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史是被抹杀的历史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波涛汹涌,南明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道波澜,关注南明历史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毛佩琦:历史是一个民族,国家的记忆,研究历史,可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文化,正确认识人类自己,既是一种寄托,也是一种激励。南明王朝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其包涵的内容却异常之丰富,南明王朝处于中国社会“天崩地裂”、瞬息万变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南明王朝的应对***策是什么?那个时代的要求是什么?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
另外,南明王朝最后在安龙结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安龙既有文物古迹,又有历史记载,这些对安龙历史研究非常重要,南明王朝是一个历史大转变的时期,是改朝换代的时候,同时也是一个大舞台,各种各样的人都在这个大舞台上表演,所以把这个时期各种关系认真地梳理和研究,分析这个时期***治和各种人物的表现,实际上是可以为我们后世做一个借鉴。
:在学术界,关于南明史的界定却一直都存在争议。
毛佩琦:在中国历代年表上,明朝灭亡时间是1644年,即明崇祯皇帝在煤山自尽,然后清朝顺治元年开始。我们说南宋,是把淮河以南称为南宋,界定宋朝结束的时间是从元朝大***打到南方占领全部领土,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赵跳海,宋朝结束。如果按照这样的划分方法,明朝的灭亡不该在崇祯,而在弘光,那是康熙元年,永历十六年。那么,是谁抹杀了南明这段历史?是清朝***府。清朝***府要宣布自己***权的合法性,就不能承认明朝残余***权的合法性,它把长江以南的***权称作红毛***权,这是***治需要。
这样的划分方式在清朝的史学家那里也有不同的意见。比如明末清初的史学家查继佐、谈迁。翻开谈迁的《国榷》,他没有把崇祯帝自尽算作明朝的灭亡,而是把弘光***权的灭亡算作明朝的结束。我在一些场合讲述明史的时候,也是把弘光加进去,理由有两个:
第一,明朝实行两京制度,南京称作应天府,北京叫顺天府,明朝北京虽陷落,但南京还在,首都没有亡,所以明朝也没有亡,南明应属明朝。
第二,弘光帝是明神宗最近的亲戚,是福王之后,按照宗法制度,他当继承皇位,而且,他是各路江南人马,明朝残余势力共同拥戴的君主,是合法的,所以明朝没有灭亡,明朝的历史也应把弘光这一年也算进去,才可以说是南明。
南明史是被曲解的历史
:长期以来,很多人用黑暗腐朽,宦官,***派之争,皇帝慵懒来评价明朝历史,黄宗羲也曾在他的《明夷待访录》中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对于这些评价,我们该如何认识?
毛佩琦:明朝存在了270多年,如果一个皇朝是这样的,它可以存在这么多年吗?显然这些评价是有失偏颇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对明朝的评价,话语权是黄宗羲和他的学生们最后提出的。黄宗羲为什么这么愤恨宦官?宦官不一定都是坏的,而且宦官做的不一定都是坏事,在明朝的历史上,很多关键时刻一些宦官出来挽救了大局的不在少数,也有很多宦官奉命打击贪官污吏,可是这段历史到了黄宗羲那里就一概抹杀了,因为黄宗羲的父母受过宦官的难,因此,他对明朝历史特别是明朝末年的历史的评判有他个人的情结在。几百年过去,我们作为现代人,要看清楚,不受黄宗羲左右,要受客观事实引导。
同样,对于弘光***权,弘光帝被描绘为一个昏庸无能、贪***享乐的人,南明朝廷被描述成***派斗争,不问国家大事的一批人,可是越来越多的材料证明这些评价是不准确的,南明历史从弘光开始就是被曲解的历史。
我们要根据历史发展的逻辑,把这些人放到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去给他们一个客观的评价和论断,让国人清楚知道这段历史的走向。
:明末清初的中国经历了明王朝的倾覆,满族的入主,南方明朝势力的顽强抵抗,可以说是动荡不安,而似乎也正是这些复杂和不安才增添了南明这段历史的丰富和曲折。
毛佩琦:崇祯帝在煤山自尽,清顺治帝入主中原,这时候起,中国的大舞台上出现几股势力,这几股势力早就在酝酿角逐中央***权的控制权。明朝在走下坡路,李自成是新兴的力量,清朝经济***治相对落后但有强大的***事力量,这几股势力的争夺,实际上是看谁能顺乎天心,顺乎民意,最后得到天下。明朝在南明时期,除了这种对天下的争夺以外,对我们还有什么意义呢?那就是怎样处理老百姓的民生问题,朝廷之间的***策要怎样执行,对外关系是怎样,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才可以在大的角逐中胜出。
南明时期的历史还涉及到当时的对外关系。一个是郑成功在永历年号的旗帜下,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大书特书的,再就是西方文化的传播。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明朝采取的是从民间到宫廷自下而上的全面开放的态度,崇祯宫廷里的一些宦官和妃嫔宫女相信天主教;另外,中国当时的知识分子读书人对异质文化也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礼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徐光启翻译了欧洲大批的科学著作,还和意大利传教士绘制了世界地***。这样的开放态势一直延续到南明时期,今天我们在安龙看到的天主教堂就是佐证。
所以,南明的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值得研究。
研究南明史重在坚持历史逻辑和历史正义
:在研究历史时,一些史学家总是会用历史的发展是必然的来总结朝代的更迭,那么清朝取代明朝是否也是历史的必然?
毛佩琦:现在有一种说法,特别是最近通俗史学的一些流行的东西把我们的视听搞乱了,其中一种说法就是清朝入主代表进步势力,统一中国,在这个前提下,谁抵抗就是***派,投降的就是英雄。另一种说法是,当时就要实现大一统,谁要破坏这个大一统,谁就是逆历史潮流。这两种说法违背了历史逻辑。
什么叫历史逻辑?如果一个人从监狱出来成了企业家行善,就把原因归结于多亏他当时犯了罪,这样的逻辑正确吗?显然不对。同样,一个朝代一个***权,也不能用后来的发展证明前面的事。
历史的发展总是先进战胜落后吗?如果按照马克思社会发展史先进战胜落后的观念来看,是,但那是从太长远的社会发展规律来看,而在短时间内,有时也是落后战胜先进。
当时清朝将帅们圈地,让农业倒退到游牧时代,让农民倒退到农奴时代,一百年左右恢复不起来。所以,我们要重新认识这样的结论,理顺历史的发展逻辑。
:在安龙南明史研究基地,你写了一幅字,“为天地间留一股正气”,如何理解“正气”二字?
毛佩琦:“为天地间留一股正气”是指要留住历史的正义。今天我们看十八先生墓,实际上看到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气节。当一个强权压迫你要剥夺你自由的时候,甚至要剥夺你生命的时候,是顺从还是反抗?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舍生取义,在那个关键时候,永历帝只是一个符号,忠不忠于他不要紧,关键是要忠于自己的原则和气节,如果凡是在这种关键时刻气节没有了,那中华民族的精神就被抹杀了,任何外族入侵的时候都可以轻易放弃。
所以,洪承畴带着***队到江南劝降史可法,洪承畴是受皇恩浩荡的人,但他不***报恩反成仇,史可法坚守忠贞,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再看台湾巡抚沈葆桢给郑成功在台湾立的祠堂中也是讲古今第一完人郑成功为书生吐气,讲的这种正气是我们需要继承的,我们不是要维护某个***权,而是要维护一种正气。所以当清朝***权稳定以后,又重新对当时抵抗清朝的这些人给予了评判,批判了投降清朝的人,表彰了十八先生这样一些人忠于民族精神,忠于民族气节的人。
中华民族之所以不亡,正是因为天地有一股正气,现在研究南明史,其中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在强敌之下,坚韧不屈,在生命受到威胁时,舍生取义。(责任编辑/吴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