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介绍的影片年代较早,是20世纪90年代拍摄的。有影评说,这是一部非常传统的火山灾难片,男主角就是研究火山的科学家。电影里火山喷发的先兆、喷发的过程、民众逃生的过程等场景,既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又拍得颇为合理。
故事开始,男主角哈利・道尔顿博士和妻子在监测一座火山,火山突然喷发了,他们撤离得不够及时,道尔顿失去了妻子。几年后,他被外派至一座火山附近的小镇,镇长便领他去火山考察。道尔顿发现,这里出现了一些让人不安的现象:湖边的树木枯死了,湖水酸度偏高,火山温泉中还出现了遇难者的尸体……他认为这是火山即将喷发的征兆。但是,他的上司保罗认为,这些并不能说明火山即将喷发,如果只是地壳的一点小活动,最后火山没有喷发的话,盲目地发出预警会给镇子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就在监测数据一切良好,火山监测团队打算撤离的时候,火山喷发了……
扑朔迷离的“睡”与“醒”
电影里的道尔顿博士在火山上发现异常现象的那些情节,几乎可以算作对火山的科普解说了。小镇旁的火山曾经喷发过,有保存完好的火山锥,且长期处于静止状态,是“睡着”的休眠火山。与死火山不同的是,它仍具有火山活动能力,有可能在某个时刻喷发。对这样的火山,就需要科学家进行必要的监测,研究其活动现象。
怎么判断它是否在“动”呢?电影里的道尔顿博士查看山坡上的树林,检测湖水的pH,观察山地上的岩石……火山监测团队到来后,用更多、更专业的设备监测二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硫含量,用地震仪监测地震,用直升机航拍火山顶,甚至派出机器人靠近火山口,拍摄实时画面,以观察火山口的变化。这些情节都表现了对火山活动的科学监测。此外,火山活动监测还需连续监测多个项目,如高度是否抬升、地应力是否增强、泉水温度是否升高、气体成分是否变化、地球物理监测岩浆范围是否在扩大等。如果监测结果符合火山活动的一系列指标,才能说明火山正在活动。
当然,这是一部灾难片,我们在银幕前心知肚明,火山肯定是会喷发的。但对故事中的人物来说,他们有足够的理由犹豫不决。因为火山的“睡”与“醒”实在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一锤定音的。以我国境内的长白山为例,它就是一座休眠活火山。自全新世以来,长白山多次喷发,最近一次喷发在1903年。 2010年,韩国科学家预测长白山将于2014年喷发。因为在2002年~2006年,长白山发生了一次比较明显的岩浆扰动事件。这被一些科学家认为是长白山一次有规律的“呼吸”,而这个“呼吸”的周期是10年左右,韩国科学家正是据此来推测长白山的火山喷发时间的。在这次岩浆扰动事件中,岩浆补给量突然增加,地表小震活动增多,震级增加,地表形变增加,一些指标也发生了突变,韩国科学家的推测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事实上,2006年之后,岩浆扰动活动就停止了,长白山依然十分平静,直到今天也没有喷发迹象。电影里道尔顿的上司之所以对火山喷发预警持保守态度,也是因为他曾经经历过发出火山喷发预警、疏散民众后,火山却恢复平静的事情。
不过,我们也不能因为一时的平静就认为预测火山喷发是杞人忧天。就像长白山,仍然被认为具有喷发的危机。英国、美国及韩国的地震学家于2016年发表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他们自2011年起在长白山的火山口放置了6个地震仪,发现在长白山以东地下约20千米有一个巨大的熔岩库。中国火山监测台网中心亦发现长白山天池的温度自1999年以来有明显上升。这些迹象都表明需要对长白山保持密切关注。
当道尔顿发现,水龙头里流出的水浑浊不堪时,电影的情节进入了高潮――火山真的喷发了!道尔顿带着女镇长一家驾车逃离,一路上惊险万分,小女孩望着车窗外铺天盖地的滚滚浓云,忐忑地喃喃问道:“那是什么?”道尔顿答道:“那是火山灰云。”从这一桥段可以看出,电影虽然拍摄时间较早,但特效运用及场景布置在今天看来也并不过时,对火山喷发的表现恰如其分。当火山喷发时,火山口会喷发出大量的熔岩流、火山碎屑、火山灰和水蒸气。如果火山较大,火山灰云和碎屑流狂涌而出,覆盖范围的半径可达几十到数百千米,所及之处没有生物能够幸免。还有那在云层中舞动的闪电,既美丽又诡异,是时常伴随火山喷发而出现的自然现象,被称为火山闪电,配合火红的熔岩流、漫天飘洒的火山灰,真是活脱脱一副天崩地裂的地狱景象。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现在能用的监测手段可比电影里那个年代的多得多了。例如可从太空监测全球火山,卫星可以拍摄火山的地面***像,还可以利用传感器探测火山口的温度,利用成像光谱仪拍摄喷发的烟柱等。此外,卫星上的雷达可用来测量和监测地球表面形状的微小变化,从而分辨火山的抬升和隆起等。
2015年,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了第一份详细的全球火山风险评估报告,这代表人类对火山活动有了共同的认识。然而对地壳内部活动的研究还任重道远,面对地球不知何时会爆发的“喷嚏”,我们还需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