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举办以前,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巴掌大小的粤北山城。如同中国所有偏安一隅的小城一样,它能呈现的所有魅力,仅是隔绝状态下的秀美山水和淳朴民风。
然而五年前,小城连州的命运被彻底改变了。
2005年11月的那场主题为“双重视野――从连州出发”的国际摄影年展,包含艺术、录像、装置、声音等不同形式的80多个展览,展出了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摄影师们的1000多幅作品,举办13场摄影学、影视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学术论坛和报告会,盛况空前。
时至今日,年展已经被海内外专业媒体誉为中国最具学术与专业水准的摄影节,获得广泛赞誉,而连州。也因为举办了这个高水准的摄影展,迅速蜚声海内外。
更加形象的说法来自本届年展的总策展人陈卫星。他说,一个国际化的摄影年展,把这个“物理性的小城市变成了符号化的大城市”。
当小城遭遇国际摄影展
从广州驱车到连州,需要4个多小时,其中有近一半的山路,临近市区的那段甚至有不小的颠簸;冬天的连州温度也比广州低了不少,尤其是早晚。这丝毫降低不了摄影年展的热度和吸引力,每天大巴源源不断地把慕名而来的观展人群和摄影师们送进山城。
国际化的摄影展和安静的小山城相结合,呈现出了一种有意思的感官效果。
在连州的大街小巷,本届年展的橘红色海报无处不在。酒店的电梯旁,或在古旧的小巷里。印有战地摄影师唐・麦卡林作品《患战斗疲劳症的美国海***陆战队士兵》的海报,会不经意地映入眼帘,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年展的发起人、艺术总监段煜婷说,很多到连州来的外国人会用“amazed(惊奇的)”这样的词汇来评价年展。在蜿蜒的山路上,坐四五个小时的汽车一路奔波而来,到达这个山里的小城,看到的却是一场权威而专业的摄影展,这种反差在他们眼里新鲜而有趣。
同样,摄影节带给小城连州的改变也是不言而喻的。连州市副市长兰瑞彪提到一个细节,以前若在连州的大街上有外国游客,人们甚至都会因为好奇而驻足围观,而现在连州人对外国宾客和专业人士的“长***短炮”早就习以为常。
在另一个层面上,摄影节带给了小城一种分化剂,把人群迅速地区分开来。有人对这个一年一度的盛事渐渐漠然,有人却慢慢融入了摄影节想要传达给大众的语境中,感受到了影像的巨大张力。
12月5日上午,本届年展开幕式在连州市中心的文化广场上举行。一边是观看开幕式的大批群众和场内井然有序的入座宾客,另一边却是照常举行的热闹的美食嘉年华和各色小摊。
那些意识到影像张力的连州人,则端起了相机,把作品摆进了今年开始设立的自由展区。在市***书馆设立的自由展区里,当地摄影师黄文跃带着记者逐一观看他所在协会的作品,碰到不错的连州风光作品,他会略带自豪地详细介绍。
同在自由展区展示的还有水石连州网网友的作品,在场的负责人沧海(网名)两三年前开始玩摄影,他说,“国际摄影展对连州人的影响很大”,他所在的户外团体成员们以前对摄影并不看重,拿的都是普通卡片相机,摄影节让他们认识了影像的魅力,现在几乎都配备了单反相机。
另一个被人津津乐道的例子,是参加过年展的澳大利亚籍摄影师菲利普(PhmpBlenkjnsop)在当地收徒的故事。作为纪实摄影师,他花了17年用***片纪录东南亚冲突,作品屡获国际大奖。除此之外,他还编写过两本摄影书籍。
2006年,菲利普在连州果品厂仓库创办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指导几位连州本地的非专业摄影师(他们之中有医生、教师、机关干部)以“连州”为主题拍摄作品,最后再以群展的形式在摄影节上展出。菲利普希望看到,连州人镜头下的连州是以什么样貌呈现出来的。
事实上,国际摄影展正是用这样一些潜移默化的方式,把山城连州带到现代化的语境中,来展示影像与日常生活的微妙关系。
新闻摄影:在场的质感,明确的答案
自创办起,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每年都会有新主题。前四届的年展主题分别是:“双重视野――从连州出发”、“观察与被观察”、“影子的炼金术”、“我的照相机”。
本届年展以“在场与再现”为主题,指向“新闻摄影”这个处于风口浪尖的摄影门类,因为在欧洲业内,“新闻摄影将死”的论调早已出现。共有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位摄影大师的5000多幅作品展出。
为什么选择新闻摄影这个门类,陈卫星认为,“摄影尤其是具有新闻性质的摄影不仅仅是通过在场的质感来再现现实,从而对人物、事物和关系有一个直接而明确的答案。而且,摄影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往往暗示了答案的走向。”
“我们更加关心的是,作为新闻话语的新闻摄影这种影像模式对于人类观看社会和认知世界的影响,以及它对于世界的直接介入。”段煜婷说。这种认识也体现在参展作品的筛选和获奖作品名单上。
本届评委会特别奖给了战地摄影师唐・麦卡林(Don McCullin)和中国新闻摄影代表人物贺延光。
“他无可比拟的作品记录了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人类的暴力之路。从六七十年代的后殖民运动到之后的宗教与民族冲突,麦卡林保持了坚定与坚强,直面并质疑了难以想象的残酷和暴力。”本届年展的另一位总策展人、美国联系***片社总裁罗伯特・普雷基(Robert Pledge)这样评价麦卡林。
与麦卡林对战场的“再现”相比,贺延光的个展《一个摄影师到底能走多远》则像是一部中国公共记忆的备忘录。贺延光为《中国青年报》摄影部工作近30年,他的镜头延伸到了中国社会重要公共事件的现场。
“摄影师是用照相机在讲人、社会的故事,要尽量克制自己,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感动了你的东西往往也会感动读者。”贺延光说。
贺延光个展的策展人姜纬认为,正是“事实的核心”,决定了一个摄影师到底能走多远。
同样因为呈现了“事实的核心”,中国摄影师王久良、张立洁、区志航分别摘得本届年度杰出艺术家的金、银、铜奖。
王久良以一组《垃圾围城》将大都市周边为垃圾所环绕的村庄***景呈现在我们面前,以近乎逼人的方式追问人类对生存环境所带来的破坏。
。我们在无边无际的垃圾之后看到是那些现代景观的崛起,他们是那么美丽妖娆,甚至让我们忘记了自己正在被垃圾所吞噬……”年展学术委员会***鲍昆评价王久良。
张立洁的《***后遗症》,划开了遗忘和冷漠的表皮。“表现着我们不敢正视活力***忘却的***景”(姜纬语)。
与王久良同获金奖的著名摄影师利奥一罗宾芬(Leo Rubinfien),则用一组名为《伤城》的作品,对2001年“9・11”恐怖袭击后的纽约以及世界上其他有类似遭遇的城市所承受的“精神创伤”进行了剖析。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国内的主流媒体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连州:一座小城的视觉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