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西游·降魔篇》中的佛教思想

【摘 要】香港导演周星驰拍摄的以《西游记》故事为题材的系列影片,一直被视为华语电影的经典代表作品,从《大话西游》到《西游・降魔篇》,再到《西游伏妖》,从周星驰西游系列的电影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多年来被深厚的大乘佛教思想所浸染。其中,佛教苦观、“般若”的理念与众生平等的思想在这些作品中得到深刻反映。从中可见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相融合,不仅影响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创作,对今天的影视作品也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关键词】《西游・降魔篇》;苦观;般若;众生平等

中***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151-02

一、佛教苦观

有人说,周星驰的西游系列影片是彻头彻尾的悲剧,西游三部曲的悲剧色彩之所以如此浓厚,源于周星驰把佛教的苦观糅合在电影人物的命运中,以及剧情的发展中。苦,是造成悲剧的根源。所谓苦,在佛法看来是因缘所生的心所法,属于五蕴中受蕴一类。《成唯识论》卷五谓“领违境相,逼迫身心,说名苦受。”即领受不顺遂自己或者有违于自身需要的境界,而承受一种使身心受逼迫的感受,热闹不安,因而为人所不欢迎、不乐意、嫌恶,为苦受的基本特征。

佛教所说人身二十二根中有“苦根”,即能出生、增长苦的一种机制,说明苦乃人天生所难免。佛教列举了人世间的种种苦,并且将其跟别归类。《阿含经》佛陀在解说苦圣谛时,列举的苦一般为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炽盛等。

第六苦“爱别离”,指痛失所爱或者与所爱之人总是分别。《法句经》云:常者皆尽,高者亦堕,会合有离,生者有死。此乃人世间亘古难改的现实,即便幸免于暂时的生分,也终究难逃死别的永诀。生离死别,痛失所爱,亲属丧亡,可谓人世间最大的痛苦,凡人至此,莫不苦泪涟涟,甚至肝肠寸断。周星驰《西游・降魔篇》的结尾,深爱唐三藏的段小姐被孙悟空打到筋脉断尽,三藏那一刻才愿意承认自己对段小姐的感情,泣不成声地对段小姐说:“爱你一万年。”段小姐回答:“一万年太久了,只争朝夕。”随即被孙悟空抛向天空,一掌击毙化作漫天的烟花。三藏痛失所爱,悲痛欲绝,在真情的激发下,《儿歌三百首》化作《大日如来真经》,肉身入定涅化作金蝉子,使出了如来神掌将妖王孙悟空制服。

影片最后,孙悟空杀了段小姐后,奔向三藏面前质问:“你看我把你最爱的女人打得一根毛都不剩下,你的佛祖能为你做什么?”此处看似是孙悟空与唐三藏的对峙,实则是周星驰自己内心的自问自答。当你经受人世间的最大痛苦,你所坚守的信仰有什么作用,你坚信的佛陀能渡你出苦海吗?唐三藏用自己的坚守有力回答了孙悟空,只有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和最坚定不移的信念可以战胜一切,让你拥有摧毁一切邪恶的力量,象征着绝对的善的佛祖必定会庇护你。唐三藏经历了生离死别的苦,终于顿悟到:有过痛苦,才能知道众生的痛苦;有过执著,才能放下执著。这也是周星驰佛教苦观最深刻的所在:人间的苦痛无法避免,正视苦、参透苦、以苦为动力,使生命得到升华,化苦为乐。

二、“般若”的理念

历史中的玄奘留学印度,带回来了大量佛经,大半以上为大乘佛教的经书。在大乘佛教中,般若系统的经典是大乘佛教的脊梁,其是阐述般若波罗蜜深理经典的总称,比如《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大般若经》《般若心经》《金刚经》等皆属之。

“般若”是梵语Prajna的音译,又翻译为波若、般罗苦、钵刺苦,意译为“智慧”,即修习八正道。诸波罗蜜等显现之真实智慧,明见一切事物及其道理之高深智慧,即为波若。佛教徒的修行者必须要修习六度波罗蜜,其中智慧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即为“诸佛之母”,成为其他五波罗蜜之根据,而居于最重要的地位。

《大智度论释集散品第九》(卷四十三)中说,“名般若波罗蜜者。般若者,秦言‘智慧’,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穷尽到边。如一切众生中佛为第一,一切诸法中涅盘为第一,一切众中比丘僧为第一。”①

因此,修行者不能不学习般若的教义。那么,周星驰《西游・降魔篇》中如何践行般若的教x呢?可以说,影片中唐三藏的形象就代表着般若的践行。电影一开始,唐三藏离开师傅后,独自踏上驱魔的路途,他餐风露宿,日日诵经,虽以驱魔为己任,却从不以杀戮的手段驱魔。感化妖魔的内心,引导它们向善是唐三藏执着的坚守。比如在影片开始,海边的小渔村遭受河妖的袭击,他和渔民设计机关捉住凶神恶煞的河妖。随后,唐三藏铺开经书,敲打木鱼,口中吟唱《儿歌三百首》渴望感化河妖,让它心甘情愿改邪归正,彻底清除妖性。所谓《儿歌三百首》也就是影片最后《大日如来真经》的化身。此时,三藏不仅是传播佛教教义的佛家弟子,更是一个引导他人修行的人。虽不借助武力,却能最大程度地感化他人,这就是般若的智慧,所以我们说三藏是个智者。影片中三藏驱魔的整个苦途,就是追求智慧的过程。

诚然,三藏在取得真经前,尚且不算彻彻底底的般若。《心经》中有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厄运。”要达到彻底的智慧境界,一定要经过经修的过程,如来佛祖就是“成就大圆满智慧者”,他是无上智慧的代表。他已经脱离了烦恼,解脱痛苦,得到涅盘,不被任何拘束。孙悟空最终逃不过如来佛祖的手掌心,其实已经说明修行要经过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才能参透佛法,得到无上智慧,功德圆满。

三、众生平等

从《大话西游》到《西游・降魔篇》,从至尊宝到唐三藏,只差了“一点点”的距离。直到《西游・降魔篇》的结尾,唐三藏才跨越了这一点点的距离,即爱无大小之分,男女之爱也是大爱。

《大话西游》中,至尊宝变成孙悟空,尽管他深爱紫霞,却不得不踏上取经的险途,影片的最后,参透了情爱的至尊宝实现了灵与肉的分离,肉身留在了紫霞的身边,灵魂走上征途,即使到最后一刻,孙悟空仍旧不敢直面紫霞的真情,他选择了逃避。而到了《西游・降魔篇》里,唐三藏实现了“那一点点”的跨越,段小姐的离去教会他世间的爱无大小之分,做到真正意义上放下执着,了无牵挂。西游险途中,每一次抬头仰望天边的晚霞,依稀都能看见那晚月光下翩翩起舞的段小姐,每一次在梦中与段小姐相会,都会更加坚定自己的使命。此时的唐三藏,在历经爱无差等的生死考验后,已经化为品格坚定、一心向佛、执著追求的殉道者,追求为普渡众生的更大的修行。

这里所言的大爱与小爱,其实是众生平等的思想。大乘佛教中说:“一切众生皆能成佛。”如“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界,坐宝莲华,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平等演说妙法。”②

此处“龙女”成佛的情节的确说明了佛教中有“一切众生皆成佛”的道理。一切众生有佛性,则说明了众生平等的道理。世间之爱皆是大爱,周星驰想借此告诉观众平等的理念,而这种众生平等的理念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是不被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

一切众生包括六道众生,即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六道之中,只要潜心修行,都有成佛的可能性。

注释:

①《大正新修大藏经》,第25册,《大智度论释》,307页。

②《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2册,《大般涅》,404页。

周星驰《西游·降魔篇》中的佛教思想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周星驰《西游·降魔篇》中的佛教思想

学习

苏味道的味道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苏味道的味道,内容包括苏味道小说下载,苏味道小说作品集。苏味道,不是指苏式甜点的味道,也不是苏州评弹的味道,苏味道是个人,栾城人,大男人,两度做过唐朝的宰相,还以其音律贡献,发端了初唐近体诗的创作。如此显赫的官职兼文名,然而嗅

学习

申科股份21亿元重组疑云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申科股份21亿元重组疑云,内容包括申科股份控制权最新消息,申科股份多次卖壳。过于依赖百度体系的紫博蓝毛利率远低于同行,且连续多年下滑,而百度对紫博蓝的账期近乎“腰斩”,更是导致紫博蓝现金流颇为紧张。时隔两月,申科股份(00

学习

陆游蜀中诗风简论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陆游蜀中诗风简论,内容包括陆游论诗全文及解释,陆游建安遣兴其五赏析。“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陆游于乾道六年(1170)入蜀,在蜀八年乃还。陆游的蜀中诗歌内容丰富多样,却又呈现出少“唱和”之作的特点;其诗歌风格则是自入蜀后为之

学习

浅谈无陪护的利与弊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无陪护的利与弊,内容包括陪护的意义和价值,无陪护护理模式优缺点。【关键词】陪护;利与弊一人生病住院,全家忙活受累,是目前各医院存在的普遍现象。无陪护病房的推出,是指患者进入病房后,所有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均由护

学习

京味儿语言中的儿化音

阅读(182)

本文为您介绍京味儿语言中的儿化音,内容包括儿化音京味儿文章,京味儿儿化音。北京话中有许多儿化音,而且有些儿化音是必须带的,不带儿化音就容易产生误会,比如说:“这小孩儿长得真漂亮。”带着儿化音的“小孩”听起来透着那么亲切、可爱。影

学习

从《论说随笔文集》看培根对人性的追求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从《论说随笔文集》看培根对人性的追求,内容包括培根随笔中论人性,培根随笔论人的本性读后感。培根的代表作《论说随笔文集》围绕人和人性进行论述,分析了人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人的行为是如何由其自身第一性(即天性)、环境、习

学习

管理层持股与公司资本结构的关系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管理层持股与公司资本结构的关系,内容包括管理层持股方案设计要点,管理层持股的意义。【摘要】本文采用2006-2011年的数据研究公司管理层激励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通过GMM估计本文得出管理层激励并不能够使管理层在资本结构

学习

煤矸石制烧结砖的发展现状与余热利用

阅读(96)

本文为您介绍煤矸石制烧结砖的发展现状与余热利用,内容包括煤矸石烧结砖长度200mm的哪里生产,煤矸石烧结砖余热利用。煤矸石是我国排放量和堆存量最多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介绍了煤矸石制砖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提出了煤矸石制砖厂烟气余

学习

王玉/肌肤下的灵魂

阅读(22)

经历了多年来国际艺术圈的放逐之后,架上绘画在第三个千禧年到来之初,重新阐明了自身的权利。具象绘画不但拒绝消亡,而且具备相当的自我更新能力。而这种更新通过人体,这一承载着精神风景和当代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主题得到了具体的体现。“身体

学习

煤田地质工程勘察分析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煤田地质工程勘察分析,内容包括煤田地质勘探规范最新,煤田水文地质勘察规范批准文号。1煤田地质勘察的概述1.1煤田地质勘察的阶段煤田地质勘察阶段一般分为预勘、普勘、详勘和勘探四个阶段,预勘和普勘是为了寻找煤源和具有开

学习

法拉盛之邀

阅读(20)

周兵档案性别:女1994年9月――1998年7月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系学生1996年开始从事网球裁判工作1998年至今中国网球协会注册网球裁判员2001年通过国际网联二级考试取得国际裁判资格期间参与多次国际网联举办的国际巡回赛裁判工作。2002年

学习

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内容包括轻轻敲起沉睡的心灵,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完整版。【案例描述】五年级男孩黄文星,黑黑的,长得很结实,学习成绩中等,别看一个小男儿,可手很巧,在学校参加手工和绘画,多次被评为学校“绘画小能手”;并且在

学习

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内容包括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感悟,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是什么意思。摘要:柳宗元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的《永州八记》堪称游记散文的典范之作。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柳宗元仕途失意后的思想和心态,

学习

傅雷与《傅雷家书》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傅雷与《傅雷家书》,内容包括傅雷家书全文阅读及赏析,傅雷家书中傅雷形象。――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译文流畅、传神,其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为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

学习

浅述藏传佛教的各教派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浅述藏传佛教的各教派,内容包括简单谈一谈藏传佛教的主要教派,藏传佛教哪个教派人数最多。假如略微细致地观察藏传佛教的僧侣们,你会发现,他们所穿着的袈裟、配戴的器物,以及持守的教义、修持重点和方法上,是有差别的。他们虽然

学习

佛教禅定修习的基本条件与自我调理

阅读(22)

佛教信徒健康长寿是人所共知的,以前有人把历代高僧的寿命与历代皇帝的寿命相比较,发现生活清苦的高僧的平均寿命高于皇帝。佛教徒长寿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原因要归功于禅定。通过修习禅定,一是可以克服外界的诱惑和内心七情

学习

佛教词语“顶礼膜拜”词义探析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佛教词语“顶礼膜拜”词义探析,内容包括佛教殊胜词语,佛教称呼等级。佛教的传入带来了佛教文化,并深刻地影响着汉文化的发展。而佛典中的词语一方面丰富了汉语词汇,另一方面又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在频繁的使用中,词义发生了变化。

学习

藏传佛教寺院的僧人茶俗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藏传佛教寺院的僧人茶俗,内容包括佛教僧人的生活,藏传佛教寺庙僧人守则。寺院僧侣是藏族社会最早饮茶的群体之一早先,由于茶叶得之不易,所以,吐蕃民间普遍都把茶叶当作开胃养身之珍品来看待,只有地位较高的阶级阶层才能享用得到

学习

藏传佛教重地大昭寺

阅读(974)

本文为您介绍藏传佛教重地大昭寺,内容包括大昭寺藏传佛教圣地,藏传佛教大昭寺。大昭寺,位于拉萨市八廓街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昭寺始建于公元647年,距今已有1360多年的历史,它因兼容

学习

青海玉树地区吐蕃佛教摩崖石刻综述

阅读(131)

本文为您介绍青海玉树地区吐蕃佛教摩崖石刻综述,内容包括林芝德本吐蕃摩崖石刻,吐蕃时期的仁达摩崖石刻。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的西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三江汇流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州府结古镇是一个小的半游

学习

日本飞鸟奈良平安时代佛教的传播及受容

阅读(24)

[摘要]任何外来文化的传入,都并非一番风顺,从被抵触到接受乃至融入本土文化,要经历极为曲折与漫长的过程。日本飞鸟奈良平安时期,佛教的传播亦是如此。公元6世纪,佛教经中国传入日本,起初受到了日本废佛派的强烈抵触,这场斗争最终以苏我氏与圣

学习

唐代碑刻与佛教

阅读(30)

佛教从最初在中国出现以来,到了公元6世纪已经约有五百年了。在这五百年中,既是外来思想传人中国的过程,也是外来思想不断中国化的过程。整个隋唐五代时期,佛堂和寺院星罗棋布,寺庙和佛塔的轮廓给城市的上空增添了生气。走在路上,就会遇到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