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丘罗罗腔是全国地方稀有剧种之一,流传于山西北部灵丘、浑源、应县、繁峙以及河北阜平一带。其唱腔旋律优美,节奏明快,行进十分流畅,故颇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灵丘罗罗腔属北曲弦索系统,在艺术上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音乐传统唱腔曲牌,常与不完备的板式唱腔结合。这种不完备的板式变化唱法,是中国戏曲由曲牌体向板腔体过渡的初级形态,对中国戏曲发展史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剧目生活气息浓厚,台词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说唱性强,有曲艺说唱的味道。本文主要就灵丘罗罗腔剧本内容、剧本语言做分析,以期对灵丘罗罗腔的发展和繁荣有所助益。
一
灵丘罗罗腔剧本剧目大致来源传统剧、移植剧、自编自演剧。
传统剧多源于家庭生活,也有源于古代杂剧、传奇、小说以及说唱艺术的,从剧目选取题材和反映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为袍带戏,公案戏,神话戏,家庭生活戏等。移植剧目源于河北丝弦、豫剧、晋剧、京剧、评剧,也有来于湖南小花戏、河北梆子以及歌舞剧等。自编剧大都是根据现时经济、文化、生活进行编排。作为一方戏剧,其代表剧目是传统剧《小二姐做梦》与《描金柜》。
剧本内容反映社会生活各个层面,既有帝王将相忠奸斗争的宫廷戏,也有***事战争的蟒靠戏,还有描写黎民百姓悲欢离合的生活故事戏。这些戏多取材古典小说和民间传说,它以劳动人民朴实的思想感情歌颂了忠臣良将、清官义士以及劳动人民的忠贞爱情,揭露鞭笞了奸佞权贵和贪官污吏,剧本中寄托了人民的美好愿望。当然也有愚忠愚孝、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色彩的宣扬。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歌颂忠臣良将、清官义士,鞭笞奸佞权贵、贪官污吏。如《描金柜》全剧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对清官义士为民除暴安良的美好愿望,是以生活题材表现。《两狼山》全剧歌颂杨家忠心报国,不畏奸臣,以死作战,批判潘仁美狡猾奸诈,心胸狭窄,勾结外敌背***家。是以***事战争题材表现。
第二类描写追求自由爱情,提倡男女平等的婚姻观。《小二姐做梦》描写闺中姑娘王翠娥向往爱情、出闺待嫁的急切心情。作者巧妙地把古代少女追求爱情的复杂心理,通过梦前、梦中、梦后三段,给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反应了古代女性对当时封建社会礼教的强烈反抗。移植河北廊坊地区大厂回族自治县剧团的《嫁不出去的姑娘》全剧批判旧式买卖婚姻观念,提倡男女平等的新式婚姻观。
第三类是神话、鬼怪故事,描写对上天与土地的虔诚与迷信。故事本事不外佛教与道教两种,如《无底洞》与《火焰山》都是取于《西游记》中孙悟空与妖怪斗法,《大香山》讲述观音得道,《天妃闸》讲关于吕洞宾收徒的故事。都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面对现实生活的残酷,无法掌握的自然世界,人们除了积极斗争和寄予美好希望外,又有一种自己无法言语的恐怖,进而迷信。
第四类是通过家庭生活反映现时***治、经济、文化以及思想等。如《父子争权》中写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使父子俩在种植方面产生矛盾,反映当代农民思想的新旧观念的冲击,说明农村致富奔小康只有更新观念,依靠科技,富而思进,才能改善农民生活,奔赴小康道路。《抢公爹》中批判大媳妇“青光光”与二媳妇“算破天”的好吃懒做,***老公公,赞扬孝顺的三媳妇徐巧叶等等。这部分都体现在自编自演剧上,多数为调演编排。
二
在语言艺术方面,灵丘罗罗腔作为地方戏,演员多来自本地,观众也是晋西北村民居多,所以不管剧目源于何处,唱词与对白都做了地方性的处理,具有浓厚的塞北地域特色。
第一,语言地方性突出,并从中反映当地民风民俗。
灵丘罗罗腔无论是唱腔语言还是对白语言,都是朴实、自然、不加藻饰的,它充分运用当地口语加以提炼,既传神又生动,如《嫁不出去的姑娘》中七爷见女儿彩凤嫁不出去了劝彩凤嫁木墩,彩凤不愿意,七爷便说:“咳,常言道:‘瘸驴配破磨,瞎子配罗锅’,如今,你就将就着点吧!”“将就”指凑合之意。再如《小二姐做梦》中小二姐埋怨父母不给找婆婆时:“背地里我把爹娘埋怨,房大的姑娘难道你看不着?”“房大”为地方语,形容人已为成人。女儿上轿时母亲嘱咐二姐:“你女婿要是喝醉了酒,别吵别闹要哄顺着”,“哄顺”为当地语,指安慰、规劝之意。
从浓厚的地方语言中也反映出当地的民风民俗,如《小二姐做梦》中招待女婿时二姐端上了“油炸糕”(用剥了皮的黍子磨成面粉,用水拌成疙瘩状,蒸熟和好分成小块,捏成饼状包进各种馅,再用油炸了即成。吃糕指高升之意。)上轿前二姐吃的“离娘面”,上轿时“母亲姐姐暗落泪”,下轿时“拜天地”,上炕二姐“坐福神”这些都是雁北地区婚嫁风俗,女儿上轿时娘家人必须流泪哭泣,以示对女儿的留恋,也是对女儿的尊重。“坐福神”指新媳妇入进入洞房,坐在一张双叠的绸褥上,褥子里面装了钱币、红枣、核桃等物,意指大福大贵,早生贵子。桌子上摆满各种糖果和油炸的各种食品,镶有龙凤***案的红烛自媳妇进门到第二天早上一直燃着,意指小两口日子红红火火,白头到老。这种习俗一直保留到现在。
第二,唱词讲究平仄,对白相对自由、随意。
灵丘罗罗腔剧本语言分唱词和对白两种。唱词为上下句组合。唱词中第一、三、五等奇数句是上句,为仄声;二、四、六等偶数句是下句,为平声,并押韵。一个上下句是一个基本单元。唱词大多是六字句、七字句、八字句、九字句、十字句。如《小二姐做梦》中小二姐唱段:
大姐姐十八岁就出阁去,俺嫂嫂十九岁嫁给我哥哥。
二姐我今年二十整,为什么还不给我找个婆婆。
背地里我把爹娘埋怨,房大的姑娘你看不着。
“去”、“整”、“怨”为仄声,“哥”、“婆”、“着”为平声。再如现代戏《抢公爹》老公公***唱段:
今天唱的是哪出戏?让我心里费猜疑。
既然请我吃饭是好意,却为何偷走犁铧和木犁?
“戏”、“意”是仄声,“疑”、“犁”为平声。也有根据剧情内容而有变化的,如《大路通天》中来关唱段:
提起这块弯弯地,钩起我十年前辛酸泪。
十年前你大婶病在床,缺医少药难就医。
“地”、“泪”为仄声,“床”、“医”为平声。
在唱词中,衬字及虚字在唱腔进行中也出现较多,有较固定的“哎咳,哎咳吆”等,以表现情绪。对白一般根据剧情发展或者观众的不同进行自由、随意地表现。
第三, 同一剧目,相对大戏来说剧本较为短小,语言更为朴实。
关于《小二姐做梦》,它是灵丘罗罗腔的传统剧目,但该剧目在豫剧、秦腔、丝弦、评剧、曲剧、湘垣鼓书、山东渔鼓、东北单出头都有演出。各剧种的传统剧目中,我们知道有许多剧目都一样。可能最初是出于一位作者手里,大家各处传演,时间久了也就成了该剧种的传统剧目。《小二姐做梦》在各剧的主题思想是一致的:反映古代女子对封建社会的反抗,渴望自己的婚姻自由。不过我们发现剧本流传各剧种除受到当地生活语言习惯的影响而改动之外,还受到自己剧种本身的影响。这里遗憾没有其它剧种的《小二姐做梦》剧本,仅以河南豫剧的做简单比较。
河南豫剧是为大戏,剧本①一开头就大段描述风景:
谯楼上打罢了更鼓锣,小二姐在绣房睡呀睡不着。
小二姐我家住在汴梁城,汴梁城里古迹多;
铁塔繁塔相国寺,琉璃店紧对着藏经阁;
在城南有一个禹王台,龙亭高立在城北角;
鄱阳湖就在龙亭以下,包府坑本在那西南城坡。
在城南四十五里朱仙镇,城北里有一个老黄河,
城东有个招讨营,城西四十五里是瓦子坡。
……
这样大段的风景描写是为豫剧作为一个大戏必须有的,且我们得知这个小二姐是个大家闺秀,灵丘罗罗腔一出场这样描述:
春风吹寒冬过,桃杏花儿开满坡。
南去的燕子飞回来,庄户人又在忙农活。
种罢了山药回家转,高高兴兴过了河。
小二姐我一家人对岸上住,打柴种地过生活
……
简单明了,大家闺秀的“小二姐”成了一农家“小二姐”。地方性非常突出,春暖花开,南燕北归,庄户人犁地播种,地道的雁北农村的春天景色,灵丘为山区,“山药”是家家农户都要种的食物。(这里的“山药”是为“土豆”,书名为“马铃薯”,与书名所说的“山药”是不一样的。)
在描写小二姐埋怨家里不给找婆家时,豫剧用一定的篇幅与隔壁的刘二姐做比较,灵丘罗罗腔则直接进入主题,从接待客人、二姐上轿、坐轿、下轿等过程中豫剧都有详细的环境、心理描写。灵丘罗罗腔环境描写则少的多,主要突出二姐的心理。灵丘罗罗腔全剧仅四十分钟,用在豫剧中显然不合适,但灵丘罗罗腔就足以表现了。
总之,灵丘罗罗腔剧本不管是由大戏改编而成,还是自编自演,都没有脱离当地民众的生活和语言,用当地民众的语言表达着当地民众的喜、怒、哀、乐,与当地民众的审美情调深深相连,在全国戏曲呈低调的大气候下,甚至在人们都认为罗罗腔已经绝迹的情况下,能在雁北一方占有一席之地,是有它深厚的民众基础的。
注释:
①张紫晨 《中国民间小戏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参考文献:
[1]灵丘县志.灵丘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
[2]中国戏曲志・山西卷.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12
[3]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8
[4]山西省文化局戏剧工作研究室. 山西剧种概说.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
[5]路应昆.戏曲艺术论.北京广播艺术学院出版社.2002.9
[6]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
[7]孙大***、杨万成.塞北梨园(二)罗罗腔.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4
[8]张紫晨. 中国民间小戏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作者单位:山西大同大学文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