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的主题为“应对糖尿病”。世界卫生组织于4月6日首次全球糖尿病报告,显示全球糖尿病成年人患者近40年内增加了3倍,其中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全球18岁以上人群中,1980年糖尿病患者为1.08亿人,2014年增加至4.22亿人,占全球总人口的8.5%。中国成年人患糖尿病率接近10%。
糖尿病也被称为富贵病,但是,从世界糖尿病的发病情况看,反而是发展中国家,即贫困地区的人患糖尿病的人更多。这是一个矛盾现象,也造成了解释这一疾病的医学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形成悖论。
糖尿病的全球性增长并非是发达和富裕地区的增长最快,反而是贫困地区的发病人数增长最多,发病率更高。西北欧发达地区的糖尿病患者比例最低,其中女性为低于4%,男性为大约5%。但是,东地中海地区糖尿病人群占比最高,达到13.7%。东地中海地区国家包括土耳其、塞浦路斯、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自治***府、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国家,这些国家除以色列外,都不是富裕国家。在中国全部成年人口中,已有近10%糖尿病患者。
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未富先病的现象既是一种潜在的隐患,在未来也是一种巨大的灾难,首先体现在巨额的医疗费用上。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表明,全球用于应对糖尿病的年成本超过8270亿美元。
为何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会成为糖尿病等富贵病的重灾区,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现有的答案是,一是人类演化的基因所致,二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两种原因是交织在一起的。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人类遗传学家詹姆斯・尼尔就提出了“节俭基因”(调节胰岛素分泌的基因)的假说,现在已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同,即由于节俭基因仍在发挥作用,当大量高营养食物进入人体后得不到及时消耗,造成能量过剩,导致了糖尿病等一系列富贵病的产生。
这个说法很学术、很隐晦,让人难以理解,需要转化为与生活经历相似的通俗说法来理解。穷人乍富或经济有起色后反而容易得富贵病可以理解为,当一个人长期和极度饥饿之后,如饿了三五天或一星期后,面对一桌美食,可能会全盘吞下,后果是,如果不是胃穿孔大出血而死亡,就是胃肠极端不舒服和疼痛。
中国和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在经济稍为好转后,除了饮食内容外,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为动物性高脂高蛋白食品摄入较多,但运动却不足,因而难以消耗摄入的过多能量,从而产生肥胖、超重和胰岛素耐受,诱发糖尿病(主要是2型糖尿病)。
这显然是经济先行发展,传播健康行为的知识尚未跟上而造成的。这种情况并非是发展经济的一种后果,而是一种阵痛,发达国家也经历了这样的阵痛。如西北欧国家,有了几十年的摸索和健康教育,糖尿病发病率目前得到了控制。中国现在却正在经历着这样的阵痛。
德国一项研究发现,“吃货”父母吃出来的肥胖和2型糖尿病也可能遗传给子女。研究人员给试验鼠提供高脂饮食,让它们变胖并患上2型糖尿病,然后采取体外人工授精的方式让老鼠的和***形成受精卵,并由健康的试验鼠代孕。结果是,无论是雌性和雄性试验鼠哪一方肥胖并患有糖尿病,后代都会受到影响。肥胖雌鼠的后代更容易肥胖,而肥胖雄鼠的后代更易发生血糖高。
因此,无论是贫困还是富裕,养成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培养良好的行为方式才有可能矫正由演化潜伏在基因中的富贵病因子,并避免把糖尿病这样的富贵病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阻止隐患变成灾难。
(据《北京青年报》)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穷人为何易患“富贵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