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考作文浮华矫饰之风渐盛,质朴本真之气渐衰。中学生为试而文,失去了清纯真朴之色。事实上,质朴才是作文的最高境界。质朴、本真应该成为学生作文训练的目标。高考作文如何追求质朴呢?笔者结合一些例文,略作剖析。
一、用质朴的内容再现生活
在平时的写作中,许多学生抱怨自己没有生活,无事可叙,无物可状,无情可抒。于是背离自己熟悉的生活,去寻觅所谓崇高的、伟大的人和事,没有生动感人的生活细节,写下的只是空洞的、毫无趣味的一堆文字。没有自己的内心体验,怎能感动他人呢?事情有无意义,并不在乎事情的大小。生活不乏真善美,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如2007年上海卷优秀作文《必须跨过这道坎》,考生写的是自己高考落榜后一段心路历程,我们来看该文的几个文段:
“拿起电话,拨完高考分数查询号码,几声滴答声后,一个数字迅速传入我的耳中,‘怎么会这么低?……’。”
“我转身进了旁边的一个小店,因为我实在不想让一直关心我、照顾我、鼓励我的老师因我而失望,为此我只能逃避。”
“漫长的暑假终于结束了,考上大学的同学已陆续去各自的大学报到,没有考上的同学也已报名到高复班,我该何去何从?难道就整日生活在愧疚和失望中?难道就这样放弃自己为之奋斗了十二年之久的大学梦?……无数的难道充斥在大脑中,一种不甘心的念头随之在内心生出,且逐渐变得明朗起来。”
“孩子,虽然你这次失败了,可就为此而放弃你向往了那么久的大学梦,值吗?去复读吧,这道坎你肯定会跨过去的。”
“妈妈,我……我……我对不起你们!”
“孩子,谁一辈子还没有个沟沟坎坎的,抬腿跨过去不就得了!”
“是的,这道坎我必须跨过。因为这只是我人生的开始,我必须学会面对,必须抬腿跨过去……”
以上几个文段,没有一句华而不实,没有一句引经据典,甚至连一个成语也没有。但作者以内心的真实、生活的真实、质朴的语言再现了高考落榜后复读前的一段经历。阅卷者油然而生同情之心。如果没有生活体验而闭门造车,肯定写不出这么真切的文章。由于作者“我手写我心”,笔下才会流淌出平平淡淡而又真真切切的文字;由于作者体验真切,即使一年后,对母亲说的“孩子,谁一辈子还没有个沟沟坎坎的,抬腿跨过去不就得了!”也记忆犹新。考生母亲平实地道的一句话,表现的是母爱的伟大,也成为该生跨过复读这道坎的精神支柱,让阅卷教师感动不已。这篇作文最后得了54分,实际上体现了当前阅卷的一种导向,即为质朴的文风打开了一扇窗。因此,引导学生向生活汲取作文的灵感,应该是备考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近年的高考作文看,当今高中生有一个通病:下笔很少写自己,很少写自己的生活。用语也是意识流的文字满天飞,玩华丽、玩哲理、玩深沉,搅得阅卷教师眼花缭乱。
江苏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曾多次撰文呼吁:请高中作文教学回到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的大地,要求高中生写自己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然而应者寥寥!有人认为:当今高中生整天关在学校里,哪有什么生活可写?按照这种逻辑,如今高中生的日日夜夜都不能算是“生活”了!笔者以为,即使真的完全“封闭”在校园里,其间的酸甜苦辣不也是“生活”吗?文学理论里有一句名言:对于高明的作家来说,每一个人都是典型。借用一下:对于直面自己生活的中学生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可写之处!据了解,上海市2007年复读生有2万人之多,但面对“必须跨过这道坎”这个作文题时,有多少学生会想到自己落榜、复读的经历呢?他们把自己的生活体验抛置一边,却纷纷请来跳入汩罗江的屈原、自刎乌江的项羽、被贬黄州的苏轼、遭受腐刑的司马迁,结果自然因为是大路货,让阅卷教师从遗憾到厌烦再到痛下杀手,得不了高分,便是很自然的事。感动自己,方可感动阅卷教师,一味以别人为例,永远是平淡无味的水。即使是高材生,也必须以自己的生活为“底气”,否则“才气”难以升腾。
二、用质朴的形式来表达思想
2007年江苏省高考有一篇高分作文《怀想天空》,它叙写“我――一个农家子弟,麦收时节烈日当空,与一家人割麦的情景”。
文章中间一节写道:
“农家子弟努力学习吧!全力以赴吧!我们敬爱的父母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他们埋头在烈日当空的麦田里收割麦子。那种滋味,你们体会过吗?”
文末写道:
“现在,我在考场上做题。室内很凉快。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个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
这是一篇被打捞出来的高考作文。第一位阅卷教师给的是36分,二评的教师给42分。按照预设程序,一评、二评相差6分,它被电脑传给第三位教师。第三位教师判39分。复查阶段,江苏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反复读了三遍,他终于下决心改为54分。何教授把此文印发给所有阅卷教师,还特意写了按语,又在文中加了点评,用的笔墨比考生的原文还多。
何永康教授读后写道:“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结尾也有表决心之嫌,但均发自肺腑。‘口号’和‘决心’虽然是应该避免的所谓‘形式’,但要比万人一面的作文可贵得多。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让人感受到了潜伏其间汹涌的内心波涛。”何永康教授的点评,实际上为我们指出了质朴为文的途径。
三、用质朴的细节拨动读者的心弦
质朴、本真的文章十分重视细节的刻画,古今许多名篇为我们提供了典范: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媳。外无期功强近之手,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李密《陈情表》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归有光《项脊轩志》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朱自清《背影》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女人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集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没和他说说。’
水生的女人说:‘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孙梨《荷花淀》
李密的《陈情表》叙亲情的细节,形象地刻画了李密幼年时经历的那种寂寞、孤独、悲怆、凄厉的惨境,字字可泣,可谓“知性之言,悲恻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后人称赞它“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对轩的描写,对母亲、祖母的刻画,以及结尾处对枇杷树的描写都“事细而情深”。作者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生活中的琐事,用典型的细节和场面,随笔点染,曲尽其妙,而情意缠绵动人,其淡如水,其味弥长。归有光在文中展示出平静、含蓄、深沉、质朴的天成美感,不愧被人们赞为“不予雕琢而自有风味”。
朱自清在《背影》中,特别着重描绘了父亲过铁道的情景。怎样走去,怎样挥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攀上爬下,移脚倾身,都细细地如实写下。没有什么形容的笔墨,也不去渲染它,用极朴实的文字,生动地勾画了父亲的形象。这样的父爱催人泪下。作者以质朴、无华的文字,使他父亲的背影像一尊塑像似的矗立起来,完成了形象的定格,永存在读者心中。
孙梨的《荷花淀》中水生嫂手指的震动,是心灵震动的反映。此刻,离别在即,有着对丈夫的担忧和眷恋,也有着对家庭重负的考虑。作者只抓住了手指“震动”这一细节,把人物的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四个青年妇女的对话简洁朴素,是地地道道的本色语。透过富有特色的语言细节,我们可以窥视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伶俐乖巧、心直口快、处事周密、忸怩羞涩的性格特征。
高考作文也不乏这方面的精彩片断:
2007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石榴树》是以一棵平凡的石榴树为载体,写祖孙两代人深深情感的记叙文。作者写幼年时和外公生活在一起的往事,着重写如何种一棵石榴树的过程。后来,自己随父母去了城市,“我会时常想起家乡的外公,还有我们亲手种下的石榴树”。外公因病住院了,弥留之际,作者回去看他。
“来到医院的时候,外公躺在床上,我看见他的床头赫然放着两个又大又红的石榴。外公用沙哑的声音告诉我这就是他和我种植的石榴树结下来的果实。我把它捧在手心里,任泪水在脸上流淌……外公使我的石榴树绚丽绽放了。”
两颗小小的石榴,可以看出长辈对晚辈的一片怜爱、关切之情,让人唏嘘不已。
再如,2007年广东省高考有一篇《爱在家中传》的作文,细节描写也很感人。
“进入高三后,我开始喜欢吃一种价格不菲的苹果。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爸爸每次买苹果回来总会被妈妈骂,原因是十个里面总有四五个是碰坏了的,这么贵的东西还不买好一点的,妈妈当然生气。好的由我吃,坏的妈妈吃,每次都这样,因为妈妈爱我。”
“慢慢地我开始疑惑,爸爸不笨,为什么每次都买几个不好的苹果呢?一天,爸爸又买回来几个苹果,我一看都是好的,我想这次妈妈不会再骂爸爸了。但妈妈回家后,还是说了爸爸几句。‘怎么会又有破的呢?’我连忙悄悄来到厨房外,只见爸爸正在小心地“碰坏”另外几个苹果。原来,爸爸是故意的。”
“我站在厨房门口,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心里有酸有甜,原来爸爸是这样爱妈妈的,我是这样被爱的。贵苹果当然好吃,如果都是好的,全部由我吃,坏的苹果出现了,妈妈就会吃。这才是爸爸的真正用意,我深切体会了爸爸对妈妈的爱。
……
“就这样,小小的苹果凝结着的爱在我家传递着,以前、现在、将来,绵延不已、生生不息。”
没有亲身经历,没有生活的真实,任何高明的也不会想到有意去“碰坏”苹果这一细节,而正是做爸爸的有意这样做,才能既表现对女儿的爱,又能巧妙地表达他对妻子的爱。生活就是这样,有意无意之间,都有那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博大而又精深,平凡而又感人的爱的传递。该文的语言非常平淡,甚至有些是口语思维,但正是因为有了“爸爸有意碰坏苹果”这一细节,才使文章从众多空洞乏味的作文中脱颖而来,获得了52的高分。
质朴、生动的文章细节,能够为他人带来阅读享受,引导学生写好作文,应从观察和体味质朴、本真的生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