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银是人类最早发现和开采利用的金属元素之一。约在5,000~6,000年以前的远古时代,人类就已经认识自然银,并且采集它。在16世纪以前,世界银矿的采冶中心在地中海和亚洲地区,最大的银矿在希腊、西班牙、德国和中国,当时年均产银不足200t。
银是人类最早发现和开采利用的金属元素之一。约在5,000~6,000年以前的远古时代,人类就已经认识自然银,并且采集它。在16世纪以前,世界银矿的采冶中心在地中海和亚洲地区,最大的银矿在希腊、西班牙、德国和中国,当时年均产银不足200t。到了中世纪以后,美洲和大洋洲相继被人们开发,从此世界采银业的重心,逐渐转到秘鲁、墨西哥、玻利维亚,继而发展到美国、智利、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至今这些国家仍是世界上主要产银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和开采利用银矿最早的国家之一,据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中出土的耳环、鼻环等银质饰品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认识银矿,并且采集、提炼白银,加工制作饰物。进入春秋时期,全国详知“银之山”10处。在战国至汉代的墓葬中,见有银项圈、银器、银针等随葬品,这充分说明,战国至汉代,不仅能采冶银矿石,而且加工制作银器的工艺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到了唐代,据记载,当时全国“有银”地点共35处,民间采银颇盛。唐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白银的年收入量达10万余两。宋元是我国古代银矿业继续发展时期,元丰年间,银矿场分布于68个州(京、府、***),元丰元年银的总收入量达21万余两。银在元代是作为一种主要货币,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除京师外各路交钞库所存“钞母”白银总数约100万两。但是到了明、清和民国时期,银矿业的发展曾一度停滞不前,年产银量仅徘徊在2~6t之间。
中国银矿的地质工作始于本世纪初地质调查所成立之后,截止1949年,全国只有十几处含银量高的铅锌生产矿区(如水口山、柴河、澜沧等)进行了浅部的银矿储量概算。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在对有色金属矿床进行大规模勘探的同时,对伴(共)生银矿开展了综合评价。60年代后期逐步加强了***银矿的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至70年代末有7处大、中型银矿产地(山东十里堡、浙江银坑山、湖北银洞沟、陕西银硐子、河南破山、广东庞西洞、广西金山)经勘探转入工业评价。近40年来,我国银矿业得到迅速发展,全国已有26个省、市、区找到了工业银矿床,现建成生产和综合回收白银的矿山与冶炼企业有200多个,白银的产量也由1949年的4.6t增至目前年产超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