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育论文篇1
一、知人论世,培养爱国情怀
我们《大学语文》的教学主要采用的是讲授法,所以教师在讲解时要尽可能利用好课堂来进行德育渗透。其中,在知人论世环节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爱国情怀。“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亚洲有我,中国有我”等,无数深情表白之后潜藏的都是对祖国母亲、故土家园的眷恋依赖之情。这就是人们心理上的情感归属。所以爱国主义仍是德育教育永不褪色的主题。《大学语文》选编的都是一些“文质彬彬”的作品,而这些作品无不凝结着作者的深厚情感。因此,在导入时,教师应抓住知人论世这一环节,把爱国主义教育巧妙地融于作者介绍之中。如《山鬼》一文,教师在正式讲解之前,可以深入地介绍屈原的生平与创作背景,让学生体会屈原浓烈的爱国情怀,这时可提问:“我们知道屈原被迫离开自己的祖国,悲痛难忍,这其中既包括对祖国家乡的深深依恋,又包括对小人当道、国家日益没落的忧心焦虑与无能为力。从他一生的经历,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屈原的殷殷爱国志、拳拳爱国情,这不正是我们应该学习,并且以后教授给你们学生的精神榜样吗?”有鉴于此,学生会深受感染,从而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情之情,也就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洗礼。又如《金陵驿》的作者文天祥也是我们所熟知的爱国主义诗人,亦留下了“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的感人绝唱,至今读来仍为他的爱国精神所触动。当然,在此环节应把握好时间与分寸,否则会有本末倒置之嫌。
二、精讲课文,感知理想抱负
对于学生比较熟悉的作者,教师可把德育渗透放在精讲课文之中,让学生在学习分析中受到理想教育,从而得到启迪。如《安定城楼》一诗,教师在讲解中应紧扣“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中的范蠡典故来重点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李商隐现在真的想归隐江湖吗?如果真要归隐,条件是什么?通过上下文的典故涵义与诗意疏通,大家明白,他借范蠡之典只是想表明必须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年老之时才会归隐。最后教师可进行总结升华:这首诗主要表现的就是李商隐青年时期的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而作为未来人民教师的你们,更应该象诗人那样,坚守自己的理想,为之奋斗拼搏,并把理想的火种传给你们的学生,志存高远,让他们也能感知理想的魅力。还有《出师表》、《尚未选择的路》这些富有内涵的作品比其他教材有着无可比拟的德育优势,可以让学生从中汲取养分,树立远大的理想,这比任何一堂思想***治课都易于接受与消化。
三、课堂反思,培育人生态度
大学语文教育论文篇2
>> 论大学语文的人文教学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探讨 浅淡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渗透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内涵 论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语文教育中的推行策略 人文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论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的人格教育 大学语文教师的人文关怀 大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探析 大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探讨大学语文教学和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构建大学语文教育的人文维度初探 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养教育 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养教育研究 论艺术类专业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 论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论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如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林亦农.当代大学语文教育五派主要观点述评[J].学理论,2009(16).
[3]徐中玉.关于“大学语文”课程回顾与发展建设的意见[C]//经济全球化与高校中国语文教育的回应.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4]李爱化.大学语文――母语教育的守望者[N].科学时报,2007-01-30.
[5]蒋承勇,云慧霞.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3(2).
[6]魏怡.大学语文的学科性质与教材编写[J].湖南文理学报,2006(2).
[7]吕叔湘.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C]//吕叔湘语文教育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大学语文教育论文篇3
按照的讲话精神和***《纲要》的明确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高校相关课程体系中势在必行,“大学语文”尤其要担当重任。但实际情况却是,“大学语文”逐渐被边缘化,既没有思想***治理论课的某种权威地位,也没有外语课程的强势现实需求,处境越来越尴尬。若要改变这种不利现状,就须牢固坚定地确立“大学语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中华民族精神的课程定位;同时,也要解决好课程自身建设层面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母语教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构成
“大学语文”的本质属性是母语高等教育课程,应该成为高等教育***策的制定者、各级高等教育机构的管理者、大学教师等的共有理念。语言影响思想,语言就是思想本身。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文化深层编码,都蕴涵在母语中。母语是构成民族文化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母语里有文化的故乡,母语就是祖国,母语承载着民族凝聚力。保护母语,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安全的首选要件。换言之,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独特、最具生命力的语言系统之一,是中华民族身份的首要标志,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直接载体。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说:“当你的情人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这句话的理论内涵是在表明:母语是民族文化认同的基本符码。因此,在我国当下的高校课程体系建设中,怎样强调母语教育都不过分。而“大学语文”,就是高校完善汉语母语教育的最佳课程平台。汉语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象形文字,是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语言。从母语教育的角度看,汉语的形意特点使之具有工具性、文化性和审美性等多重属性。其中,文化性是衔接工具性与审美性的桥梁和纽带。汉语“说”与“写”的表情达意功能要得到完美发挥,必须借助文化蕴涵来融通工具与审美的语用效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认定一个人“有文化”或“没文化”,主要依据是他的说(口语表达)和写(书面表达),意即所谓“汉语能力是人生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强化大学语文课程的母语教育性质与学习效能,是提升中华民族母语水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张扬民族精神、提高国家软实力和国民素质的重要举措。
(二)“大学语文”学科化有利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在《中国教育报》评选的2013年度中国高等教育10大热点问题中,大学语文的问题位列第8,几十年来关于大学语文课程的争论仍在持续。同时,大学语文课程的边缘化现状也仍然是醒目的存在。之所以被“边缘”,除了不具备或较少具备外语课和其他技能通识课的现实功利性之外,还有课程自身学科归属性的原因。根据《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大学语文”属于教育学门类下的二级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和“大学体育”等课程同类。也就是说,与专业性的中文课程不同,“大学语文”在学科归属上已经被“边缘化”。这也成为大学语文课程定位模糊的主因。事实上,早在1986年,匡亚明、徐中玉等先生就呼吁大学语文应成为***的学科。目前,“大学语文”学科化的条件已经成熟。首先,根据的讲话精神及***、***颁布的各项包括《纲要》在内的法规性文件要求,大学语文课程与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密切相关,这是其他公共课没有的课程优势。其次,母语高等教育是高校各个专业课程教育的基础,提升母语教育的水平与质量迫在眉睫,这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再次,自1938年中华民国***规定开设“大一国文”以来,迄今已近80年,“大学语文”可谓历史悠久。虽然建国后一度停开,但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和构架并没有太多的变化。最后,大学语文课程已具备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和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这是课程自身发展的内在基础。如果能如“汉语国际教育”那样成为***的学科,“大学语文”的教学地位就能获得法理上的保证,其独有的课程功能就可以得到全面发挥,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更为便利和顺畅。自然,关于大学语文课程的所有争议与无奈,也会随之消失。
(三)大学语文教师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导者和引领者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大学语文”,在教学理念、知识储备、教学能力和方法等方面对大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导群体,“大学语文”的师资队伍建设是落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大学语文教师要具备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素养和传播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这是一个基本前提。在知识结构上,大语教师一要有良好的母语运用能力,听说读写的水平较高;二要有基本的专业背景,在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等的某一方向有所长;三要专业基础扎实,学术视野开阔,有辩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理论判断和分析能力。如近年来,某些学校包括高校教师让学生穿“汉服”,对孔子像行跪拜礼的行为,实际上是在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化、简单化和粗鄙化。“汉服”与“汉朝之服”都分不清楚,既蒙蔽了学生也降低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应有水准。在教学能力和方法上,大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成为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者,以研究促教学,会有力地提高教学的水平和层次。其次,教师不搞一言堂,既不能故弄玄虚,也要避免肤浅单调。应以互动式教学为主。以教材为依托,可以设计文化专题研讨,也可组织经典文本讨论,引导学生联系现实问题进行思考,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研读、探究的兴趣与能力。同时,也要借助新媒体技术使教学手段丰富和多元。再次,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制订以撰写研究论文、读书报告、调研报告等为主要形式的多元化考核原则。当然,各个层次的高校因课程目标的具体差异,会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有所取舍,但无论怎样,都不能背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宗旨。第四,大学语文教材是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导向性资源平台。
二、总结
大学语文教育论文篇4
对大学语文的这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功能已被广泛认同和关注。在现代教育发展的今天,美育和德育是相辅相成的,大学语文就是要培养能自觉学习,有鉴赏能力,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不同时代的不同人物形象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如屈原的宁可葬身鱼腹也不与人同流合污;杜甫身处困境却依然怀抱理想,忧国忧民;公叔段的贪得无厌;郑庄公的阴险狡诈等等,每一段历史都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不同时代的世态人情,通过对不同人物形象的了解、认识,激发学生们正确的感情倾向,提高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和鉴赏能力。
2.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关键。尤其是在许多工科院校,非常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诸如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技能培养、资格认证等等,但从人文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大学语文的实践能力锻炼更具有综合性。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讨论、演讲、自学、辩论等不同方式,让学生对具体的篇目、人物、观点做出自己的理解和评判,同时通过总结回答的方式锻炼学生具体明确、合情合理地表达思想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交流思想、求同存异。
3.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代社会需要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这种创新意识需要潜移默化,也需要发掘。大学语文可以提供创造这样的平台来发掘、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在《诗经氓》的教学中,让学生将原文改编成现代剧并课堂表演。对于这种方式,学生们显得积极踊跃,对于文中女主人公的命运安排也是多种多样。同时,在成功表演的基础上,有学生提出“人人演话剧”的想法,让每个人通过体验话剧中的不同角色来感悟不同的人生境遇和人生命运。这种想法不管能否实现,都让人欣慰,因为这就是创新意识。学生能不拘泥于传统的经验方法,***思考、创造,这本身就是创新思维所必需的。
4.强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现代大学校园里发生的恶性事件,许多是由学生心理问题所导致的。现在的90后大学生,生长于社会转型期面对升学、就业的各种竞争,人际关系的种种压力,缺乏社会经验的他们显得无所适从。大学语文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其中洋溢的人文精神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强化也有作用。我们熟知的许多伟大人物,面对厄运,顽强不屈,司马迁被施宫刑仍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史记》的创作,并在他的《报任安书》中,还列举了许多不屈服于命运的人物:“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止他们,还有许多我们所熟知的人,他们的一生充满坎坷,但他们仍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用他们的经历来启迪和鼓舞大学生坚强地面对各种困难。
5.引导大学生的思辨能力
大学语文教育论文篇5
论文摘要:分析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之间的关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在英语课堂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道德情操修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往往注重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或是应试技巧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的“百科知识”、“社会文化”、“哲理”和“智慧”的渗透。这导致了部分学生虽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人文素质却令人堪忧。这种现象不仅削弱了学校育人的终极目标,而且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也难以达到社会的需求。大学英语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理应担当其重任。因此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也应做好“育人”的工作。
一、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
1.更新教育观念的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已经不是一般的教学问题,而是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方针的更好实施和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语)革新教育观念,教育改革首当其冲。但长期以来,社会上已经形成重分数轻技能、重智育轻德育、重科技轻人文、重理论轻实践的风气。大学所培养的人才应是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能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即德才兼备的人才。在学校教育中,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才能确立科学和人文相统一的哲学观。
2.人文素质形成规律的需要。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文化积累和沉淀的过程,更是一个复杂、缓慢的内化过程。内化的形成是认识、感受、体验的过程,是再创造的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不是单靠德育课和***治理论课所能完成的,也不是某一阶段或某一层面的任务,需要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大学英语是一门基础课,课时多、周期长(一般为2年),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接受、内化和形成。
二、如何在英语课堂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语文教育论文篇6
根据全国高校课程统计数据来看,语文作为我国学科教育的基础内容,是全国近30%大学的必修科目,且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将语文修订为必修课,但正是这一门极其重要的课程,却处于尴尬境地:认可程度高,但学生普遍忽视其重要性;现代化水平低,与社会发展程度不相符。
(一)认可程度高,但学生普遍忽视其重要性
众所周知,语文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开始接受语文教育,并在小学阶段、中学阶段得到更加全面的语文教育,所以说,语文教育已经成为了全民认可的教育内容。但是,到了大学阶段,语文教育虽然依旧存在,但是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倾向已经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大学生更加注重的是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深入研究。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大学语文教育能够给大学生带来的知识应用和学习体验已经拙荆捉襟见肘,学生认为语文教育是理所当然的事,学与不学都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造成不了什么影响,与其花时间接受语文教育,还不如搞好自己的专业课。
(二)现代化水平低,与社会发展程度不相符
社会发展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各项高新技术不断涌现,可以作用于大学教育工作的设备、工具急剧增加,但是大学语文教育由于多涉及语言文字的教学,受传统教学思路的影响颇深,所以在现代化教育进程上,远远落后于其他科目,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因此,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呈现出低水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策略之一。
二、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和发展策略
(一)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具体体现
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应当从三个方面来加以体现;第一,大学语文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开始向现代化教育转变,越来越多的大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清晰意识到大学语文教育不能再继续沿着传统的教育路线前进,而是应该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充分结合现代化教育手段,为学生带来更加高质量、高水平的大学语文教育。第二,能够直接表现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教学模式,如多媒体教学模式等,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次数日益频繁,大学语文现代化要求在教学思路、教学设备等各个方面得以展现。第三,关于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的研究论文和相关研究人员,成为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工作开展的人才基础,为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多元化、深层次的指导意见,有效提升了大学语文教育工作的现代化程度。
(二)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策略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发展,笔者结合自身教育经验,提出以下四点教育教学策略:(1)大学语文教育要加强对现代化教育的认知性,全面、深入的理解现代化教育的意义。(2)大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要重视自身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观念上来明确语文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性,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理念,为学生带来更加喜爱的语文教育内容。(3)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开展,要严格按照我国***门所制定、颁布的教育***策,加强地方***门对高校语文教育工作的监督作用,保证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工作的顺利开展。(4)大学语文教育要提高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能力,不仅要在运用次数上得以增加,同时要在运用方式上更加契合大学语文教育现状,实现大学语文教育效率的提升。
三、总结
大学语文教育论文篇7
1.1更新课堂教学观念,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在我国,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普遍采用大班教学模式。一方面是因为师资力量不足,另一方面也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要在现有的教学资源上提高教学的效果就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理念,多提问、多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课堂教学成为互动的过程,尽量给学生提供第一时间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抓住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契机,广泛采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模式的有效改革。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提供的感性材料并使其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机结合,创造出好的语境,形成语言、情景密切结合的交际认知模式。发挥教学的巨大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充分利用网络的信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拓宽师生的视野,可以和世界各国实现资源共享。
1.2建立科学合理的科学评估体系
教学评估是英语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课程目标至关重要。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培养目标不仅是学习者要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者能在自然语境中自觉、自如地运用语言。因此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是语言学习活动中的部分内容,服务这一目的的客观语言测试也只能促进反思这一部分内容。要全面真实地反映语言学习活动,评价者要结合系统分析、调查、文件探讨、听证会、访谈、课堂作业、测试、学习档案、学生作品、学习录像、照片及其他影像资料等等多元化手段,收集可靠、充分、适用的评价数据和资料。评价的目的在于能利于参与各方对教学情况的了解掌握,并能利于各方在这些情况的基础上,作出决定。这样,在各方参与的前提下,多元评价、多元参照的评价手段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利于促进教育大目标的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考试方法多样化,改变闭卷笔试为主的知识考试模式。坚持形成性诊断考试与总结性评价考试并重,增加教学过程中经常性的考核,加大平时成绩比重,更好地发挥教育考试的促教促学功能。形成性评估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等等。在***大学英语教改巡讲报告中,形成性诊断考试占了整个考核的50%,即网上自主学习10%、单元测试20%、学生自评互评5%、课堂表现15%。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察学生:一是语言综合能力,涵盖听、说、读、写、译等五项技能;二是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掌握情况;三是学习态度与情感的养成情况。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的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座谈等形式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估和监督。每次英语课学完之后,可以对所学内容提供测试参考,一是检查学习效果,二是让学生有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总结性评价考试占另外的50%,即期末考试40%、口试10%。我们的英语课程不妨也采用这一评价体系。形成性诊断考试比重加大,可以扭转过去学生过分关注期末考试,并采取死记硬背突击的方式应付考试的局面。对英语的考核要善于吸收各种新思想,采用新技术,有效地强化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平时主动学习,对培养学生刻苦认真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只有采用多方位考核模式,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的笔试考核模式,脱离应试教育的思想束服,才能全面评价学生掌握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的程度。
1.3重视课外活动的作用
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人文知识所涉及到的领域十分广泛,有英语国家或者民族的历史、人物、***治、经济、科技、文学、宗教、习俗等等,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这样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可以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模式、日常生活的习惯,避免跨国文化所产生的文化冲突,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人文素质教育。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参与的机会有时会不多,而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便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兴趣。开展丰富的校园英语文化活动是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的有效途径。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是大力发展学生社团、定期举办英语角、英语沙龙、商务知识竞赛、英语演讲比赛、商务翻译和写作比赛、中英摘要: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和大方向,已成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英语教学文短剧比赛等各项活动,营造一个大的英语氛围,以挖掘个人潜质,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培养***思考能力和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比如可以每周可以积极开展英语角活动,英语角是参与型的大众英语课外活动,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自由讨论。另外可以组织各类英语竞赛和晚会活动。各类英语竞赛具有挑战性和刺激性,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歌曲比赛、英语课本剧大赛等等趣味性的比赛能够为学生创造轻松地英语语言环境,参与面广、形式活泼,对整体英语语言环境的形成有独特的效果。而英语口语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比赛等比赛能够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以及反映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语感,可以提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1.4教学中注意加强文化输入
引导学生在读文学作品、报刊时留心和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材料。对大多数人来说,了解英美社会主要是靠间接的阅读有关的材料,所以应引导学生多阅读小说、杂志、报刊、时事等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学作品以及杂志期刊等阅读材料,材料越新越生活化越能够使学生了解当代英语,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中吸取文化知识,增加文化素养,拓宽西方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了解一个民族的性格、心里状态、文化特点、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等等,学生能够从更高更深的文化角度看待西方文化。比如在莎士比亚的悲剧《奥赛罗》中:Iago:O!beware,mylord,ofjealousy;itisthegreen-eyedmonsterwhichdothmock.Themeatitfeedson…这里thegreen-eyedmonster是“青眼怪物”之意,喻指嫉妒。在英语中绿色常用来表示眼红,嫉妒之意。采用***片、电影教学。***片更直观的了解异国的文化。比如在讲述beard与moustache两词的区别时,为了更加生动形象,便使用圣诞老人的***片。电影可以了解英美社会和文化,接触鲜活地道英语,创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气氛。也可以借助电影来扩展生活,打开自己与世界之间的隔阂,了解异国文化。在看电影时,不仅要注意影片中人物所说的内容,更要注意日常生活的情景,观察人物的姿态、表情动作等语言意外的东西。美国出品的动画片《埃及王子》便可以了解《圣经》中的摹西。虽然情节稍有改动,但仍不失摹西原有的风貌。
2结论
大学语文教育论文篇8
关键词:跨文化教育;语言教学;真实语境;交际实践
一、引言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仍存在过份强调语音、语汇、语法等基础知识传授,忽略英语语言中体现的西方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文化现象的传授,导致学生跨文化交际不强。对大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也是为了加强中西文化交流和、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的需要。本文拟通过寓文化意识于语言教学中、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理解西方文化、开展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三方面着手对大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
二、寓文化意识于语言教学中
语言使用上的差异是由文化的差异引起的,在教学中,要使学习者关注语言的运用上体现的母语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差异之处,把文化差异融入到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文化的洞察力和跨文化意识。
(一)词汇的文化差异
1、词汇在中西文化中的字面差异
龙在汉语中为***腾与吉利的象征,dragon在西方文化中却是罪恶、邪恶的象征。as wise as an owl中作为智慧的象征的owl与汉语中视为坏兆头的猫头鹰。汉语中农民无贬义,而Peasant则是没有教养,社会地位低的人。红在汉语中常与喜庆相关,red则有多样化含义。red letter day 为“喜庆日子或纪念日”,To see red 为“使人生气”,wave a red flag为“做惹别人生气的事”,one’s face glowing with health为“红光满面”。to cast pearls before the swine则为汉语中的“对牛弹琴”。
2、词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联想意义
涉及到历史、传说、文学或宗教中人物或事件的词汇,意义深远,要越过字面意义去了解联想意义。英语中Shylock是《威尼斯商人》中的角色,意为惟利是***、心肠歹毒的小人。童话中灰姑娘Cinderella指贫穷、善良的最终获得幸福的女孩子。willow是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奥菲莉、黛丝泰蒙娜的悲惨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成为悲伤命运的象征,“杨柳”形容离别与女子情感以及妓院等。林黛玉代表指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形象。
(二)语用上的文化差异
语言总是体现了某种特定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文化背景,关注这些差异,有助于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汉语习惯以询问别人到哪里去作为寒喧语,西方则是对于天气的评论和预测。年龄、婚姻、收入等是西方禁忌的话题,属个人隐私,美国人对于称赞语一般坦然接受并回以“Thankyou!”,中国人则谦虚地加以否定。再如对某个场所的表达。美国英语中rest room是剧院、商店等大建筑物中的设有厕所、盥洗设备等,供顾客、雇员等使用的房间,即是浴室、厕所的委婉说法,并非汉语中的“休息室”。
三、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理解西方文化
利用教材、多媒体、原版材料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通过情景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全方位感受语言,达到语言与文化的整合。
(一)挖掘教材、充分使用多媒体
以教材为核心,将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历史背景和故事传说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其文化现象和文化内涵。同时利用多媒体营造视觉、听力的真实语言场景,把教学中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加以形象化、具体化,培养学生主动对英语语言文化进行探询,引导学生关注同一事物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表达差异,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二)选择原版材料进行补充
选择适量能反映西方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的视听材料,了解真实语言环境下英语的运用情况,加深对中西文化内涵的理解,积累相关的材料。如体现了社会理念和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介绍当前社会动态和社会问题的报刊,收看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CCTV-9)和收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的节目,鼓励学生根据自身英语基础选择部分国外英语电视电台节目观看,英语原版电影更是展现了英语民族如何进行交际的真实情景和鲜活语言,这
[1] [2]
些材料既煅炼了阅读与听力能力,又是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
四、开展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言是交际工具,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品味和体验文化异同,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创造英语交流的机会。如定期开设中西方文化知识讲座,用媒介语或英语向学生全面介绍英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特点、社会风俗等;以某个西方文化元素为主题开展英语沙龙、英语演讲比赛,选择教材中故事性较强、情景性突出的文章进行情景剧表演等等;扩展交际空间,与在中国学习和工作的外国人进行语言交流,直接感受到文化的差异;创造机会参与涉外工作的翻译与服务工作。
大学语文教育论文篇9
1、教学内容沿用母体学校,不符合学生实际***学院的学生是本科第三批录取的学生,文化基础较一本、二本的学生相比较为薄弱。***学院在录取时学生的英语平均成绩与母校录取成绩差距大,英语基础不高,且参差不齐。***目前并没有颁发适用***学院的教学大纲,只颁发过适用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适用高职院校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面的这样的局面,***学院大多选择适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材选择也与其母校相同。教学标准与教材内容对于***学院的学生来说难度过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压力,教学内容也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脱节,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教学效果难以保证。用对一本、二本学生的要求来培养***学院的学生,不仅与***学院的教学理念想矛盾,更是使得***学院设立的意义受到质疑。
2、教学方法陈旧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多数***学院仍然采取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授学生记录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学院的英语教育多采取以班级为行***单位教学,有的课程合班上课。***学院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传统的“填鸭式”机械教育不能做到因教施材,也不能顾及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了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较差的学生“吃不到”的现象。由于教师只是机械讲授,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会感到枯燥乏味,逐步丧失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被调动,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多媒体等新技术在***学院中应用率不高,虽然一些***学院虽然使用了多媒体技术,但效果只是将粉笔黑板的教学方法转变形式变成了屏幕文字,没有实质的效果。
3、忽视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学包括听、说、读、写几部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往往将重点放在阅读和翻译上,对听、说只是做形式的教学,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变成了对语言符号的分析和记忆,机械记忆英语单词、短语和语法,很难做到实际应用。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最直接的应用就是听和说,***学院的这种英语教学方式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这种“哑巴英语”在学生毕业之后很难应用到工作生活之中,也不能为学生就业带来竞争优势。此外,还有一些教师以培养学生通过四六级为教学目标,采取题海战术,学生学到的就是应试英语,这远远偏离了***学院建立以技能为导向的英语教育模式的轨道,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4、师资队伍亟待提高近几年随着***学院的扩招,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剧统计,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师生比例为1:130,英语教师资源严重不足。由于外语教师数量不多,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能顾及到每个学生显然不现实,教师在授课时也会显得力不从心。虽然***学院的“***性”越来越高,但面对外语教师资源匮乏的局面,也不得不依赖母校,***学院的教学特色难以彰显。另外,***学院的外语教师多为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对***学院的学生特点了解不够透彻,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亟待提高。
二、建立以技能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模式
1、大学英语教育模式改革的理论依据认知理论是西方心里学的一大流派,认知派认为,学习是个体内部心里结构的形成与组建,不是机械刺激形成的连接或改变。该学派的观点认为,学习是认知的重新组建,不是教师的填鸭式灌输,注重的是学习的自主发现与主动学习。人本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的价值,尊重个体差异,强调兴趣与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教育中,人文主义学派认为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条件,对学生更多的是起到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该学派要求教育者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更多地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身个性的完善。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在教学中应以学生自身为中心,教师的角色为引导者、促进者。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帮助学习构建学生学习的意义,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向有利于构建意义的方向发展。认知主义论理、人本主义理论和构建主义理论都认为教育应培养学生是主动性、积极性,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培养学习主体的各项能力。由此,提高***学院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建立以技能为导向的英语教育模式,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有充足的理论依据的。
2、***学院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对策
(1)明确以技能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方向,修订适合***学院特色的教学要求大纲。***学院的教学目标应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实用性教育为主,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具有一定技能基础的合格人才。***学院英语教学大纲改革的具体定位为,在基础阶段时期,培养一、二年级学生听、说、读、写的基础能力,夯实英语功底,培养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院学生大学英语四级的通过率;在提升阶段,坚持英语教育与学习的贯穿性,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在人际交往的能力,讲授中西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增加学生毕业后就业筹码。
(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高,难以彰显学生的个性,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教学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学院英语教学课堂中,要更多的运用数字化教学技术,充分借助网络在教学中的有益作用,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输出的不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经典的英语影片和英语歌曲,培养语言环境,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接受程度。此外,***学院学生的一大特点是学生思维活跃,活动参加积极性高,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上,可以组织一些具有趣味性的讨论会或者课堂游戏,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坚持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与针对性强化相结合。英语是高等院校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会普遍运用到的一项语言工具,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未来就业前景。对***学院学生的英语教育要以实用型、应用型为重心,针对***学院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实,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教施材,可以采取分级教学的方式。对***学院学生实行英语分级教学,找到适合不同阶段的学生的教学策略,使不同水平、不同起点的学生的英语水平都有一定的提升和突破,从而一步一个脚印地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对此,学校可以在开学初进行英语摸底考试,对应成绩进行分班教学,结合学生特点和理解能力选用相应的教材和教学方式,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此外,***学院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可以聘请更多的有经验的优秀外语教师任教,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对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有益探索。
大学语文教育论文篇10
论文摘要:大学英语是实践性强的学科,其核心目的是培养较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大学英语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模式应该突出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而不是知识讲授。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决定了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必要性。现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比较粗糙,没有依据学科特点进行细化。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评估应该从知识讲授型学科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出来,把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和充分运用作为重要评价指标。
1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
***2004年正式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将大学英语课程定性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这一课程的培养目标涵盖了4个方面:英语语言知识、英语综合应用技能特别是听说技能、英语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的培养目标迫使人们对外语教育的理念与发展方向有个全新的认识,即一改过去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重语言轻文化、重输入轻输出、重笔语轻口语、重教授轻交际、重结果轻过程等倾向。
英语教学作为我国外语教学的重头戏,不能违背外语教学的基本理念。外语的习得结果应当是具备用外语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而不单是理解一个个孤立的语法知识点。外语的习得结果还应当是能够在外国文化环境下具备得体的言行举止能力,而不单是对于语言文字的互译。知识点在英语教学中不是全部目的,甚至不是主要目的。学生在英语语言文化中的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才是英语教学的核心目的。
笔者常年在重点高校从事英语教学,发现极少数尖子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让人惊叹,而多数大学生英语水平总体上而言可以概括为口语结巴、阅读较慢、听力勉强应试、写作死记硬背兼生拉硬套。大学生英语应试能力远远超过其综合实践能力的现状决定了当今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突出学生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而讲授型的教学难以实现这一目标。英语学科的实践性决定了英语教学应该主要采用自主型学习和合作型学习模式。
2现代教育技术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强心剂
大学英语教学以学生课外上机自主学习和课堂互动合作学习为重要特征,决定了教学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依赖。正如《要求》指出: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使得充分考虑学习者需求成为可能。学生需求分析是成功实施教学的前提。古人云:因材施教,教无定法,有教无类。大多数学生都带着自身英语学习的实际问题参与学习,他们都有自己学习的弱点和预期愿望,而能否实现他们的预期愿望,关键之一是做好认真细致的需求分析。现代教育技术使得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便捷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情感、认知能力等一般特征,以此确定适宜的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和评价途径。学生的需求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机制如面谈、反馈表、网上论坛等形式及时反馈到教师手中。重视学生反馈并及时对教学活动进行修正补充是达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
现代教育技术使得真实具体的语言教学环境成为可能。通过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各种具体而真实的情景可以便捷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真实性的任务可以整合多种知识和技能(如搜索引擎、网页评价与创建),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方式(资源学习法、认知工具法等)应用语言文化知识,让他们充分意识到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意义(如***搜寻资源、查找词语等),并在亲身经历风格各异的信息化环境过程中更好地体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新教学观念,结合自身实际,消化和吸收新知识、新技能,形成新理解与重新建构新知识,从而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自己运用,不断提升语言文化认知和应用能力。
在北京邮电大学的调查表明,76.6%的教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外语教学很好,24.4%的教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外语教学好,没有一名教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外语教学不好。在笔者所在的重点院校,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时间登录网络学习平台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实现了个性化学习,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和积极性。课堂上多媒体的运用改变了教师讲授的沉闷气氛,现代技术在语音室的运用为丰富的师生互动以及学生小组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使得教师能够有效操控、协调、指引一切课堂活动,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3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评估的现状
课堂教学是我国高校目前采用的主要教学形式,因此也是学科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对象。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既可以全面评价教师的思想作风、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客观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合理聘选教师和教师年度考核提供依据;又可以使教师获取全面的教学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总结教学工作经验和教训,及时改进教学工作,明确努力方向,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可惜的是目前的教学质量评估通常没有考虑学科的差异,大学英语的教学与其他学科如数学、医学等学科的教学都使用相同的评估标准。譬如,笔者所知某知名大学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项目包括10条:1)讲课有热情,精神饱满;2)讲课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对问题的阐述深入浅出,有启发性;4)对问题的阐述简练准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5)对课程内容娴熟,运用自如;6)讲述内容充实,信息量大;7)教学内容能反映或联系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8)能给予学生思考、联想、创新的启迪;9)能调动学生情绪,课堂气氛活跃;10)能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反思这10项标准,都是衡量教师讲授的质量,没有评价英语教学的自主型学习与合作型学习程度。如果某位英语教师10项都做得很好,只说明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的熟练,并不能证明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英语教育专家刘润清教授曾经说过:"Nomatter,howgoodtheteacheris,Ifthestudentsrefusetolearn,nothinghappens.”(不论教师有多好,如果学生不积极地学习,那一点用处也没有。)目前看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媒介,自主型与合作型学习为特色的英语教学还没有配备与之相适应的质量评估标准。
4现代教育技术—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评估的新视角
大学英语的学科性质与现代大学英语教学对先进教育技术的依赖,决定了教育技术的运用充分、得当与否是英语教学质量评估不能轻视的重要项目。英语教育专家夏纪梅教授指出新世纪大学外语教学的出路在于借助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还能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现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己广泛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网络课程在信息的呈现、媒体的利用、学习的自主性、练习的反馈性、教学管理的追踪和测评等方面都比课堂教学有明显的优势。网络课程的设计是门很大的学问,用得好对于学生的学有裨益,用得不好则与课堂传统教材教学别无二致。课堂教学不能以讲授为主,不必做网络机器可以做的事情,而应当创造交际环境,开展交际活动,体现人与人之间交际化、合作化学习的意义。现代外语教育提倡采用交际法、合作法、任务法、角色法、情景法、过程法、体验法、行为法、案例法等方法的实质都是“在干中学习”,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机、智力、经验、情感、己有的知识和思维潜力,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培养“交流沟通、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当学生能够用语言“做事”时,他们会感到愉悦和满足,受到鼓舞,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效益。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大学语文教育论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