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渡哥一直很不明白为什么机关里晋升大多都是靠资历,百思不得其解。后来通过和朋友的交流探讨以及自身的工作体会,逐步意识到论资排辈不是单方面某个原因促成的,而是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渡哥简单梳理了下,应该有五点原因,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不当之处欢迎在文末留言指正。
一是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
儒家文化特别强调论资排辈,孔子本人就是一个非常注重“礼”的人,特别强调孝,特别反对犯上作乱。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一种论资排辈的表现,天然地可以阻止犯上作乱的发生。因为儿子要无条件服从父亲,臣子要无条件服从君主,又怎么会有犯上的事情发生呢? 这也是为什么孔子认为齐家和治国是一个道理,家里全是孝子,朝中全是忠臣,国家自然就和谐发展了。
二是受官场文化的侵袭腐蚀。
从领导层面来看,几千年的封建官场文化至今仍影响颇深,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已成很多领导的想法。个别领导在考虑人事问题时候,求稳怕乱,往往把单位的稳定放在第一位,注重左右平衡,上下照顾。
虽然明知道论资排辈会引起劣币驱除良币,但大多时候,领导还要这么做,因为论资排辈对领导而言是最佳选择,如果打破论资排辈可能会遭人“非议”,启用年轻人也会出现失误殃及自身。
从群众层面来看,如果提拔重用了任职时间比自己短的干部,很多人不去考虑自己工作上的缺点,而是猜疑被重用的人是不是有背景?是不是背后做了工作?是不是走了后门?这种消极观念也严重影响了打破论资排辈的突破。
三是操作起来简单易行,阻力最小。
如果说官场中有阻力最小、压力最轻、各方面都能接受的分配办法,恐怕那就是论资排辈加抽签。
因为人人都会老去,谁都不会觉得这个办法对自己格外不公平,毕竟资格和辈分是硬指标,不容易产生争议,人人有份,不会落空,所以这就能够持久且容易接受。
四是资历老的人具备信息不对称优势。
领导用人,大多会用自己了解的。若上级不了解你,提拔重用的概率自然很低。可对资历浅的人来说,接触领导并非容易,大多是那些资历老的人近水楼台,有先天的优势获得领导首肯。
五是一旦论资排辈,就不容易被。
一方面老同志关系多、经验丰富,还是年轻人的前辈,年轻人很难公开反对他们。另一方面即便有个别年轻人反对,那些资历老的人就会结成利益共同体,保护自己即将到手的利益,年轻人往往不堪一击。
应当承认,论资排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年月与经验的正向关系,有其合理之处。当然,提拔重用干部也不能忽视年龄经历的因素。
但是把论资排辈作为一种潜规则,如何能选出对***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好干部?多少人才从青丝等成了白发?多少人才被论资排辈而消磨了锐气和斗志?
说,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不唯票、不唯分、不唯GDP、不唯年龄的标准,不以年龄定去留、不唯年龄用干部,使各个年龄段的干部各安其位、各展其才。
如此,打破旧的条条框框,选拔任用人才不拘一格、唯才是举,才能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选,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为什么官场里都喜欢论资排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