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非常健全的治国纲领,《论语・子路篇》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孔子去鲁入卫,沿途看到卫国人丁兴旺,不由赞叹:卫国真是人口繁庶啊。根据弟子冉有的发问回答说:一个邦国人口繁庶,治国者就应当致力于创造条件,发展经济,让人民富裕起来。不过,治国当然不能仅止于此:人民富裕起来之后,还应当建立健全教化体系,让人成为真正的人。
按照中国圣贤的文化观念,“文”就是生命与生活之形式,礼仪、道德、伦理、法律都属于此范畴,思想、学术、文学、艺术、建筑等则是这些形式之抽象表达。“文明”就是具有健全之形式的生命与生活秩序。文明者,人以文而明也。人无文则暗昧,也即野蛮。“文化”者,裁人以文,以文定命,以文化人。文化就是教化,就是让自然人成为社会人,这样的人才是文明的,他知道如何合宜与其他人交往、合作。因此,文化是社会秩序的根基。
反过来,如果没有文化,人就被自我生存的本能驱动而不顾他人的存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无所不用其极。这类没有文化的人聚集在一起,最可能的情形就是相互伤害。在这些人中间也就很难形成健全的社会秩序。也就是说,没有文化,就没有秩序。
不幸的是,这样的古老治国智慧,都快被当代中国人遗忘了。
过去三十年间,中国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中国人的财富也普遍大幅度增加。其动因有二:第一,民众的经营才能在长期受到压制之后,得以猛烈地释放,所有民众把自己的全副精力投入到财富生产中;第二,各级***府十分重视经济增长,各级官员***绩考核的主要指标就是经济增长业绩,也即GDP增长速度。***府采取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动员人力、土地、金融、生态等资源,实现经济短期内快速增长。
但是,至少从本世纪初开始,伴随着财***迅速增加,社会陷入普遍的焦虑、惶惑之中。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一些地方的***府滥用权力,引发官民紧张;同时,社会内部,精英与大众之间、贫富之间也出现紧张。到今天,这种紧张不断加剧。
为什么财富没有带来安宁、秩序,反而带来焦虑、混乱?最为重要的原因是文化匮乏。这在现实中的表现,举其大者如下:在各级***府的议事日程中,经济增长挂帅,文化退居其次。***府即便从事文化建设,也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不过是招商引资的一件漂亮行头而已。也正因此,现在的文化通常是伪文化,甚至是反文化。而在一般文化领域中,最为重要的是,教育体系传播的价值也存在扭曲之处。还有,为了经济增长,各级***府也不惜毁坏文化,比如,大量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被拆毁。
文化的匮乏必然导致国民价值观的混乱,进而导致道德伦理的溃散。比如,人人以金钱为最高价值,以财富为人生成功唯一标准。这样,人们相互之间以欲望相见,也就无从建立正常的信任、合作关系,而必然扭曲为相互猜疑、伤害的关系。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与官民冲突事件,表层上有制度原因,深层的原因则是文化的严重匮乏与价值的扭曲。
痛定思痛,文化建设已经到了再也不能拖延的时候了。文化不兴,则财富的积累过程不仅无助于社会的繁荣,反而会变成瓦解社会、激化冲突的因素。当下中国需要文化的自觉。这个自觉应当有两层含义:一是相对于物质主义的文化自觉,也即意识到文化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其二,相对于西方的中国文化之自觉,中国人之作为中国人的文化认同的自觉。惟有具此文化自觉,文化建设才可上正道。
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文化建设?***府应当发挥适当的作用,但最为重要的是,***府放松管制,让社会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文化创造、传播和教化的潜力。最高明的文化是人民的自我教化。应当说,今天,社会部分人群已经产生了文化的自觉,并积极地投入于文化建设之中。但现实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制度限制和障碍,只有***府解除各种不合理的限制和障碍,中国文化才能走上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