡血山村东北,血山村小学北侧的小山上。四角三层砖结构。高约7米,始建于元中期元统二年。二层刻写:大朝易州开元寺尊宿敷公尚座陵塔。传说塔为四角,象征樊於期的四肢,该塔没有塔刹,象征樊於期没有头颅。又小山有红土,雨天从塔上流下红色泥流,传说是樊於期的血所染,所以后人就把这座小山叫“血山”,这座塔就叫做“血山塔”。传说塔南建有开元寺,寺内供有樊於期牌位。
自古燕赵多慷慨之士,古佛塔虽然初期赋予了太多的佛教内涵,但是经过中国文化的渗入,给予了古佛塔新的意义。本来是寺庙中的高僧墓塔,大家却宁愿相信这些古塔是为了心目中的英雄义士所建,后人更愿意膜拜民族的义士。我们不必追究传说的真伪,不必考证传说的依据,因为这些传说才是人们真正信仰和追求的文化精神。
雕塑家阿尼哥与金山寺千佛舍利塔
阿尼哥(Araniko,1244-1306),号西轩,中国元朝时期建筑雕塑大师,尼泊尔人。
蒙古中统元年,阿尼哥当年17岁就参与了黄金塔的修建工程,他凭借自己建筑雕塑技能和设计心智得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并得以加封。元十年,元建立“诸色人匠总管府”阿尼哥出任总管。元十五年,皇帝令其还俗,授以光禄寺大夫、大司徒、兼领将作院使,掌管金、玉、织造等手工艺品制作,品级相当于宰相。阿尼哥在中国的四十五年中,主持修建建筑十余座,包括佛塔三座、大寺院九座、道观一座,其中包括圣寿万安寺白塔(北京妙应寺白塔)的兴建。为喇嘛教在内地的传播起到了很大作用。
金山寺千佛舍利塔坐落在涞水县北东龙泉村北的金山上。原来是金山寺内的舍利塔,后金山寺被毁,只剩下这座塔。该塔八角十三层,白玉石料,密檐式。塔基建在一个高一米,边长六米的平台上。塔基高约一米,属于须弥座。束腰部分浮雕有精美的海马、海狮、缠枝牡丹、海石榴等各种***案。正面中间雕刻无量寿佛三尊。上刻“无量寿千佛舍利宝塔记”下刻“皇太后万寿无疆,当今皇帝圣寿万安,东宫位福寿千秋,相哥、公主寿等千秋”,左右两边还刻有三爪云龙戏珠***,其余各面是浮雕和840多个形态各异的佛像***案。塔刹是仰莲刹座和葫芦形塔刹。这个塔的艺术成就在于精美的浮雕,古朴的造型,属于典型密檐石塔。
这个精致的密檐白玉石塔就是由金山寺当时的功德主光禄大夫阿尼哥资助,由当时圆融广惠禅师建造的。阿尼哥出身一个尼泊尔的工匠,被元朝皇帝重用,主管工艺品制造,品级相当于丞相,当然倍感皇恩,所以在金山寺法会上捐赠了这座白玉石佛塔,也就不奇怪了。阿尼哥本身就是一位当时杰出的建筑和雕塑师,自然在这座古塔的结构和雕塑上都会很考究。当时的金山寺离元大都很近,皇家贵族经常光临寺院,可以想象当时的金山寺真的如同记载那样,盛况空前。古碑记载当时的金山寺又称金山院:“殿宇宽而容众,开设东西两坛,受戒数十万,居僧七百”,大德四年三月十五的龙华盛会,更是长达七昼夜,就在当日阿尼哥赞助了佛塔。
不必细究阿尼哥与当时的圆融广慧禅师有如何的渊源才在金山寺为当时皇帝歌功颂德,终究阿尼哥为我们后世留下了一座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当年辉煌的金山寺随着岁月的变迁,已经一次次被拆除焚烧,只留下了断壁残垣。失去的我们无可挽回,但是留下的,让我们共同珍惜,一起保护好这些弥足珍贵的建筑珍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保定古佛塔――文化古城一颗闪耀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