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于1972年并由马龙•白兰度主演的《巴黎最后的探戈》,有最沉闷缓慢的节奏,最激荡强烈的表现,最不可思议的爱恨表达,但我想说的是,电影折射出的一种常态中的男女爱情。
一个19岁的女孩,在一所欲出租的陌生公寓里,遇到不知名姓的中年男子,两个人在互不了解彼此的时候,却疯狂地爱恋在一起。当后来,两人互相熟悉,男子知道女孩是一个***官的女儿,有快乐单纯的童年,即将与一个有点讨厌的年轻导演结婚;而中年男子也一反起初极力掩盖自己身份的做法,喋喋不休地将自己开设的旅馆,移情别恋而后自杀的妻子,年龄及其他琐碎的事情,一一告诉女孩。而当他这样清晰地把自己呈现给女孩的时候,一直渴望看清他的女孩,却陡然对这份爱情,生出了深深的恐惧和厌倦。最终,女孩在男人疯狂的追逐中,开***将他打死。男人身体倒下的那一刻,女孩颤抖着身体喃喃自语:我不知道他的名字,我不认识他……而这段一直在快乐的云端飘着的爱情,至此,才随了沉重的肉身,堕入现实的泥淖。
其实现世中的男女,也常常如此,在彼此互不熟识的时候,凭着旺盛燃烧的激情和爱恋,缠绕在一起。都以为这就是爱情,充溢了浪漫、神秘、朦胧与媚惑,像电影中那最后出场的精彩的探戈,欲进还退,左右躲闪,互相探寻,彼此诱惑。但在最初的激情过后,身体倦怠,生活从华丽的幻象回归现实的慵懒,昔日的种种,反成甩不掉的烦恼,而那舞场中高潮迭起的探戈,也曲终人散,再不回来。
如此看来,爱情最可怕的,不是外力的阻挠,而是那份激情之恋,在回到现实的时候,与人一样,找不到方向,进而像被连根拔起的花草,失了泥土,唯有衰亡。而在充塞了困顿、烦扰、贫穷、疾病的冗长无边的人生中,能够相携着走过终点,才是真的爱情。
有意思的是,片中的男女主角,马龙•白兰度和玛丽亚•施耐德,自身的爱情,无不在生活的喧嚣嘈杂里,以失败告终。前者的情爱,比这部电影显然更要传奇惊骇得多,数不清的爱情轶事,三次均萎败了的婚姻,9个与她疏离的儿女。他的每一份爱情,在最初的时候,都开得五光十色,但最终,都逃不过一个晦暗的结局。这个在影坛驰骋半个世纪的男人,却被生活,一路走,一路丢,到最后,官司缠身,女人背弃,惶恐逃都逃不掉。而因此片一夜成名的少女玛丽亚•施耐德,同样在其后经历了混乱不堪的生活,以至此生都没有再涉足婚姻。他们在现实的生活中,犹如一朵阴暗角落里的花朵,在没有阳光的地方,开得美艳毒辣,一旦被移植到光线充裕、云淡风轻的街头巷尾,反而会迅速地枯萎,颓败。
爱情之于欲望,就像粥饭之于盛宴,一个平淡寡味却可以蕴贴肠胃,它伴随着我们从出生到最后的消亡,不弃不离,恬淡美好。甚至在我们逝后的仪式上,爱我们的人,还常常会将一碗米粥,放在灵前,以示九泉之下,我们可以日日安好。而那盛宴,在漫长的一生中,也不过是几次罢了。宴席散去,再尊贵骄矜的人,也要回到一日三餐的柴米油盐中。而繁华落尽,欲望退去,唯有真正的爱情,方能抵挡住庸常生活的咸湿潮水。
幸好,我们都是常人,不能常常欣赏诡异的探戈,但却可以在人声散淡的街头或是广场,看一场免费的慢三,或是恰恰。若是欣悦,大可不顾笨拙的姿态,携上爱人,上场扭上几下。没有人会嘲笑你错了节拍,踩了人脚,周围都是寻常女子,连猫猫狗狗都混迹其中,怕什么呢?不过是一场自娱自乐的起舞。
此生漫漫,当我们对彼此,熟悉到闭上双眼,都可以清晰地感知到对方的所在;当我们像两株植物,根与根相伴相生,枝与枝相依相偎,叶与叶深情相触;当我们连汗液的味道,都极其地相似,而两个人,依然在偶尔的厌倦、挑剔和时时的争吵中,携手走下去,那么,我们一定要记得,感谢上苍,给过一程如此素朴但却纯美的爱恋。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