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霍欣娟(1988.2~),性别:女,籍贯:河北省石家庄,单位:陕西师范大学,职称:研究生,学历(2011级硕士)研究方向:语文教学论。
摘 要:于漪是当代语文教育界的一代名师,她以“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名言和理想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奉献了一生,不管在理论或是实践中都颇有建树。在她五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于漪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思想体系和教学艺术体系,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现代语文教坛。
关键词:于漪;教育思想;教学实践;启示
一、于漪语文教育思想概说
1、语文教育性质观
于漪老师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过多年探究和完善,才逐步走向成熟。在早期的文章里她提出:“语言文字是工具,人们用它来表情达意。思想感情为里,语言文字为表,这就决定了语文课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思想性。”后来在《准确而完整地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一文中进一步指出:“说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绝对不是排斥它的科学精神;说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也绝不是削弱它的人文精神。所以我强调要准确而完整地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沟通交融,互渗互透。”逐步用“人文性”代替“思想性”,赋予了语文更为深广的文化内涵,更准确、更贴切地揭示了语文的本质特点。
2、语文教育目的观
于漪老师站在时代的高度,再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提出了独特的语文教育目的:“教文育人”。于漪认为,教语文,千万不能见文不见人,只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人的培养。她提出“教文”与“育人”是统一的。要实现“教文育人”的目的,就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和智力,就要培养完善的人,当然,这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长期的贯彻正确的教育思想,需要重视方式方法的学习和研究。
3、教师情感能力观
首先,于漪老师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有深切的爱,而且这种爱要达到“痴迷”的程度。“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越亲子之爱,友人之爱。”她一直相信,“只有对学生真心一片,才能与学生心心相印”。其次,于漪还认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不完全取决于业务水平,而是取决于德、才、识、能的综合因素,取决于人格和品行。这些综合素质,包括教师的专业功底、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机智、教师的创新精神等等。可见,于漪老师不仅在专业素质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为其他一线教师提出了希望并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二、于漪教学实践方面列举
1、关于备课方法
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进行有效备课。于漪老师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三次备课”。第一次备课――不看任何参考资料,全靠自己的理解对教材进行一次整体把握;第二次备课――广泛涉猎,仔细对照。与他人的备课内容进行对照,哪些东西是共有的,哪些是人有我无的,哪些是自己独有可成为特色的。第三次备课――一边教一边改。在上课的细节中进行区别和总结,课后再次备课,修改教案。
于漪老师的“三次备课”展现了她独特的教学风格,正是由于反复探索、不断改进的认真备课,使她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快速发展。
2、关于情感教育,感染学生
于漪老师在教学中,感情是十分丰沛的。她会通过自己的讲读以及和学生的互动训练,把无声无情的文字变为有声有情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例如她在教关于纪念的散文《春天的沉思与回忆》时,先以泰格尔的诗“让死者有那不朽的名,让生者有那不朽的爱”作为导入,制造动人的气氛和情境,学完第一节又带领学生一起背诵赵朴初的词《金镂曲・逝世周年感赋》,“缓缓灵车经过路,万众号呼***,泪尽也,赎公无计”加重学生对文章情感的体验,最后又引用杜甫《七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来升华情感,对学生的心灵塑造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样不仅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很好的讲解,同时也是对学生心灵和情感的很好陶冶与升华。
三、于漪教育思想及实践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启示
1、语文教育要有人文精神
当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诸如过分地强调知识性、规律性和对内容的剖析等,忽视学生情感情趣以及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要知道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人文关怀,是人文精神的追求,是人格的塑造。所以语文教育要真正体现出对人性的关怀与感情的升华,要借助语言文字这个媒介,与人自身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相联系,使之内化为人的思想感情,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和悟性,真正塑造学生的人品和心灵。
2、教学中真正“以学生为本”
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教育课程改革,全面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教育领域的一场势不可挡的深刻变革,我们应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因材施教,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健全学生人格,掌握学习方法,为学生步入社会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并且是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本,将学生真正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才是我们教育事业的使命。
3、教师的角色转换与教学能力提升
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迫使教师的传统角色和观念必然要发生重大改变,在《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指出:“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且塑造他们。”此外,必须提高教师的品德素养和业务素质,这样才能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提供坚实而有力的基础。我们应当以于漪老师为榜样,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以自身的行为做表率,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将新时代的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 赵丹.特级教师于漪语文教育思想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2003.5
[2] 于漪.于漪文集.第一卷[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版,第138页
[3] 曹明海.语文教育思想论[M].青岛海洋出版社.2002.177
[4] 戴前伦.当代中国语文教育改革名家评介[M].成都出版社.1993年11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于漪语文教育思想与教学实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