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教学论文篇1
摘要:
如何有效地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是目前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尤其是目前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小学化倾向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健康发展以及幼儿教育的正确发展。为此,研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并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避免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优化措施是非常关键的。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健康;教学目的
一、前言
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在我国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大多数家长都存在望子成龙的心态,攀比心理严重,觉得在幼儿园开始就应该开始学习很多的知识,如认字、算数等,目的是为了不让上小学的时候落下。而很多的幼儿园也在课程设置上重视了这块,幼儿园学习中很多都已经是一年级的知识。同时,很多的家长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这些问题就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严重体现。这样的环境和要求下,让孩子的童年不再那么无拘无束,缺乏了自由发挥,对身心的心理教育上也显得欠缺。因此,有效的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非常关键的。幼儿教育机构,幼儿教育老师连同家长必须共同努力来让孩子的童年获得更多的乐趣,培养孩子的各种应用技能,而不是纯粹地学习知识。因此,本文研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并探讨纠正这种现象的优化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从研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在次基础上重点的探讨了避免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优化措施。最后得出,在以后的幼儿教育中,幼儿教育机构和幼儿教育老师以及幼儿家长要共同努力,不断的改善自身的思维,摒弃那种一味地让孩子学知识的思想,培养孩子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孩子的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分析
分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可以从目前幼儿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三方面进行。首先,教学内容上,很多的幼儿教育机构将小学的教学内容提前在幼儿教学中进行,让孩子增加负担。其次,教学模式上,游戏环节过少,开设课程传授小学知识占一部分,这就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孩子的天性,对于孩子的成长不利。另外,教学管理上,对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方面的活动较少,取而代之的是文化知识的教学,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避免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优化措施
基于以上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作者通过多年的幼儿教育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如下避免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优化措施:有效的加强和培养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善家长的理念,让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实践做法引入;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提升***府对于幼儿教育的监督水平。
1.有效地加强和培养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
幼儿教师是幼儿直接面对的对象,其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以及幼儿教育的方向。如果幼儿教师水平不高,同时对于孩子理论知识的掌握非常看重,那么就会出现老师带有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因此,提升幼儿教师的素质和综合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在幼儿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中,必须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让幼儿教师能够科学的进行安排教育活动,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理论知识,如认识多少字,能计算多少加减法,等等。而是多给孩子传授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方面的知识。同时培训教师从科学角度来安排教育教学活动,主动在教学中多进行游戏互动,让游戏和教学相辅相成,让课程真正适合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教师成为孩子的“引路人”,而不是“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幼儿教育机构要多给幼儿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教师能够接触到外面先进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师资队伍水平提升了,幼儿教育水平才能大幅度提升,才能有效的改善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问题。
2.改善家长的理念,让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中国的大多数家长大都是望子成龙,渴望孩子越早掌握理论知识越好,其实这种思想是非常错误的。比如,很多中国家庭中,四五岁的孩子已经认识很多的汉字,能算20以内的加减法,能够背诵很多的古诗,等等。而家长也为孩子有了这方面的能力而感到自豪,但另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四五岁的孩子连自己吃饭都完成不了,还是父母去喂,也不懂得去做一些基本的家务,脑子中根本没这个意思。更大的问题是父母并不觉得这是什么问题,总觉得这些我们可以提孩子做,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这恰恰是一个非常错误的理念。要想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必须改善家长这种错误的理念,让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的基本生存能力,培养孩子的个性和自身兴趣,在幼儿教育中远远的重于这些知识的传授。所以,改善家长的理念,才能让孩子更加快乐的成长,幼儿教育才能更加让孩子健康成长。
3.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实践做法
国外的幼儿教育是完全不同于国内的幼儿教育的,他们的孩子可能语文知识,数学知识远远落后于我们的孩子,但他们对于孩子生存能力的培养,兴趣的培养方面却下了很大的功夫。我们应该将国外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有效的引入。首先,在幼儿教育中要让孩子“玩好”,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让孩子在幼儿园里玩得开心,从而培养他们***的人格,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幼儿通过游戏和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认知这个世界。其次,在幼儿教育中多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更多的参与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培养孩子们健康的身心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另外,多练习孩子的动手能力,多在幼儿教育中让孩子参加手工和户外活动,培养孩子的生存技能。
4.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在幼儿教育中必须遵循孩子自身的特殊性,按照孩子身心发展进行针对性教育,让孩子的幼儿教育健康和谐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再做好孩子进入小学前的衔接工作,比如多参与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通过游戏活动来培养孩子的主体意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喜欢,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生存技巧等等。
5.提升***府对于幼儿教育的监督水平
在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工作中,***府部门必须做好监督工作,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台有效的细则来加强管理和控制,比如对幼儿教育的教学方式,教育方法,作息时间等等可以提出具体的要求,杜绝各种以成绩来论成败的教学方式,保证孩子的休息时间和游戏时间,同时坚决杜绝强制孩子报各种兴趣班等等。
四、总结
总之,避免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意义重大,对于帮助孩子健康发展,培养孩子的爱好,提升孩子的正确思考和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在以后的幼儿教育中,幼儿教育机构和幼儿教育老师以及幼儿家长要共同努力,不断的改善自身的思维,摈弃那种一味的让孩子学知识的思想,培养孩子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孩子的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田红艳.幼儿保育的理论地位难以落实的原因和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幼儿教育教学论文篇2
重新思考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需要重新思考当前现段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点,重新定位自己的专业目标,在培养方向上,注重以服务社会为导向,强调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上强调多角度多方向的进行专业方向的设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专门培养幼儿教育专业人才的教育基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应与时俱进的进行的应改革与发展需要逐步改进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设置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要考虑当前我国所特有的城镇化进程的需要和幼儿科学素养的早期介入的需要以及幼儿的心理素质养成方面的需要,这三方面的社会需求十分紧迫。根据市场经济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当今社会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服务社会市场型人才,并对其要求越来越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掌握专业的、结合提升职业能力的理论基础知识后,经过分方向的专业培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一定的创新精神,相信会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为之服务的。因此,本研究与当前社会需求挂钩,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以服务为基本导向,在科学素养、心理素质、城镇化需求等方面改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以服务为导向的在培养人才规格和课程设置的对应、课堂教学内容体系的更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对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以服务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向改革对策
1.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素质发展”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方向改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终身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明确指出要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素质教育蓬勃发展,心理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幼儿期作为个体成长的最初时期,是个体素质,尤其心理素质萌发和培养的关键时期。脑科学和心理科学从不同角度证明,幼儿时期是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对个体整体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从教育实践上看,心理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性的教育,其立足点在于优化人的心理素质。幼儿虽然经验不足,身心未成熟,但其心理结构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可塑性,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对于培养准幼儿教师的摇篮———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有必要专门开设幼儿心理素质发展方向培养专业的幼儿心理素质老师,服务于当前的幼教一线,避免幼儿期心理问题的发生。
2.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幼儿科学素养”方面的人才培养方向改革目前全面实施“科教兴国”的氛围中,科学教育作为培养科技人才和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手段,也日益受到重视。中国人的科学素养位列世界落后行列、发展的水平较低且一直停滞不前的现状已经引起了国人的担心和忧虑,纷纷找原因想策略,而究其根源,是对科学素养的重视不够,尤其是对幼儿阶段,进行科学素养早期介入不够。幼儿期是人的各方面素质发展和萌芽的关键时期,幼儿期的科学启蒙当然就成为能否诞生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所以,***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科学领域教育:“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教育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这一时期的教育要为幼儿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教育的跟在于教师,教育的质量在于教师的质量。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影响重大。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科学素养。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的重要来源是职前培养,应加强对于幼儿教师科学素养职前培养。应重点改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人才培养方向。
幼儿教育教学论文篇3
(一)教育内容不全学前教育
在教学安排上应当是安全教育、智力开发和心理辅导。但是现在许多幼儿园急切的满足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将教学力度着重的放在智力教学上而忽视了安全教育和心理教育,这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在学前教育中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据调查,现在很多幼儿园一个学期只会进行三次左右的安全教育,而且开展的很片面,只涉及到常见的问题,教师没有用心教,幼儿也没有认真听,有“走过场”的嫌疑。更是有幼儿园直接将安全教育从教学日程中删除,只对幼儿进行智力开发。这些口头话的教学使幼儿真正面对这些情况时,根本就不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更别说没有进行过安全教育的幼儿了。所以,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们首先要明确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开展学前安全教育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对于幼儿要三令五申,多次开展安全教育,只有经过反复提醒,幼儿才能具备一定的安全常识。
(二)缺乏心理辅导
笔者之所以认为学前教育应当将安全教育放在首位,是因为安全教育保障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然而心理辅导也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当幼儿拥有了一个正确的“三观”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后,才能对事物有初级辨别是非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要取决与心理辅导。现阶段许多幼儿园并没有开展心理辅导的课程,认为幼儿不需要心理辅导。导致幼儿在憋闷、失落或者想不明白问题时没有人及时进行疏导,造成了幼儿心理上的缺失,为他日后的发展制造了不良契机。设想一下,如果在一次活动中,本来有能力第一的小孩,因为其他的客观原因最终导致没有获奖,这对于幼儿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这时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那么幼儿很可能因为这件事对以后的比赛都失去信心,甚至会发生碰到比赛就退缩的状况。对于那么小的孩子,以后的路还那么长,在幼儿时期就造成了退缩、胆怯的心理,这是家庭、社会都不愿看到的现象。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及时的安慰他,告诉他:“日后还有机会,你依然可以获奖”。想要从本质上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长期的对幼儿进行心理辅导,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摸清他们的心理状态,也方便其他教学的开展。
(三)教育形式较陈旧
新颖的教育形式,对于幼儿这种好奇心强的人群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目前来说,笔者调查的幼儿园中多数都是沿用老旧的教育形式,幼儿兴趣不大,教学效果不好。这就需要幼儿园在新时代的环境下,编写出新的教育形式,各个教师根据班上幼儿的情况可以进行针对性教育,因材施教的观念要从幼儿园开始。
二、结束语
幼儿教育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幼儿文学教育;认识论;存在论
【中***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6-0023-04
马克思说:“不仅五官感觉,而且连所谓精神感觉、实践感觉(意志、爱,等等),一句话,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是由于它的对象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1〕人的“人化”,首先需要具有“人的本质客观展开的丰富性”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文学成为幼儿生命成长和心灵发展的精神之根。正如黄云生先生所言:“一个人呱呱落地之初,心性尚处在混沌未开之时,便有文学来和他陪伴……在整个幼儿时期,文学对人们当时,以后乃至一生都产生有益的影响。”〔2〕幼儿文学悄无声息地将向外的审美活动内化升华为幼儿精神世界的自我建构能力,使“混沌”的人逐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然而在自然状态下,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进入幼儿的视野,与幼儿建立属人的关系,具有太大的偶然性,所以需要幼儿文学教育的参与。
一、认识论与存在论的分野
审视幼儿文学教育的历史和实践,我们发现,我们没有时刻以提升幼儿的精神品质为旨归,有时甚至在远离这一命题的地方徘徊不前。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言》教材,对入选的幼儿文学作品基本是按照“思想品德教育”和“语言教育”的维度来设立教学目标的。如《拔萝卜》的教学目标是“使幼儿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学习词:拉、帮忙、一起;词组:拔萝卜”。同样,《小熊请客》的教学目标是“教育幼儿爱劳动、有礼貌”,“学习词:讨厌;词组:又懒又馋”。上述幼儿文学作品的教学目标并没有以文学为本体,而是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学达到为思想品德教育和语言教育服务的目的,文学由此成为手段和中介,甚至被异化为非文学。郑荔在《教育视野中的幼儿文学》中也揭示了文学教育的这种“工具化”现象。“我们考察了幼儿园很多文学作品学习的教学目标,发现主要是学习某种句式或者词汇,而通过作品学习明白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就是更普遍的目标,在比较次要的目标中才有可能谈到儿童的情感、态度方面的变化。”“要孩子们懂得撒谎是不良行为,就给他们讲述《狼来了》;要孩子们戒骄戒躁,《龟兔赛跑》就成为首选的作品。”〔3〕
文学教育的这一偏离甚至背离文学本体的现象由来已久,已经成为幼儿文学教育的“集体无意识”状态。我们认为,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形成主要是受到了认识论哲学的统摄和规约。
认识论哲学是一种二元论哲学,认为人是认识世界的主体,世界则是被认识的客体,人和世界的关系就是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认识论哲学进而把世界分成“现象”和“本质”两极,并运用本质的一极去压制、取代现象的一极。认识论哲学的本质是知识论,人可以通过对世界的认识,通过判断、推理等逻辑方法,获得一切关于世界的知识。认识论制约下的文学理论认为文学是对世界的模仿、复制、再现,由此我们可以通过文学达到对世界的认识和对其本质的把握。
上述幼儿文学教育的“思想品德工具论”倾向和“语言工具论”倾向,都是认识论哲学的折射。“思想品德工具论”认为幼儿文学作品是思想品德的载体,文学作品蕴含的思想品德内容是幼儿认识的客体,而且是幼儿必须把握的本质。“语言工具论”则把幼儿文学作品作为学习语言知识的手段,文学作品为幼儿提供的是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例子。在这两种倾向中,幼儿文学作品都被看作是认识的对象而不是感受、体验的对象。基于认识论哲学的幼儿文学教育就这样把掌握语言知识、形成道德认知等作为教育目标,把语言知识和道德认知的学习作为教育内容,把讲授和灌输作为主要的教育方法。然而,这样的文学教育堵塞了幼儿与幼儿文学的天然通道,离文学教育提升人、塑造人的目标距离太远甚至南辕北辙。指导幼儿文学教育的哲学思想应该从认识论走向存在论。
与认识论不同,存在论从揭示人的本真存在出发,揭示世界的意义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存在论反对把主客体对立起来或分离开来的二元论倾向,认为必须消弭现象与本质、个别与一般等二元对立格局而走向“主客消融”、“物我同一”。在方***上,存在论倾向于人的感受、直觉、体验、想象、领悟、意会等。反映在文学上,存在论认为文学不是对世界的模仿和再现,而是对世界的建构和照亮。认识论关心的是文学对世界的模仿是否正确,执著于事物的“在场”;存在论则关心文学对世界的照亮和拓展,企求通过文学把人们的眼光和心灵引向无穷的“不在场”,使人们对世界的感受和理解得到延伸和扩充。
在存在论视域内,存在被认为是超越了主客体二元对立而进入主体间的存在,孤立的主体性变成了交互主体性(或主体间性)。这也正是马丁・布伯所说的“我―你”关系。马丁・布伯认为,人在面对外物时持有两重态度,“我―它”和“我―你”。在“我―它”关系中,人总是出于自我的种种需要将周围的一切当作“它”,当作与“我”对立的客体。“它”是“我”利用的对象,是满足“我”之利益、需要、欲求的工具。“我”与“它”之间是一种有限的利用关系。而在“我―你”关系中,人不再以“利用”的态度对待外物,不再将外物视作“它”,而是将其看作“你”。“我”和“你”是两个平等的世界,“我”以“我”的整个存在接近“你”,发现“你”,在“你”中照出“我”自己,发现“我”自己。〔4〕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正是这样的“你”,幼儿正是在与“你”的对话和融通中走出混沌。
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这是幼儿文学教育的一场***。正如王尚文先生所说:“‘主体间性’这一概念让我们找到了文学教育新的理论依据和更为有效的进行文学教育的途径与方法。”〔5〕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法的分野
认识论把幼儿文学作为客体,追问它的在场意义,即“文学是什么”;存在论把幼儿文学视为促进幼儿精神品质提升的另一主体,追问的是文学的不在场意义,对文学的提问方式也发生了根本转向,关注的是“文学对我意味着什么”。基于认识论的幼儿文学教育强调“文学有什么,我就教什么”,文学有语言,我就教语言;文学有思想,我就教思想……基于存在论的文学教育更强调幼儿从文学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体验文学与自身生命之间的精神联系。当小红帽被狼吃到肚子里的时候,“我”仿佛也被吃到狼肚子里去了,“我”感到恐慌、愤怒;当猎人将小红帽解救出来时,“我”又和小红帽一起欢呼,一起雀跃……幼儿以文学建构出来的世界为自己的世界,以文学人物体验的悲欢为自己的悲欢。
基于认识论的幼儿文学教育与基于存在论的幼儿文学教育在教育目的上有根本性差异:认识论旨在让幼儿认识文学,而存在论旨在让幼儿亲近文学。认识论文学是把幼儿的心灵引向知识,幼儿与文学是分离的、疏远的、没有感情的。如此久陷科学主义的泥淖,幼儿很难成长为健康、自由、和谐的人,相反,倒可能成为马尔库塞所诟病的“单向度的人”。存在论则让幼儿在亲近文学中从一个人的天地里走出来,走进一个与人来往、与人沟通、与人共享的“属人的世界”。正是在与他人来来往往的沟通中,幼儿建立了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广泛而美好的精神联系,积累起对于这个世界丰富而美好的情感,进而一步步获得马克思所说的“属人的本质”。
教育目的不同带来了教育方法的分道。要达到认识论的教育目的,让幼儿从现象中把握本质,教师只能采取讲授和灌输的教育方法。通过分析、推理,抽象出道德的教条,汇集成理性的知识,这成为认识论文学教育的基本程式。这一切与亲近文学无缘。而文学教育的实质则是情感教育,亲近文学必须用感情召唤感情,用感情打动感情,而且必须用感情去体验感情。所以说,体验才是幼儿文学教育的必经之路,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去体验幼儿文学作品中的生活***景和情感世界,从而让幼儿发现自我,拓展自我。发现自我,不仅仅是“我看见了”,“我知道了”,而且是“我体验到了”,“我”化入“他”的形象之中,和“他”一起期待、渴望,和“他”一起欢歌、痛哭。发现是感情对感情的发现,开拓是感情对感情的开拓,正是在发现和开拓中,幼儿扩大着自我的疆域。
三、存在论幼儿文学教育的实践意义
基于存在论的幼儿文学教育在实践层面如何落实?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课题。这里不存在一个可以预设的方案,必须随着实践的展开而不断趋向丰富和完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语言教育内容和要求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为幼儿文学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一些实践工作者也开始自觉不自觉地走在从认识论到存在论转变的途中。
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委员会编写的《幼儿园课程指导手册・语言》选入了下列一首童谣: 〔6〕
逗蚂蚁
童 昌
蚂蚁来呀来,
快快来吃饭。
什么饭?黄米饭。
什么菜?炒青菜。
什么筷?毛竹筷。
什么碗?烂泥碗。
吃不了,往回搬。
哼唷哼唷搬得欢。
教学指导:
《逗蚂蚁》由传统童谣改编而来,节奏活泼,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但与大多数传统童谣一样,其逻辑性不强,有些形象和词句不适宜用道理去“推究”。因此,组织活动时不必拘泥于“黄米饭”、“炒青菜”、“毛竹筷”、“烂泥碗”等概念的推究,而要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娱乐性内涵。
在《逗蚂蚁》这则童谣的教学指导中虽然没有提出具体教学方案,但已经非常明确地提出要挖掘文学作品的趣味性、娱乐性内涵,而不是紧紧抓住几个概念不放。教师可以在挖掘作品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上下功夫,通过分组朗读、表演等方式来展现这首童谣对幼儿的存在性意义。
还有教材对美国作家洛贝尔的《圣诞节前夜》设置了如下教学方案:〔7〕
目标:
1.感受、理解故事角色间真挚的友情。
2.懂得朋友间应互相关心、帮助。
准备:
青蛙、癞蛤蟆的布绒玩具或自制指偶。
过程:
1.青蛙和癞蛤蟆真要好。
(1)请幼儿完整地听一遍故事。
(2)教师:生日那天,癞蛤蟆为什么着急?它担心什么?
(3)请幼儿再次完整地听一遍故事。
(4)教师:癞蛤蟆准备好长绳子、提灯、平底锅,它想去干什么?
(5)教师:青蛙为什么来迟了?它为什么要送癞蛤蟆一只钟?
(6)教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青蛙和癞蛤蟆是一对好朋友?
2.学学青蛙和癞蛤蟆的对话。
(1)教师出示青蛙、癞蛤蟆的布绒玩具或自制指偶,引导幼儿思考:癞蛤蟆看到青蛙来了心情怎样?应该怎样表现?
(2)教师左手操作“青蛙”,右手操作“癞蛤蟆”,表现癞蛤蟆连珠炮似的发问过程,引导幼儿体验焦急、关切的心情。
(3)教师扮演癞蛤蟆,幼儿扮演青蛙,学学它们的对话。
3.有朋友真好。
(1)教师:癞蛤蟆看到好朋友没来,十分担心。原来青蛙是为了给好朋友准备生日礼物才迟到的。它俩互相关心,真是一对好朋友。
(2)教师:有好朋友真好,你有好朋友吗?
(3)教师:有的小朋友暂时没有好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帮助他呢?
建议:
1.生日那天,癞蛤蟆不见朋友前来,心中涌现出一连串可怕的遐想,它准备去救助青蛙。作者对癞蛤蟆这一系列心理活动和动作的描写十分细腻,真切地传达了它们之间纯洁、真挚的友情,质朴但具有感染力。
2.该活动可重点引导幼儿了解故事角色的思想情感,从而影响幼儿的交往行为。
该方案在教学目标上强调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体验,在教学中尝试用变换问题的方式让幼儿倾听文本,而且问题的设计注重引导幼儿体验文本中“不在场”的一面。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教师用玩具和指偶表演的方式让幼儿学习作品主人公的对话。幼儿表演的过程就是进入文本的过程,感受语言的过程就是体验爱和友谊的过程。这样的方法饶有趣味,引人入胜。上述方案从教学目标到教学过程,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存在论思想,可资借鉴。但可能是摆脱不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影子,在教材中这个故事已被改名为《有朋友真好》,而且在方案设计中时常过分强调文学作品的教育意义。可以说,该活动方案仍然存在继续探索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7.
〔2〕黄云生.文学,在人之初〔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5,儿童文学专刊.
〔3〕郑荔.教育视野中的幼儿文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7-18.
〔4〕〔5〕王尚文,徐珞翰.从主体间性看文学教育:兼谈
《新语文读本》小学卷的编写〔M〕//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中国儿童文化第一辑.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88-89.
〔6〕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委员会.幼儿园课程指导手册:语言〔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3:216-217.
〔7〕王瑞祥.儿童文学创作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69.
Preschool Literature Education: from Theory of Knowledge to Theory of Being
Dong Wenming
(Hangzhou College of Preschool Teacher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2)
幼儿教育教学论文篇5
一是把好用人关。首先对幼儿教师的师资、学历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公开招聘教师,让教师强烈地感受到激烈的市场竞争已进入幼教领域,认识到幼教队伍人才的竞争既是对自己的挑战,又是发展自己的机遇。
二是注重岗位培训。为了提高广大教师的学历和业务水平,分期、分批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州、县举办的各种形式岗位培训外,还多次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听讲座、座谈交流经验体会,吸取新信息等,拓宽了教师的思路,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要求教师不断地进行学历提高外,还把幼儿园教师职务培训管理与***门职务培训管理同步,聘请外校教师进行短期技能培训,并让骨干教师担负起培训能力较弱的技能和以老带新的重任。
通过培训,使教师们树立了新的儿童观、教育观,了解了新动态、新信息,学到了先进幼教理论与实践经验,使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是建构评价机制。我园制定了教师工作岗位目标责任制和工作评价体系,注重根据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在制定时,根据幼儿园的特点确定了两个倾斜***策:第一,向科研成果倾斜。由于认识到科研能力在教师整体素质中的重要地位,把科研能力的高低及科研成果的多少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参数,以此为突破口,激发全园教师的学习和教研热情,进而推动教师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第二,向青年教师倾斜。
四是团队凝结力的塑造。幼儿园内部运行机制的构建如果只限于制度和规范的建立是不够的,内部运行机制构建的最高境界是一种精神的塑造,它对于一所幼儿园来说就是组织精神的培育。如我园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团结、敬业、奋斗、创新”的园风,现在真正成为群体的意识,贯穿于幼儿园工作的各个环节,体现在幼儿园成员的一言一行中,弥漫在整个幼儿园的组织氛围中,进而成为一种优良的园风。
二、狠抓教学常规管理
第一,抓教学常规,强调一个“实”。作为一个民族地区的幼儿园,教师教学思维僵化,教学方法陈旧。面对这一实情,我们首先把主要力量集中在教学常规管理中的教和学两个方面,提出“抓基础,重能力,高效率”的教学总体要求,在教法和学法的改革变化上花功夫。由于切合实情抓住了牛鼻子,因而变化非常显著,近几年,在办园模式上有了较大进步;其次,教学常规不要过于繁琐,必须精要易行,方便操作。几年来,我们一直这样去做,领导觉得教学常规便于抓便于管,教师认为具体实在,好实行。切忌为抓常规而抓常规,搞成形式主义。比如说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我们就看教学面向全体幼儿了没有,如何剖析重点,如何分解难点。检查容易,教师备课目标也明确,有的放矢,完全不是以前的纸与笔相加的教案了;再次,教与学绝不是花架子,要靠一点一滴去做,去落实。比如,我们在抓教学方面,不是看结果,而是进行系统分析,把精力放在听课上,充分了解和掌握教师教学的过程和目标的落实,师幼双边活动的开展,知识的接受和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第二,抓教学常规,坚持一个“恒”。抓教学常规最忌时冷时热,有始无终。而事实上这样的工作也最容易三日风四日雨,虎头蛇尾,形成一个“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的局面。我们深知其中的厉害关系。如果园领导对一项工作没有恒心,那么,作为教师就没有持之以恒遵守“规矩”的毅力,就很难使自己形成严谨踏实的教风。
第三,抓教学常规,做到一个“柔”。教学常规,说到底,都要贯彻到教师身上,要教师去落实。因此,教学常规的核心是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抓常规就是抓教师。教师中普遍存在的两种心理状态是“要我做”与“我应做”。教师作为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有知识,更有责任感、事业心,只要稍加引导,完全能转入“我应做”状态。
第四,抓教学常规,力求一个“新”。抓教学常规管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任何手段都要随着时间、地点、对象等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充分意识到教学常规管理也有一个不断发展和优化的过程,它毕竟是某一特定阶段的产物,一旦教与学的具体情况发生了变化,那么其形式和内容就必须随之变化。就我们幼儿园来说,过去在组织管理上很随意,很松懈,而现在是园长领头,各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共同参加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制。
管理内容上,把课题与教师论文纳入管理项目。管理方法上由过去的综合印象化,逐步向现在的量化评估考核推进,对教师的德、能、勤、绩四方面进行量化,但又不完全依据量化。
三、让教师成为教育工作的主人
1.个体与统一
如备课的目的是指导教师自己的教育工作,因此最重要就该是写教师想写的,而不是写领导想看的。在掌握了这一原则,针对不同水平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首先,对在幼儿园工作时间较长、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有效的备课要求,高级教师不必写详细的活动计划,因为她们多年的积累已使她们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写她们早以熟记在心的东西确实是一个浪费。为了更有效的促进她们,要求备课时要能针对难点备出自己独到的、更有见解的教育方法。备课方面可以精简,但在教育分析上要加大力度,因为她们已具有较高的分析水平,而对自己工作的反思又直接影响到自身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下一步教育计划的实施,其他教师像以往一样备课。加大对备课的批阅,批阅方式采取年级组长批阅或不定时的交差批阅,并填写评价分析表,对活动计划的各个环节逐一进行分析、解决。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教师能在较高的起点上开展教育工作,少走弯路。
2.自由与约束
时间的约束与教师主持教学要有一定的时间作为保证。每天的户外活动游戏时间、室内游戏时间、教育教学时间……都该给必要的保证。如果完全由教师自己掌握,难免会因教师自身的兴趣爱好而产生偏颇,那么全面发展将是一句空话。但如果把时间看的太死,教师又会为了遵守时间的要求而应付每一个时间段的教育工作:画不完就不画,玩不透就不玩。时间的约束不仅没有起到保证幼儿发展的作用,反而会促使我们的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削弱了教师的积极性。
检查与被检察。检查工作的目的是促进教师工作的主动性,使教育工作得到必要的保障。然而检查的关系往往使检查者不自觉的“拧眉立目”,使被检查者情不自禁“小心防范”“心存不满”。给教师造成阴影。因此,在检查中,不论发生什么情况,只要能给个合理的解释,只要不是强词夺理,就应该表示理解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幼儿教育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合理性思考
多年以来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已经在我国广泛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个问题经历过几次改革,但是效果甚微,它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府等多方面共同努力进行解决。因此,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程。
1近代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治理过程
在我国正规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时候,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就已经开始存在。1980年左右,幼儿教育也有小学化的表现。在不同的时期,***府对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都进行了关注。1.1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历史: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就开始了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讨论,进行的识字教育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对小学化教育的探讨。后,幼儿教育开始向着正常化发展,有研究者分析,小学附设的学前教育是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后,社会力量不断加入到办园中,不少地方社会办园的数量达到一半以上。但是都存在师资力量低的特点。1.2我国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策发展轨迹:1980年以来,在幼儿教育领域就开始了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历程。各地通过各种方式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加以控制,比如:检查、督导、整改、罚款等。国家教委先后在全国五省一市进行了改进与加强学前班的试点工作。2010年颁布并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其中就直接谈到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
2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时代困境
长久以来对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批评很多,但是这种问题一直存在,是一个具有较长历史性的问题,要想更好的治理这一问题,我们不得不面对以下的挑战。2.1幼儿教育小学化标准不统一:20世纪90年代,幼儿教育对小学化教育提出过相对比较系统的观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管理方式等方面基本与小学一样。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但是在对小学化教育的理论方面缺乏一定的研究。2.2幼儿教育师资水平难以去小学化:我国幼儿教师由于受到我国历史方面的原因,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方面相对偏低,教师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影响,导致很多优秀的教师流失。目前大多幼儿教师都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工作,没法按照幼儿的自身特点进行教学,一部分教师虽然受过专业训练但是也缺乏一定的爱心、耐心不利于幼儿的成长。2.3缺乏合理的***策支持:在目前的学前教育方面缺乏一定的***策指导,导致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策乏力,增大了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难度。由于没有配套的经费支持,大量公办园不断减少,民办园不断增加,民办园为了节约成本使用大量未培训人员上岗,使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存在成为了可能。
3治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路径选择
针对目前幼儿教育的现状,理论上可以通过专业途径与***策法规两种途径解决。但是理想的途径还应该把家长的合理需求考虑进来。理论上的两种方法虽然可以解决问题但是都没有考虑家长的需求,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难以解决。3.1治理幼儿教学小学化的专业途径与法律途径:用专业的角度来思考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解决途径成为专业途径;运用法律手段及国家***策等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法律途径。专业途径又可以分为课程途径与师资途径两种。根据幼儿衔接的要求,假设存在一种可以完成幼儿衔接工作的课程模式,不存在小学化倾向。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课程途径已经被认定为行不通的路径。师资途径重点强调教师素质对幼儿教育的影响,认为提高教师的素质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但是面对家长及社会考试方面的因素,参加过培训的教师还是按照原有的模式进行上课,小学化并没有得到改善。运用法律武器,通过行***手段使得幼儿教育脱离小学化是***策法律途径的主要任务。通常是***门引导相关的治理小组对辖区的幼儿园进行监督和检查。但是这种检查方式不具备常年监督的效果。也有一部分家长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举报的方式要求幼儿园进行整改,但是这种方式使用的人数较少,得不到想要的结果。3.2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的合理途径应该定位于学前教育改革:重视幼儿身心发展、家长的需求、幼儿衔接为基础的途径才是合理的途径,同时反对对中班及小班的儿童进行小学化教育,对于大班的儿童采取结合义务教育的方式对现行的幼儿教育制度进行改革,这种改革方式被称为制度途径。理想的途径应该是考虑到家长的需求与幼儿的身心发展,但是现行的制度往往有迎合家长需求的嫌疑。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国是隶属于两个***门,两者没法及时的沟通协调为小学化提供了条件。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幼儿园与小学分开教育,但是两者之间的关联是密不可分的。受到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幼儿在家庭的教育水平越来越高,也为小学化教育提供了可能。我们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基础,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采取不同的侧重点。对于较小的以游戏为主,较大的重点关心身体的健康和良好的品行,反对小学化倾向。
作者:郗艳红 单位:山东省邹城市第一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陈鹤琴文集:第二卷[G]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636-638.
幼儿教育教学论文篇7
(一)幼儿园小学化会扼杀幼儿天真烂漫的个性
随着幼儿教育小学化趋势越演越烈,幼儿园逐渐忽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少幼儿园甚至没有玩具玩耍,没有游戏时间,幼儿成天不是识字背课文,就是整天写字做算术,甚至造成少数幼儿只会认字算数,缺少理性思维。那些背离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超出幼儿理解能力的知识,逐渐扼杀了幼儿天真烂漫的个性,让幼儿对生活产生了厌倦感……因此,过早强化幼儿知识性教育,不仅背离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扼杀他们天真烂漫的个性,也不利于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开发,影响的是下一代人的未来成长。
(二)幼儿园小学化容易让幼儿厌学情绪
其实,过早让幼儿接受学前知识性教育,并不是一件好事。四川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研究的宋老师表示,由于幼儿身心特征,幼儿在0-6岁期间,还并不适合进行系统的知识教育,而只能帮助他们积累感性的经验,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在学龄前期不断地灌输各种知识,很有可能让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变得厌学情绪,最难教的幼儿不是上学前知识准备不足的幼儿,而是缺乏学习兴趣的幼儿。因为幼儿如果过早接触了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等到真正入学的时候就会对所学的知识丧失兴趣点,久而久之养成“老师教的东西自己已经掌握”的思维习惯后,容易让幼儿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感,对新知识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自然会受到影响,这对于幼儿今后的发展成长是相当不利的。
(三)幼儿园小学化影响幼儿身体正常发育
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其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还不宜长时间坐着读书、握笔写字。过早、过长的规范性神经系统的损伤。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好多幼儿学习姿势正确率很低,其错误率达70%以上,其最主要的原因正是幼儿时期过早长时间学习。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存在着对幼儿过早地进行以语言、数学为主的所谓的学前教育,而不注重幼儿形体感知、想象力、创新力的培养的幼教误区,结果使幼儿左脑的智力发育比右脑超前,影响幼儿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具体表现为幼儿的逻辑推理较强,而想象力、创新力和动手能力较弱。如果这种现状得不到有效纠正,将可能导致幼儿左右智力的畸形发展,影响幼儿今后的成长发展。
二、幼儿园小学化的原因分析
(一)应试教育的考试模式的影响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素质教育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但目前为止应试教育的考试模式仍没有完全退出中国教育舞台。我们现行的考试模式仍是以书本知识的考察为主。然而这些书本知识的掌握、积累到灵活运用要一个很长的积累过程。于是,为了幼儿将来的前途、迫于今后的升学压力,幼教小学化就不可避免了。因此,只要现行的应试教育存在,幼教小学化就不可避免,幼儿就无法享受到一个快乐的童年。
(二)家长望子成龙观念的错位
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为了不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家长都希望幼儿能在幼儿园学到的他们所认为的有用知识知识越多越好,但他们却并不知幼儿的特长、喜好,也不知怎样才能正确引导幼儿的教育。殊不知这种幼教方式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都非常不利。
(三)市场经济的催化作用
尽管***门三令五申的下令取消幼儿特长班,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然而为了迎合幼儿家长的胃口,以获取高额利润,仍有一批一批的幼儿园纷纷打出特色班、兴趣班的招牌,不断开设小学课程,教授幼儿语文、数学、英语等小学一年级课程。而不少家长愿意选择私立幼儿园的原因正是幼儿可以在幼儿园的特色班、兴趣班学到很多公立幼儿园所学不到的应试文化知识。
三、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一)***府加强引导监管
遏制幼儿园“小学化”,需要各级***府和***门的正确引导。各级***府和***门应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多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大胆揭露幼教“小学化”弊端,给人们正确的舆论引导。
同时,各级***府和***门还应加强对学前教育质量的监管力度,加强对教师、教材、教具等各方面监管,并及时将结果公布于众;对一些机构的错误宣传观念,要及时制止。***府还应尽快出台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对学前教育内容做出科学明确规定,对不合规范的办园行为予以法律制裁。
(二)幼儿园坚持正确理念
幼儿教育重在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在游戏、玩耍中培养他们的习惯和能力,鼓励他们个性化发展。幼儿园,首先应坚持正确理念,充分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按照***规定的教学要求、纲要的教学思想来办园。”
幼儿的语言、品质、习惯都是在生活中习得的。在玩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礼貌、分工、合作、责任。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生活、游戏中的每个环节教育幼儿,这样不但幼儿的天性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幼儿还可以在生活、游戏中得到很多收获。这无疑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虽然很多老师是学幼教的,但时间长了思想也会变得过时,因此,应不断加强幼教师资培训,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胜任幼教职责,教育好幼儿。
(三)重新设计教育制度
据了解,很多好的理念由于家长不配合常常贯彻不下去,由于家长一味重视知识性教育,造成幼儿园小学化卷土重来,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也屡禁不止。
幼儿教育教学论文篇8
1、幼儿园的设立和创建要适应
我国的环境陶行知先生生活的年代,人们普遍没有教育观念,幼儿园数量非常有限,尤其在大都市中,有些幼儿园带上了贵族的光环,不是教育的摇篮,而是用来彰显身世背景,这也导致幼儿园中的孩子“害了三大病”:富贵病、花钱病、外国病。有些名声显赫的富太太忙着吃喝玩乐而无暇照顾孩子,幼儿园也逐渐沦为这些太太们的托儿所,这种“畸形”的幼儿园助长的只是相互攀比的风气,对社会毫无贡献可言。陶行知先生看到了这些幼儿园的实质,因而他希望能够创办农村幼儿园,为广大劳动者和农民从家庭中***出来,不但能够使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同时也能够使劳动者获得更长的劳动时间与更高的劳动效率,创造社会价值。陶行知先生还总结出幼儿园省钱的几个办法:“打破外国偶像是省钱的第一个办法。我们第二办法就是训练木乡师资教导木乡儿童。……第三个办法就是运用木村小学手工科及木村工匠仿制玩具……三个办法同时并进,可以实现省钱的幼稚园。”他通过借鉴国外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强化儿童在性格方面的养成。陶行知先生认为幼儿园选址应在家园中心,方便人们出行接送,力求用最少的财力达到最好的效果。陶行知先生将这种幼稚园平民化的思想对未来我国教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工厂和农村最需要幼儿园
陶行知先生对设立幼儿园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工厂和农村是最需要幼儿园的地方。工厂需要幼儿园的原因是由于儿童生活在工厂的快节奏当中,感受到的是工厂的快节奏,而且工厂工作的家长也不能抽出足够的时间来教育和培养孩子,非常容易使孩子沾染不良风气,同时也使得工厂工作的家长为孩子担心,进而影响工作的效率;农村需要幼儿园则主要是因为农忙时节,农家妇女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农忙中,进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并且由于农民传统的形态意识,对知识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认识不强,在农村开设幼儿园能不但能够让孩子得到很好的教育,同时也能够帮助农民建立教育意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3、实现乡村幼儿园普及的手段与措施
陶行知先生认为乡村幼儿园没有普及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成人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二是资金短缺使得教育基建跟不上;三是师资力量薄弱,针对师资力量薄弱,加之经费不足的情况,陶行知先生大胆提出幼稚师范学校可以采用“师徒制”来缓解资金与师资不足的情况。只有在乡村幼儿园的建设中不断创新,才能降低农村幼儿园经费紧张的现状,为农村幼儿园的普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在农村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1、幼儿园的创办要符合农村实际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教育问题也被摆到桌面上来,近些年来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府加大了对农村学前教育方面的投入。在国家***策的基础上,借鉴陶行知先生“中国的、平民的、省钱的”的幼儿园创办思想,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创办具有农村地域优势的幼儿园。农村幼儿园的创办还可以考虑农村地区环境及自然资源、风土人情与风俗习惯等因素,创办极具地域文化特色与地方文艺特色的幼儿园。另外,在幼儿园室内装饰上,幼儿园教师可以请教当地的民间艺人制作各种民间工艺品,然后教孩子制作,用孩子稚嫩的作品装饰教室,使孩子感受自己的成就和当地文化的魅力。
2、幼儿园建设走向农民工聚集的地方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幼儿园建设可以走进工厂和农村,工厂和农村儿童对教育的需求更为强烈。同样道理,在现在的城市建设中,农民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而这些人在建设我们家园的同时,我们也应当为其子女解决好教育问题,只有解决好了这些问题,农民工没有后顾之忧,才会有着更高的激情去创建我们热爱的家园。因此,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建设步伐,必须将教育纳入到农村改革的内容当中,最大限度的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孩子都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
3、提高农村地区对学前教育的认识
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相对落后,这与农民的意识形态与对教育的认识程度有很大关系。农民没有认识到教育能够对孩子一辈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很多农民在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非常薄弱。针对这种情况,农村学前教育工作者和广大支教、志愿者等都已走进农村,在农村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强化农民的教育意识,使农民能够对教育有正确的态度,帮助农村家长做好幼儿的学前教育,只有解决了农民的思想意识问题,才能更好的保证和完成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
三、总结
幼儿教育教学论文篇9
促进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展示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学成果,有效推动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以及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
二、主办单位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
三、协办单位
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院(系)
四、活动时间
征稿截止时间:2013年6月10日
评选揭晓时间:2013年7月30日前
五、评审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周兢(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华爱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霍力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顾荣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晓东(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秦金亮(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刘云艳(西南大学学前教育系)、刘明远(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郑健成(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周世华(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
六、活动组织
1.评选范围: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2013年应届毕业生***或合作撰写的毕业论文。
2.论文分组:分设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含硕士生、博士生)三个组。
3.论文推荐:大专、本科生参评毕业论文由所在院校(系)集体推荐。推荐数量:大专生控制在本院校(系)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5%以内,本科生控制在20%以内。每篇参评论文均应附上两位具有高级职称指导教师或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评语。研究生推荐名额不限,由导师推荐并写出评语。所有参评论文均一式一份并附上作者本人学生证复印件,于2013年6月10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寄至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编辑室(邮编310012)。参评者同时登录《幼儿教育》杂志***网站“幼儿教育网http://”,根据网站指示注册并上传参评论文的电子文档。
七、评选和奖励
1.特邀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组成论文评选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分组评选,按一定比例评出各组优秀论文。
2.由主办单位颁发获奖证书。
3.获奖结果将在2013年9月《幼儿教育·教育科学》杂志及其***网站“幼儿教育网http://”上公布,部分优秀论文将选登在《幼儿教育·教育科学》上。
4.获奖作者编入“中国幼教招聘网http://高级人才库”向全国各用人单位重点推荐。
八、重要说明
幼儿教育教学论文篇10
为客观公正地开展评选活动,本届评选活动特邀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的部分学科带头人组成评选委员会,采用双盲方式评选。现将结果公告如下(获奖证书随即寄出)。
第八届(2014年)评选活动将自2014年3月起开始征稿,截稿日期为2014年6月10日。第八届评选活动结果拟于2014年6月30日前揭晓。
期待大家一如既往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
研究生组
一等奖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张伟芳《幼儿说谎的眼动研究》
陈庆香《幼儿园教育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基于浙江省81所幼儿园的调查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
张司仪《幼儿园教师撰写“幼儿个案分析”的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沈敏《运用故事教学提升大班幼儿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实验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
王津《学前儿童科学知识***画书阅读理解研究》
二等奖
华东师范大学
汤杰英《学前教师领域教学知识研究》
贾莎莎《从文化的视角看我国儿童游戏的历史演变》
王哲莹《示范画对幼儿绘画表现影响研究》
南通大学
万品《流动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张晓霞《4-5岁幼儿积木建构水平的提升及其对几何空间能力发展的影响》
云南师范大学
王小林《农村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研究――以x幼儿园为个案》
首都师范大学
李春光《幼儿园绘本教学现状及改进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邓进红《大班幼儿追逐打闹游戏现状与对策研究》
三等奖
云南师范大学
曹霞《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研究》
张丽《云南省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背景》
谭恒《21世纪以来中越边境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研究》
辽宁师范大学
王梅《不同信息源对4-5岁儿童问题解决的影响研究》
周杰《4-5岁幼儿社会规则认知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
西南大学
武欣《我国幼儿教师评价制度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
刘丹《家长角色观对亲子互动的影响――基于亲子园情境的研究》
张亭亭《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及其与自控能力的关系――基于不同冲突情境的研究》
吴梅芬《学前教育***策执行研究――以幼儿教师职业资格***策执行为例》
北京师范大学
李钰燕《幼儿园综合主题活动结构、特点及支持性策略――基于北京市某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现场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
李传江《***少数民族学前儿童汉语语义发展研究》
张文洁《***双语幼儿园集体活动课堂互动质量的现状研究》
汪天水《幼儿园自主游戏分享环节的教育功能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王澜《5-6岁儿童数字线估计能力及其与早期数学能力发展关系的追踪研究》
庞泰梅《民办幼儿园分类准入制度的个案研究――以天津为例》
梁瑞雪《我国不同时期幼儿园社会教育特点研究――基于相关教材的分析》
内蒙古师范大学
王慧娟《幼儿园教材中幼儿用书的分析与研究――以呼和浩特市幼儿园幼儿用书为例》
上海师范大学
陈怡《幼儿的哲学思维能力训练:基于故事的实践探索》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李婧菁《不同阶层幼儿家长学前教育需求的跨个案研究》
戴璐《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质量的个案研究――以杭州市X幼儿园为例》
张国栋《质量评价视角下学前融合教育现状的跨个案研究》
李梅华《幼儿园实习教师的反思书写研究――以某幼师学院专业硕士的实习反思为例》
南京师范大学
袁永雄《我喜欢的幼儿园――来自5-6岁大班幼儿的声音》
本科生组
一等奖
南京师范大学
程亚男《自闭症幼儿社会故事法干预的个案研究》
王晓棠《Y市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需求调查研究》
吴晓《南京市“幼儿助学券”***策社会反映的调查研究》
臧蓓蕾《N市幼儿园教师观察记录的现状调查》
陆奕霏《大班幼儿加减运算水平的研究:概念理解与计算能力》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薛超《学前儿童基本数量加工的眼动研究》
陈溢智《面部特征空间关系对儿童卡通面孔吸引力影响的行为学与ERP研究》
沈晓青《手指玩偶对幼儿故事讲述水平的影响》
杨晨《幼儿园早期阅读环境创设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广州大学
魏宝婷《教学情境与课堂师幼互动的适应性关系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张静雯《小班幼儿良好饮食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中华女子学院
李晓彤《应用行为分析法对自闭症儿童语言干预的个案研究》
杨玉茹《羞愧感影响5-6岁儿童道德判断的实验研究》
刘佳杰《幼儿数学能力性别差异的调查研究》
张红翠《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新手教师理答行为的研究》
李晓玲《大班数学集体教育活动中操作性材料使用的现状研究》
常熟理工学院
赵娅萍《幼儿园晨间活动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
谢雯佳《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园大班儿童对小学生活认识的现状研究》
韩月莲《上海幼儿园幼儿档案袋评价实施的现状调查》
云南师范大学
张***艳《昆明市市区两所幼儿园教师工作―家庭支持现状调查》
首都师范大学
王晶《中班幼儿积木游戏中的问题解决研究》
二等奖
洛阳师范学院
禹培慧《21世纪国内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郜前方《洛阳市区父亲教养方式现状调查研究》
张多《农村幼儿教师职后培训需求与成效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
陈晓红《N市保育员职业认同调查研究》
彭慧《儿童视野中有吸引力的动画元素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张娟娟《父母对幼儿攻击与被攻击行为的反应及应对策略研究》
方圆《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体态语的研究》
石琴波《正常发展幼儿对待自闭症幼儿的态度研究》
陶个妮《手势在学前儿童空间推理中的作用》
高黎阳《关于大班幼儿教师运用前识字教学策略的调查研究》
周雯雯《自主性游戏情境下大班幼儿同伴互动行为研究》
王倩赞《大班歌唱教学教师PCK现状研究》
王海燕《儿童问题行为干预的故事***法》
许超超《角色游戏情境下中班幼儿同伴互动行为研究》
蒋路易《运用视觉支持性教学提高自闭症幼儿功能水平的个案研究》
常熟理工学院
岳凌霄《大班幼儿同伴协商行为研究》
史晓莉《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研究》
鹿丹《常熟市幼儿园保育员队伍建设调查研究》
王玉涵《外来工子弟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
华东师范夫学
韩董馨《体感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前景调查》
尉颖聪《中美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现状比较研究》
梁雯静《华东师范大学与美国中阿肯色大学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王晶晶《民办幼儿园教师生存状态的研究》
孙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调查研究》
杨晓澜《小班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
中华女子学院
章小华《5-6岁幼儿对“朋友”理解的性别差异》
宫潇博《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体态语言的现状研究》
刘梅《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组织过程的现状研究》
申丽颖《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现状研究》
马丁《5至6岁儿童的气质类型对其人际信任的影响》
许丹《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提问策略的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
钱倩雯《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勐堆乡农村幼儿感恩教育现状调查》
茶建莲《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凤尾镇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调查》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男生专业认同的质化研究》
南通大学
杨晓云《3-6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生活卫生习惯养成现状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于颖《中班幼儿同伴冲突事件的特点及解决策略的研究》
杨冉明《幼儿自我提升与自尊的发展及其关系》
三等奖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陈晓霞《幼儿园玩具卫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戴璐《中班歌唱教学教师PCK现状研究》
金瑜雯《20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省幼儿园科学教材设计的评价研究》
朱晶晶《社会性品质类***画书的内容分析研究》
林玲《养育经历对幼儿教师工作影响研究》
朱玲《生活环节中小班幼儿等待行为的个案研究》
程娅《幼儿园数学活动中专家一新手型教师的师幼互动的个案对比研究》
陈佳叶《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语特征研究》
董兴慧《教师编制对幼儿教师流动的影响研究》
马祯《幼儿园新手教师的“伦理两难”分析》
林印月《以CIPP模式开展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方案的评价研究》
常熟理工学院
吴秋月《大班幼儿绘画活动现状研究》
陆媛媛《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
王汐钰《幼儿园***书室创设和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中华女子学院
尤晓芬《幼儿园集体早期阅读教育活动开展的现状研究》
韩忆慧《公立幼儿园新教师入职教育的现状研究》
李新会《幼儿园托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现状的研究》
郭冰冰《北京市亲子教师专业素养现状研究》
李雨轩《大班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段亚利《5-7岁农村留守儿童对家的理解的个案研究》
温丽萍《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参与的现状研究》
李婷《长沙市主城区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研究》
李小平《美术教育机构教师评价行为的个案研究》
胡梦楚《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研究》
南通大学
吴文娟《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育实习现状研究》
孙绪倩《3-6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习惯养成现状研究》
孙梅《3-6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文明礼貌习惯养成现状研究》
杨莹莹《4-6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安全认知发展研究》
王秀琴《幼儿园童谣活动的组织策略研究》
韩聪聪《幼儿园民间游戏活动的组织现状研究》
谢鹏琪《师范生教育实习有效性的研究》
广州大学
李丹《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状况研究》
苏静怡《广州市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研究――以海珠区为例》
洛阳师范学院
康紫苑《0-3岁儿童早期阅读材料选择研究》
朱银锋《幼儿园“体智能课程”实施现状调查研究――以洛阳市为例》
车路阳《亲子绘本阅读现状研究》
寇亚龙《洛阳市幼儿园兼职体能男教师生存现状调查研究》
罗《洛阳市区民办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现状调查分析》
倪凯歌《基于道家思想探析传统主流儿童观》
南京师范大学
周云裳《大班幼儿积木游戏中主题搭建活动的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谢佩倪《民间游戏在马来西亚华人幼儿园实施的行动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
徐娜《重庆市石柱县城乡结合部幼儿家庭教育资源现状调查》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邹静莉《5-6岁幼儿家庭早期阅读现状的研究》
成芳《苏中地区蒙台梭利教育法本土化实施的研究》
郁洁《幼儿园绘画活动中范画使用现状研究》
余霞《泰州市海陵区家园合作现状调查研究》
翟晓琳《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钱建霞《教师对幼儿行为奖惩方式的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
顾华叶《有潜在阅读困难幼儿个案的研究》
陈佳佳《关于苏霍姆林斯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思想的研究》
施天颖《绘本阅读活动的症结在哪里:基于名师示范课的分析》
首都师范大学
琼啦《幼儿园藏汉双语教育的现状个案研究》
袁甜《4-5岁幼儿数量守恒概念发展的干预研究》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林静宜《广东城乡亲子游戏现状的比较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
吴艳《公办园与民办园幼儿教师专业素养调查研究》
杭州师范大学
王桦《浙江省“三位一体”招生制度改革追踪研究》
专科生组
一等奖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
刘静娴《上海市幼儿园男教师在园发展状况的研究》
曹叶倩《浅探早期阅读对幼儿语言的发展――对中班幼儿阅读个案的分析》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字琪《黑幼专男幼师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研究》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林海生《男幼师实习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吴慧萍《实习老师课堂提问的现状与原因调查》
俞诗雨《蒙特梭利理论在台湾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运用》
吕娟《大班幼儿晨间体育锻炼的研究》
唐珠琳《小班韵律活动中教师体态语的运用研究》
周亮亮《中班实习教师组织指导幼儿早操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杨文超《教师批评幼儿运用方式有效性的观察研究》
二等奖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
唐思赞《“***”写新意,“唱”响童心――浅谈***谱在幼儿歌唱教学中的设计与妙用》
顾陈展《有关三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游戏干预研究》
丁亚《同伴交往对小班幼儿社会交往的影响》
包雯怡《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化及展开形式的研究》
黄子格《小班幼儿家庭早期阅读现状调查研究》
吴宙晨《浅谈幼儿胆怯的原因及策略》
葛燕菲《关于大班幼儿习惯养成对其今后发展的影响》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马丽敏《绘本教学,让幼儿爱上“悦”读》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梗
周冬梅《中班幼儿主题性绘画指导策略初探》
许婷《不同个性幼儿在自由活动中交往方式的观察研究》
陈婷《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和行为的研究》
章婷《幼儿园进餐音乐对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影响研究》
章娟娟《有声动画与无声动画对大班幼儿语言发展影响对比探究》
许仙香《新故事的讲述方式对幼儿故事理解的影响研究》
吕丽英《小班幼儿集中教学活动中干扰行为的观察研究》
罗春草《中班幼儿表演游戏与语言发展的个案研究》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何艺彬《福建省幼儿园健康领域活动的内容现状与分析》
蚌埠学院
马丽《论郑春华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童心童趣》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武建丽《教师言行对幼儿想象力的影响研究》
三等奖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徐晓菁《小班幼儿同伴交往现状的观察与分析》
魏玲敏《实习教师与幼儿互动的现状及教育建议》
陆琴《小班美工区材料投放合理性的观察研究》
陈艳《家长接送环节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语言技巧》
詹爱珠《关于大班幼儿***画书阅读指导的实践研究》
李凯诗《对幼儿色彩敏感度的培养》
黄雅文《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合作行为的观察研究》
余堂芳《小班美工区的创设与指导的研究》
吴少华《中班幼儿争抢玩具现象解决策略的研究》
叶莉华《中班区域活动新材料投放指导策略初探》
郑菁菁《中班幼儿区域活动规则的制定与实施的策略研究》
张琬真《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张美琴《如何在小班发挥奖励策略进行辅助教学》
张佳惠《范例在绘画中对中班幼儿想象力影响的研究》
许晓玲《大班幼儿一日活动攻击的观察研究》
吴荣芳《让音乐成为教师的组织语言》
王婷《小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
卢绍云《屏东幼儿园中班幼儿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的调查研究》
廖黎欣《小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个案研究》
黄明丽《大班幼儿自主活动时男女语言差异性研究》
何丽梅《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大班幼儿社会性发展》
高玲玲《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崔思佳《大班幼儿节奏感培养策略研究》
曾雅莉《小班绘本阅读的策略研究》
蔡苗苗《小班幼儿韵律活动中的空间意识培养研究》
陈雨薇《家长对待幼儿行为的态度调查研究报告》
吴灼英《小班幼儿艺术品质的培养》
昊玉勤《范画对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作用》
蒲佳桦《大班幼儿攻击成因及矫治个案研究》
李文霞《大班数学区角材料投放与利用探究》
陈凌《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王秀花《浅谈幼儿园活动室墙饰的创设》
欧阳慧玲《实习教师在幼儿园大班建构游戏中游戏评价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陈春华《集中幼儿注意力的研究》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
张雪晴《混龄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丁汀《是什么让幼儿更好更快地入睡》
汤丹雯《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个案研究》
李慧《试论学前儿童节奏感发展与培养研究》
刘佳莹《对幼儿区角活动中攻击的个案研究》
李娟《中班幼儿攻击研究》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张青《对幼儿数学生活化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柳絮《浅谈肢体语言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宋晨《从“虐童事件”看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幼儿教育教学论文10篇