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汉语拼音教学对英语的习得产生了无可非议的迁移作用。为有效促进其正迁移,减弱负迁移的影响,笔者根据道金斯的模因理论,对汉语拼音中声母与英语辅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希望能对英汉两种语言的互学者带来帮助。
【关键词】 迁移汉语声母英语辅音模因理论
引言
英语辅音(以下简称辅音)和汉语声母(以下简称声母)在发音上极为相似,主要表现在:(1)两者都有三种爆破音:唇音爆破、齿龈音爆破和腭音爆破;(2)两者都有清音和浊音;【1】(3)多数声母都能找到一个与其口形或发音非常接近的辅音。这种相似性,让我不由想起道金斯的模因理论。模因理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1976年,牛津大学动物学家道金斯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中首次提出了文化传递单位mene(模因),以模仿生物传递单位gene(基因)。他将模因看作是大脑里的信息单位,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个复制因子。布莱克摩尔则紧紧扣住模仿的概念,认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了。”他在《模因机器》一书中指出,人类的不同之处是具有模仿的能力。继汉语拼音的学习之后,模因对英语的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而笔者就声母与辅音做一简单比较,以促进学习者声母模因在英语辅音学习中发挥正迁移作用。
一、英汉按照发音的方法和部位,对照比较:
(一)在[b]、[p],[d]、[t],[g]、[k]三对爆破音中,[b]、[d]、[g]英汉发音极为相似,但须注意:汉语的(b)、(d)、(g)是气流极弱的清辅音,在英语中就要比较明显地送气读。汉语中(p)、(t)、(k)要送气读,且较英语的气流更大些,只要掌握好六个爆破音分别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气流强弱,就很容易做到发音准确。
(二)声母(b)、(p)、(m)、(f)比[b]、[p]、[m]、[f]多一点尾音(o),声母(j)、(q)、(x)、(z)、(c)、(s)、(zh)、(ch)、(sh)、(r)都在本音的基础上加舌尖前元音(i),这些声母在汉语拼音中发音清楚,响亮,而在英语中则音调较低且比较模糊。
(三)英语中摩擦音与破擦音同相对应的声母进行比较
英语中的摩擦音大部分成对出现,分别为[f][v];[θ][ð];[s][z];[ʃ][ʒ];[h]与[r]。汉语拼音中几个声母的发音方法却与之极为相似。下面,笔者将逐一进行浅显的分析。
第一对[f][v],唇齿摩擦音,发音时下唇轻触上齿,气流由唇齿间的缝隙通过,摩擦成音,[f]是清辅音(声带不振动,下同),[v]为浊辅音(声带振动,下同)。【2】汉语拼音中的(f)与[f]相近,上齿接触下唇,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冲开狭缝伴随声带颤动而发出声音,仿佛有尾音跟随。
第二对[θ][ð],[θ]是送气的清辅音;[ð]是不送气的浊辅音。与之相对应的汉语拼音相对缺失。
第三对[s][z],发音时,靠近上齿龈,气流通过时摩擦成音。[s]是清辅音,[z]是浊辅音。汉语拼音中(s)(z)与分别二者发音相似:只是(s)让气流从齿龈狭缝中挤出来。(z)憋住气后舌尖稍稍离开,形成狭缝,让气流从中冲出,二者均需声带颤动。
第四对[ʃ][ʒ],[ʃ]是清辅音,[ʒ]为浊辅音。汉语拼音中(sh)与[ʃ]发音相似而又明显不同;(sh)翘舌音,成阻方法是舌尖向硬颚前部上卷,是卷舌音,且音色较硬,而[ʃ]成阻是舌前部向齿龈后部靠近,音色较软。汉语中还有一个x(希),它的成阻部位较[ʃ]推前,舌与硬颚接近的面要比[ʃ]小得多。
另外两个音各自特点鲜明,[h]是声门摩擦辅音,汉语拼音中(h)舌根靠近软腭,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中摩擦而出,声带颤动。[r]是舌尖齿龈后部摩擦辅音,发这个音时舌尖要卷起来,靠近齿龈后部。汉语拼音中(r)(日)与(sh)相同,舌尖翘起,声带颤动。
破擦音由一个爆破音和一个摩擦音组成。英语中的破擦音有[tʃ][d3][tr][dr][ts][dz]三对,我们仍然逐一分析。
在第一对[tʃ][d3]中的第一部分是爆破音[t][d],这两个音由于受到后面摩擦音[ʃ][ʒ]的影响,发音时舌位靠后,在齿龈较后部位发音。在汉语拼音中(ch)(zh)舌尖翘起,声带颤动。在第二对破擦音[tr][dr]中,[t][d]由于受到后面的[r]的影响,舌位也应靠后,气流爆破后继续发[r]的音。这一部分在汉语拼音中相对缺失。第三对破擦音[ts][dz]发音方法与上述两对雷同,其中[ts]与汉语拼音中清辅音(c)比较相像。再加上声带振动就同[dz]的发音了。只是(c)吐出的气流较强,声带不振动。
(四)半元音[j][w]与声母(j)(y)(w)比较
半元音[j][w]的舌位与元音[i][u]相似,只是不可以单独成音,不可以延长,它们必须很快滑向它后面的元音,并拼在一起发音。而汉语拼音中(j)发音差别就大了:(j)舌前部抬起贴紧硬腭前端,然后再将舌稍稍离开,与硬腭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里挤出来,声带颤动,发音比较响亮;与英语中[j][w]发音相似的是(y)(w),发音轻快短。
(五)舌边音[l]与(l)
英语中的舌边音有两种发音方法:一种是出现在元音之前时发音清晰,这时舌尖抵到上颚靠近牙齿的位置,声带振动发音;另一种是出现在单词末尾发音模糊,这时先摆好元音[u]的舌位,然后把舌端贴住上齿龈。而在汉语拼音中(l)的发音就简单多了,只须用舌尖顶住上齿龈,不顶满,让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声带颤动即可。
二、英语音素中的缺失
虽然英语辅音音素比汉语拼音中的声母多,却也存在缺失,主要表现在(j)(q)(x)三个音中,其中(j)(x)在前面已经说过,在此不加赘述。(q)同(j)只是声带不振动,送出的气流较强。
三、小结
通过上述比较分析,不难发现英语中的辅音音素与汉语拼音声母之间的相似性和不同点。根据道金斯和布莱克摩尔的模因理论,一个小学生从学习拼音开始就能为今后学习英语音标奠定基础。Lado认为,那些与母语相似的成分对学习者而言比较容易掌握【3】。中英文老师如果能熟练掌握其差异,并在日常教学中灵活对比,学生经过不断地学习模仿、使用、复制和传播,模因就能潜移默化地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鲁燕.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6)
[2]庾鲜海.英语语音语调读音规则.2002,(23)
[3]Lado,R.Linguistics acrossCultures[M]. University of MichiganPress, AnnArbor.1957.1(p.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英语辅音音素与汉语拼音声母比较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