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渚古城是一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创造“台州大捷”的地方。尽管饱经战火,却依然保持着秀美的景色,不但有“桃江十三渚”的田园风光,还有8000万年前火山喷发留下的珊瑚岩群,以及中国古代最具佛性的灯塔……
在浙江省台州市的海边,有一座因为海防而兴起的古城——桃渚古城。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位置险要。曾经,大明皇帝朱元璋在这里修建卫所,巩固海防。当倭寇进攻时,名将戚继光在这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台州大捷”,从而使古城闻名天下。
尽管桃渚古城饱经战火,却依然风光秀丽。不仅有桃江割裂田畦形成的十三渚,还有8000万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珊瑚岩群景观。而那布满佛号的石柱天灯,作为古代最具佛性的灯塔,至今仍在指引着出海的桃渚人……
天妃佑古城中国最具佛性的灯塔
渚,原本指水中的陆地。而桃渚的得名,则是因为当地人围海造田,在渚上广植桃树。这个地方三面环山,有桃渚港、昌埠港、肯埠岭、白莲岭等多个要塞,在《台州府志》的记载中,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诸处皆为冲要”。
最初,桃渚不过是个海边的小渔村。关于古城的建造,和洪武皇帝朱元璋息息相关——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昭武将***方鸣谦建议说:倭寇总是从海上侵犯,让人防不胜防,而沿海没有城堡,海岸上没有栏栅……如果能够在海边依险筑城,用栏栅封住港口,百姓就太平了。朱元璋听取了这个建议,公元1387年,方鸣谦和***名将汤和一起,开始在台州下局山海崖之巅筑城,建立了千户所……这就是桃渚古城的雏形。
千户所建立之后,由于有了***队的保护,来往桃渚的渔船开始多起来。此外,由于古城前有一个天然的避风港湾,所以不管是商贾还是渔民,遇到风暴往往都会选择前来桃渚躲避。渐渐地,桃渚就发展成为了台州重要的海滨集镇。
大海风浪的威胁,让人战栗。为了寻求庇护,人们在桃渚城边修建了天妃宫。所谓天妃,也就是东南沿海一带俗称的“妈祖”,那是出海渔民和商人信奉的海神。据县志记载:天妃宫由几个躲避风浪的福建人修建,这些人在海面上遇见了风暴,找不到航路,眼看着船只就要被海浪吞噬,却被一场大风鬼使神差地吹进了桃渚港。他们认为这是天妃在显灵,当即贩卖了船上的货物,出资在后山建造了天妃宫,供后人参拜。
天妃宫建立之后,一时香火兴盛。为了出海的平安,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也就是天妃娘娘的诞辰日,桃渚还会举行盛大的庆典仪式,仪式持续两天之久。两天里,不管是路人还是乞丐,都能在庆典上随便吃喝。
紧靠天妃宫后墙的东侧,还有一座高2.8米的石柱天灯,天灯的顶端装有正方形的石块,用来放置灯具。在无数个阴风怒号的夜里,这座天灯彻夜通明,不知道给多少海上漂泊的渔民和商贾指明方向,让大家能够平安回家。据专家考证,石柱天灯的修建年代为元末明初,柱上刻的“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大方广佛华严泾”等佛号,表明它最初应该是寺院大殿前的佛号柱,所以又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具佛性的灯塔……
倭寇之死戚家***与“台州大捷”
元末明初,倭寇开始不断在我国沿海劫掠,桃渚古城所在的台州地区,因为物阜民丰,成为倭寇频繁光顾的地方。明朝初建时,国力强盛,加上卫所装备先进,可以很轻易地击溃他们。但是,进入永乐后期以后,大明***备松弛,兵力薄弱,已经难以抵御倭寇的突然袭击,桃渚千户所也因为后勤和兵力跟不上而屡次失守。最严重的一次是在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倭寇夜袭桃渚城,竟然攻占此城,烧杀抢掠后还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这一切,直到一位将***率领大***前来才发生了改变。将***名叫戚继光,他率领的部队叫作“戚家***”。
中国历史上曾有过无数支精锐的特种***队,比如汉代的虎贲***、三国时的无当飞***、唐代的玄甲***等,其战斗力之强罕有匹敌,但纵观古今,能够名闻天下而且是以将领的名字命名的***队只有两支:除岳飞之外,还有戚继光。
公元1555年,戚继光调任浙江,镇守台州。他亲自下乡晓以大义,劝说民风彪悍的义乌人参***卫国,最后募集了4000多人进行严格训练,终于练成一支威武之师。
这场在世界冷兵器史上堪称经典的战争就这样打响了。公元1561年4月27日,戚家***与倭寇在桃渚古城遭遇,倭寇排出一字阵进攻,而戚家***则使用出那套令倭寇闻风丧胆的阵法:鸳鸯阵。这本来是一套源于唐代的***阵,戚继光在结合当地地形的基础上,对阵法进行了改进创新,分别发明出了适合沙滩冲锋的三才阵,以及用于狭窄地区作战的五行阵。
不过,对于当时的倭寇而言,阵型变化与否实在已经不重要了,鸳鸯阵、五行阵和三才阵都是要人命的,面对勇猛的戚家***战士,逃跑才是最佳选择。仅以此战为例:战斗结束后,倭寇伤亡1000余人,全***溃败,戚家***救出被掳百姓5000余人,伤亡仅3人。
但更大的胜利还在后面。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倭寇可谓大势已去,虽然在桃渚古城附近四处躲藏,却依旧被戚家***追着屁股打,同年5月末,进犯台州的倭寇全线败退。总督胡宗宪在上奏嘉靖的捷报中汇报:倭贼进犯,戚继光率4000人对阵两万敌***,在无其他***队配合的情况下,五战五胜,共计歼敌5500余人,取得“台州大捷”……
桃江十三渚8000万年前的珊瑚岩
桃渚虽然饱受侵袭,但战火却抹不去它秀丽的风光。背山面海的自然环境,让桃渚的风景兼山、海、江之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桃江十三渚” 。
“桃江十三渚”,由流经桃渚而过的桃江,将田畦割裂成13个渚而得名。十三渚的区域面积达到800多亩,每个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大的达到80多亩,小的仅半亩。它的陆地面积和水域面积各占一半,是典型的湿地环境。
在十三渚上,原本种植着大量的桃树,而如今,周围的道路上又种植了大片的橘林,一年四季,渚上总是郁郁葱葱。随着季节的变换,渚上的风光也会因为农作物的交替种植而变得五彩纷呈,碧绿的桃江水,倒映着农田和远处的青山,是难得一见的田园风光。
欣赏“桃江十三渚”最好的地方,是旁边的石柱峰。这座海拔141.81米的山峰,上平下削,后面有小石头柱相联,就像静卧骆驼的驼峰。站在石柱峰上俯瞰,可以看到十三渚如同散落的莲叶,远处江白稻黄,遍地橘熟,就像泼墨山水画一般。
除了桃江十三渚之外,桃渚的另一个奇景就是岩石。这里的岩石形成的台地、山峰,全都奇秀挺拔,山势逶迤,形状各异。据地质专家考察,桃渚的这种地貌是8000万年前火山活动的产物。而巍峨雄峻的岩峰,则是由白岩山火山岩浆喷发形成的,由于熔岩黏糊,流动较慢,冷却后就会形成纹理清楚的流纹岩,最终才有了这独具一格的岩石景观。
距离桃渚十几公里的大堪头珊瑚岩群,正是这种火山地质最具代表性的遗迹。火山溢出的流纹质熔岩,在这里形成了大规模的流纹岩台地,凝固成漫山的六边形柱体,地质学家称为“柱状节理”,因为形状犹如珊瑚,所以俗称“珊瑚岩”。
据统计,大堪头珊瑚岩群面积约5平方公里,一共保存了1500多万根六边形岩柱,如此巨大的数量,在地质史上堪称奇观,就连国际地质学界也把这里确认为西太平洋火山活动的经典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