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英国诗歌之父的杰弗里・乔叟在1387年至1400年间写下了他的传世之作《坎特伯雷故事集》,那是用中古英语写出的第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记述了中世纪的基督徒们前往坎特伯雷朝圣的情景。乔叟故事开篇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英格兰万物复苏的春天:
“当四月的甘霖渗透了三月枯竭的根须,沐濯了丝丝茎络,触动了生机,使枝头涌现出花蕾;当和风吹香,使得山林莽原遍吐着嫩条新芽,青春的太阳已转过半边白羊宫座,小鸟唱起曲调,通宵睁开睡眼,是自然拨弄着它们的心弦:这时,人们渴望着朝拜四方名坛,游僧们也立愿跋涉异乡。尤其在英格兰地方,他们从每一州的角落,向着坎特伯雷出发,去朝觐他们的救病恩主、福泽无边的殉难圣徒。”(方重先生译)
坎特伯雷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肯特郡,从伦敦乘火车约一个半小时车程。铁路沿线是广袤绵延的绿野,阳光照耀着千姿百态的树木,树丛中点缀着紫红、粉红、淡绿、嫩黄和白色的花簇,远处偶然可见一两棵浓绿的塔松,还有笔直挺拔的杨树,一片大自然公园的风景。遥想乔叟时代的朝拜者就在这起伏的原野上,沿着乡间小路前往坎特伯雷朝圣。
肯特与欧洲大陆隔多佛尔海峡相望,由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从公元初开始,先后受到来自欧洲大陆的罗马人、撒克逊人和诺曼人的进攻。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率***从法国渡海进入英格兰,征服英国,在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中加冕登基,成为英国国王。随征服者威廉而来的说法语的诺曼贵族成了英国的统治阶级,在随后的几百年中,英格兰地区便有三种语言并存:教会神职人员使用拉丁语,贵族阶层用法语,普通民众说英语。乔叟生活的时候,正值英法百年战争时期,英王爱德华三世和他的长子、绰号黑王子的爱德华率领***队在战争中先后击败法国人,这激发了英国民众的爱国热情,唤醒了民族意识,人们要求在***治上挣脱法国的统治枷锁,在教会事务中摆脱罗马的束缚。于是,法语和拉丁语渐渐失去了它们曾经享有的高贵地位,英语不再仅仅是普通百姓的语言,也开始进入上层社会。
乔叟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家族祖先有法国血统。他的父亲是伦敦酒商,母亲是与宫廷贵族关系密切的有社会地位的妇女。乔叟在伦敦度过童年,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他十几岁入宫廷做侍从,曾随国王爱德华三世征战法国,在战斗中被俘,后由国王出资将他赎回。他做过商人,并担任过多种公职:税务官、国王产业管理人、肯特郡议员、治安官和外交官。他受命多次出使法国和意大利,走出封闭的英伦小岛,在欧洲大陆上旅行。丰富的生活阅历,加上渊博的学识和语言天赋,使他成为那个时代多才多艺的文人,虽然他还不是一个职业作家。乔叟早期的文学创作受法国文学和意大利文学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第一个了解岛外世界的诗人,他感受到欧洲大陆上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新风气,并将这种精神带回英国。乔叟之前,英国文学中有史诗《贝奥武甫》,那是关于英雄神怪的传说故事;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则是中世纪英国现实生活的写照,全书17000行韵文,由朝圣者们讲的25个故事组成。中世纪时,朝拜日是重要的节日。现代英语词holiday(节日,假日)来自古英语,与holy day(宗教节日,圣日,忌日)有关。乔叟生活的时代,穷苦的农民忙于田间劳作,无暇去朝觐圣地,所以《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朝圣者主要是来自中产阶层:骑士、僧侣、律师、医生、商人、水手、磨坊主、厨师等,他们讲述的故事涉及圣徒传说、浪漫爱情、骑士传奇、动物寓言,以及普通人生活的幽默故事,展示了英国中世纪广阔的生活画卷。尽管与乔叟同时代或他之后的不少人仍用拉丁语和法语写作,他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不像古英语诗歌用头韵法,而是押尾韵,并采用音步,使诗文富有节奏感,这种诗律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莎士比亚富于音乐感的十四行诗便是这种诗韵节奏的进一步完善。乔叟的成就使英格兰中部地区的方言成为英国的文学语言,他也成为英国用英语写作的第一位伟大的诗人。留传至今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手抄本上印有乔叟的画像:脸庞丰满,头戴布巾,身穿长袍,骑一匹小马,但马和人不成比例,衬托出作品的嘲讽诙谐;而史书中的乔叟画像则是须发灰白的长者,面庞清瘦,诚朴慈祥,是一个对人世同情宽容的智者。乔叟1399年12月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庭园中租下一间房子,翌年去世,葬于大教堂的诗人角中。1555年,人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中为他立碑,他成为文学史上与但丁和莎士比亚齐名的大诗人。
坎特伯雷在英国历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是因为古代罗马人渡海来到英格兰后在这里建立了定居点,罗马人的行***中心也设在坎特伯雷;但人们争先前往坎持伯雷朝拜,却是因为这里有英国最著名的大教堂,教堂里安息着殉难圣徒托马斯・贝克特大主教。坎特伯雷大教堂是英国第一座大教堂,是圣奥古斯丁公元597年到坎特伯雷后不久开始兴建的。传说大教堂最早于597年奠基,但最初建的教堂遭受1607年大火破坏后已不复完整,保留至今的教堂建筑是从11世纪开始陆续修造的。教堂内有圣奥古斯丁的祈祷室,室内圣坛上方的窗户上装饰着描绘教皇格雷戈里一世派遣圣奥古斯丁到英格兰传教的***案,窗下方列有历任坎特伯雷大主教的名字。大教堂的中殿和高坛气势宏伟,两排大立柱支撑着穹顶,中殿大厅里的木椅可坐一千三百多人,两侧有耳堂和壁龛,墙上排列有先贤的浮雕。穿过中殿之后可顺阶梯下到罗马风格的大地下室,地下室里昏暗的灯光照出两边分隔开的几个祈祷室,中间是厅堂,有立柱形成拱形门廊,耳堂和厅堂中均设有木椅,供神父和信徒们***祈祷。立柱和墙上装饰着壁画和雕刻,描绘天使显灵和野兽奔舞的场面。地下室之上建有高坛:沿阶梯拾极而上直达圣奥古斯丁之椅,历任坎特伯雷大主教就在这把大理石的椅子上被任命为全英首席主教。从高坛向大教堂深处走去便是大主教贝克特的圣祠和黑王子爱德华的陵墓。黑王子的铸像身披镀金铠甲仰卧于棺柩中,旁边摆着他使用的黑色盾牌,盾牌上有三根驼鸟羽毛***案。在贝克特遇难的地方,至今还有虔诚的神父向信徒和游客描绘贝克特当时惨遭杀害的情景:黄昏时分,大主教从回廊黑色的木门进入耳堂,准备作晚祷,这时国王手下的四个骑士冲进木门,一个挡住其他教徒,另外三个下毒手将大主教刺杀于庄严的教堂中。今天,耳堂内的墙壁上挂着一个黑色的十字架,上悬两把长剑,灯光照射下,双剑在墙上投下两条长影,好像是四把剑,象征四个杀手。
贝克特遇难是当时轰动全英格兰的一件大事。自圣奥古斯丁于公元598年首任坎特伯雷大主教始,一千四百多年来坎特伯雷已有一百多位大主教。在英国,大主教的地位高于主教,管辖着广大的教区,享有教会最高的权力,而坎特伯雷大主教是全英教会的精神领袖。托马斯・贝克特的家族有诺曼人血统,他在伦敦和巴黎接受教育,后来到意大利的博洛尼亚教堂和法国欧塞尔的教堂研习基督教教会法。中世纪教会势力强大,又有罗马教廷支持,因此常与王权分庭抗礼。英王亨利二世想削弱教会和贵族的势力,加强王权,于1162年任命托马斯・贝克特为坎特伯雷第40任大主教,希望籍此控制英国教会。但贝克特大主教反对国王控制教会事务,与亨利二世意见不合,屡屡发生争吵。贝克特的声望和教皇对他的支持使亨利二世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国王不悦,曾失望地说:“我那些胆小的食客中无人能帮我摆脱这个不安分的神父吗?”他说这话时似乎没有考虑后果,但四个骑士将国王的意愿视为自己的责任,于是策马前往坎特伯雷,在大教堂中杀害了贝克特。殉道者的鲜血是信仰的种子,贝克特之死震惊了基督教世界,信徒们前往坎特伯雷朝拜,向圣者表示敬慕和哀悼。由于贝克特曾是国王亨利二世的朋友,又与罗马教皇有密切关系,他被国王手下的骑士谋害使亨利二世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亨利辩解说他的话被人误解了,不过他仍然表示悔罪。史料中对亨利二世忏悔的说法不一,据说他曾赤足前往坎特伯雷朝拜,并在法国的阿夫朗什忍辱受鞭笞苦行赎罪后,才得到教皇赦免,恢复了与教皇的和睦关系。这也反映出当时教会与王权之间和而不同的微妙关系。1172年,教皇亚力山大三世追封贝克特为圣徒。从此以后,坎特伯雷大教堂中贝克特的圣祠成为基督教世界最著名的朝拜圣地之一。时至今日,每逢基督教的盛大节日,大教堂的中殿里都会坐满朝圣的信徒。大教堂外的庭院中栽种绿树和草坪,有院墙环绕,比处于伦敦闹市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更富有宗教气氛。
贝克特遇刺激发了文学家的想像力,为他们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和源泉。英国的艾略特、丁尼生和法国的阿努伊曾写下这位殉难圣徒的故事。英国一些诗人和作家也与坎特伯雷有着各种各样直接的联系。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显示乔叟曾到坎特伯雷朝拜,但由于他与兰开斯特公爵约翰的家庭有密切的关系,他很可能参加了公爵兄弟黑王子在坎特伯雷的葬礼:于是,他在贝克特殉难二百多年后写下了不朽的《坎特伯雷故事集》。简・奥斯汀作品中描绘的可爱的花园小径就好像是她多次造访坎特伯雷时住所附近的古德奈斯顿花园中的小路;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有坎特伯雷城的背景;济慈也曾到坎特伯雷来感受中世纪的古风;还有丹尼东・笛福、斯威夫特、约瑟夫・康拉德等十几位文学家都与这座圣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被称为“英国戏剧之父”的马洛在坎特伯雷出生并接受早期教育,如今他的全身塑像就矗立在市区马洛剧院外的广场上。
今天,坎特伯雷以许多古代优美的建筑和文化遗址而闻名于世。古罗马时代的剧场和浴场、坎特伯雷古堡的断壁颓垣、二十多座教区教堂和诺曼人教堂的遗址,它们就散布在城里和周边地区。这里有英格兰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圣马丁教堂,有圣奥古斯丁于公元598年建造的修道院的废墟,那曾是英国基督教的摇篮,还有宏伟的坎特伯雷大教堂,这些名胜古迹使坎特伯雷于1988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漫步在市区的街道上,阳光下绿树衬托的街景清幽而美丽:街道两旁有树篱围绕的庭院和精巧雅致的小楼;一座红砖建筑的普通旅馆可能已有百年沧桑;石块铺地的街道两边布满精美的古董店和旧书店,还有“乔叟书店”专门出售古旧书籍,烘托出古朴的氛围。位于斯陶尔河畔的坎特伯雷遗产博物馆,红褐色橡木梁搭建的屋顶已有600年历史,内部装饰依然保留着中世纪的风格。馆内陈列的***片和实物向人们展示这座城市两千年历史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登上罗马时代的城墙远望,眼前有古老的坎特伯雷圣城,远方是英格兰春天绿色的原野。肯特有优良的天然草场,盛产水果和酿酒用的啤酒花藤,素有“英格兰花园”的美称。在这座大自然的花园里,坎特伯雷犹如芳草奇葩,散发着淡淡的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