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先生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可似乎我们的社会要么崇尚“虎爸”“狼妈”,要么只提“赏识”却不提“惩罚”。作为一名教师,笔者深刻地感受到,若不对学生进行任何惩罚,就等于放任学生的不良行为发展,这不符合为人师者的道德标准;若进行惩罚,又怕被扣上“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的帽子,为此背负责任,因此教师只能纠结着偷偷地罚。
一、 在雷池的边缘行走
“你这是变相体罚,知道吗?你在众人面前让他站到一边,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以后他在同学面前还怎么抬头?只不过看你才工作,否则我电话打到教育局,你的饭碗就没了。”
“对不起,小祺妈妈,我当时提醒了他好几次,他一直跟别的同学讲话,我一时着急,是我考虑不周,以后我一定注意。”从小刘老师慌乱的甚至有点低三下四的的道歉声里,大家基本明白了事情的大概:中午整队去餐厅吃饭,小祺一直跟别的同学讲话,几次提醒无效后,刘老师让他站到一边,过了五分钟才让他归队,结果就接到了家长的电话。
“不就是让他站几分钟吗?如果这也叫变相体罚,学生还能不能批评了?他将来走上社会还能经受一点挫折吗?”年轻的张老师有点忿然。
“刘老师,你应该跟他妈妈讲,只站了几分钟,你又没有用语言讽刺挖苦他,这算不得变相体罚,你可以让她到班级找同学调查,你又没有做错什么,没有必要跟她道歉。你问问她,如果她是老师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有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马老师给小刘老师支招。
小刘老师叹了一口气:“算了,家长投诉不是一票否决嘛,要是她打个电话到校长那里,或者打到教育局,没事也会有事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知道他的家长这样,以后少管就是了。”
办公室一下子陷入了沉默,有点压抑。一票否决,可以否掉个人的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绩效工资,也可以否掉学校的年终考核,这个谁也伤不起。学校***治学习的时候这方面事例没少讲:
某学校老师点名批评一学生多次没完成作业,并联系家长进行处理,结果在等待家长来的过程中,孩子突然从二楼跳下,虽然没有造成大的伤害,但经调查后该老师、该学校评优被一票否决。
新闻网报道:学生在考场玩手机,被监考老师没收,但×××中的一名监考老师却因“没收手机”与学生发生了肢体冲突。随后在该校***教处召集各方处置该事时,该名监考老师被学生家长打破前额。
……
不知道什么时候,遇上这样的事情,私下里会有人说:“学生成绩教不好,最多说你能力有问题,可是涉及到体罚或者变相体罚那就是师德的问题。那可是摊上大事了”。
教育惩罚行走在雷池的边缘。
二、 赏识教育为上的后果
随着我国人权意识的进一步增强,教育民主化的进步,以及新课改的推进,赏识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推崇。网络时代,媒体报道因惩罚学生而造成学生离家出走等许多事件,客观上使人们对惩罚的认识产生了偏差,谈惩色变,教师也因惩罚而招致大量的批评和质疑。
“如果说教有用,还要监狱干什么!”虽然孩子不同于成人,但赏识教育、说服教育不是万能的。我们不能有超越法律法规之外的惩罚,但草木皆兵,矫枉过正也会造成很多后果。
首先是不良行为习惯的变本加厉。我们可以联想上文中的小祺,在老师向他妈妈道歉后,其不良行为习惯必将因受到纵容而得到进一步的膨胀。
其次是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变弱。有竞争社会才会发展,有竞争就有挫折,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心理强大的人。小祺将来上初中、高中、大学、走上工作单位就没有批评,没有挫折了吗?到时候又怎么办?
再次会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妈妈只听小祺的片面之词便对小刘老师兴师问罪,难免会造成小刘老师身心疲惫,其他老师看在眼里就会滋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这不利于教育的发展。
三、 构建积极教育惩罚的策略
1.厘清概念,明确惩(体)罚是非
在《教育大辞典》中体罚表述为:“用触及身体皮肉等有损身体健康和侮辱人格性质的方式来惩罚学生的方法,如罚站、罚跪、打手心、拧耳朵等。”变相体罚是指:“没有接触被罚人身体,但以非人道方式迫使被罚人做出某些行为,使其身体或精神上感到痛苦的惩罚形式。”教育惩罚指:“对个体或集体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批评处分, 旨在制止某种行为的发生。”
应该说这样的描述虽然很详细,但界定仍然不够清晰,以上文的小祺为例,第一,刘老师在提醒小祺的时候有没有进行挖苦和讽刺等侮辱性语言;第二,站多长时间为体罚,站的地点有没有限定(如果是上课时间站到教室外);第三,刘老师的这种惩罚是不是符合道德规范,同时还具有教育性(是否存在有意打击报复学生等)。
如果对教育法规能进行详细的规定就可以使教育者的教育惩罚有法可依,这样既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又能有效保护教师和学生的权益。例子中的刘老师就会因为有了对学生实施惩罚的依据而不至于出现因家长责问而无原则地道歉的尴尬局面,同样学生也不会因为教师的无端惩罚而受伤害。
2.家校联合,构建合理申诉制度
法律有申诉制度,有行***复议,教育惩罚也可以建立这样的制度,由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共同参与。例子中的小祺在对刘老师的惩罚行为不满意、不接受时,可以自己或者通过家长有步骤地进行申诉、反驳,维护自身利益,保障自己的合法权利,而不是试***事后直接投诉到教育局、反映到网络等,同样因为家长委员会的参与,家长的权利和义务也能得到宣传和保障。
刘老师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制度、平台阐述自己这样做的理由,给自己一个说话的地方,而不是仅仅因为怕被一票否决而消极应付,那样只能造成教育的恶性循环。
3.提高修养,提升教育惩罚艺术
(1)增强心理厚度。“盛怒之时不要作出任何决定。”同样也适合于教育。“今天真失败,居然被学生激怒了。”这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心理素质好的教师在面对学生的违规行为时,能冷静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从多方面综合考虑,从而实施行之有效的惩罚手段。同时教师要学会迈入课堂就忘记教育以外的事,不要让工作、生活的压力影响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要以自己积极的健康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例子中的刘老师刚工作不久,班级的各项工作都有评比,而小祺如果属于那种经常导致班级扣分的学生,刘老师迁怒于他就很有可能了。
(2)把握实施尺度。教师实施惩罚教育之前首先要问一问自己,学生的违规行为值不值得惩罚,教师在实施惩罚教育的时候,要对学生的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的分析,对该行为涉及的范围及其危害程度有正确的认识,从而采取适度的惩罚手段。小题大做,杀鸡骇猴不见得就是好方法。其次是能不能惩罚。同样的一个教育惩罚手段,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实施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要对违规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要根据其个性特点采取相应的惩罚方式。例子中的刘老师如果知道小祺是一个承受不了在大家面前被批评的人,就可以采取背后约谈的方式进行。
(3)增加爱的浓度。惩罚教育能够被学生接受的前提是公正合理,尊重学生的人格。惩罚不公正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师生之间走向对立,必定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如果学生能够意识到你对他的惩罚是出于对他的爱护,是为了让他养成一个较好的习惯,那样大部分学生都会理解。
(4)把握时机准度。充分把握惩罚教育的时机极其重要,它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机智,这是教师丰富的教育经验、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对事件的认识判断程度的综合运用。例如例子中的刘老师可以让小祺先回答一下整队要求,等吃完午餐再进行相应惩罚,这样就能不耽误其他同学用餐,免得其他同学抱怨小祺。
马卡连柯曾指出:“凡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也是一种义务。”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认识到,惩罚同样是一种教育方式,而且是不可或缺的有效方式。我们既不能滥用惩罚,也不能完全没有惩罚。只要符合法律规范,出于爱的目的,做到公平公正、合理,就可以运用教育惩罚。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惩罚,让教育变得更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