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明去世了!”
消息传来是那样突然,简直使人难以相信,于是我赶快拨打电话到路明的寓所,接电话的是她的女儿陈晓禾,她用平静的语调告诉我,3月6日那天,路明因心脏病突发,送医院抢救无效,就此走完了82年的人生道路。根据路明生前的遗嘱,没有发讣告,没有开追悼会,将丧事尽量淡化。
笔者曾和路明有过多次交往,往日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我仿佛还坐在她家的客厅的沙发上,一边品尝她亲手调制的“雀巢咖啡加冰砖”,一边听她述说往日的旧梦……
初上银幕
路明于1919年出生于江苏常州,原姓徐,小名薇官,学名徐茂漪,四岁时随全家迁往上海念书。她的姐姐徐琴芳,比她大十二岁,当时是影坛著名的“侠星”,因主演《荒江女侠》(1-13集)而走红,姐夫是陈铿然,是资深导演,除了曾执导《荒江女侠》外,还冒着生命危险拍摄了《五卅惨案》纪录片,导演了中国第一部描写工人斗争的《香草美人》等影片。
1936年,陈铿然应艺华影片公司之邀,编导了根据李涵秋长篇小说改编的《广陵潮》。影片开拍后,在片中扮演配角(红珠)的女演员许曼丽突然生病,于是陈铿然就叫小姨薇官顶替,并将她的艺名改为路明。这时候路明刚刚进入上海光华大学念书,但为了拍戏,只得辍学。
《广陵潮》上映后,路明的表演得到了肯定,于是又在《化身姑娘续集》中扮演金淑辉一角(和周璇同为配角)。接下来就跟艺华公司签订了三年合同,担纲主演了《弹性女儿》和《女人》两部影片。
《弹性女儿》顾名思义(弹性,dancing),是描写的故事:饱经沧桑的方丽珠(朱秋痕饰)多愁善感的胡雪华(严月娴饰),天真纯洁的莫美莲(路明饰),三个弱女子被迫在灯红酒绿的舞厅中充当“货腰女郎”。莫美莲爱上了一个青年音乐家,但当她了解到对方已经有了妻室之后,不愿充当“破坏别人家庭幸福”的角色,毅然和他分手……此片当年在上海新光大戏院上映时,场场爆满。路明在《弹》片中主唱了《主题歌》:“看,每副笑脸都含着哀怨;看,每副笑脸都含着辛酸……在重重压迫之下,依旧要巧语花言……”据说当时上海差不多所有的都去观看了这部影片,歌声赢得她们不少眼泪。
《女人》是旧片重拍,描写三个女学生踏上社会后的不同遭遇,原是史东山编导,这次重拍由陈铿然执导,具有一定的特色。
正当路明大红大紫之际,“八・一三”战事爆发,路明的演艺生涯也就被迫中断。
烽火岁月
路明继《女人》之后主演的影片《红嘴唇》因战事而停拍,但片中由路明主唱的抗日歌曲《长城谣》却广泛流行,路明曾经在广播电台多次播唱此曲,取得广泛的宣传效果。不久,路明又考进了持志大学,准备完成她未竟的学业;但艺华公司又恢复拍片,于是路明又拍摄了《影城记》《神秘夫人》《女子公寓》《香江歌女》《刺秦王》《风流冤魂》《红粉飘零》等片。
1940年,路明和徐琴芳、陈铿然同往香港拍片,当她拍摄了《打渔杀家》《柳迎春》《天作之合》等片之后,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于是他们乔装打扮,逃难到广州,又转辗到桂林,最后到达重庆。
抗战时期的重庆,因电影胶片缺乏,电影业处在停顿状态,于是“中制”附属的中国万岁剧团经常举行话剧演出。1943年春,中万剧团邀请路明主演由陈铨编剧的《蓝蝴蝶》,而此剧属《野玫瑰》的姐妹作,正受到进步舆论的批评,路明以健康欠佳为由婉言拒绝;与此同时,却参演了于伶编剧的《大明英烈传》,由此触怒了“中制”厂长,并遭到此公的打击报复,受到莫须有的“处分”;于是路明等三人愤然脱离“中制”,参加了陈白尘领导的中华剧艺社,奔赴四川各地巡回演出《孔雀胆》等话剧,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
重创辉煌
1946年,路明偕同她的姐姐和姐夫从重庆回到上海,不久就参加影片《天堂》的拍摄。此片由徐昌霖编剧,汤晓丹导演,揭露了战后国统区乌烟瘴气的现实生活:一名住宅设计师专为别人设计住宅,自己却无家可归、栖宿街头。路明在片中扮演设计师的妻子,演技趋于炉火纯青。她还在片中演唱插曲二首,一首是黄贻钧作曲的《孩子,你乖乖地睡吧》,另一首是黎锦光作曲的《天堂的梦》,这两首歌曲都曾经流行一时。令人感到惊异的是,五十年后,当我跟路明谈及此片时,她还能一字不漏地背诵这两首歌词。
其后,路明又在“中电”拍摄了《苏凤记》《郎才女貌》《三人行》,在“国泰”拍摄了《平步青云》,在“光华”拍摄了《何处不相逢》,赴香港“大中华”拍摄了《未出嫁的妈妈》和《千钧一发》,声誉扶摇直上。和她合作过的男演员有蓝马、魏鹤龄、项 、谢添、严俊、张伐、严化、吕玉 等,路明都还记得他们。
在旧社会,“电影圈”是人迹混杂的场所,不少“电影女明星”由此走向堕落;路明以此为鉴,坚持自己的“严肃的私生活”。她不尚虚荣,很少涂脂抹粉,谢绝歌台舞榭的交际活动;她爱好文艺,除了在家读文艺小说之外,就是上电影院看外国影片,以提高自己的演技;她对音乐情有独钟,唱歌和弹琴,也是她的爱好,曾经师从著名音乐家张昊学习声乐。
在旧社会,当一位“电影女明星”成名之后,媒体总是不忘制造她的绯闻,有一张小报曾经造谣说:“路明要找一个巨富做对象。要跟路明谈恋爱,起码要拥有跑马厅般的地皮!”路明听说后哈哈大笑,说:“我又不是骑师,要跑马厅干什么?”路明对婚姻大事一直是郑重其事,生怕“遇人不淑”,“一失足成千古恨”。“月下老人”终于赐给她一位如意郎君,那就是剧作家陈西禾。一般的观众可能对陈西禾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当你得知他是影片《家》的编导时,你就会对他表示赞叹。他们结婚后生下一个女儿,取名叫陈晓禾。
淡出影坛
上海***后,路明参加了“上影”。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拍戏的机会不多,仅仅在《苗家儿女》《平凡的工作》《春催桃李》等片中担任配角。还曾在上影剧团演出的《雷雨》和《年轻的一代》中演“老旦”角色。
1959年,上海成立电影专科学校,一些学历较高的演员被抽调去当表演班教师,路明也是其中之一。路明在讲台上教书育人,也颇为学生尊敬,达式常和朱曼芳都是她的高足。
1963年,路明被调回上影剧团;翌年,“四清运动”展开,路明又被下放到农村去“搞四清”。
1966年,“”来临,路明和其他演员一样,经历了“史无前例”的风暴的袭击,然后才获得了“***”。
1973年冬,路明接到上影人事科的一张通知,于是兴冲冲地跑去,准备接受“新的工作任务”,但主持人事科的工宣队却告诉她:“厂医务室缺少一名洗药瓶的人,现在你就去医务室劳动,每天洗完瓶子之后,要把医务室打扫干净才能回家。”就这样,一位拍摄过三十多部影片的“大明星”,就干起了洗瓶子的行当,据说这样的安排还是对她的“照顾”。
1975年2月,路明被动员退休,从此结束了她的四十年的演艺生涯。退休后的路明崇尚的是一种淡泊的生活,每天清晨起床,就去菜场买菜,回来之后就打扫居室,然后坐下来读报,听音乐,看电视,生活得倒也充实。
1983年,老伴陈西禾溘然去世,独生女儿晓禾也去法国留学,路明一个人生活,倒也不觉得孤独,因为路明个性豁达、淡泊名利、乐善好施;“主雅客来勤”,来访的亲朋好友络绎不绝,而路明总是一视同仁,友好相处。值得欣慰的是,女儿晓禾在法国学业有成,获得了博士学位。两年前,晓禾为了照顾母亲,从法国回到上海,但令晓禾感到悲伤的是:母亲竟离她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