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和两个在国外生活的友人聊天,恰好聊到她们所住公寓的情况。
现居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振华说:“丹麦人少,所以公寓的楼层多为两三层的小矮楼,像中国七八十年代那样,而且还会把建设的年份写在楼体上,比如1935年、1954年等等,看着也是旧旧的。”
哥本哈根的公寓虽然多为开放式,但在规划建设时,已充分考虑了保护住户的隐私。公寓的周围一般都有大树、灌木或者草坪和马路分隔开来,所以它看起来就是一个小区,只不过没有砖制的围墙和保安。
她还给我看了几张公寓的照片,那个公寓有四栋房子,呈“口”字型包围圈,在四周留有进出口。如此一来,即使没有围墙,公寓也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和私密性。
当我提到安全隐忧的问题时,振华忍不住笑了,她说:“每栋楼都有门禁,我们是刷卡进入的,这边的贼比较笨,开个锁什么的都不会。”
现居加拿大的王榆,住的也是开放式电梯公寓,两栋楼之间用天桥连接,地面是两车道马路,可供车辆通行。如今,加拿大的公寓和别墅价格相差不大,但王榆却不愿意住别墅。“别墅也是开放式的,一般用草坪和道路隔开。住户还需按照***府的规定去修整别墅的花园并保持整洁,如果没达标,还要被罚款,总之住别墅很麻烦。”
虽然加拿大的住房几乎都是开放式的,但王榆一点也不担心安全问题。事实上,温哥华治安状况非常好,她所在小区的门禁还能精确到楼层。她说自己之前经常不关房门,只是有了小孩后,害怕小孩乱跑,才去把门关上。
王榆的邻居以年轻人居多,但他们不会像国内小区一样,一起带娃玩耍。“开放的街区式住宅,一个楼盘一般也只有一两栋房子,出门就是马路,自然没有国内那种‘大家是一个小区的’概念,平时见面也就只是打个招呼而已。”
听完她们的描述,我对国外开放式街区的面貌有了一点初步的印象。良好的治安,很少会打挤的交通状况,使得那些生活在开放式街区的人们既能享受开放带来的便利,又不用担心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难怪大家都能够住得那么习惯。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看过来,国外开放“小区”长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